现在,每天有500具棺材正在运往我们这个城市,它们正在等待着你,等待着我,等待着我们在座所有的人……”这是很多年前我在美国听到的一个有关交通安全的演讲,当时在场的听众都震惊了。这位演讲者一开场就用数字说事儿,立马就把听众俘虏得一个都不剩。

时下流行网上购物,消费者上网会先看看有多少人“评价”了,有多少人“购买”了,有多少人“订阅”了,有多少人“顶”了,商家用数字激励用户采取进一步键盘操作行动,以提高销售额和促进B2C的对话目的。“有4782人已经购买”“有34578个好评”,与模糊笼统的大概描述相比,明确的数字与生俱来地具有非凡的魔力。

今年年初,我为某全国医学界专家交流大会做演讲方面的指导和点评。会前组织者告诉我:“我们的医生和医学研究者都是非常严谨的”。果不其然,上台演讲者大多都借助PPT演示,那上面布满明细的数据、具体的图表甚至蝇头小字的注解,看上去就像一张放大的4K纸杂志文章页面,有点恐怖。据说多数的医学演讲都这样,因为医学科学得用数字说话,譬如:心率、血压;血液、尿液;肿瘤大小分别要通过触诊、听诊、化验、数字影像获得确认。假如研究有对照组的话,还会涉及随机概念、统计分析等等。演讲者习惯一次性地直接把数字丢给听众,至于怎样让它们 “艺术”地替研究说话,很少有人考虑到。

我知道本人此次的使命是做一条“鲶鱼”。我也来个对照组实验:上午还是按传统医学演讲路子走,下午演讲者则“被迫”做新的尝试,目标是让枯燥的数字变得可以感知。比如,“人的一生要走11万多公里”,如果换种说法:“据足病学医学协会调查,你的腿在你的一生中要走11万多公里,相当于绕地球四周!”11万公里是个抽象数字,把这个数字换算成“相当于……”就能帮助听众建立一个想象空间。

再比如:“一个多月中,日寇在南京屠杀了30万中国人”,有人这样描述:“一个多月中,日本侵略军在南京屠杀了30万中国人!30万个人排起来,可以从杭州排到南京,30万人的肉体能堆成2座37层高的金陵饭店,30万个人的鲜血有1200吨!”对一般人而言,数据越大,越没有什么概念,要是做个类比,就方便理解了。下午的演讲者开始“尝鲜”,结果效果好极了。会上有人谈体会:回想起来,以前在国际医学交流舞台上,我们显然吃了亏,用外语表达已是我们的短板,再加上传递缺乏技巧,让我们在影响力、传播力方面显得很弱智。

企业界名人任志强,大家都叫他“任大炮”,可他自己说,“我不认为我是在放炮,我演讲都是用数据说话,每次演讲前我都要做大量的功课。”我是在现场听过他几次演讲的,一次在“商界木兰”年会上,两位女企业家向任志强抱怨房价太高,“一套房把三辈子的收入都掏进去了”。任志强回答:“一个房产项目从开发到最终完成要好几年,你做一套衣服用多久?再说,胸罩那么大一点,要好几百块钱,按平米算,比房子贵多了。” 跟面前两位女性讲房价成本、施工耗资等,可能会“鸡对鸭讲”,但将数字结合到上下文情境中,把它和人们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或许能轻而易举地缩小双方的认知偏差,虽然这个比喻听起来有那么点“低俗”。

马云在说到数字时比较体恤听众,这或许归功于他高考时数学只得了1分。“我记得2003年第一次开始思考做网商大会时,整个淘宝的交易不到一个亿。今年淘宝网的交易将过1万亿,变化一万倍……大家知道1万亿是什么概念?这一万亿意味着中国排名第十七个省的 GDP,全中国超过人民币万亿GDP的省只有十八个,去年陕西省的整个GDP就一万亿。”这是马云在第九届网商大会上的演讲,当讲到中国过万亿的GDP省只有18个时,台下几乎沸腾了。1万亿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地位,也许很多人不清楚,但很多人知道中国的众多省份,马云这个数学差生巧妙地使用对比,让大家建立一个比较明确的概念,其所产生的影响力远比干巴巴的1万亿大得多。

乔布斯演讲从不像账房先生那样报流水账。2008年在macworld大会上为庆祝iPhone诞生200天时他说:“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售出了400万部iPhone手机”,乔布斯并没有就此打住,“如果你用400万除以200天,结果就是平均每天售出2万部iPhone”。不管你是什么行业,随便抛个数据,对任何人来说都是陌生的。看乔布斯他先从iPhone的销量谈起,再把和iPhone相关的数据做了延伸。200天内卖出400万部,好像并不稀奇,而分解到每天2万部时,数据的效果就放大化了,数字信息变得更有意义和说服力了。

许多受欢迎的TED演讲都包含内涵丰富、极具冲击力的数字,而它们成了强化主题的有力推手。每个行业每个想要影响听众的演讲者都可以这样做:把枯燥无趣的数字盘活,让人们惊叹去吧。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