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多甲子之前某年,我在黄海之滨青岛的一座纺织工厂宿舍大院里出生,其时距这座城市建置初年恰好也是一个多甲子。后一个多甲子中,我亲身经历了这座城市的发祥、扩展与腾飞;而前一个多甲子里,则由听闻读史知晓这里先后经历了虎去狼来、天翻地覆之世道变迁。至我幼时,城南较为集中分布有幢幢红瓦洋房,遗留着德国殖民者统治过的突显印记;中北部则连袂排号着多家纺织工厂,保存有日本侵略者掠夺过的明辨实证。

src=http_%2F%2F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2Fimages%2F20181029%2F864d29d509f44ea5886d0cecbcbf6925.jpeg&refer=http_%2F%2F5b0988e595225.cdn.sohucs_副本.jpg日本人在青岛建立纺织工厂,始于武力驱走德人之后不久的上世纪初叶。为了以廉价剥削中国劳工的手段攫取棉花资源和制成品就近图回日本本土,自1916年起始20年间,日商在此连续大密度地开办了内外棉、大康、隆兴、宝来、富士、钟渊、丰田、上海、同兴9家大型纺织工厂,纱锭和织机一路跃升分别突破40万只和逼近万台。

这些工厂为赚取超额利润普遍公开招用童工,档案记载大正十五年(1926年)之前,仅富士瓦斯纺织株式会社青岛支店富士纱厂一家工厂中,登记在册的14岁员工就超过两百名。我母亲就是那年生人,13年后日寇第二次占领青岛时,小小年纪的她便因生活所迫,报虚岁进入这家东洋纱厂做了细纱车间挡(值)车工。童工工资微薄,只为成年工人的一半,加上还要养活从农村进城照顾自己的爹娘,日子过得十分艰难。除必需的糊口花销外,衣着总是要穿到补丁摞补丁也舍不得扔掉,民谣悲吟的“纺织娘,没衣裳”凄残景象,在这里写照了活生生的真实。

日商为了迫使工人不分昼夜准时上岗接班,在厂子毗邻建起了南北纵向排列、屋内沿房梁最高处立墙隔开的“靠脊背式”宿舍,供员工及家属就近居住,这种几乎整天进不得阳光的房型,每户配给一间,面积约为3坪(不足10平方米)。宿舍四周由高墙围住形成一个偌大的院落,大院门口设有专人值守看管,可随时任意对进出人员进行盘查,俨然酷似一座集中营。u=2920885432,2538273994&fm=253&fmt=auto&app=138&f=JPEG_副本.jpg

工厂内工作环境条件和工人劳动强度,夏衍先生在《包身工》一文中做了真切讲述:“纱厂工人终日面临着音响、尘埃和湿气三大威胁。”“在这三种威胁下面工作,更加地容易疲劳。但是在做夜班的时候,打瞌睡是不会有的,因为野兽一般的铁的暴君监视着你。只要断了线不接、锭壳轧坏、皮辊摆错方向,乃至车板上有什么堆积,就会有遭到“拿摩温”和“小荡管”毒骂和殴打的危险。”“美国一位作家索洛曾在一本书上说过,美国铁路的每一根枕木下面,都横卧着一个爱尔兰工人的尸首。那么,我也这样联想,东洋厂的每一个锭子上面,都附托着一个中国奴隶的冤魂!”

我上小学时,这些工厂以及这座城市已回到人民政权手中满10个年头。童顽所步及熟悉的当时处于市域三大商圈之一沧口街南北两端的国棉六厂(前身为钟渊纱厂)、七厂(前身为富士纱厂),工人们脱去了旧社会遭受压迫剥削的桎梏、当家作主人建设新中国的热情空前高涨。

两家工厂由于距离较近,劳动竞赛、技术学习和经验交流活动开展频繁,你追我赶、相互促进效果不断显现。彼此间的社会事务联系也较为紧密,如六厂保健站大夫接生技术非常了得,本厂职工的婴儿都在此问世,包括我在内的七厂孩子超九成也都是诞于此“产院”;两所冠以主马路“四流中路”名称的公办小学,分别设在两家工厂宿舍大院内,后者是我的启蒙母校,前者中不少人日后是我的中学同学及再后来的下乡上山知青伙伴。1667118186175569_副本.jpg

最使我们得以夸口自豪的是,大名鼎鼎的首届全国劳动模范郝建秀阿姨就是国棉六厂职工。那还是在共和国建立之初,曾在解放前青岛纺织工厂中领导过党的工运工作、时任全国纺织工会主席的传奇女英雄陈少敏,再次来到这里检查指导工作。

在深入她所熟悉的细纱车间了解情况时,一眼发现挡车岗位上一位姑娘的工作高效率与低消耗显著与众不同,当即指示要认真总结推行,进而归纳集成能够大幅度提升生产成效的“郝建秀工作法”。

通过推广这一先进典型,有力地推动了整个纺织系统掀起争相学习科学方法提高操作技能的热潮,全国纺织行业普遍出现产量增加、品质提高、原料节约和职工岗位司职能力加强的捷报频传新局面。

郝阿姨后来调离六厂担任领导职务,她所在的“郝建秀小组”成员换了一茬又一茬,爱国争先的精神风貌传承保持始终不渝,工作屡创佳绩更上层楼,成为中国纺织业界乃至整个工人阶级队伍中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

郝建秀_副本.jpg七厂亦有颇多的光彩荣耀事由值得称道。如党的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之时,郝建秀阿姨做为领导干部正在经受“文革”狂潮冲击,与我母亲同为旧社会苦大仇深的纱厂童工姊妹出身、多年来对我的成长一直关爱有加的慈祥前辈、七厂细纱车间老职工李玉英阿姨,光荣当选为“九大”代表赴京出席了盛会。

“文革”结束后,生产建设恢复发展之初,全国纺织系统织布工区积极开展“万米无疵布”质量竞赛活动,与我均为新中国出生长大的同龄人、年轻的共产党员、七厂青年职工织布姑娘江爱珍,以工人阶级先锋队成员钢铁一般的坚韧意志,双脚磨起血泡仍精心巡廻值车操作不停歇,硬是创造了连续织就43万余米白布无一疵点的高超纪录,荣获全国劳动模范表彰之奖誉,并做为青岛新一代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续写了纺织人进京出席党的“十二大”的殊荣新篇。

那年,在西北边防当兵逾6个年头的我退役回到岛城,婉拒了政府部门安置去银行工作的机会,执拗地要求去纺织厂做工人。理由是自己在部队学习马列著作时,知道了具有世界生产力发展划时代意义的工业革命,就是发源于英国曼彻斯特纺织工厂珍妮纺纱机的发明。革命导师恩格斯根据详尽了解的那里纺织厂劳资关系实际,写出了《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不朽著作,揭示了其导致生产关系中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形成并此消彼长的历史大势。

部队里天南地北的首长和战友们对自己的好,较大程度是出于对自己出生地和出身工人家庭的艳羡。咱们青岛是全国闻名的“上(海)青(岛)天(津)”纺织工业重镇,纺织行业论规模是我市的支柱产业,论人数是全市工人队伍的中坚。这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家国担当先模人物辈出的铁军,能够接班成为其中一员,是我多年来梦寐以求的向往。

我说,在戈壁滩严冬零下三十多度的子夜里值哨时,一想到身上穿的军装布料织品可能就是出自家乡母亲之手,想到她和同事们为保证军需品及时足量供给,在机器轰鸣的车间里洒汗竭力巡迴操作于纺纱和织布机前的情景,便会热血沸腾、意志坚挺、力量倍增、感念顿生。以致于多少年来每u=1647952691,1068987980&fm=253&fmt=auto&app=138&f=JPEG_副本.jpg当听到那段豫剧唱腔中“将士们的鞋和袜,还有衣知衫,这千针万线都是她们连啊”的激亢言词,哼起那首上口歌曲“金梭银梭日夜在穿梭,看谁织出美好生活”的欢快旋律之时,常常不能自制地热泪长流。

说到话语哽咽时,瞥见领导们听得蛮有兴趣,便又吐露了一个情感亲和的“秘密”:我的未婚妻也是纺织工人。工作分配去向改派为“工厂企业”那些天,喜出望外的我白日里憧憬猜度着即将上班的岗位:前纺工序(清花、梳棉、并条、粗纱)值车?后纺工序(细纱、络筒、摇纱)保全?还是织布(整经、浆纱、织造)工序修机?睡梦中都在流利地回答面试官的考题:一支纱:一克重纱线长度的米倍数……

后因政府当年为充实其它工业系统骨干力量,故阵容强盛的纺织系统未得到退役军人分配计划指标,我的志向也算是得到间接实现:在为社会大众提供吃穿用的轻纺工业大范畴内,做了与穿衣同样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的造纸生产工人。

进厂不久被指派负责青年工作,心结驱使多次带队组织共青团干部到纺织行业企业进行观摩学习,纺织工厂管理的规范有序、纺织工人司职的一丝不苟、纺织系统团结争先苦干实干的扎实作风及对青岛市经济实力积累的巨大贡献,尤其是各纺织企业党团组织队伍庞大、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出色、对职工群众的带动作用和各项工作任务完成的保证作用切实有力成效显著,桩桩件件都深深地感染和教育着、浸润和丰富着前来取经者的心脑行囊,这些精华被一拨拨“蜜蜂”一回回采纳播洒开来,对促进全市各行业企业建设加强与职工队伍素质提高,起到的显效与长效作用不可估量。

这一期间的青岛纺织,纱线和印染布料产品远销欧美发达国家市场,并在非洲和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援助建厂为国争光,丰泰展现了“百年青岛,百年纺织”积淀的雄厚实力与济成的硕果辉煌。

1667118187117876_副本.jpg

二十世纪末,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科技引领经济发展的步伐日趋加快,世界范围和国际水平层面的发展竞争,促使我国的生产方式随之快速提升嬗变,纺织行业中大多劳动密集型且自动化程度低的老企业,面临外部的化纤科技迅猛发展带来的新品日增、颠覆传统工艺并自如释放产能的智能化新设备新工厂寻常出现;内部人工费不断上升、老旧设备及工艺造成的产能及产品品质品种严重受限、导致市场竞争力疲弱的双重压力,式微已是必然。

曾经的岛城十万纺织工人大军,除留下部分精兵强将谋新求生发奋图强外,众多平凡劳动者以识大体顾大局的平和心态接受了关厂离岗调整。在之后清贫的日子里,依然保有着曾用青春年华和全部人生做经纬织作祖国建设发展锦绣画卷的豪情绻恋,恒持着国家强盛、民族复兴大业必定实现的坚定信念,总是念念不忘嘱托和殷殷期望后人能够志存高远又脚踏实地,以期将老一辈纺织人爱党爱国、苦干实干、奉公奉献、清明清廉的品格基因薪火相传。

今年“七一”期间,我陪老伴前去探望了年届耄耋刚刚乔迁70平米新居不久的她的姐姐。姐姐与国棉六厂的郝建秀阿姨同年就业进入纺织厂、又与七厂的李玉英阿姨同在一个细纱车间工作。她所在的那座老旧工厂在时代大潮冲击下早已不复存在,退休金不多的姐姐如今也是眼花背驼伤病缠身,但还是一如既往常态地从容面对生活、泰然诠释过往、乐观相信未来。

我虔敬地向她核实本文中涉及渐被尘封的那些纺织工厂史实及汰去多时的行业专用术语,她是那么聚精会神地倾听、继而如数家珍般一一作答。

被老一代纺织工人宛如时光倒流样回忆往昔无悔付出的坚毅神情打动的我,倏然间,更为深切地理解了在建党百年的大喜日子里颁予她(们)的纪念章上镌字的意义与份量,那是历史和人民对共和国创建与发展贡献坚守者的庄重铭记:光荣在党五十年。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