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4月,受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党史研究所(即后来的黑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委托,延寿县委组织一次三军后方基地金高丽沟遗址考察,我是参加者之一。

  本文是送交省委县委《遗址考察报告》的附件。

  蚂蜒河流经延寿东部,它的一级支流亮珠河东岸是方圆几百公里的崇山峻岭,几乎是没开发茂密森林,地图上标明是套环山,属于张广才岭余脉,延寿人习惯叫东山里。

  金高丽沟就在这大山之中,它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大川,长约15公里,平均宽约2公里,其方位在东经128度57分46秒——北纬45度34分56秒之间。

  1910年日本吞并朝鲜,爱国志士金xx义愤填膺,杀死日本人,遭到通缉,逃来中国,在这个大,沟里住下,以养蜂为业,金高丽沟由此得名。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占领了东三省,金高丽去了苏联,金高丽沟这个名字留在了中国的地图上。

  1933年初春,中共延方支部在中和镇天台山成立,延方地区有了党组织。1934年10月,赵尚志领导的哈东支队七大队在大队长刘海涛率领下到延寿中和镇一带开展游击斗争,延寿和珠河游击区连成一片,即后来人称为的“哈东红地盘”。金高丽沟后方基地就是这个时后经赵尚志考察筹划建立的。据密营建设参加者梁惠中老人(1987年初病逝)回忆:1934年夏天,(老人说:树叶关门的时候),三军(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执法处周班长到我家(老人当时住金高丽沟外山东窝棚),要我带上工具进山和三军战士共同修建密营,地址在金高丽沟后堵,双鸭岭下,吊水湖畔。

  从双鸭岭算起,有头道沟河,二道沟河,三道沟河,汇在一起叫金高丽沟河,后来考察得知,这条河原叫石头河,溝里一段还叫响河。石头河流经金高丽沟有两处天然景致:沟口的钓鱼台,双鸭岭下的吊水湖。这里的大自然鬼斧神工令人流连忘返,但在,烽火连天的抗日年代里,三军将士且不能有这样的雅兴。不过,赵尚志等抗日将领在选择基地时,却有令人赞叹的观察力!就密营来说,修在双鸭岭下吊水湖右岸,密营后面是一座横山,一直伸延到小河边,和东西两面的山构成天然屏障,小河边是一片开阔地,初步眼量有几百米平方,平坦、整齐,像似一个广场,靠近北山根是一排大棚——即密营,我们去时大棚虽然坍塌,但还还可进到屋内,只是已经无法看到全貌了,我们测量了一下:东西长13——15米,南北宽10米,成“拐”型,全是用50公分以上的松树原木“尅”成,大棚内有灶房,有休息室,有地道可通两边山上——因为那里有哨所,保护密营。当时,做我们向导的梁惠中老人讲,室内有三排床,可容百人,警卫人员休息室不在大棚之内。我们顺着交通沟上山,虽不通畅,可也上到山顶,在那里还居然看到木尅的哨所遗址。

  这个密营建成后,赵尚志、李兆麟、馮仲云等三军领导很满意,认为,金高丽沟在崇山峻岭之中,山川沟壑,四通八达,藏兵于此,易守难攻,军事上认为是难得的藏龙卧虎之处,决定把密营扩建为后方基地。

  扩建后的金高丽沟三军后方基地能齐全,除了密营,还有被服厂、医院、枪械修造所、沟口有执法处、和沟外有联络点、交通站,据说还有一处淘金场,我们没有找到具体遗址。

  被服厂,在沟口钓鱼台后山里,梁大爷说那是个三大间木尅房,有十几台机器,20多人全是女的,住有住处,吃有吃处,负责三军冬夏服装。我们在考察现场居然挖出灶台和做灶门脸用的铁铧片。1936年秋季大讨伐金高丽沟遭到破坏,被服厂大部分人员转移,留下六个女同志掩埋机器后和二师副官辛允庭突围,七个人在山里同日伪军周旋了六天,只靠几个萝卜充饥,当他们快要到山外时,落入方正敌人之手,六个女同志关在一起,辛允廷后被救出,得知六位女战士全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1985年,我采访辛允廷时他还痛哭流涕,不久,这个老人也告别了人世。

  所谓钓鱼台,其实是一块巨石伸到河心,旋涡处石缝里有很多游鱼,人们坐在又光又滑的大石头上钓鱼真的乐趣无穷,我们去时,这个景致已经不在了,据说是几个淘气的伐木工炸毁了这块大石头。

  但三军执法处就在这里,小河的左右山上,还清楚的看到当年留下的工事,警卫战士执法哨位。随我们进山的有县武装部一个科长,他说,这个执法处选择附和军事科学常识,两山对峙如钳,牢牢把住金高丽沟门口。梁大爷告诉我们:毎打完仗,三军指战员要分批进山休整,人员要在这里经过执法处审查,执法处长李福林认真负责,他说这里是基地的第一道防线,关系密营的安危。

  医院,在附近的二和尚沟的古庙里,三军副官马宏力就在这里养病,秋季大讨伐时他不服从转移命令和庙里的尼姑关系暧昧,敌人来了,他虽然拼死战斗,终于被敌人炮弹击中,和尼姑双双死在庙里。

  联络点,是基地组织同山外地下党共同商定、设置进行单线联系的地方。我们的向导梁惠中老人就是地下交通员之一。那时,延方支部已经改为延方特支,李秋岳任特支书记,他常住的地方是寿山沟里叫新开道的山村,在中和、加信一带活动的特支委员是组织委员刘世武、(绰号刘工作),宣传委员是刘兴亚(绰号刘大布衫子),梁老汉家就是联络点和转运站,为了工作,梁惠中和弟弟梁惠仁就把家搬到了沟外山东窝棚。

  加信、中和是日伪时期的重镇,汉奸吴甲山、刚文华时时关注着东山里,企图隔断人民群众和抗日军的联系。但,人民的智慧终会战胜敌人,那时军事情报、上下级的文件、抗日物资都要送到梁老汉家,密营的交通员定期来取走。至于物质、粮食,现代人都不可能想得出:为了不把脚印留在地上,进山人员要绑上高跷背上物资上山!——我们当时听讲的时候都流下了眼泪!

  支援抗日军的物资大部分是延方特支领导在加信、中和筹集的,也有的是抗日军强行向汉奸、地主、坏蛋征收的“抗日捐”,征集的物资要通过亮珠河口转运到山里,亮珠河有三个船口,摆渡的船家都是我抗日军交通员。加信东李麻船口摆渡的是汤风父子二人,他们为山里运送过弹药、粮食、物资,后被叛徒出卖,双双被埋在渡口附近!

  枪械修造所,没有固定地点,但有固定的修造人员,我们在采访中得知其中的两人,一是住在老五区(今尚志庆阳镇)姓崔,人称三军“小炉匠”,为人耿直、爱憎分明为抗日军骑兵挂掌,修理枪械,和馮仲云是“好朋友”;另一个是加信罗岗屯姓许的铁匠,为抗日军的后勤立过大功。

  金高丽沟三军后方基地存在到1936年秋天,日本关东军陈兵百万,妄想置抗日军于死地,东北各处抗日军根据地遭到严重破坏,党中央决定组成东北抗日联军,开赴下江,退守苏联远东地区。金高丽沟三军后方基地也在日伪大扫荡中撤离。不过大部队走了,留守的抗日军仍在东山里和敌人浴血奋战。

  1982年4月,根据省里意见延寿组织金高丽沟考察队,因为第一次进大山里,武装部科长冯云负责安全,随我们进山,他除携带手枪之外还带支冲锋枪,到中和镇,文化站王宏斌又带一支自动步枪,我们装束也做了调整,俨严是一支当代旳入山的“游击队”!

  当时因为时间有限,我们仅请到了修建密营的梁惠中老人做向导,(我和这位老人家后来成了忘年交,曾多次陪我进东山里),后来又采访到三军二师副官辛允庭,延方特支宣传委员刘兴亚的女儿刘淑琴,他们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宝贵史料,使我们对金高丽沟三军后方基地有初步的了解。

  1987年,省党史委提出当时要配合红色传统教育,县委组织部设立党员电化教育办公室,负责人常显华,是电视剧《硝烟散后》副导演,后调到中央组织部,接任常显华是姜延东,后任县广播电视局副局长。我写了两个党员电化教育台本,即后来拍成的电教片《在东山里》。在拍摄这部电教片的过程中,朱江的付出不是一般人可承受的,他扛着摄像机(那时机器还很笨重)山上山下地跑,录像、剪辑等,很辛苦。

  《在东山里》,当时是黑龙江省第一部关于抗联的电教片,省电视台播过之后,省党史委告诉我,已经介绍到东北三省电视台播出,反映很好,问我还有无继续录制计划。我答应了,写了第二个电教台本《亮珠河》,是纪念延方特支在延寿历史功勋的,可惜,没有实现!这个电教片文字稿我现在还在保存着。

  金高丽沟三军后方基地考察已经过去了40 个年头了,《在东山里》电教片摄制夜市5年前的往事,但东山里的山水、历史、遗址、故事我一直无法忘记,后来在报刊上发表的文章大多与东山里历史有关联,在银河网上发过的《大山里有座坟》《山梨树下》和《耶力明克轶事》等都是和金高丽沟有关的三军后方基地衍生的往事。(本文在这里略有改动)


  要说明的几个有关的背景:

  一、金高丽沟在东北抗日斗争史上多有记载,有人说,金高丽即是金策(朝鲜领导人之一)后来查无实据,我曾通过【延边大学】和朝鲜国内有关部门查询,答复是:金策——确实在延寿、珠河抗日军中任职(做过三军政治部主任),没有在金高丽沟生活的记载;

  二、考察金高丽沟是省党史委提出的计划,省党史委很重视,考察过后我写了《考察报告》送交省党史部门存档。同时在县档案局也存《考察报告》,备案立卷。

  三、《三军后方基地金高丽沟考察琐记》是上报《考察报告》附件,本文曾发表在《龙江党史》月刊上。这里发的与原文略有修改。

  四、电视片《在东山里》应该说是省党史委策划,由延寿县录制。

  五、有关电视剧《山河魂》。

  1991年,黑龙江影视中心在延寿拍《赵尚志》外景,结束时,导演李文岐为了感谢延寿人民的盛情,决定无偿给延寿拍部电视剧留念,当时我手里有个《刘世武》电视剧本,李文岐看了觉得可用,于是县委组织部由周明德部长牵头号召全县党员每人捐献一元钱,做电视剧开拍的招待费用。我改剧本,李文岐选演员,刘世武由哈尔滨话剧院演员周刚正扮演,叛徒孟庆余由赵尚志扮演者高强反串。

  县委很重视,县委副书记李复华修改过台词,并确定电视片名《山河魂》。

  1991年底,《赵尚志》编剧李颉找到我,征求我意见把《山河魂》列入省影视中心摄制计划,编号为NO2号。李颉和我说,你成全了省影视中心,不然,明年经费就要少给了。

  我说,我成全的何止是影视中心啊。

  六、关于金高丽沟三军后方基地爱国主义纪念碑。

  根据上级党史部门《关于开展爱国主义传统教育》的指示精神,县党史研究室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起,我就和县委宣传部文明办县文化局文史办联名写报告,提出设立三个爱国主义纪念碑或标识的建议:一是金高丽沟三军后方基地;二是天台山延方党支部建立处立碑;三是刘世武就义处,胜利小学大门外,立碑或设立标识。但都如石沉大海!

  我不记得是哪年了,省里同志打电话告诉我,金高丽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碑批了,已经运到延寿了。后来我听说,纪念碑运到金高丽沟口,进不去,放在沟门口了。

  以上几项均与金高丽沟后方基地有关,故在这里把背景说明一下。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