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我那位退休十几年的老父亲,依然是我人生路上的领航,我心中的灯塔。父亲的谆谆教诲是我成长路上的一盏明灯,那束光——微弱但恒久,遥远却清晰,循着光亮,我总能找到人生的方向,一路走来,内心坦荡,正因为那束“廉洁”之光,照亮了路的前方。
父亲生在农民家庭,世代耕作,条件艰苦,在那个连“饱食以终日”都难实现的岁月,供小孩“读书”更是一种奢望。而我的祖父,一位腿脚有些旧疾,走路一瘸一拐的农家老汉,却拼尽全力为孩子争取到了上学的机会,在那个贫穷的年代,父亲念完了小学,上完了初中,经历过“文革”,而后成为了乡里的民办教师。贫穷与落后,并没有浇灭父亲的理想,小有文化的他,身上的才艺难以掩盖,琴棋书画、吹拉弹唱都不在话下,他热爱生活又踏实肯干,很快地,父亲就成了当地的“名人”。并且由民办教师,考上了公办教师,这在我们家来说,也是一件值得庆祝的喜事了。父亲说:“多么幸运,我能当你祖父的儿子,是他,给了我不一样的人生。”而我,也想对一身正气的父亲说:“多么幸运,能当您的孩子,让我从小向着光明,成长。”
父亲的严厉,在我们那片村子是出了名的。他那二十四小时紧板着的脸孔,能吓走不少“牛马蛇神”。调皮的孩童在放学路上偷摘李子,那是很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但只要父亲经过,远远就能听见有人惊叫“志辉老师来了,快跑……”小鬼们落荒而逃,洒下一地青涩未熟的李子。有一回,我背着书包,连蹦带跳地往家跑去,一边唱着“太阳光金亮亮,雄鸡唱三唱,花儿醒来了,鸟儿忙梳妆……”当时也不知道唱的是什么,只知道内心很欢乐,边唱还要甩着书包,左一下,右一下,正当要经过家门前时,一个脚不稳,打了个踉跄,手中的书包飞了出去,正好掉在了路旁的水沟里。父亲正在拉牛耕地,见状火冒三丈跑过来,像只翠鸟般地快速“叼”起书包,拯救落水的书本,继而转过头来,给了我一记重重的耳光。那是,父亲第一次动手打我,也是至今以来的最后一次。我委屈地哇哇大哭,却又因此懊悔不已。很快,我便明白父亲没有错,他那一记耳光,让我懂得了很多很多。
父亲还很原则。想想小的时候,因为父亲是老师,我在学校免不了会被同学们“特殊对待”:比如同桌有一支漂亮的铅笔,就拿来送给我;同学的家里又多了两本好书,第二天准会送到我的手中,我特别爱看书,因此偷偷地收下了……但最终,父亲还是知道了,他把我叫去“谈话”,谈着谈着,便狠狠地教训起来,他说:“你怎么可以随便收下人家的东西呢?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软,你是一样不差地都包揽了,快,明天给我还回去。我至少教书有一份收入,人家呢?家庭条件还不如咱们呀!”我在旁边吧嗒吧嗒地掉眼泪,拼命地点着头。正是有了他那严苛的教育原则,以身示范的榜样和态度,陪伴我度过了几十个日夜春秋。
他,就是那样正直的一个人。当我考上教师岗位,正式上岗的那天,父亲便告诉我:教师是一个良心活,有付出自然就会有收获。不要太在乎名利,也不必太计较得失,作为老师,怀有一颗廉洁之心很重要,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非分之礼、不义之财,不收、不取,只有廉洁自律,才对得起组织的培养,才是我们拥护党政的根基。人生在世,总结出来就一句话“在职一阵子,做人一辈子!”不要因为一点蝇头小利,丢弃了初心,失守了尊严……
不知不觉,我已经在教师岗位奋斗了整整十五年,对父亲的话也越来越有感触。四季更替,日月往复,在我们平凡的每一个琐碎日子,“守住初心”都在经历着考验。家长体谅老师的辛苦,端进来热气腾腾的早餐,不敢吃;逢年过节,家长通过微信转账向你发来的红包祝福,绝对不收;就连教师节,只要不是孩子亲手制做的卡片,哪怕是鲜花一朵,我也是绝对让孩子带回去。“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三餐温饱,四大皆空”,这是贤士隐者的追求,是清廉的表率,更是我毕生学习,也在践行的。
父亲是老师,他一生清廉,活得坦坦荡荡。我很感激,人生路上有这样的导师,让我在如今的工作岗位上,牢记初心使命: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尽我所能的去教导每一个学生。每当看到同学们求知若渴的眼神,每当听到同学们的问好声,看到毕业的学生返校来探望我,当我们其乐融融的交谈时,我都由衷的感到欣慰和自豪。因为我是一名教师,更是一名清白坦荡的教师!十五年来,我热衷于踏踏实实教学,对于名利、官职毫无想法。这让我想起了林徽因说过的话:真正的平静,不是远离车马喧嚣,而是在内心修篱种菊,即使如流往事,涛声依旧,放弃执念,便可寂静安然。
师道有尊扬正气,廉德无价袖清风。我始终铭记父亲教给我的“在职一阵子,做人一辈子”的家训,当一名坦坦荡荡的人民教师,做轰轰烈烈的教育使者,恪守师德,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用一生去践行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感恩我那老父亲,他身上折射出来的每一道光芒,不仅照耀着我们,还照亮了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