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不居,时节如流。2018年,我们过得很充实,走得很坚定……’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元旦祝词的开头语。朴实、深情,意义非凡。那一刻,我的心被打动了。当年习总书记的元旦祝词,是对全国人民和世界人民说的,今天在这里引用,我觉得,仿佛也是对我们关工委工作说的。”
这是2019年我在全省关工委宣传报道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发言的开场白。今日,屈指算来,我退休已经是第十个年头,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也是第十个年头了,真是“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呀!
我记者生涯的最后一站是主编市人大、政协专版兼记者站工作。2013年春节前我已经把记者站工作交代完毕,静等过完春节就办退休手续了。
我把自己退休后的时间安排得很满,我设想,我要完成三个“课题”,都是我“蓄谋已久”的,一是为我的一位老朋友立传《海娃音乐课》。再就是两篇小说,我自以为会很有看点。
每每独坐,我冥思遐想,当这些鲜活的人物、故事,合着我的生命一起飞跃在我的笔端的时候,我以为,这样的写作将不是件苦差事和负担,而是我晚年生活最美好的享受。
好事总是要多磨。就在我安下心来静等退休的时节,春节过后,葫芦岛日报社王社长找我谈话,说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简称:市关工委)两位退休的市级老领导来报社,要我去帮助编市关工委主办的期刊。我当时既感到受宠若惊,又觉得责无旁贷。容不得推脱,在我距正式办退休手续还有三个多月的时间,我就到市关工委报到上班了。
我这个人办事历来是一心不能二用,虽说编报是我工作的长项,我却不敢有半点怠慢,一心一意扑在编刊、到县区去讲课、搞培训中,每次的讲课稿我都认真准备,可以讲占去了大半精力。刊物办得很好,得到了领导和基层通讯员的认可。
我清楚地记得,当我手捧着经我编发的第一期散发着油墨芳香的《为了明天》杂志时,我真的很激动。
我离开印刷厂没有回家,直接坐公交车去了海边,还饶有兴味地观看了一次日落。我登过泰山、两次登上黄山,为了看日出早早就起来了,很可惜,都没有看到日出,真正平平静静地看日出,是在我家乡的海边。形容太阳升起有一个词说是太阳“腾”地跳出地平线,我认为这个“腾”字用得很准确。看过日出的人都知道,等待日出的时间很长,太阳从地平线升起真就是一瞬间的事儿。而正正经经观看日落还是第一次,我第一次感觉到太阳升起和太阳落下是不同的,太阳落下时余晖映满西边天,大概是因为余晖的错觉吧,我感觉太阳是在慢慢地落。或者说是内心期待太阳慢慢地落吧!那天,我从心底里喊出:“工作着,是美丽的!”
转眼就到了2014年的3月,突然一天,市人大研究室宋跃主任打来电话,说市人大要办《葫芦岛人大》彩色期刊,在选人当编辑上费了一番心思,说到了温玉承,领导就认同了。这话让我很受用,这是对我驻人大记者站工作最好的褒奖,我说,我现在已经被市关工委聘去编刊了。宋主任接过我的话口说,“不是半天工作嘛,下午到人大来,你自己辛苦点儿……”
看来宋主任已经做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情况了解个“门清”。
我再次受宠若惊,又是不容推脱。到了这个年龄没有比能被人想起、还想“用一下”,更让人感到欣慰的了。
这样,我开始了退休后比上班还要忙碌的晚年生活,上午一个班,下午一个班,周三晚上和外孙女去海娃乐团学拉琴。2016年以海娃乐团为主体成立了葫芦岛市青少年交响乐团,我以63岁高龄“混入”其中。我已经跟着参加几次演出了。参与之中,和孩子们还有美女家长们一起学琴演出,我心里很美。
有一篇文章说得好——“老年人的健康是忙出来的”。我现在健康的生活为这篇文章做了最好的印证和注脚。
一个休息日的下午,看电视剧过度镜头夕阳西下景致,我的外孙女郑乾格即兴说道:“他们就这样的过了一天。”我也即兴地跟了一句:
“是的,工作着,是美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