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炮火硝烟的岁月,没有体会过颠沛流离的生活,和平时期的我们,听惯了清晨窗外的鸟啼,习惯了拥挤的马路,也习惯了手机、电视机、互联网的现代生活。至于历史,那段属于上世纪50年代的“红色”历史,却正在慢慢地被我们不经意地忽略掉……

何谓“红色记忆”?嘉兴南湖上的一次秘密会议,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此后28年间,面对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中国共产党人高举起民族复兴的红色旗帜,立下挽救国家民族的铮铮誓言,义无反顾地投身于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腔腔热血、铮铮铁骨、首首绝唱,谱写出中华民族苦难辉煌的壮丽诗史,凝结成五星辉耀的红色记忆。

新中国成立后,一代代共产党人接过前辈用鲜血染红的旗帜,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和社会主义建设岗位上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中冲锋陷阵、建功立业,作出新的牺牲,把人民心中的红色记忆浸染得分外鲜艳。这种敢于牺牲、无私奉献的浩然正气,使中华民族凝聚成奋发图强的前进方阵,汇聚起排山倒海的强大力量。

一段段刻骨铭心的红色记忆,不仅蕴藏着我们“从哪里来”的精神密码,更标定了我们“走向何方”的精神路标。尽管时代有异,挑战不同,但如山的理想、如磐的信念、坚定的志向,始终是我们前行的动力,值得我们永远坚守。

何谓“红色基因”?“红色基因”是一种革命精神的传承。红色就是光明,凝聚力量,引领未来。“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孕育了永放光芒的抗洪抢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北京奥运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其内涵是对于共产党人的人生而言,红色基因是信仰,目光远大,追求高远;红色基因是忠诚,爱党爱国,矢志不渝;红色基因是追求,勇于拼搏,自强不息,红色基因是忘我,无私奉献,无怨无悔。这种基因能穿越时空,一以贯之,永不褪色。

盛世华章,岁月静好。历史的烟云沉淀在流年的轮回中,那些战火硝烟的时代,那些兵刃交接的曾经,已在我们的记忆深处渐渐淡去。然而,有一些精神、一种情怀,却定格为历史的永恒,承载着血与火的悲壮,传续着民族的灵魂与气质,化作一个国家的象征与标志,成为一个时代最强大的穹音和震撼!追寻中国精神,传承中国精神,特别是进一步挖掘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和红色文化的内涵,为加强红色资源的传承与开发提供智力支持与服务,是我们当代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历史不应该被忽略,更不该被遗忘,我想说,记住那段我党化危为机的光辉范例——抗美援朝伟大战争的红色历史更是我们的责任。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政府从其全球战略和冷战思维出发,作出武装干涉朝鲜内战的决定,并派遣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1950年10月初,美军不顾中国政府一再警告,悍然越过三八线,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侵朝美军飞机多次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地区,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我国安全面临严重威胁。

值此危急关头,应朝鲜党和政府请求,中国党和政府以非凡气魄和胆略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率领下进入朝鲜战场。这是以正义之师行正义之举。

抗美援朝战争,是在交战双方力量极其悬殊条件下进行的一场现代化战争。当时,中美两国国力相差巨大。在这样极不对称、极为艰难的情况下,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密切配合,首战两水洞、激战云山城、会战清川江、鏖战长津湖等,连续进行5次战役,此后又构筑起铜墙铁壁般的纵深防御阵地,实施多次进攻战役,粉碎“绞杀战”、抵御“细菌战”、血战上甘岭,创造了威武雄壮的战争伟业。全国各族人民由衷称赞志愿军将士为“最可爱的人”!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中朝军队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对手,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迫使不可一世的侵略者于1953年7月27日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党中央统揽全局,实施有力的战争动员和正确的战争指导,采取边打、边稳、边建的方针,开展了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运动,全国各族人民举国同心支撑起这场事关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伟大抗争,最终用伟大胜利向世界宣告“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在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争中,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始终发扬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锻造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对中国和世界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 

2020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

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是看似不能取得的胜利,是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美军先后投入其陆军的1/3 ,空军的1/5和海军的1/2,不仅被打回到“三八线”以南,且无法向北哪怕推进一步。美军司令克拉克不得不在没有获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战争的胜利不仅化解了我国面临的现实危机,还让后世子孙享受到了长期的“和平红利”和更多的“溢出效益”。一是化解了我国北方的直接威胁,使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东南沿海地区得以安心生产搞建设,为我国赢得了长期的和平环境,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树立了新中国崇高的国际声望,对于日后实现港澳回归和最终解决台湾问题意义深远。三是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政府的威望,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高度的爱国主义热情和对中国共产党的衷心热爱、拥护和支持。四是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和信任,极大鼓舞了全世界受压迫民族的独立解放运动。五是积累了“边打边建,越打越强”的历史经验。我们不仅没有因战争透支国力,反而有效地恢复和发展了国民经济,真正做到了“打仗建设两不误”,打出了更加强大的人民军队和新中国!

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将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永远铭刻在人类和平、发展、进步的史册上!

为了那些不应被忘却的记忆,为了那些不应被丢弃的信念,为了那刻骨铭心的痛,也为了那份沉甸甸的嘱托,我踏上了传承红色基因之路。

谈起“传承红色基因”,我的起因是14年前,我的父亲叫张增德,是一位曾经参加过抗美援朝的志愿军老战士,多少年来,时常在我面前提起曾经和他一起出生入死、浴血奋战的战友们。2008年9月,在即将迎来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入朝作战58周年的日子里,老父亲的思念之情更加迫切,他用颤抖的手一次次拿出自己枕头下面珍藏几十年的一块发黄的帆布包对我说,他和一个叫陈春元的湖北战友用高射机枪共同击落了一架美军战斗机,这也是他们那个团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以来击落的第一架美军战机。这一壮举,打击了美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大长了志愿军的志气,父亲每每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总是意气风发,充满自豪,这个发黄的帆布包就是敌机飞行员降落伞布的一角。然后又长叹一口气说:“唉,五十多年了,要是能和你老陈伯再见面,该有多好啊!”父亲对战友真挚情深深打动了我,我将老父亲寻找老战友的想法通过热线反映给了河南电视台都市报道栏目组,当天,记者就来到家里对父亲进行了采访。

老人见到记者像是见到了救星,把积淀了几十年的记忆一股脑儿倒了出来,并颤颤巍巍地打开发黄的敌机降落伞帆布包,拿出来个已经卷曲了的不知他看了多少次的发黄的小本子,上面歪歪扭扭的记录着排排战友的名字,并指点着这个已经牺牲了,那个残废了,还有谁不知回来没有,他对战友的情意也深深打动了记者,为满足老父亲寻找老战友并与其相聚的愿望,记者当即和我约定帮助父亲寻找战友,并于第二天一道踏上了为父亲寻访战友的路程。先是到开封市的尉氏县、兰考县,又循着断断续续的线索找到三门峡市灵宝县,而后又辗转南阳等地,最终又一路奔波到湖北省黄陂、武汉等地,就连中秋节我和记者都是在路上度过的。当时武汉正是高温天气,我们租住了简易的旅社,每天在当地电视台的配合下四处寻找,并随时发回到河南电视台一些视频资料让父亲确认。经过多方核实查找,在武汉叫陈春元并且当过兵打过仗的就有7个,虽然最后终于寻到了父亲老战友陈春元的家,可惜老人却早已去世了。当时我在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又为老父亲感到遗憾。我想,要是老人还活着该多好啊。值得庆幸的是,老人的老伴还健在,老人的儿子也曾经听他父亲讲述过同样的故事。忆起过去,我们抱头痛哭,老人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尽管父亲的战友不在了,但我父亲念念不忘的战友情终于有了结局。此事经过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和湖北经视直播做了连续报道。《武汉晚报》也以《一块伞布勾回忆,83岁老战士寻战友》为题做了长达一个多月的连续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我和记者为父亲寻找战友的故事感动了河南电视台领导,也感动了河南省军区首长,2008年10月25日,经过协商,在河南省军区国防教育基地举办了河南省规模最大的一次纪念抗美援朝58周年聚会和大型展览活动,这也是抗美援朝战争结束以来全国规模最大的一次。为了让父亲与战友的儿子见面,了却老人家对战友的几十年怀念之情,应我们之邀,陈春元之子专程从武汉赶到郑州,在抗美援朝入朝作战58周年纪念日当天,老父亲终于与老战友的儿子相聚了。同时还邀请了全国各地的58名老战士到场,圆了众多志愿军老战士的相聚之梦。老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还豪情满怀地说:"只要国家有风吹草动, 我还要再上战场!”

父亲的梦圆了,而我的心情却更加沉重了,老战士及其子女们期盼的话语时常敲打着我的心灵,那次聚会后,我每天都要接到上百个寻找战友和盼望再次相聚的电话,他们说你能为自己的父亲寻找战友一定也会帮助我们的。为了满足更多志愿军老战士经常相聚的愿望,我决定为他们搭建一个沟通联络的交流平台,2008年10月我卖掉经营中的超市在郑州当时比较有名的中方园小区租了一套商品房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老战士。2009年1月14日,省军区国防教育办公室首长和来自全国各地的30多名老战士代表为郑州抗美援朝老战士之家正式揭牌,并发了《关于支持郑州抗美援朝老战士之家建设的函》给予大力支持。开国将军王定烈亲笔题词“中国首个抗美援朝老战士之家”。全国的老战士把老战士之家当成了心中的圣地,无时无刻不在挂念着这个家,很多老战士在家属的陪伴下不远千里来与战友们相会,在和这些志愿军老战士的相处中我懂读了他们埋藏在心底的秘密。通过老战士们讲述战争的历史,我感觉到肩上责任的神圣与重大——记住历史,传承历史。为了这份嘱托、这份责任,我不敢稍有懈怠,时刻留心寻找能够还原红色历史的一切物品。希望这一点微薄的力量,能够用唤回的现实证明,让血色的昨天告诉浮华的今天,让历史还原历史(胡忠堂、吴君仁、谷秀荣)等故事

牢记历史是责任,还原历史更是我们的使命。他们的故事,让我的一颗心感动着、沉重着。从他们身上,我收获的不仅仅是这些志愿军老展示一个个曲折的人生故事,不仅仅是他们赠予的“战争纪念物”,更多的是一段沉甸甸的历史,一部饱含着血和泪的史诗。于是我自费出版了《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文字和图文版及《老战士之家十周年年鉴》和《红色追寻》系列书籍,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了这些珍贵的战争纪念物,以及每件纪念物和遗物所蕴含的历史意义,同时还精选了大量与战争纪念物、烈士遗物背后的故事作为口述战争历史。在这个过程中,真正了解历史的魅力。让历史馈赠今天。

大浪淘沙,吹尽黄沙始到金。漫长的岁月,无情的光阴,有些人,有些事,很快被时光的碎石掩埋,永远湮灭;而有些人,有些事,却永远不能忘却,这些志愿军口述历史就属于后者。

为什么?这还要从我了解的一件件小事说起。电影《一个也不能少》放映时,很多人认为也是瞎编:“连彩色粉笔都没有?净胡编。一个班的同学好几个人抢着喝一瓶可乐?根本就不可能!”让他们学习“愚公移山”的精神,她认为,“愚公整个一傻帽儿,没事干,搬什么山,为什么不搬家啊?”让他们看革命题材影片,她说太累、太沉重,不乐意看,但一遇到武打片、动画片,她却很快沉迷其中。这就是即将担负起历史重任、社会重担的年轻一代?他们已经偏离了历史的航道,失去了成长所仰赖的历史土壤,已经在慢慢地远离先辈的历史……慢慢地远离先辈的历史的真实,这让我要把历史讲述给年轻人的迫切性与紧迫性。用历史真实的东西让年轻人知道,把能够证明这段历史的东西展示给他们,已经是当务之急。这是个人的一种责任,也是一个社会的责任。老一代人把历史的真实交付给了我们,我们有责任用真实还原历史,传承给下一代,把那段岁月与现在年轻人的生活链接到一起,使他们眼中的历史变得立体、真实、可靠,让他们记住历史让历史成为他们前进的动力。

令人欣慰的是,根据抗美援朝战争历史改编的电影《长津湖》和《跨过鸭绿江》相继上映,赢得了年轻一代的共鸣,也深深感动了我们这一代人。这部影片被大学生们认为是“能刺激大脑的片子”。一名大学生看后说:“《长津湖》真实、真诚,震撼了我们的心,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有先辈为我们负重前行。如今生长在和平年代的我们,身为华夏儿女,应该铭记历史,珍爱和平,护卫锦绣山河。”

如果把抗美援朝精神理解为民族之魂,那么这些红色的战争纪念物和烈士遗物,就可以理解为民族之魂的“纪念章”,她是中国人民自强不息、顽强抗争精神的结晶和集中体现,是那个年代、那段红色历史的见证。因为,这些纪念物和烈士遗物定格了那段历史,见证了那段历史的精神,也教育了今天的我们。所以,我说它们是民族之魂的“纪念章”,是民族精神的载体。尊重历史,因为历史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牢记历史,因为历史能让我们更好地展望未来。这些纪念物,将那些流动的、随时会飘散在时间天际的事件凝固下来。重新阅读历史,充分理解历史,我们才可能在过去与现在之间架起桥梁,从而更好地走向明天。

老战士之家红色资源丰富,受经费和空间限制,其中有全面反映抗美援朝战争历史的40长卷,全面反映红军长征的40长卷,300余幅书画作品、抗美援朝战争历史原图3000余幅,烈士遗物和战争纪念物500余件,战争资料1000余份,战争回忆录1500万字,口述战争历史10多万分钟。

早在2011年暑假,张爱兰就率先联合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大学生们开展了“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此后连续十年与媒体和河南工业大学、郑州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农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辽宁地质工程学院、河南应用技术学院、河南航空工业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南工业学校等多所院校联合举办“寻找最可爱的人”走访调查和征文活动,通过活动寻找那些至今仍默默无闻地工作着、生活着,少为人知或根本不为人知的为国浴血奋战,立过军功,受过战争创伤的老功臣、老英雄、老战士。对于他们这种不居功自傲,甘于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给予大张旗鼓的歌颂,同时昭示:对于这些为国捐躯或为国立功的英烈们的淡忘,就是对历史的背叛,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我们民族精神的损伤。力求通过这样的采访调研活动,找回人们的良知,找回“最可爱的人”的价值和影响,找出“最可爱的人”在和平环境和改革开放的今天又有新奉献的新的闪光点。开展这样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具有特殊的意义:教育学生牢记主题,开拓视野。要有理想,深入学习先进的革命文化,学习英雄烈士追求理想信念的艰苦奋斗精神;要有情怀,胸怀为国家为社会服务的奉献精神;要有担当,努力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大学生。同时增进对国情、社情、民情的了解,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在实践中乐于思考、善于观察、不怕吃苦;要深调研,深入调研了解当地社会,更好地激发学习和改进的热情。让学生们带着问题,捧着收获,满载而归,并对活动成效及时总结汇报,宣传推广。大学生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社会实践、走进红色教育基地和老战士家中等活动内容,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形式,大力弘扬革命精神,进一步坚定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截止2020年7月已经有15所大学500多名大学生参与了郑州老战士之家组织开展的“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社会实践活动达100次,涉及全国16各省直辖市,走访慰问在乡老战士1000人。整理采访调研资料300万字,图片2000多幅。

十三年来,在老战士之家的安排布置和倡导下,先后有河南工业大学、郑州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应用技术学院等参与组织各大学学生志愿者到焦作、开封、洛阳等地区开展“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精神”暑期社会实践走访调查活动,此项目被团中央和团省委命名为优秀实践项目。共计走访调查慰问老战士1000多人次。郑州大学制作的短视频参加了大学生国际电影展。

2021年2月份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开展以来,老战士之家口述战争历史博物馆已经陆续接待了解放军中部战区陆军保障部直属保障大队、陆军第83旅保障中心、河南机场集团、中牟县委宣传部、共青团中牟县委、郑州市公安局金水区分局、建设银行郑州自贸区支行、河南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应用学院、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中原工学院、新乡学院、郑州经贸学院、郑州牧业经济学院、河南开放大学、新乡老年大学、新乡市社区教育服务指导中心、中牟县官渡路小学及平原示范区科技工信局、社会事务局、区综合办等部分单位和学校的参观团体80多个,参观人数达15000多人次,更有许多参观者慕名自行而来。老战士之家抗美援朝战争口述历史博物馆这个红色教育基地成了党史学习教育的热门大课堂。2020年12月被平原示范区授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1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乘‘忠诚号’列车——访驻地教育基地、续红色基因家谱、铸听党指挥军魂、当备战转型先锋”活动,口述战争历史博物馆成为以党的历史脉络为轴线设置14个站点其中的第十个打卡点。

2021年2月全国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老战士之家宣讲团(传承红色基因志愿服务队)先后应邀到郑州航空港区、经开区、郑东新区、中牟县、平原示范区等机关单位街道学校,中牟县一高、中牟县二高,省委省直机关工委、荥阳市武装部、省委老干部大学,省体育局运动员培训中心,郑州市市直机关事务局,郑州市消防总队,郑州市公安局监管支队,国资央企中建三局、华润集团等单位授课50多场,直接受教育人数超过10000人次。6月21日应邀参加了郑州市委宣传部主办、郑州电视台承办的庆祝建党百年“唱支山歌给党听”快闪活动; 6月22日应邀参加了省委举办的庆祝建党百年“两优一先”表彰会; 6月24日,省散文作家一行20人走进老战士之家博物馆,撰写出了《伟大的震撼》《红色传承感动人间》和《黄河岸边听涛声》等歌颂老战士之家13年来传承红色基因的优秀文艺作品。6月27日应邀参加了市委宣传部主办的“恰百年风华中原儿女心向党”群众文化活动。通过宣讲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不断传承和弘扬红色精神,永远铭记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学好党史教科书,走好新时代奋斗路。

2021年2月份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开展以来,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郑州老战士之家策划实施了庆祝建党百年传承红色基因“五个一百”工程,即:(一)在百年党旗下为100名老战士拍摄面向党旗庄严宣誓重温入党誓词特写留影; (二)慰问100名老战士并采集百双老战士红手印; (三)面向社会开展100场党史教育课; (四)组织采访撰写整理100篇老战士口述战争历史回忆录;(五)面向全国老将军者战士征集100幅书画作品举办庆祝建党百年书画作品展览(北京、南京、上海、合肥等地老将军老首长汇寄书画作品应邀参展)。

2022年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95周年,老战士之家策划并将实施“六大系列”主题活动即:开展“党旗国旗军旗下铭记老战士的誓言”系列主题留影活动;联合多所院校开展“寻找最可爱的人”系列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并采集老战士手印、纪录口述战争史;开展“进英雄部队 讲英雄故事 传英雄精神、做英雄传人”红色主题系列传承活动;开展党史国史军史教育赓续红色血脉主题宣讲活动;举办"我是小小红色宣讲员”培养选拔活动;开展相聚军旗下,为牺牲战友和烈士系列集中扫墓活动。

2023年是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我们提前策划了主题活动计划:(一)举办庆祝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主题展览活动;(二)举行重温志愿军抗美援朝入朝誓词宣誓活动;(三)举办抗美援朝战争历史主题报告会及抗美援朝精神宣讲70场;(四)举办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老战士书画展;(五)慰问幸存健在的抗美援朝志愿军老战士和烈士遗孀;(六)开展赴朝扫墓访问活动;(七)出版抗美援朝口述战争历史系列丛书。

郑州老战士之家成立14年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解放军报、光明日报、河南日报、沈阳日报、河南电视台、丹东日报等中央和地方媒体多次给予报道:《人民日报》以“纪念抗美援朝60年”为题对老战士赴朝扫墓团做了大幅图片报道,中国《嘹望》周刊以“寻找抗美援朝”为题对老战土之家的成立做了专题报道;《郑州日报》用一个专版做了专题报道“最可爱的人,你家就在经八路“《 中国妇女报》以“张爱兰和她的老战士之家”做了专题报道;《妇女生活》杂志以“张爱兰就想为老战士建个家”为题做了封面报道;《老干部之家》杂志以“张爱兰下岗职工办国家大事”为题做了专题报道;发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桥园》杂志封面以“60年后,志愿军再跨鸭绿江”为题对老战土之家赴朝扫墓活动做了报道,2021年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开展以来,河南卫视党史学习教育专栏《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专栏开篇报道“老战士之家博物馆里讲党史”首发老战士之家党史教育新闻引领全省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丹东日报》以“抗美援朝老战士重温激情燃烧岁月”对老战士之家多次组团赴朝扫墓访问活动做整版专题报道,丹东鸭绿江断桥以“图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为题悬挂数张郑州老战士之家赴朝扫墓访问团跨过鸭绿江多幅彩色图片,传承和弘扬了伟大爱国主义精神。老战士之家爱国义举还被文艺工作者创作成情景剧、音诗画、快板和歌曲《心愿》《向英雄致敬》《老战士之家心向党》等节目被搬上了舞台,在社会上产生强烈反响,荣获中央军委和中宣部组织的“爱我国防”征集评选活动大奖。

我要把郑州抗美援朝老战士之家口述战争博物馆建设成为一座流动的纪念碑,一所鲜活的档案库,一部生动的教科书,一幅壮烈的群英图,一首民族的正气歌!

这也是我出版《红色追寻》系列丛书的目的,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历史告诉未来。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