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在家中翻阅手机相册,一组今年八月八日拍摄的图片跃入眼前,令我眼前一亮,最美的退伍军人徐文涛大校来到于都中央红军长征纪念园参观学习并传经送宝。

嘿嘿!多好的一位老人,多么慈祥的老人,竟然冒着酷热的天气,千里迢迢地来到于都为我们传经送宝,这是多么的难能可贵,我能在故乡——于都,世人敬仰的中央红军长征纪念园亲耳聆听徐文涛大校讲课,这是多么幸福的亊情啊!

我只见过徐文涛大校一面,他也只当过我一天的老师,准确地说只有二个小时,但他清瘦的脸庞永远铭记在我的脑海里,他清晰的话语时时在我耳边萦绕。

那是在今年八月八日上午,我在于都作家协会的微信群里看到一则紧急通知:今天下午三时整,全国最美退伍军人徐文涛大校来到于都,在中央红军长征纪念园游客服务中心二楼会议大厅传经送宝,希望大家踴跃参加。

我正在故乡休假,看到通知后,放弃了去外面游玩的念头,决定准时前去聆听老首长讲述他自已的故亊,该是多么大的精神享受呵。

于是,我带上手机,乘坐公交车来到水岸新城的时侯,这时天空布滿乌云,很快瓢泼大雨倾泻下来。幸好我带了雨伞,总算能遮挡部分雨水的侵入。本来我想在附近的屋檐下停留一下,免得落汤鸡似地狼狈,但一看一下时间,就快到下午三点钟了,迟到给人家的印象就会尴尬。

我放弃了在附近躲雨的念头,更加加快了行走的步伐,力争按时到达会议大厅,准时参加听课。

还好,我没有迟到及时来到会议大厅,迅速在左边的前排找了一个位置坐下来,以便听得更加清楚一点。

年过七旬的徐文涛大校提前来到会议大厅,受到了与会人员的热烈欢迎,掌声经久不息地响起。

徐大校兴趣盎然精神充沛地给我们讲课,他平易近人,讲得深入淺出妙趣横生。善于和台下相互沟通,调节会场气氛。

譬如,他环顾台下四周后,也许是我是会场上年纪最大的一个,就首先向我提问:“老同志,您今年多大年纪?”

我赶忙答道:“今年七十一岁。”

他马上就说:“老同志,您长得有点着急哟?”

顿时,整个会场引起了一番善意地哄堂大笑。

徐大校看到会场的紧张情绪得到缓解,就正式开始上起课来

我查了一下徐文涛大校的背景资料,从而加深了对徐文涛大校的了解。

徐文涛,原沈阳军区退役大校,沈阳军区联勤部师级干部。

2004年,原联勤部机关食堂3500平方米场地的钥匙,交到了徐文涛手里。

2004年11月,徐文涛主动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接受建馆任务,放弃了所有的节假日,建成了全国第一座史料翔实、内涵丰富、图文并茂的后勤史馆。

现在沈阳军区后勤史馆,已成为辽宁省“国防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沈阳市“国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他本人被聘为沈阳市国防教育讲师团副秘书长和多个部队、大中小学的德育教授和辅导员。

徐文涛大校知识还真是非常渊博,博古通今,好象没有啥事不知道。

徐文涛大校还特意讲了一个于都人参加红军,挑着缝纫机,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这位老红军名叫葛接调,葛坳乡人。他在漫漫的征途上不惧千难万险,翻雪山,过草地,一直把一台名叫“飞人牌”的手摇缝纫机挑进了延安,并亲手为毛主席缝纫了一件棉衣,受到了毛主席的称赞。

听完徐文涛大校讲述的故事后,深受感动。说实话,我作为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于都人,还是笫一次听过挑着缝纫机进行长征,为有这样如此执着,坚定信仰的于都老红军感到骄傲和自豪。

他在台上滔滔不绝讲着历史,台下的听众听得津津有味,让人回味无穷。

听君一席活,胜读十年书。徐大校二个小时的讲座,对我启迪很大。虽然我俩是同龄人,他还比我大上一个月,但我看到了我的差距,他的精气神永远超过了我,难怪他会善意地调侃我长的有点着急,从气质上就可以就看到了问题的根本原因。

徐文涛大校除了上课时注意到我,和我进行友好的互动,就连下课后也没有忘记我,特意邀请我和黄胜秘书长和他合影留念。这真是我是万万没有想到的,他是一个大首长,我仅仅是一个普通的老头,一个才仅仅只有四年多兵龄的老兵,是做梦也没有想到的幸福,真是受宠若惊。

现在我想起来也真的有点后悔,光知道和首长合影,忘记把自已的手机交给在场的别的人把这美好的时刻定格在自己的手机里,那才是永久的留念。

虽然我在课堂上拍摄了不少图片,但还是没有把首长的“回首悠悠无恨事,丹心一片向将来”的形象在我的镜头中表现的不是很充分,留下了不少遗憾。好在于现在网络那么发达,会很快弥补上我的遗憾的。

徐文涛离开于都返回沈阳已有一个月了,但他的形象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中,有时也会翻开我的相册时,望着首长慈祥的脸庞,默默地说:“谢谢您,您虽然只当了一天的老师,但您的教诲够我一辈子受用了。”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