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4月至84年2月,我在松花江地委组织部老干部办公室任地直科科长兼首任机关老干部活动室主任,为百余名离退休老干部服务。两年来的工作实践,让我懂得“敬老、为老”工作的重要性和使命感。从此,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1664876756703139.jpg至今不渝。

       那时,党中央实行干部离退休制度刚两年,对老干部服务工作也刚刚启动,没有现成工作模式和经验可以参照,只能自己摸索着干。

       我当年四十出头,血气方刚,带领着几名从各单位抽来的青年干部和门卫、保洁员等四、五个人,本照“做老干部的贴心人”的理念,风风火火地干了起来。

       我们坚持每周(离休周二、退休周四)集中活动一次。从学政治、学文史,到搞郊游、看影剧,从到工厂农村参观、集体疗养到走访座谈等,丰富多彩、益寿健身,消除了老干部的孤独、冷落感,焕发了老年人的第二春。

      当年,老干部工作最为棘手的问题是:单位不重视。“人走茶凉“和老干部的待遇及实际困难难解决。在雷打不动地组织开展活动外,我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做老干部的思想工作和疏通老干部单位、解决老干部的合理需求上。我把解决老干部的点滴需求和实际困难、缓解老人心结和压力,看作为党和政府送温暖的重要举措,所以,再苦再累也自觉甘甜。

1664877101665314.jpg        地区农机局两位离休老干部(一位离休前是秘书科长)反映,单位没发给他俩取暖煤。我立马冒着初冬刺脸的寒风,骑着自行车,从机关(现中医药大学院内)到地区农机局(位于省气象台院内),往返20余华里,一周多跑了4趟,与时任该局常务副局交涉争辩、在局班子会上“舌战群儒”。

       他们强调,单位发取暖煤是按在职职工分配的,每人一吨,老干部已离休就没他们的份。又说,他们接班的子女也都领到了,他们家也没亏着。我则坚持“老干部是党的宝贵财富、人民的功臣。政治待遇不变、生活待遇从优”的中央精神,据理力争。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局领导一天不答应,我就天天往那跑。终于迫使该局重新做出决定,两位离休老干部的取暖煤待遇解决了。事后,该局领导开玩笑地说:“别说中央有话,就看小梁为老干部服务的热心劲儿,我们也得同意噢!

       翌年春天,地区机关运动会前夕,该局又没给两位老干部发运动服,其理由更荒唐,说什么,“老干部只是坐板凳看热闹,也不下场,发运动服有啥用?”为此事,我又骑车跑去两次,为老干部苦争硬要。我强调,一套运动服是小事,落实老干部政策是大事,我们在职领导不能因这点小事,冷了老干部的心,坏了党的大事啊!两位老人运动服待遇也得到了解决。

        哪个单位有慢待老干部的事,我都亲去疏通,不让老干部受半点委屈。农业局退休干部老杨,“文革”时被触动过,精神上受刺激,落下“多疑症”。他总觉得领导不信任他、歧视他,派人跟踪他,疑神疑鬼,沉闷消极。我多次跟他促膝长谈,两次骑车到家走访,在组织老干部看电影(话剧)和坐大客车郊游、参观时,给他安排好座位,渐渐地使他解开心里疙瘩,放下思想包袱,同老干部们合群了;外贸局老局长在岗时清正廉洁、原则性强,从未用职权为个人和家庭谋私。离休后子女安排上出现了难题。我陪主管领导多次到家走访、到单位疏通(未果),又到他子女所在的呼兰县(现呼兰区)。在主管常务的张副县长的支持与协调下,终于妥善得以安排。

  我不辞1664877307945795.jpg辛苦地为老干部办实事、解难题,家访、慰问,几乎跑遍老干部家及其所在单位。

      我还亲手写老干部活动简报和总结老干部“余热发电”的经验,发至地直各部委办局,给老干部唱赞歌,为老干部工作“鸣锣开道”,使老干部工作很快在地直乃至全区打开局面,被各级真正纳入领导议事日程,“人走茶凉”的尴尬局面再未发生。

      各级领导和有关单位对我们的工作很满意,称赞我们“老孩王”当得好!老干部们更是把活动室当成家,把我们看成是主心骨,特愿跟我们“道苦诉冤”说心里话。

  1984年初,省委组织部派董克勇到松花江地区调研老干部工作,肯定了我们的工作,在同年2月召开的全省首届老干部工作会议上,我介绍的《我们是怎样做老干部工作的》经验,受到与会领导和同仁的首肯和好评。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