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党的工作重心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家集中财力发展经济,军队经费减少,不足部分需自筹解决。于是在军队内部,以盈利挣钱、弥补经费不足、伙食费不足为目的的经营性生产逐步发展起来。

  在这个时期,各级为保证“斤半加四两”的落实,采取了标准加补助的方法,这个政策对改善基层部队生活无疑是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但是,这种补助的方式还不尽合理,各级下发的补助只有几角钱,只能解决经费上的部分不足,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战士吃好的问题。

  微薄的补助,与调整的副食品价格相比,实在是杯水车薪。要吃到“斤半加四两”,我查了资料:据统计,一个战士一年需补助伙食费110元,一个野战军连队按120人计算,需1.5万元左右。这是超过许多基层单位自身的承受能力的,许多部队受各种条件制约,而仅仅靠种粮、养猪种菜的收入是难以保证“斤半加四两”落实的。

  我原所在的部队是基层作战部队,为了弥补经费不足,想尽了办法“开源创收”。但作战部队可利用的社会关系有限,部队驻地也没有可利用的自然资源,只能发挥部队战士人多的优势,为地方提供劳务服务挣点辛苦钱来补贴。

  我记得在连队当排长时曾给地方挖过下水沟,装卸过火车,团里还派出战士到中央电视台影视基地,参与到各摄制组充当群众演员挣劳务费,挣的这些钱杯水车薪。由于部队参与到地方经济活动中,产生了一些不好影响。

  挣钱不易,向上级争取的经费有限,各级主官尤其是连队主官更多的是考虑如何“节流”。野战军连队平时就从战士嘴里扣,争取平时伙食费多存一些,到了过年节、老兵复员等时候,用以改善一下伙食,结果是“快活一顿,艰苦半年”。

  一般情况下,在固定驻地且演训任务较少时,部队生活比较好一点,因为连队改善生活的的基础就是养猪种菜,有自己养猪种菜的收入,伙食费可以多节约一些。一但外出驻训、演习,伙食费不但节约不了,还要把平时的节余贴补进去。

  1980年,中央军委在北京召开了“调整讨论研究我国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和作战指导思想并确立了积极防御的战略指导方针史称“801”会议”。三十八军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机械化集团军,被中央军委确定为国家战略总预备队,平时担负拱卫京畿要地的任务,在战时上级要求三十八军在未来战争中,起到一战定乾坤的作用,所以重任在肩。

  因此,我们的训练任务相比其他部队要多的多,外出演习训练任务年年都有。俗话说穷家富路、居家不难,一有任务部队就得大搬家,锅碗瓢盆齐挪窝,特别是到朱日和训练基地。那里地广人稀,方圆几百平方公里几乎没有人烟。

  因为是边远地区,菜价要比内地贵很多,能保障部队副食供应的地方更是少之又少,部队吃菜,要到几百公里外的乌兰察布盟集宁市去购买。来回一折腾,蔬菜大量损耗,而这些损耗及易损易耗品的补充,都靠部队平时的伙食费结余来弥补。这样吃到战士嘴里的伙食大打折扣,按说在草原训练有条件吃上吃牛羊肉了,但我在草原驻训期间一次也没吃过。1664505866135102.png

  1989年3月初。根据团里的工作安排,我和其他部门的一名同志组成工作组。来到了我当排长时的连队蹲点。其中有一项工作是,了解连队落实“斤半加四两”的情况。

  我离开连队到机关工作几年,现在重返连队与战士们同吃同住,我的印像是伙食在副食品上改善的并不是很明显。虽然每天中午餐桌上多了一道菜,但素多荤少,土豆、萝卜、白菜,这老三样天天见。有变化的是,顿顿有大米或白面吃了,作为在南方长大的北方人,受饮食习惯的影响,对吃粗粮深恶痛绝,此时,在连队不吃粗粮我感到很爽,每天不会因为吃粗粮而饿肚子了,再也不用为“今天吃什么饭”而担心了。

  可是在连队吃了几天后,连队副连长悄悄找到我,问:王股长,你们蹲点一个月是不是天天在这吃饭?我说对呀,团里安排我们蹲点,就是要和连队战士同吃同住,我问他有什么事吗?他苦笑了一下,唉,这可怎么办!我说怎么了?他说我跟你说实话吧:你在这蹲点这么吃下去,我们连队的日子就没法过了。

  我说怎么了?我们两人都和大家吃的一样,没要求连队给我们搞特殊呀。他说你们来了以后,为了展示我们连队按照上级要求,落实“斤半加四两”这项工作,我们把伙食费全部满打满算的都给用上了,这还不够。如果这么一个月吃下去,我们连队就连续5个月没有伙食费节余并且还超支。

  我听他这么一说大吃一惊,就问,怎么回事,副连长告诉我:这几个月不是赶上老兵复员、过年吗,所以把伙食费全部用于改善生活了,我说不是有“斤半加四两”补助吗?

  他告诉我:三月份,天寒地冻,地里长不出菜来,连队塑料大棚长出的反季节蔬菜,都是宝贝疙瘩,收获一点趁着市场价格高,都拿到市场上去卖了,换点伙食费,连队根本舍不得吃。这1斤半蔬菜,靠连队菜地没法解决。如果没有这个“斤半加四两”连队的日子还好过一些,有了它确让我们捉襟见肘,先不说上级这个补助能不能到位,就算到位也弥补不了伙食亏空。

  他又给我算了一笔账:

  连队伙食费标准虽然1988年已调整到每人每天1.6元,但赶不上物价的调整。我们基本上一个人一天的饭钱要控制在1元1角左右,保证三餐二、三道菜,一个汤。这其中,还要考虑煤、配菜、香料等的成本。在此基础上,还要考虑部队外出驻训、老兵复员、节假日等改善伙食的开支,这些钱都需要靠平时的伙食费结余来补充。

  蔬菜收获的季节,正是部队都在外地演训的时候,连队在固定驻地的的猪栏子和菜园子就用不上了,就是用上了,二亩来菜地靠种菜能有多少收入,并且“留守班”种的那些菜,基本上都喂了猪。而且养猪,也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挣钱。由于连队不在驻地,食堂的泔水也就有限,有点也不夠喂猪,要到市场上去买饲料喂养。一个连队养三五头猪还行,基本能够不亏损,如果养的多,养得越多亏得越多。养猪种菜,由于成不了规模,基本上见不到什么效益。

  并且连队有很多事情都要靠“伙食费”来解决。比如买桶油漆刷刷门窗、营具,换俩灯泡,补个砖瓦、钉个凳子,只要一动手就要花钱。可连队一年的公杂费还不够买几个打扫卫生的扫把。有了“斤半加四两”我们的伙食费不但不能节余,还要往里补贴钱,这么大一笔开支,钱从何来?伙食搞不好,战士们意见纷纷,我也如坐针毡坐立不安。虽然连队想尽了各种办法开展农副业生产,但条件的制约,我们心有余而力不足。

  我听了副连长的话,我心里真是五味杂陈,没有什么办法可想。只能对他说:你们就按照连队的原来计划安排伙食,不要因为我们来而打乱,听我这么说,副连长一脸的愧疚,一连声说对不起。

  如今的我们,已经不再为吃饱穿暖费心,很多人都不知道吃不饱穿不暖是什么滋味,更多的是讲怎么吃的花样出新,甚至有很多人还会追求很多有钱而难求的美食。讲究的是穿的时尚摩登价格不菲。写此文并不是说要让我们去吃苦,不去享受应该有的生活,而是谨以此文怀念那个时代,感受那个时代一辈人的奋斗精神。

  未完待续1664505913120407.jpg  作者简介

  王云波,1979年12月入伍,1981年上军校,1983年毕业,历任三十八集团军一一二师高炮团排长,通信参谋,通信股长,1989年调连云港警备区工作,1993年转业。转业后就职连云港市税务局现退休。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