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五年八月七日 星期一(雨)

       今天从大连出发去丹东。连日来,老天好像漏了,瓢泼大雨重重地摔在地上,腾起一片白色的水雾。平展展的路面,布满了跳动的水珠。我们乘坐的大客车,不停地撞断密密的雨线,直挺北上、东去。无数只轻重不一的雨锤,有节奏地叩击着车窗、车门,仿佛要进来,采访我们此次将要访问朝鲜的心情。

       真是有幸,今天能随一个参观团,跨过鸭绿江,去寻访我自幼向往的英雄主义精神故乡。

       一提到朝鲜,我就会想起中学课本上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和《依依惜别的深情》。至今,我还能大段背诵魏巍那饱含深情和激情的文字。

     小时候,我们男孩子游戏时,常常要划拳判定,谁来扮美国鬼子,谁来喊“为了胜利,向我开炮”。今天,我终于实现了多年的夙愿,踏着当年志愿军的足迹,跨过至今仍布满弹痕的鸭绿江大桥,去感受虽已远去的硝烟,去追寻一种我们一代,我们下一代都应延续的精神……

      天黑时,我们的列车驶进了朝鲜首都平壤。一下车,立刻抓住我眼帘的是许多人民军战士那典型的圆柱型军帽。真与电影上看到的一模一样。我忽然好像坠入了恍惚,在努力寻找与这种装束肩并肩的志愿军战士。我明白了,不可能找到了。时空已转过了近五十年。在朝鲜,早有志愿军烈士长眠的英灵,一直在等待着故国来兮的我们。想到这,我的心一下子变得沉重了起来。       

        平壤的夜,衬着高大建筑那宏伟的剪影。宽广的街道、和平善良的人们……

       来朝鲜的第一夜,很静。

 

      一九九五年八月八日 星期二 (雨)

     平壤时间比北京早一个小时,大家纷纷对表。

     今天乘坐朝方提供的旅行客车,参观好多地方。最让我心灵震撼的是中朝友谊塔,那里珍藏着志愿军烈士的灵冊。

      到达中朝友谊塔时,天沉了下来,接着厚厚的乌云被拧成一条条雨鞭,拼命地抽打着大地,也抽打着我们的思绪。忽然看到,我们那位年过半百的参观团团长、资深的老新闻工作者、东北之窗杂志社的袁世超主编,不顾大家,迅速展开一把黑色雨伞,飞快地越过登塔的人群,率先冲上塔台,急切地寻找那灵堂之门。我知道他,我被他的情绪强烈地感染着。

微信图片_20220921175405.png

       他是一个志愿军烈士的后代。他父亲曾被日本鬼子抓过劳工,修过铁路。解放后,刚刚过上几天的好日子,美国鬼子又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烧到了家门口。就在他九岁的那一年,已超龄了的父亲,走向了战火纷飞的友邦,参加了那场神圣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斗。

       一九五一年,在保卫临津江大桥的战斗中,他的父亲冒着敌机疯狂的俯冲、轰炸,顽强地抢修着通向胜利的大桥。不幸,万恶的炸弹,夺走了他父亲和所有战友的生命,整建制的牺牲,尸骨无存。

       家里老人妻小苦苦地等啊,盼啊,等来的是他父亲已发出一年了的、唯一的一封信,等来的竟是一纸阵亡通知书。

       唯一令人尚存幻想的是,烈士证书写的不是他父亲袁永生的大名,而是一字之差的袁永山。他爷爷哭喊着不认啊,老人坚信他的儿子没有死,“永生”怎么会死呢?于是又盼啊盼。

       停战了,凯旋归来的将士中没有袁永生。交换战俘了,名单上仍没有袁永生!奶奶哭断了肠,爷爷仰天长叹。两个叔叔不辞辛劳,几上北京查找,带回的都是“所属建制整体阵亡,名单已无处查对”的消息。许多出征将士不但尸骨无存,姓名亦无存。好赖这袁永山与袁永生籍贯一致,仅差一字。炮火连天的条件,写错, 亦极有可能。认了吧。在村邻们的劝慰下,他们全家向东空拜,哭喊着袁永生的名字,为烈士下了空葬。

       一晃四十三年。这次访朝,袁世超带着童年的记忆和全家几辈人的夙愿,来寻访父亲袁永生的英灵,希望能在朝鲜首都的志愿军烈士塔中的灵册名单中,找到亲爱的父亲。

       雨中送来的钥匙,开启了志愿军烈士灵堂那沉重的雕花铜门,也开启了一段历史的门。灵堂四周墙壁上栩栩如生地彩绘着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共同抗击美帝和共同建设新朝鲜的场面。灵堂中央大理石基座上,供奉着志愿军烈士的灵匣。

微信图片_20220921175415.png

    灵匣打开了,灵册翻开了,一页页,一页页。“黄继光!”“杨根思!”“毛岸英!”人们轻轻地呼唤着,闪光灯“叭叭”地辉映着。打开的不仅仅是灵匣,还有我们的心灵。我们正在用崇敬的心,与那一串串熟悉和不熟悉的名字交谈。两册锦绣緞面的灵册翻尽了,未见袁永生的名字,袁主编神情冷峻。

        善解人意的朝鲜姑娘示意不要着急。她移开了灵匣,在大理石基座上,搬开了一块厚厚的石盖。噢,这里还密藏着厚厚十大本志愿军烈士灵册。我们大家都行动起来,几人一本,急切地翻阅着,寻找着,不放过每一个袁姓烈士仔细地瞧。看着这一排排烈士的名单,心里一阵阵揪痛:看籍贯,他们来自祖国各省各市、四面八方;看年龄,牺牲时都年仅20岁左右。这是一张张青春的脸啊,长眠在异国他乡! 

    “这本没有!”“这本也没有!”“这个名差一字,而且籍贯不对。”我感到大家的心都在缩紧,空气彷佛越来越重,十大本翻完了,未见袁永生。细查二遍,仍然未有。朝鲜同志安慰说:在朝鲜牺牲的志愿军有近20万,这里仅存有2万个英名。

       突然,袁主编忍不住悲怆地哭喊起来:“爸爸啊,我来接您了,却没找到您啊!”空气顿时凝固了,我的心突然被强烈地震撼了,周围同志无不心酸、垂泪。我与大家手挽手站成一列,搀扶着极度伤感的袁主编,向那尺幅灵册,深深地鞠躬、默哀。一位同志捧取了一捧友谊塔周围的泥土,认真地包好,送给了袁主编,带回国去。这毕竟是象征着烈士血染过的异国泥土。

微信图片_20220921180026.png

       离开友谊塔,回到大客车上坐着,大家都不言语。汽车前风挡玻璃被雨水遮得一片模糊,刮水臂在不停地摆动着,好像在擦一双泪眼。我在想,袁永生烈士的英名虽未找到,但他所代表的几十万为国捐躯的志愿军英烈那种崇高的革命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应在我们这一代,在我们下一代,以至世世代代获得永生!


 

      一九九五年八月九日 星期三(晴)

      老天终于有所收敛。停雨后的平壤,如同水洗了一般的干净。但空气仍是潮乎乎的。今天参观的项目是板门店、三八线。平壤市位于三九线附近。就是说,我们的旅行车要向南跨越整整一个纬度的距离。

       车出平壤,直奔南方。令我惊奇的是朝鲜的高速公路有一个与我国不同的特点,就是几乎没有弯度,笔直一条。很小的山包也因直的需要而凿穿一个洞。所以沿途隧洞极多,而且过往车辆很少。

       近三个小时的旅途,车上开起了演唱会。中国导游吴小姐主持节目。朝鲜导游兼翻译金先生和李先生等,多次用朝鲜语高唱金日成颂歌。昨天,正是朝鲜人民的伟大领袖金日成逝世一周年零一个月的日子。这几天,电视连续地在播放“金日成永垂不朽”的片子。大街小巷,到处是“金日成将军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的标语。我们能亲身感受到朝鲜人民对自己领袖的那种感人至深的热爱和怀念。

       忽然间,同车一位来自湖南的老同志激动起来。他接过麦克风,高声唱起了毛泽东颂歌:“敬爱的毛主席,敬爱的毛主席,您是我们心中的红太阳,您是我们心中的红太阳!我们有多少知心的话儿要对您讲,我们有多少热情的歌要对您唱……”

       这久违了的熟悉曲调和歌词,一下子调动了全车的激情,我与大家一样,齐声合唱,击掌打拍。一曲终了,全车欢呼:“好!”手都拍红了。这几天,耳闻目睹了朝鲜人民对金日成主席的怀念,不能不引起我们中国同志对自己的领袖、伟大的毛泽东主席的深切怀念,并以这位来自毛泽东家乡的老同志激情的歌曲为形式,突然爆发了出来。

       全车激动的心情还未平息,一位年仅14岁的中国小姑娘,又站了起来:“咱们的大中国呀,好大的一个家……”一曲新近流行于全国的“大中国”,又把大家的情绪推向了一个高潮。掌声雷动,叫好连天。我的心灵又一次被深深地震撼了。

       如果说老同志一曲“毛泽东颂”,代表着中国人民对老一辈革命家过去艰难创业深深的敬意或者说是怀旧的话,那么,这位小姑娘一曲新歌“大中国”,正是代表着我们对改革开放中国的今天充满着信心与自豪。这种信心和自豪,通过这次访朝,更加强烈了。这一老一少,唱得一旧一新的歌曲,正说出我们的心声,引起了我们作为中国人的一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的共鸣。

       板门店,三八线。我们仿佛走进了历史,走进了临战状态。这里到处是电网、碉堡,“美军岗哨密如林……”,我耳边忽然飘来京剧《奇袭白虎团》的一句唱腔。可是眼前这些蓝色的美军堡垒、哨位,却看不到一个美国大兵,或许他们躲在屏幕监视器旁,也未可知。而威武的人民军战士却在三八线北方一侧,忠实地守卫在哨位上,纹丝不动。

微信图片_20220921175450.png

      1994年,根据形势需要,驻扎板门店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几位代表,撤回了国,结束了抗美援朝最后的一点尾声。接待我们参观的是一位人民军军官。

       三八线,本来是一条地球上并未实有、仅存于理论上的、测方位用的纬度线。在这里,被人为地在地上重重地划成一道可以看得见的线,人们不能越雷池一步。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这样可悲地被人为地野蛮地撕成了两半。

       朝鲜民族,是一个温良恭俭让的民族。日寇和美帝当年欺负他们,真是丧尽天良。才有几千万人口的朝鲜,历史上,被日寇光强征安慰妇的朝鲜妇女,就达20多万。这是一个曾几乎在地球上被泯灭了的民族。但是,他们又顽强地站了起来。面对凶残的美国强盗,唇齿相依的中国人民,派出了自己的优秀儿女,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牺牲了多少像袁永生这样的战士,才把美国佬打败、认输,不得不在这具有历史意义的板门店签字、停战。

       要求统一,这不仅是南北朝鲜人民的强烈愿望,也是海峡两岸中国人民的强烈呼声。但是,只有不断地发展自己的经济,真正做到繁荣富强,彼此首先在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等诸方面靠近,才能不断加大和平结束分裂悲剧的可能性……

 

     一九九五年八月十日 星期四(晴)

     昨晚失眠了,眼睁睁地看着一轮圆月渐渐隐去。东方破晓,朝日鲜明——这就是朝鲜国名的出处。

     之所以睡不着,是因为今天就要离开朝鲜回国了。在朝鲜经历的一幕幕,轮着在我脑海中浮现,感受良多。尤其是雨中访灵塔那一幕,袁世超主编寻找父亲英灵时那悲苍的一唤,怎么也抹不掉。忽然我来了诗兴,凑成了《忆秦娥》词两首,如下:

    (一)   

     大雨泻,                                  

     西辞鸭绿寻英烈。                           

     寻英烈,                                  

     梦断临津,                               

     板门有界。                                 

 

     尺幅灵册难全写,                            

     两万青春一页页。                           

     一页页,                                  

     忠骨安在,                                 

     杯土心血。      

   

   (二)

     东国夜,                         

     月圆时节心滴血。

     心滴血,

     朝日鲜明,

     父子诀别。

 

     童忆音容难忘却,

     时时梦幻泪迎接。

     泪迎接,

     英魂归兮,

     故土落叶。

 

      晨起,听同事说,袁主编昨夜也是一夜未眠,其心境是可以体会到的。

      一声汽笛,列车动了,我们终于踏上了归途。四天朝鲜访问的最大感受是,走进朝鲜,就是在读历史。不但阅读了朝鲜的战争史、建设史,也读到了我们的中国历史,特别是我们中国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的对比史。这是到其他任何国家访问所不能得到的特殊感受。另一个收获就是我找到了应当在我们身上延续下去,以至应当世世代代延续下去的革命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精神。

       朝鲜非常值得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