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志愿军涌现出很多气吞山河的战斗英雄,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等,他们凭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敌人的恨,凭着勇敢和智慧,在战场上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战斗成果,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

  有一位志愿军战士,在文登里战斗中,创造了一人单日用无后坐力炮7发炮弹,打掉了美军4辆坦克的记录,荣获特等功臣,被授予二级英雄称号,他的名字叫胡连。

  今天要说的是一件令人惊喜的事。笔者获悉,当年曾经手把手教步兵胡连打坦克的教官今天仍然健在,他就是今年91岁的志愿军老兵王克隆老人,现在居住在河北衡水。

  王克隆老人1931年3月出生在河北省行唐县上南庄村。1948年在行唐读初中的他,进入晋察冀军区军政干部学校学习,从此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七月学校改为华北军大,他被编入工兵七大队五中队。1961d6067c6666032b44f51f54132303c_副本.jpg50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1年5月,王克隆从华北军大毕业,同年6月8日,随20兵团68军204师司令部机关入朝,任作战科工兵参谋。他曾两次入朝。

  在当时,王克隆绝对是高学历,有知识、有实战经验的工兵专家。工兵属于技术兵种,肩负的任务很多:侦查地形地貌,构建指挥所,保障通信,打坑道、挖工事、抢修道路、架设和抢修桥粱、筑城堡等。在保障作战部队及后勤供给道路畅通的同时,还肩负着一项重要任务——战前培训,对所在师的下属基层干部及班长、骨干进行技术指导与短期陪训,让步兵们正确掌握手中武器的使用技能。这些战前培训虽说时间短,但对于指战员掌握配发武器的正确使用,有效的消灭敌人,保存自己,对部队打胜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就在战前,王克隆接到一个紧急任务,根据抗美援朝战场需要,上级派他深入作战部队对步兵突击战地培训。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步兵胡连参加了培训,成了王克隆的学员。学习步兵炸药包的装药、磁雷、探雷器、反步兵雷和反坦克雷及火箭筒的使用方法。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教授步兵如何打坦克。王克隆利用在战场上被敌人打坏了的朝鲜人民军的坦克做教具,介绍坦克的构造,优势和薄弱之处,如何选择最佳攻击位置,从哪儿打,炸药包怎么装药,装药量多少怎么计算,都是最基本、最实用、最需要掌握的知识。为了让学员尽早掌握,他一遍一遍做示范,一个人一个人的手把手教,保证学员看懂,学会。每个战士都学的非常认真。

  王克隆老人回忆说:“当时培训的学员很多,时间又很短,几天轮一班儿,所以我记不住培训过的人都有谁。但是,有一个战士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因为他学习特别用心,人很机灵,总是追着我问,他按着我做的示范,一遍一遍的做,别人休息了他还反复练,我手把手地教他如何配药,如何使用无后坐力炮等武器,我记住了他的名字,叫胡连,后来他成了打坦克英雄。”

c098635cab9af4fb8a40be3d3a76093_副本.jpg

  胡连是志愿军第六十八军第二O四师第六一二团第三营机炮连战士,一九四九年三月参加革命,他是步兵,无后坐力炮等武器从没有接触过,不知道如何使用,更不知道如何打坦克。正是因为王克隆手把手地教他,让他掌握最基本的打坦克方法。胡连不负祖国的重托,没有辜负老师的教导,第一次打坦克就创造了抗美援朝战争史上的奇迹。   

  文登里战斗,被写入志愿军战史、是志愿军著名的打坦克战斗。

  一九五一年十月十二日,美军纠集20辆坦克向胡连所在营的阵地发起攻击,当时,由于我军与人民军刚刚换防,反坦克阵地还没有完全设置好。胡连刚刚进入642高地,突然发现美军8辆坦克已经向他潜伏的方向冲过来。此时,高地只有胡连一个人。他毫不畏惧,沉着冷静,迅速架好了无后坐力炮,当敌人的坦克迫近,大约还有200米时,胡连瞄准了第一辆坦克,连续发射了4枚炮弹,第一辆坦克瞬间被击毁。这时,不可一世的美军被打的摸不着头脑,剩下的7辆坦克迅速后退200米,躲出胡连无后坐力炮的有效射程,然后向胡连隐蔽的方向发起猛烈攻击,一发发炮弹在阵地上炸开花。胡连机智灵活,打掉敌人第一辆坦克后,利用交通壕沟迅速转移,找好第二个发炮点,隐蔽待敌。

40a702c8078d00ce1a1c443c382ebcb9_03edb96a273b4b28bd8cfcb6bf6054b3_副本.jpg

  美军一通狂轰过后,发现再没有遭到还击,自信这个火力点已经被端掉,于是,又开始向前突进。胡连沉着瞄准,当敌人迫近到了150米左右时,再次发射了一枚炮弹,一发命中,最前面的坦克顿时趴了窝。敌人陷入了慌乱中,又开始后撤。胡连抓住机会,再次发射,又干掉了一辆坦克,两发两中,极大地鼓舞了胡连的信心。恼羞成怒的美军开始向胡连的发射点狂轰,胡连来被弹片击中,身负重伤,但他奋不顾身,不顾个人安危,越战越勇,继续寻找合适的发射点。

  他找到一个单兵掩体,立即跳了进去,却发现,这里空间太狭窄,根本无法架炮。已经来不及转移了,于是,他冒险将炮架卸掉,当敌坦克冲到射程之内时,突然站起身,用肩扛着炮管瞄准,一发炮弹打出去,又命中了一辆坦克。

(图为战斗英雄胡连)

  这时,其他反坦克战斗组也快速转移过来增援胡连,开始围攻剩下的4辆坦克,最终,大家协同作战,敌人的4辆坦克全部被干掉。

  这场战斗,美军的8辆坦克就被我军全部干掉,胡连一个人发射7发炮弹,干掉了4辆,创造了志愿军战史上的一个奇迹!令敌军没有想到的是,一个志愿军小战士仅凭手中的无坐力炮和火箭筒这些有限的装备,就把敌人不可一世的坦克集群打得丢盔卸甲,成为坦克的克星。

  胡连为祖国立了大功,也一战成名。后来彭老总接见了他,高兴地握着胡连的手,连连称赞。胡连激动地回忆,彭老总把他的手握的生疼。

  每当谈起胡连的英雄事迹,作为教胡连的打坦克的老师,王克隆老人从内心有种自豪感,称赞胡连:我的学生真了不起!他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遗憾的是,后来老人家和胡连失去了联系。

10e14a09b8f31a1532436cbc0ae6280_副本.jpg

  老人家那挂满奖章、纪念章的军服,记录了他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所做出的贡献。其中有一枚背面写着朝鲜文的“军功奖章”,引人注目,那是抗美援朝期间,朝鲜政府颁发给志愿军排级以上干部的战功奖章,荣誉极高。 

  谈起抗美援朝的战斗经历,91岁老人家的大脑还是那么清晰,因为他有个小笔记本,上面用清晰的笔迹详细的记录着他赴朝时期的每一个足迹。

  因朝鲜战争的残酷,王克隆患有了严重的胃病,1953年7月,因病情严重,他回国治疗,入住陆军23医院4分院,治疗40多天,病情稍有好转他再次赴朝西海岸,参加朝鲜经济恢复和建设,维护停战协定,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搞建设:修建河渠、修路架桥、植树等。一直到1955年4月10日他才回国。


  老人家自知年事已高,一股强烈的历史责任感7afb051874bad3dfdd44a4c09f1d304_副本.jpg让老人萌生了把自己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经历写下来,把真实的历史告诉后代。他对子女说:“那场战争是我的经历,也是国家和军队光辉的历史,我不应该把它带走。”于是,一直沉默的志愿军老战士,在女儿的协助下,记录了那段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这才有了王克隆与胡连的师生故事。

  王克隆老人回忆说,工兵虽不能像步兵那样亲自用子弹直接消灭敌人,但,工兵们在执行任务时同样会有牺牲。王克隆和战友们经常到前沿阵地勘察地形,能看到敌军岗哨晃来晃去的身影, 这就需要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和舍生忘死的精神,冒着为生命危险,在敌军的眼皮子底下执行任务。       

  1952年6月12号,他所在部队进入朝鲜前沿611团2营5连守卫的890.2高地,要在这座高山里打通一条坑道,为了加快施工进度,就安排从高山的两头相向打坑道,经过近两个月的艰苦努力,直到8月1日终于完成施工任务。在那次打坑道期间,发生了一件让他终身难忘的事件:当时任排长的王克隆,在一次进入坑道排查哑炮时,被炸药毒气熏晕过去,幸亏被战友们及时送往步兵连部治疗,抢救了好几天才脱离的生命危险,在他还没完全恢复体力时,就听说一位组长牺牲了,那是一位山东籍战友,他永远也忘不了。 

b9f564a841df0f5feace6f19c995f86.jpg

  王克隆入朝途中非常惊险,敌军经常对志愿军实施立体战,天上飞机投燃烧弹,地上则是大炮轰炸。为了躲避飞机轰炸,志愿军入朝的火车白天就进入隧道防空,全体人员下车跑步上山,在山坡上用自备的折叠式工兵锹,挖掘防空自身掩体隐蔽不动,等到夜色朦胧时分再继续开拔。王克隆还清晰记得:当他们进入掩体时,亲眼看到有两架敌机向着师首长的吉普车俯冲下来,射出的联发子弹击中了吉普车的后轮胎,万幸的是没有人员伤亡。

  老人家回忆说:志愿军入朝鲜时,一律采取夜间行军。为了保持入朝部队的隐蔽性,部队的行动是从18点30分开始,到第二天凌晨4点结束,5点前必须全部隐蔽完毕,以防敌军袭击。1951年6月11日入朝过满铺,到青川里下車后,再次进入隧道防空。6月12号半夜在熙川下车,步行通过大同江水下桥。过大同江水下桥也是在夜间,志愿军们都挽着裤腿,相互间手拉着手摸索着前行,漆黑的夜静悄悄的,谁也不出声,那次过江,他险些掉入河中,庆幸有惊无险!

微信图片_20220917135425.jpg

老人家回忆,入朝时,朝鲜的天气变化无常,雨一阵雪一阵的,遇到雨天战士们就在山坡地势高的地方,捡一些大小不一的石头铺在地上,听着“石头床”下的流水声睡觉;遇到雪天,志愿军们就找些树枝铺到雪地上,垫着树枝席地休息,条件极其艰苦。

1963年,老人为了照顾失明的母亲,转业到地方工作,分配到保定安新县税务局,后来又调到了衡水工作。一直默默无闻的勤奋工作,直到离休。几十年来,无论在哪儿工作,他都是对党忠诚,踏踏实实,任劳任怨,不争名,不图利,安分守己一辈子。

  历史不容忘却,英雄不该埋没,欣慰的是,这位志愿军老战士还健在,精神矍铄,头脑清晰,记忆力很强。他们是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人,是我们国家和军队的宝贵财富。他们在时刻提醒着我们:当下和平来之不易,只有国家繁荣强大,我们的同胞才不会再流血牺牲。

  祝福老人家健康长寿。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