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武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东南海滨,濒临台湾海峡,是一个有着六百多年历史的古镇,是明朝政府为抗击倭寇,在万里海疆修建的60多座卫所城堡中仍保存完好的一座。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A级旅游景区”。

  1965年继“八·六”海战胜利之后不久,人民海军又在福建崇武以东海区取得击沉击伤国民党军舰各1艘的重大胜利。这次海战发生在崇武镇以东的海域,大陆称之为“崇武以东海战”,又因为这次海战是在国民党占领的乌坵屿附近发生的,台湾方面称之为“乌坵海战”。这也是国共两党海军的最后一次海战。


  背景

  1950年刚组建的人民海军面临的主要任务是突破国民党军队的海上封锁,这是关系到新中国经济复苏的主要问题。这个阶段中,华南军区海军配合陆军解放了万山群岛,扫除了广东沿海的海上障碍。华东军区海军突破了长江口的封锁,将敌人的活动海区压缩到一定的区域,为解放浙东沿海岛屿创造了条件,先后解放了东矶列岛、一江山岛。

  这个时期年轻的人民海军进行了保卫祖国沿海的战斗。1950年华南军区海军进行了“三门岛海战”“垃圾尾海战”,敌“太和号”护卫舰、“中海号”登陆舰、“永字号”扫雷舰中弹起火,这是人民海军首次海战。1951年6月24日华东军区海军温台山巡防大队进行了著名的“头门山海战”,我方炮艇击沉敌机帆船1艘,击伤3艘,414艇被授予“头门山海战英雄炮艇”荣誉称号。1954年11月14日解放“一江山战役”中,华东军区海军快艇31大队6艘鱼雷艇,击沉国民党“太平号”护卫舰,这是人民海军鱼雷艇部队组建以来首次作战取得胜利。1955年1月10日在“一江山战役”海战中,快艇1大队102艇单艇独雷击沉敌“洞庭号”炮舰,创造了海战史上的奇迹。1955年1月20日快艇31大队和41大队参加“大陈以东海战”,31大队159艇击中敌舰“宝应号”,使其重伤报废。1.jpg

  1958年,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蒋介石又按捺不住了,多次来往于金门、马祖、澎湖列岛,蠢蠢欲动,还派飞机频繁轰炸东南沿海城市,金门岛上的炮兵也轰击福建沿海村镇。为此,中央军委特意做出了加强东南沿海军事斗争的决策,成立福建前线指挥部,毛主席亲自点将,让政委叶飞担任金门战役的总指挥,东海舰队副司令彭得清调到福建前线指挥部任副总指挥,指挥海军舰队和海军航空兵、海岸炮兵,配合叶飞指挥。海军福建基地受福州军区和东海舰队的双重领导,该体制的优点是利于前线的战备建设。1958年8月金门炮战开始后,由福州军区统一协调入闽的空、海军部队,节省了军种间协调时间,加强了海空军配合一体化作战。

  1958年8月24日第一次金门海战,快艇六支队1大队6艘鱼雷快艇击沉敌“台生号”,重伤“中海号”大型运输舰。1958年9月1日第二次金门海战,护卫艇31大队击沉敌“沱江号”猎潜舰。

  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中国大陆发生自然灾害以及苏联政府背信弃义撕毁合同,使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台湾当局认为这是“反攻大陆”的好时机。1962年起,台湾当局依照该计划多次派遣飞机、舰船袭扰大陆沿海,空投、海运特务至大陆实行侦察、破坏行动。我人民海军给予了坚决打击。1965年7月,台湾当局为配合反攻大陆计划,指示海军派出军舰,运输陆军特别情报队,对大陆东山岛周围目标进行突击,试图摧毁解放军雷达站,并获取情报。此计划命名为“海啸一号”。为执行这一计划,台湾海军副总司令冯启聪决定派出“剑门号”和“章江号”两艘军舰运输特别行动队的任务。最终两舰被人民海军击沉在福建东山岛以东海域。这就著名的“八·六”海战。三天以后,刚刚上任才五个多月的台湾海军总司令刘广凯,向蒋介石做了深刻的检讨并引咎辞职,1965年9月初由台湾海军副总司令冯启聪接替总司令一职,继续完成“海啸一号”计划。没想到他刚刚上任两个多月,崇武以东海战发生了。


  运筹

  1965年11月13日午时,国民党海军南区巡逻支队旗舰“永泰”号率“永昌”号离开澎湖马公测天岛,悄悄向西驶往国民党占领的福建乌坵屿。两舰出港不久,我军即掌握相关情报。除情报外,我军设置在沿海的观通站表现也极为出色,东海前哨“千里眼”大雾山观通站雷达早早捕捉到目标信号,敌舰行踪被我全程掌握,既保证了我指挥机关及时下定作战决心、下达作战命令,又为我舰艇夜间作战提供了准确的引导。东海舰队收到情报后, 随即通知海军福建基地做好战斗准备。“五·一”海战的教训,“崇武以东海战”中,在保持现有指挥关系不变的前提下,福州军区、东海舰队给予了海军福建基地相应的情报支持,但不进行具体指挥,由福建基地统一指挥海上兵力。

  “永泰”号也称“山海”号,是一艘大型猎潜舰,排水量640吨,装有76、40和20毫米炮共10门。“永昌”号也称“临淮”,是一艘护航炮舰,排水量650吨,装有76、40和20毫米炮共10门。

  当时的海域战场形势为,在国民党占东引岛泊有“太湖”号护航驱逐舰、“柳江”号“猎潜舰;金门料逻湾泊有” “维源”“珠江”猎潜舰;乌丘岛东南海域有2艘美第七舰队的驱逐舰巡视。

  1965年“八·六”海战后,福州军区、东海舰队和福建基地派专人赴南海舰队学习此次海战经验。根据战场态势,福建基地对敌情作了分析,国民党南区巡逻支队“永泰”和“永昌号”组成小型编队,运载小股匪特于14时自澎湖马公测天岛港启航,妄图将匪徒送至敌占岛屿——乌坵屿,以便伺机投送大陆。福建基地决定将作战海区选在乌丘正南8海里处。护卫艇31大队4艘75吨护卫艇部署乌坵东南15海里处,以阻断金门敌舰增援;护卫艇29大队2艘75吨护卫艇、1艘125吨护卫艇在西洋岛以东海域钳制东引岛敌舰,并担任警戒救援;6艘护卫艇、6艘鱼雷艇组成突击群 。

  当时海军福建基地司令员康烈功将军正在农村参加“社教”(注:即1963年至1966年开展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错失了指挥崇武以东海战的机会。基地副司令员张朝忠代替指挥,海军福建基地陈雪江副司令员正在厦门陪同东海舰队副司令员周仁杰到汕头水警区参加南海舰队八·六海战总结会,11月13日当天正在离开汕头在回程路上,周仁杰、陈雪江就近在厦门指挥所参加了辅助指挥。陈雪江副司令员建议:让海坛水警区副司令员魏垣武担任海上编队指挥员,护卫艇29大队大队长马干和快艇6支队副参谋长张逸民为海上编队副指挥员。

  11月13日下午,在海坛水警区司令部会议室召开紧急作战会议,会议由水警区司令员吕瑞亭主持,会议传达了上级指挥机关的作战任务是,“全歼来犯之敌”。2.jpg

  会议进行战斗编组。护卫艇31大队的573艇、579艇与护卫艇29大队的576、577艇这四艘护卫艇组成第一突击群,主攻敌前导“永泰号”舰;护卫艇29大队的两艘护卫艇588艇、589艇组成第二突击群,牵制“永昌号”,由29大队参谋长王志奇任指挥;快艇31大队6艘鱼雷快艇组成第三突击群,由快艇6支队副参谋长张逸民任指挥。编队指挥艇为573艇,预备指挥艇为576艇,鱼雷快艇突击群指挥艇为132艇。鱼雷快艇做为预备兵力,保持在护卫艇编队指挥艇后方的位置。

  一般联络方式是,护卫艇之间用护卫艇统一超短波频道联络;编队指挥与快艇联络,使用快艇超短波频道联络。特殊联络方式是,编队与快艇联络时,根据任务不同,发射不同颜色的信号弹。

  这次参战的护卫艇29大队、护卫艇31大队和鱼雷快艇31大队,都是有着丰富实战经验的部队。护卫艇29大队于1953年7月组建,曾经参加过1965年“五一海战”,击伤敌舰“东江号”;护卫艇31大队1953年7月组建,曾经参加过1965年9月第二次金门海战,击沉敌舰“沱江号”;鱼雷快艇31大队1951年9月组建,曾经参加1954年11月解放“一江山战役”,击沉国民党“太平号”护卫舰。战斗编队指挥员魏垣武和副指挥员马干、张逸民都是临战经验丰富的“海战专家”,人称“东海舰队三只虎”。

  客观上讲,我方综合实力优于敌方实力。敌舰2艘,总排水量1290吨,共装有20门火炮。我方护卫艇6艘,鱼雷快艇6艘,共12艘艇,总排水量1400吨,共有火炮30座,鱼雷12枚。不管是舰艇数量,还是火炮数量等都优于敌方。

  海坛水警区作战会议召开之前,参战的护卫艇、鱼雷快艇已进入战备状态。作战会议结束后,各参战部队逐级进行了战前动员,鱼雷快艇编队指挥员,将参战的6艘快艇艇长召集在一起,再次强调快艇进攻的“一队两组三不放”战术原则,即每一组进攻由两艘艇组成,目标没看清、敌我没分清不能发射;敌舰首尾没看清不能发射;战斗航向没稳定不能发射。并将6艘鱼雷艇分为3组,第一组132艇、124艇;第二组145艇、126艇;第三组131艇、152艇。

  海军福建基地一面向东海舰队、福州军区上报作战方案,一面命各参战部队由驻地向闽中娘宫集结,然后在东沙屿海域待命。

  大约13日20点30分快艇31大队、护卫艇31大队从平潭岛竹屿驻地出发,大约18点护卫艇29大队从东冲驻地出发,21点左右编队12艘艇全部集结在娘宫海域锚地。

  在娘宫锚地,编队指挥员魏垣武召集各个攻击群指挥员向573指挥艇靠拢,在指挥艇后甲板上,魏副司令强调:一是作战方案总参还没有审批下来,编队先到东沙屿海域待命;二是两艘“永”字号敌舰正以10节航速继续向乌坵屿靠近;三是编队战斗序列不变。

  22点左右海上编队到达东沙屿时,总参谋部批准了打击敌舰方案,并传达了周恩来总理的指示:“要抓住战机,集中兵力先打一条;要近战,发扬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组织准备工作要周密一些,不要误打自己;天亮前撤出战斗。”


  海战

  22时16分,编队由东沙屿出发,航行约一小时,23时14分,编队573指挥艇雷达在距离105链处发现敌舰正向乌坵屿航行。编队指挥员下令护卫艇队成右梯队展开,用右舷攻击。鱼雷艇编队待命攻击。

  与此同时,鱼雷艇编队132指挥艇雷达在左舷30度发现两个目标,间距为7链,距离125链。

  据鱼雷艇突击群指挥员张逸民回忆,在距敌舰左舷100链时下达作战命令,要求各艇雷达开机,自行观察,132指挥艇每2分钟向指挥员报告敌舰方位、距离。为防止敌舰逃进乌坵屿,指挥员命令各艇向战区靠近,不要掉队,随时准备拦截敌舰。

  23时20分,编队在夜色掩护下接近敌舰,距离敌舰5链时,编队指挥员下令集中火力攻击敌前导舰。敌前导舰遭到突然打击,慌忙规避。敌殿后舰见前导舰遭到攻击,便向编队开火。编队指挥员即令573等艇向敌殿后舰还击。

  战斗一开始,指挥艇和预备指挥艇先后中弹。一发炮弹打进573指挥艇驾驶台,编队指挥员魏垣武站立着被弹片击中胸部、腹部、右眼,负重伤,而中队政治委员苏同锦坐在高脚椅上被弹片击中头部直接倒地牺牲,同时牺牲的还有副大队长李金华,其余6人负伤倒地。伤势最轻的是作战参谋刘松涛,他不顾头部负伤、右胳膊骨折和右食指打断,迅速接替负伤倒下的副艇长操艇,573艇失去指挥能力;几乎同时,预备指挥艇576艇前机舱和弹药库中弹进水,轮机班长等9人负伤。

  据参战的老兵回忆,573指挥护卫艇之所以伤亡数量大,因为一发炮弹正好打到护卫艇的天遮上,所以驾驶台的人伤亡较多。从这次战斗以后,天遮就不要了。3.jpg

  这时,指挥艇向左转向,暂时撤出战斗,其它护卫艇不明情况也随之转向航行,一度失去连续攻击的机会。敌舰“永泰”号趁机高速向乌坵屿逃跑。

  当夜,海上漆黑一片,三个突击群之间谁也看不清谁,只有雷达互相可以看见。23时33分鱼雷艇编队雷达发现护卫艇编队与敌舰交火1分钟后戛然停止,离开战区,让鱼雷艇攻击群疑惑不解。护卫艇编队在离敌舰18链以上,且越来越远时,指挥员判断:“护卫艇编队可能出事了”。

  编队指挥魏垣武由于伤势过重处于昏迷状态,当他苏醒时,他知道自己难以坚持指挥,便命令转交编队指挥关系,同时命令信号兵发射信号弹,召唤鱼雷艇编队攻击。

  刚刚安静下来的大海上,突然腾空升起两发白色信号弹。这是编队指挥艇发出的,按照战前的约定,白色信号弹的意思是,护卫艇已将敌舰打瘫痪了,召唤鱼雷艇发起最后的攻击。鱼雷快艇攻击群认为,只用1分钟的时间不会将敌舰打瘫痪,疑惑地连续用短波呼叫573指挥艇,但始终呼叫不通。

  此时的相对位置是,乌坵屿、鱼雷快艇编队和敌舰处在一条直线上,敌舰想逃往乌坵屿的路上被鱼雷快艇编队拦住了。

  23点45分,鱼雷艇攻击群指挥员命令第三组2艘鱼雷艇前去察看敌舰情况,其余两组鱼雷艇在距敌舰50链空车待命,随时准备攻击。

  14日零点过后,指挥员呼叫第三组察看敌舰的情况,鱼雷突击群第三组报告:敌舰没有瘫痪,第三组已向敌舰发起攻击,发射鱼雷4枚没有命中,正在返回中。

  鱼雷艇指挥员快速思考着,在与编队指挥失去联系,又失去4枚鱼雷的情况下,目前只剩下4艘艇8枚鱼雷的战斗力了。如果攻击两艘敌舰,命中率必然降低,搞不好还会无果而终,或被敌舰击中。指挥员果断命令,集中火力攻击距离最近的一艘敌舰。

  14日0时5分,鱼雷攻击群指挥命令第二组145艇谈遵树艇长和126艇王永国艇长向敌舰发起攻击;同时命132艇艇长王荣兴、124艇艇长范哲启向敌舰靠近。此刻敌舰发现我鱼雷艇进攻意图后,用火炮疯狂向我鱼雷艇射击,我4艘鱼雷艇8座双联25毫米火炮一起朝着敌舰怒吼着,带着一束束耀眼的光线飞向敌舰,敌舰迅速规避逃离我火炮打击。指挥员命令4艘鱼雷艇撤回,重新组织进攻。

  鱼雷突击群指挥员认为,敌舰只要不逃回到乌坵屿,就有歼敌的机会。敌舰也很清楚,只要逃到乌坵屿锚地或在岸炮射程之内,军舰就相对安全了。

  14日0时25分,鱼雷攻击群组织第二轮和第三轮攻击,先后都被敌舰规避掉了。

  指挥员再次组织第四次攻击。此刻第二组鱼雷艇已经处于有利攻击的角度,在第二组指挥员王允万中队长指挥下,冒着敌舰密集炮火,逼近敌舰发射了鱼雷。

  0时33分鱼雷指挥艇传来第二组的好消息,“第二组145艇1枚鱼雷命中敌舰”。只见远处敌舰火光冲天,失去了动力,缓缓下沉。

  鱼雷突击群立即向岸上指挥部报告:“敌舰命中鱼雷1枚,正在下沉”,指挥部下达了返航的指令。

  0时40分,6艘鱼雷艇带着未发射的4枚鱼雷向锚地返航。4.jpg

  0时50分,护卫艇29大队参谋长王志奇率护卫艇588艇、589艇赶到战区,以猛烈炮火向已经中雷的“永昌”号射击。在距敌舰100米左右时,又向“永昌”号水线部位射击,使其迅速下沉。14日1时6分,“永昌”号沉没于乌坵屿以南15.5海里处。护卫艇编队捕捞9名落水战俘后,于14日3时05分奉命返航。


  表彰

  1965年11月15日,崇武以东海战的第二天,国务院副总理陈毅亲临福建前线,看望凯旋的参战部队,并参加福州军民祝捷大会。

  11月17日,福州军区召开“崇武以东海战庆功授奖大会”。大会宣读了由国防部长林彪签发的国防部嘉奖令;由海军司令员肖劲光、政委苏振华签发的海军嘉奖令;由福州军区司令员韩先楚、政委叶飞签发的福州军区嘉奖令。

  11月26日,周恩来总理和罗瑞卿总参谋长在上海锦江饭店接见了参战部队代表,询问了海战经过,勉励大家要认真总结经验,胜不骄,败不馁、去争取新的胜利。

  1966年2月3日,参战的护卫艇29大队588艇被国防部授予“海上猛虎艇”荣誉称号。

1967 年 12 月 3 日毛主席接见崇武以东海战鱼雷快艇突 击群指挥员张逸民。

  各部队依据职权,分别给予参战官兵庆功授奖,根据快艇31大队部分参战老兵回忆和记载,他们是:一等功张逸民,一等功谈遵树,一等功赵正东;二等功王荣兴,二等功范哲启,二等功盛忠奎,二等功王永国,二等功沈滨义。

  据第二任“海上猛虎艇”艇长华克毅撰文回忆:海战英雄几十年的海防斗争胜利,都离不开护卫艇和鱼雷快艇的英勇奋战,在共和国的历史上都留下他们用鲜血青春谱写的壮丽诗篇。崇武以东海战鱼雷突击群指挥、海战英雄张逸民在回忆录中披露了东海舰队陶勇司令员和他有关命名海上猛虎艇的对话。1965年11月17日在福州军区召开的祝捷颁奖大会的晚宴上,陶勇司令员把张逸民带离酒席到稍静的靠墙处,语重心长的说:张逸民,你这次打仗的表现我很满意。你不仅敢冲敢打,还会用脑子,我很高兴,你为海军立了一大功。不过,我得向你打个招呼,我知道“永昌”号是快艇打的,但你不准与护卫艇争功。快艇是舰队的直属兵力,打完仗就回牛轭港了,而福建前线,我还得靠护卫艇守护。很快就要命名588艇为“海上猛虎艇”了。快艇不争功,这是服从东海大局的需要。张逸民,能做到吗?张逸民当即立正向陶司令员表了态:首长放心,我一定能做得到。保证从今以后,不再谈论崇武以东海战有关快艇攻击一事,我能坚决守口如瓶。他在回忆录中又写道:我必须尊重588艇的“海上猛虎艇”荣誉。

  华克毅回忆:看到这些记载,我感动又感慨。张逸民对陶司令员的表态是对领导的服从和尊重,是心中有保卫海疆的大局,是对长年在大海共同拼搏的护卫艇兄弟战友的友爱和尊重,是他的高风亮节。张逸民对鱼雷快艇有浓烈的热爱情结,把陆军的铁军精神和作风带到了鱼雷快艇部队,创造了世界海战史奇迹,屡建奇功,战绩辉煌,敌人闻风丧胆,“海鹰”威名四扬。遗憾的是在国庆 70 周年阅兵战旗方队 100 个功勋部队的阵容里,却见不到英雄鱼雷快艇的战旗。随着海军的发展,新型舰艇列装,鱼雷艇部队撤编,从此退出历史舞台,鱼雷快艇就再也没有了创建英雄艇的机会,功勋部队阵列中只能见到与他并肩战斗的护卫艇的战旗。为共和国作出重大贡献的鱼雷快艇的功勋战旗,再也没有机会列入行进在天安门前的钢铁洪流。此时此刻,我感同身受,完全理解一代海战英豪张逸民听说鱼雷快艇撤编的消息后,他痛哭流涕地惜别情感。


  后续

  崇武以东海战是国共海军最后一次海战,从此海峡两岸海军再无战事。重温这场海战,仍有它的现实意义。参加崇武以东海战的人民海军指战员,不忘初心,在各条战线上扛 起了责任与担当,诠释了他们参加海战时的精神与梦想,继续做出贡献。

  根据快艇31大队参战老兵回忆和相关记载,部分官兵在崇武以东海战后的基本概况。(注:仅列快艇6支队31大队部分官兵概况)

  沈滨义,崇武以东海战快艇31大队枪炮兵,历任海军快艇艇长、副中队长、中队长、副大队长,1978年2月后任海军快艇支队参谋长、副支队长、支队长,海军福建基地参谋长,东海舰队副参谋长,海军上海基地司令员,海军副司令员,中将军衔,中共第十六届中央委员。

  王永国,崇武以东海战快艇31大队鱼雷艇艇长,1976年12月后历任福建基地副司令员、司令员,舟山基地司令员,东海舰队副司令员和北海舰队副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兼海军南海舰队司令员,中将军衔,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张逸民,崇武以东海战鱼雷艇突击群指挥员、快艇6支队副参谋长,先后担任快艇21大队、31大队、1大队鱼雷艇艇长,1大队参谋长、大队长,快艇6支队副参谋长、副政委、政委,海军舟山基地副政委、政委;

  范哲启,快艇31大队鱼雷艇艇长,历任海军快艇202大队政委、快艇第16支队政委。

  王荣兴,崇武以东海战31大队副中队长兼鱼雷艇艇长,历任快艇202大队参谋长、副大队长,1981年转业任山东省丝绸公司办公室副主任。

  盛忠奎,崇武以东海战31大队鱼雷快艇艇长,历任快艇202大队副大队长。

  谈遵树,崇武以东海战31大队鱼雷快艇艇长,历任快艇16支队副参谋长,1981年转业到安徽省合肥开关厂任副厂长。

  站在岁月的彼岸回头遥望,崇武以东兵戎相见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重温这场海战,仍有它的现实意义。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也是当年国共两党海战老兵的祈盼。两岸同胞血脉相连、命运与共,都是炎黄的子孙,一定会走到一起,共创共享台海永久和平!


  注释:

  1、参考《海军史》,解放军出版社1989年9月第1版。

  2、参考《沧海作证——张逸民回忆录》。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