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批一批报刊受大环境的影响而宣布停刊,《法制晚报》《北京晨报》《北京文摘》《宣传手册》《华商晨报》《新商报》《京郊日报》《黑龙江晨报》《人民公安报·消防周刊》《黄山日报·黄山晨刊》……

       据悉,目前我国文学期刊生存状态比较乐观的不足百家,绝大部分陷入了捉襟见肘的困境。在知名的30多家文学期刊中,发行量在万册以上的只有十几家,其中发行量在2000册至5000册之间的有12家,有的发行量甚至不到1000册的。况且这一数据可能还含有一定的水分,实际状况或许更令人悲观失望。报刊业是一个高准入门槛的产业,刊号为稀缺资源,审批难度极大,制约了报刊退出机制的形成,主动退出的概率极小,刊号一旦被注销,再试图申报刊号的几率基本为零,所以有些刊物为了保留刊号,只能年年弄虚作假,应对年审,年审需要多少册,便印刷多少册,实际发行量为零。

       纸媒大面积“败北”之后,几千家电视台的前路同样充满荆棘。纸媒停的停,关的关,“融”的“融”,一路回撤,即便能勉强坚持的媒体大多是半底气不足,岌岌可危。机车的动力是燃料,电视的动力是广告,广告的锐减,让昔日山风风光光的电视台走下了神坛,如今电视电台的经营已是每况愈下。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融媒体由于融合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优势,必然呈现出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信息传播特点。融媒体以其传播面广,信息量大,互动性高,个性化强,时效性快的优势,已经抢滩于广阔的市场。

       融媒体时代,信息传播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向传播,在形式上,更多地具有双向及多向互动性。受众在接收信息内容的同时,可以直接参与评论、转发和分享。通过互动,信息制造商能够及时了解受众体验,改进产品,而且受众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为信息内容的生产者、传播者和受益者。

       融媒体是新兴媒体技术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受众在对信息需求越来越高的同时,对作品质量及编辑工作的要求,并没有因为融媒体的便捷而降低标准。

      “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老子如是说。难事从容易处做起,大事从细节处做起。编辑工作尤其如此,无一处不体现“细节决定成败”的原则。

      编辑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职业素质仍然是融媒体编辑从业者的职责所在。每个职业都有其规则。规则,代表着专业、规范;守规则,是编辑工作的要求,也是职业素养的体现。就编辑这种职业而言,在实际工作中,主要含有四大方面的要求。

        一是内容要求:不得含有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或者侵害民族风俗的;宣传淫秽、赌博、暴力或者教唆犯罪的内容。对相关青少年读物的编辑而言,以未成年人为对象的出版物不得含有诱发未成年人模仿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和违法犯罪的行为的内容,不得含有恐怖、残酷等妨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

        二是形式要求:在语言文字上 ,使用语言文字必须符合国家法律规定和有关标准、规范。编辑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和厚重的理论知识。编辑素质的高低主要体现在信息的捕捉和鉴别的准确性上。捕捉和鉴别信息的能力是多种能力和水平的综合,是长期积累的结果。

       三是细节要求:编辑应加强稿件加工能力和提高文字功夫。一般来说,稿件都需要修改,或大改,或小改,如标点、错字、别字等。而修改文章就需要高度的责任感和过硬的文字基本功。

       四是姿态要求:胸有大局,情操高洁,淡泊名利,甘为人梯,潜心钻研,秉公论稿,唯优是举,笔端含情,拓创名栏,扶持新作。

        编辑一部作品或一篇文章,表面上是“眼力”的高下,实际上则是“腕力”的强弱。眼高不一定手高,但手高往往能带来眼高。编辑不仅要读懂作品的内容,更要有鉴赏作品优劣的能力,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如果缺少写作经验,自身写作素养不高,便很难看出作品的高低。按语是一个文本的浓缩品,把握不了文本的独特性,解读也只能是泛泛而谈,随声附和的按语味同嚼蜡。

        编者按是一篇文章的广告词,编辑一篇文学作品,首先应对作品有个性化的解读和有创意的赏析。基本技法是:缩写文,意不移;理思路,明要点;抓中心,留主干;去枝叶,摘金句;有首尾,强重点。

        对文学作品的解读,不能仅停留在作者的本意,在編阅的过程中应该拓展和延伸作品的外延,对作品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有时会超越作者原本的视野,这样才能呈现其文学作品的魅力。出彩的按语能让读者联系实际,紧扣文本,又走出文本,参与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因此,编辑要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并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启发联想与构思。比如有些作者在创作抒情类文章时,外界的景物使我们触景生情,联想到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些特定经历,于是便构思一篇文章去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一篇文章是由多个自然段而组成,它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每一个段落是句子的集合体,文章中的段与段之间是连贯的,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体现了文章的内线,即作者的写作思路。一个层次通常包含若干个段落,所以又称为“大段”或“功能段”。段落是文章内容在表达时由于分述、转折、强调等情况造成的停顿,是表现文章层次的最小结构单位。文章除占多数的普通段外,还有开篇段、过渡段、结尾段;特殊的段落有对话段,多见于文学作品,如小说中的人物对话,剧本中的对白。有些作品或头重脚轻,或大腹便便,或虎头蛇尾,都给人一种比例失调的感觉,遇到这种情况,编辑应当果断出手,施以“手术”,在不失文章本意的前提下,给予分隔小段。划分文章段落层次时要考虑好过渡段的层次归属,看清过渡段与上下文的联系,注意开头、结尾与主体的衔接。

        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里。历来优秀的文艺作品都讲究意境,其他艺术形式也是如此,所谓的“意”,是作者的思想、思维在创作中的流露;所谓的“境”,就是“意”的流露所达到的境界。意境,则是二者融合而成的艺术境界、艺术画面。文学创作指作家为现实生活所感动,这样一种特殊的复杂的精神生产活动称为文学创作。有人认为,意境主要是文本中具体呈现。其实不然,可能是你只注重内容忽略了标题,读者要读一篇文章,首先是被标题吸引才翻看文章,所以我们用那么多心思编辑一篇文章时,必须要编写出一条好标题。好标题足以最直接、最客观、最抢眼地表现其作品的意境。一般情况下,媒体不应出现同题目的文章,作者未必了解媒体以前所有作品,但编辑一定对自身平台所刊发的作品了如指掌。因而,从标题中往往便能看出一个编辑的水准。

       反观当下的文章写作,尤其是新手的作品,口语化过重过多,老同志的作品往往标点不够规范,有时带有繁体简化字混用现象。也许有人会认为网络写作毕竟和纸媒写作不一样,它的时效性较短,对文章的写作和消费大多持有快餐心理,因此也就用不着那么讲究和严肃对待,其实这种看法明显是错误的,因为已经渐渐地在朝着人们阅读的中心位置偏移,它的影响力也就不可避免地越来越大,作者各有各的风格,作品各有各的特点,我们无法要求作者统一到一个模板。但是,编辑的标准不可放松,而且可以统一到一个规范。

        文章写作是一种技巧,也是一种艺术。文无定法,文章之道,见仁见智。编稿,是以别人的稿子为基础,在那稿子上修改。这就是“参照系”。有这个参照系,编辑改稿就有了针对性,或改提法,或变句子,或调段落,或拟标题,或润色,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褒义词,贬义词,编辑只要轻轻一调,格调或许立竿见影了。总之,成熟的编辑改起稿来得心应手,就像修剪自己心仪花卉直至满意为止。

       滴水穿石,不是力量大,而是功夫深。做一个称职的编辑,不是天资高,而是认真编。编好作品,天资固然有一定的作用,但主要是靠勤奋与毅力,靠绣花功夫,有匠心精神。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