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床席底下,有个老式笔记本,笔记本里夹着一张已经泛黄的白色卡片纸,边角毛糙。卡片上,是母亲的一寸黑白照,短短的大波浪,简约中透出着质朴。纸的右下方,盖着红彤彤的公章,如一轮落日,挂在天边。
小小借阅卡,像一只翩跹蝴蝶,在我眼前飞舞,也在母亲指尖穿梭。在那些苦难的岁月中,母亲可以喝稀饭,吃咸菜,马马虎虎地把肚子填饱,但精神的食粮却一定要充实而丰盛。
在点着煤油灯的日子里,在满是汗水与泪水的日子里,在无数个求爹爹拜奶奶的日子里,读书让她精神焕发,读书让她把苦痛变成了欢愉。那一页页的文字带着唐诗宋词的浪漫,带着中外名著的光芒,像一把金钥匙,打开了母亲的心锁,把她冰冷的世界,引向温暖与光明的彼岸。
母亲的童年,很冷。
母亲很小的时候就过继给人家了,那家因为孩子太多,又正值“三年自然灾害",自家的娃都喂不饱,哪能顾得上她。幼小的母亲孤单得像只离群的雁,被人遗忘在暗暗的草垫上,忍饥挨饿,无人问津。终于,她可以扶着墙下床了,抓豆了,趁人不备,她可以偷吃一口,就这样饱一顿饥一顿总算捡回了一条命。有次母亲被饿昏了,恰巧远方的外公赶来,于是背着她离开了那个冷冷的家。
异地,母亲上了学。因为读书,她的脸上有了久违的阳光。可这明媚的阳光太过短暂——外公给母亲找了个后妈,于是,母亲的天空再次被乌云遮挡。书不给念了,母亲每天必须去拖小板车、扛大包贴补家用。即使这样,也难逃后妈的冷漠和打骂。最后,年轻的母亲为了逃脱苦海,她选择了婚姻,嫁给了陌生的父亲。
婚姻,仓促。生活,艰难。怀着身孕,母亲放弃了七七年的那场高考,她必须要赚钱养家。一位老三届同学见了,惊讶于她的憔悴,木讷。那位老同学在图书馆工作,开导母亲,替她办了一张借阅卡。
母亲喜欢外国的小说名著。她的这种喜爱,是发自内心的,不像我,只是为了名著而读名著,而且一读就想睡觉。在我幼年的时光里,经常听母亲讲《简·爱》、《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大侦探福尔摩斯》等小说中的故事情节,从母亲口中,我知道了聪明、善良的简爱;冷静、睿智的福尔摩斯;还有敲钟人卡西莫多、偷面包的冉阿让……
因为有了借阅卡,母亲可以在空闲时看书了。在岁月的长河里,小小借阅卡似泊在黑夜里的那叶孤舟,摆渡着母亲单调、寂寞的年华,让母亲暂时忘却了人生的苦难与岁月的艰辛。但是,母亲的阅读却引起了父亲的不满,脾气暴躁、目光短浅的父亲经常对她拳脚相加,还说什么“读书有什么用……"为了三个年幼的孩子,倔强的母亲选择一边忍让,一边偷看。她曾对我说过,在她一生中,阅读是她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是读书给了她美好的生活向往,给她生存的动力,让她把痛苦暂时遗忘。这张沾满了母亲的泪水小小卡片,似春风吹绿了母亲的荒芜心田,似星辰璀璨了母亲幽黯的心空。
如今,生活条件好了,纸质的借阅卡已变成了电子卡,图书馆也宽敞多了,但母亲却因为眼疾已经很少看书了。于是,有空我们就读书给她听。我们好像成了当年的母亲,一到放假就陪着孩子去图书馆,静静享受阅读的乐趣。
母亲的床头,经常摆放着我们姐妹发表的“小豆腐块”文章。她常说,是我们圆了她年轻时的梦想。其实,母亲并不知道,是她在播种的时节,将阅读之根植在了我们灵魂深处,让我们对文学充满了喜爱与虔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