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逢集就是集市,又叫赶集。逢集存在于我国北方的乡镇之中,它是由政府组织,每隔一定天数,各类商贩聚集,在街道两边摆摊售货,这一天周边相邻近的诸村的人们便会齐聚于此,进行商品的采购、买卖等交易,集市通常从早上开始到晚上结束。这一现象便称之为逢集。


      小暑过后,骄阳似火。正午的地面温度徘徊在摄氏37°上下,人们都尽可能地减少外出,宅在家里避暑。

       位于洪洞南大门的古镇甘亭,沃野辽阔,阡陌纵横,汾水欢唱,交通畅达。它东倚箕山,西环舜嶺,南连姑射,北拱霍峰。这是一个古老、文明而又富有诗意的地方。甘亭村史上曾叫干坑村,干坑村是根据所处的地理位置而取的。干坑村的四周都高,看上去就像一个大水坑,而这个水坑,雨水再大,从四周流出,坑内从不积水,原因就是因为地表面是一层厚厚的沙,后来老百姓为了美化环境,建了一座风景亭,便把坑改成亭。沙层自然长不好庄家,百姓生活贫瘠,便把“干”改成“甘”,象征苦尽甘来,百姓能过上富足生活,遂改称甘亭村。

       时间已至晚七点,我照例要去甘亭火车站旁取羊奶。在穿行旧国道108线时,只见道路两旁商贩云集,期间汽车拥堵,电动车龟速而行,耳畔不时地响起商贩的叫卖声,甚至还有高分贝的音响播放乐声。

      我的心头陡然一热,原来今天是甘亭逢集日。如此热闹的场景已经多年不见了,它竟是那样的熟悉而又陌生。由于这些年外出打工的人数逐年递增,像今天这样喧嚣的景象着实是不多见的了。

       火车站十字口附近,西边是一溜儿兜卖时令蔬果的摊贩,西瓜、香蕉、桃杏、火龙果等应有尽有,摊主们正在大声甩卖;西红柿、茄子、黄瓜、大头菜、白萝卜、油麦菜等品类齐全,摊主们也在扯着嗓子吆喝着;路的东边则摆满了夏季服饰、日用百货摊,只是在五金铁器摊上,过去割麦用的镰刀在这里已经销声匿迹了。接下来,依次是凉皮面摊、热炸烤串摊,还有俩口子正在摊位兜售现炸的苦荞片、葱油饼、油条。据女摊主讲,他们俩口子常年围着汾河东西两岸跑集市,像河西的土门集、魏村集、毵淇集;河东的屯里集、东芦集、甘亭集;天井村老张的糕点摊甜香扑鼻,各类饼干、甜点、月饼、果脯,色香诱人。

      看,亲疙瘩婴幼儿专卖店前人头攒动,喧闹异常。原来店主择逢集日人多,在搞促销活动,专门请来了“唐僧师徒”正在倾情表演,孙悟空甚至灵巧地手拿着一个蓝色宝葫芦,不断从中倒出来许多糖果,分发给台下的小朋友,嘴里还喋喋不休:“快尝尝我老孙的丹丸,保准你长生不老!”气氛好不热烈。

      甘亭集市由来已久。建国以后每月的农历逢三、六、九,则为甘亭逢集日,每月九次集。在我的记忆中,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羊獬集市迁至老火车站东一个狭长的地带,从此改叫甘亭集。车站路东分散的几颗柳树下,集市依地势分开区段,附近十里八乡的村民步行而来,云集此处,交易买卖,那时候食品公司的猪肉几毛钱一斤,大多数果蔬也多以分论价。

      1992年,镇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建起来甘亭农贸市场。搬迁至老道班的路东,运管站南,南北向两排长长的水泥摊,摊位上都建有石棉瓦防雨棚。这个时期,甘亭除了20个自然村外,还有驻甘部队、洪洞农校、造纸厂、磷肥厂、柴油机厂等多家单位,人口众多,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繁荣。

       九十年代末,为配合卫星城建设,甘亭集市又另择新址,建起了大型农贸市场、小商品商贸一条街,两旁的商户鳞次栉比,新的市场按种类划片,如生活用品、生产资料、牲口、鸡猪羊等商品一应俱全,影响力辐射南到尧都区沟上村,北到冯张村,东到安泽古县的商贾前来交易,日交易量达5万元,名声大噪。

       2000年至2017年,甘亭镇区建设突飞猛进。道路“三横一纵”道路拓宽改造,路灯安装,排水沟改进;域内“八街七市一园”框架搭成。具有新时代商业气息的物流、互联网+、信息、金融、旅游、KTV经营门店先后落户甘亭。近20年里,东山的古罗、孔峪等有眼光的人士,不断落脚甘亭,靠着勤劳吃苦的精神和灵活的头脑,砥砺奋进,不少人业已买下自己的门店,变身富裕的老板,生活有了质的提升。

       晚九时,“甜蜜蜜,一元一斤”“甜瓜桃,一元一斤”…商贩的叫卖声仍不绝于耳。夜景下的甘亭集市主街道,华灯初上,华联超市,诚俊超市等一批大型商家仍在营业中,路两边的烧烤摊、饮品店已经灯火通明,生意火爆,甘亭的夜生活刚刚拉开了帷幕。

       甘亭街市从最北端到最南端,足足三公里的路途。徒步穿行其中,至少得半个小时有余。看着眼前街道宽敞,花红柳绿,不是县城却胜似县城的新甘亭,心中感慨万千,并由衷地祝愿这个古时的陶唐旧邑。这个无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堪称国家级的古老乡镇,更加坚定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好新时期新农村的领跑者,高歌猛进,不断焕发勃勃生机。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