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团长”大名蔡海林,2016年3月从部队退役前是解放军某部正团级军官,退役后蔡海林回老家洪泽走亲访友,顺道去了一趟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谁也没想到,这一去,蔡海林不仅自己在黄花塘扎下了根,还陆续从天南地北聚集了刘保权、王征宇、陈海波等6名事业有成的退役军人,选择在全镇最穷的芦沟村流转土地2400亩,注册了老营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搞农业、当农民,目标只有一个:在“红土地”上播种绿色希望,带领老乡奔小康。


  “蔡团长”网上直销“江苏好大米”

  “在虾稻米的种植上全部采用绿色种植方法,整个过程不施任何农药及化学肥料,只使用有机肥,完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让其科学生长。”盱眙县作栽站站长陆海空在黄花塘老营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基地稻田边,手握着一把金灿灿的稻穗,向盱眙县融媒体主持人王刘艳介绍道。去年秋天,盱眙县融媒体中心联合县扶贫办走进黄花塘,为“老营三农特产”秒杀引来一大波流量。

  深秋季节,走进黄花塘镇芦沟村,金色稻浪中,呈现一派丰收景象,当天下午3点30分,县融媒体中心联合县扶贫办开播了一档介绍“老营三农特产”直播活动。活动以“主播进百村、带你购好物”为主题,带领线上观众了解虾稻米的生长过程,帮助观众秒杀心仪的农副特产,同时也拓宽了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作为淮安市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示范基地,该公司培育出的优质“捧捧香”大米,捧回了“江苏省好大米金奖”,同时“虾稻共生”基地也摘得了盱眙县“绿色发展贡献奖”桂冠。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60多岁的芦沟村村民袁秀清与主持人王刘艳在田间小道上边走边聊:“我原来是贫困户,近几年把18亩土地流转给了老营基地,每年收益14400元,我也从农民变成了老营基地工人,每月工资4200元,全年纯收入61800元,现在已经脱贫致富了。”

  “老营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由上海鑫线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牵头,部队5名自主择业军官联合地方资本创办,是国内第一个退役军人创业基地。公司以帮助革命老区农民脱贫致富为已任,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该公司会计孙小岔在线上向观众介绍公司情况。随后,孙小岔端上了一碗热腾腾的“捧捧香”稻虾米煮的饭,王刘艳尝一下,绵软香甜的口感不禁让她连连称赞。

  初见到蔡海林时,很难想象眼前这位50岁的男子几年前还是解放军某部队一名正团级军官。脱下军装后的他和战友们一起,在黄花塘这片红色土地上打造了一个现代农业创业基地,带领革命老区的百姓走上了小康之路,蔡海林也因此被评为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能手,在兴业杯淮安市首届退役军人创业就业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当天网上推介了“捧捧香虾稻米”、“乡乡子虾稻米”、稻鸭共生鸭蛋、虾荷共生老营白莲及羊肚菌、纯山芋粉丝等绿色生态农副产品。不到1小时,质优价廉的特色农产品就被秒杀完毕。


  团职退役军官当起了农民

  话说2017年底,有一次回老家洪泽探亲时,蔡海林他专程去仰慕已久的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参观。而这一去,让蔡海林深受触动。

  “黄花塘是一块红色的土地,陈毅、叶挺、项英、粟裕、彭雪枫等老一辈革命家都在这里浴血奋战过,然而,这里人民的生活依然不富裕,尤其是部分老兵,家庭条件比较困难。”蔡海林决定:到老区来开辟新战场,带领战友和群众创业致富。1658883340365942.png

  在同为退役军人的妻子支持下,蔡海林说干就干,在黄花塘扎下了根,还陆续从各地聚集了刘保权、王征宇、陈海波等6名事业有成的退役军人,他们是当年和蔡海林一起当兵的战友,大多是在团职岗位上退役的,听到“老班长”的集结令,分别从河北、浙江、湖南等地赶来,选择在全镇最穷的芦沟村流转土地2400亩,注册成立了老营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蔡海林告诉记者,取名“老营”,有两层含义:一是传承新四军的红色基因;二是标志着新时期退伍军人向现代农业进军、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新营地。搞农业、当农民,目标只有一个——在“红土地”上种下“绿色希望”,带领老乡奔小康。

  蔡海林还邀请上海交通大学的有关领导和专家,专程到黄花塘老营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献计献策,提供了稻渔、稻鸭、稻虾、稻蛙、稻蟹、稻蟾蜍、稻鳝等多种种植模式,并与老营结成合作伙伴关系,在校企、校农合作发展的路上,走出了坚实的步子。

  2018年是创业的第一年,蔡海林的老营公司创水稻平均亩产1200斤的好收成,收获小龙虾12万斤、鸭蛋6万斤、试种羊肚菌10亩。生产的老营稻米,当年被评为“江苏好大米金奖”。1658883399129486.png

  当地县、镇政府领导也对蔡海林创建的“老营”公司给予了重点帮扶。盱眙县分管副县长多次到公司指导,帮助解决各种困难,并亲自带队组织老营团队去云南考察学习菌菇栽培技术。黄花塘镇党委书记亲自出面,协调帮助解决老营公司水、电、路等设施建设方面的难题。芦沟村村委会组织有7名“老农”组成的技术小组,到田间地头当指导老师,对老营开展“一帮一、一带一”的帮教活动。在地方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蔡海林发展现代农业的事业在黄花塘这块红色土地上终于红红火火的干起来了。


  经济薄弱村摘掉了“贫困帽”

  芦沟村集体经济多年来一直交“白卷”,老营公司发展现代农业在这个村里流转土地后,使农民有了一笔收入。同时,公司在用工方面首先向本村村民倾斜,解决了该村300多人的就业,直接的受益者就是当地的村民。农民变成了“工人”,在家门口就业,一手拿租金,一手拿薪金,家家的收入都提高了。

  “以前我在上海做建筑工,一年也就五六万元。蔡总来了以后,我把田都包给他了,一年到头就在公司干,工资和土地租金加起来,一年收入12万元”,村民袁绣清激动地说。村民张正林家以前靠种地一年赚不到3000元,两口子到老营公司务工后,每年各项收入加起来超过7万元。全村类似情况有140多户,半年不到,全部刨掉了“穷根”。现在,卢沟村的村民全部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楼房。而蔡海林等这些退役军人,仍然还住在农民空出的老房里。1658883454108633.png

  蔡海林带领农民脱贫致富也辐射到了周边的农村。和芦沟村紧挨着的岗村、绿化村也在老营带领下,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蔡海林在岗村投资500万元建设的菌种厂,吸引该村100多户走上种植致富的道路;经蔡海林牵线搭桥,筹集200余万元扶贫资金,为绿化村建起20个标准化羊肚菌种植基地,使当地农民尽快脱贫致富。蔡海林还带动当地300多户农民实施虾稻共生、莲虾共作、稻鸭放养,种植鸡枞菌、羊肚菌,发展军旅民宿、红色旅游等项目。2019年,蔡海林被中共盱眙县委授予“绿色发展贡献奖”;2020年,他被评为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能手,并在淮安首届退役军人创业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