垅上村,的确有些偏远。驾车从浒坑镇政府出发,沿着狭窄的水泥路,一路向东南。也不知道拐了多少道弯,上下了多少个坡,转了约莫半小时,总算到达了目的地——蕉坪。

  我一向很关注地名,总觉得地名中蕴含着一个地方的文化密码,我们可以通过它,去解开一些谜团。我请教当地的村支书郭书记,问“垅上”村名的由来,郭书记摇摇头,表示自己不是很清楚。不过,他提供了一条线索,倒是很有意思。他说,垅上四面环山,中间平坦,村庄就建在平地上,宛如在一艘龙船托着村庄。听了书记的话,我很肯定,“龙船”才是其真正的村名。至于,为何叫“垅上”或者“垄上”,大约是这里有田垄,于是,便以讹传讹了。

  “龙船形”与“莲花形”“螃蟹形”等一样,都是对地理形势的创造性描述,这里有想象,也有期许。想到这里,此时的我,仿佛坐在龙船之上,有了龙舟竞渡的冲动和浪漫。

  蕉坪也在“龙船”。蕉者,芭蕉也;坪者,平地也。蕉坪是垅上村的一个组,十来户人家,沿山而居,门前小河蜿蜒,流水淙淙。这里,幽深、僻静,忽然想起“雨打芭蕉”,顿时觉得这意境,颇有世外桃源的味道。我问郭书记,这里盛产芭蕉吧?书记先是愕然,然后肯定地说:“此地不产芭蕉”。

  站在蕉坪,放眼四望,环村皆山,中间狭长,村民住宅,依山临水,宛若藤上葡萄,错落有致。我寻思,莫非蕉坪是“沟坪”之误?因为,在安福西乡方言中,“沟”与“蕉”谐音,故而又以讹传讹成“蕉坪”了。

  如果说将“龙船”传成“垅上”或“垄上”,是将浪漫变成了朴实,那么,将“沟坪”传成“蕉坪”,则是将平凡化成了诗意。但不管怎样,地名中的文化密码,定然在垅上或蕉坪人的血液中,得到传承和发扬。在我看来,蕉坪人有闯劲,有想法,但又不失朴实。龙道生,也许就是他们中的代表。

  龙道生,78年生人,初中学历,道生家庭农场的主人。他,个子不高,圆脸,一副笑眯眯的样子。一见他,就会生出一种亲切感来。面对深山,他像其他垅上人一样,摆在面前的路只有两条:要么走出去,要么走进去。龙道生选择了第二条路。

  2000年,新世纪之初,他与表兄刘树立,投资4万余元,在山上种植了100亩白术(zhú)。白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味中药材。炒白术,健脾涩肠,可治疗腹泻;生白术,健脾利湿,可促进肠蠕动,治疗便秘。第一年育苗,冬天移栽,第二年冬天收获,但行情不好,贱卖掉了,亏了不少钱。亏了也就亏了,投资哪能没有风险?但问题是,贱卖掉白术还不到3个月,正好遇到非典,白术大涨价,翻了十番还不止,这可把龙道生气得不轻,现在说起来,还叹息道:“冇得发财命”,据说,他的合伙人,也就是刘树立,听闻白术大涨价后,后悔不已,几天都不说话。

  初次创业的失败,并没有让龙道生放弃,龙舟竞渡的拼命劲又上来了。在2002年,他听说种植厚朴(pò)很赚钱。厚朴,木兰科落叶乔木,它的枝干和根的皮,苦温馨香,既可苦燥湿浊,又可芳香化湿,有较好的行气、消积的功效,也是一味上好的中药材。于是,他陆续从银行贷款近100万,种植了500亩厚朴。这次,他选择了单干,准备甩开膀子,大干一场。为了种好厚朴,方便培育,同时节省上下山的时间,他索性在山上搭了竹墙屋,吃住都在山上。这样一干就是两年整。等到厚朴成林,但市场行情一直不好,到了2018年,他将厚朴林转让了出去,还了银行贷款后,刨去人工成本,没有赚到什么钱。

  2006年,县老蚊香厂转让给广东立白,在工业园设立了超威蚊香厂,需要大量原材料刨花楠。2007年,他在严田车田开办了蚊香香粉厂,成立超威厂的原料供应商。这次办厂,先是独资,赚了一些钱,后来与人合伙,由于经营不善,亏了将近30万元。

  2016年,引进浙江客商傅蒋农到垅上村搞旅游开发,设立了龙水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龙道生是股东之一。由于投资巨大,且收益似乎遥遥无期,万般无奈之下,2021年12月,龙道生选择了退股。这次退股,损失了60多万。

  龙道生有一股不服输的精神,同时也是一个有思想的人,他懂得不断总结,及时止损。他知道,他以往的创业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喜欢“赶闹风”,什么赚钱,就去干什么,结果是铩羽而归。痛定思痛,他觉得,做药材不是他的强项,做旅游实力不够,做家庭农场,写“竹文章”,那才叫靠谱。

  2010年,龙道生在毛竹林场承包了2000亩竹林,租期30年,加上自己自留山上1000多亩竹林,他共拥有竹林3000多亩。碧绿的竹海,就是一个巨大的绿色银行,光卖竹子、冬笋和笋干,每年的收入不菲。初尝成功的道生,似乎看到了那条适合自己的致富之“道”,他满怀信心,勇毅前行。

  2014年,在镇政府和村里的扶持下,他成立了家庭农场,主要饲养黑山羊、黄牛、鹅等,同时,继续经营竹林,制作笋干。他创业的重心,仍然是写好“竹文章”。这里盈利有两块,一块是卖毛竹、冬笋,一块是制作笋干。

  制作笋干,得建厂子。一堆柴火,一排锅、10个烤房,笋干加工厂在2014年初具规模。2016年,投资6万元,添置了烧柴锅炉,因环保评审没过关,只好拆除。2020年,投资10多万元,添置7个电烤房。2021年,再投资50多万元,添置了电煮炉、专线变压器、冷库、烘干机、蒸汽锅炉等,其中,政府扶贫资金48万元。

  笋干厂,从烧柴锅到烧柴锅炉,再到电烤房,设备鸟枪换炮,效益也不断提升。不过,我有一个疑问。制作笋干的原材料是春笋,而春笋的采挖期很短,一般是春分到谷雨,谷雨之后,大多为死笋,食之无味,不宜制作笋干。龙道生笑着说,这个好办,笋干制作期,工人收笋、制作,闲时,在山上抚育竹林。而且,他的笋干有3个品种:笋丝、笋衣和笋尖,统一真空包装,冷库储藏,一年四季都可发货。他还拿出手机,打开信息,告诉我今天又要发几单货了。据他说,厂里请了6个工人,大多是附近的村民,其中还有两个脱贫户。工资也不低,每个工人年收入有5万左右。我笑着说:“你这个老板,估计赚了不少吧?”他说:“不多,一年30万左右吧。”

  道生还准备扩大规模。年初有投资40多万,平整了一块土地,就在厂房边上。他还准备引进方竹,生产方竹笋。对未来,他信心满满。我不仅感慨:龙生有“道”,前程似锦!但愿,他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做标兵,勇争先。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