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和平鸽从弹痕累累的碉堡里飞出,掠过海面飞向晴朗的蓝天……

  这经常出现在我脑海里的画面让我难以忘怀!这是我军旅生活中曾经守卫的地方——海军驻福建省某部港口信号台。这里俗称闽头浙尾,是浙江进入福建的咽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上世纪四十年代末,国民党部队在溃败东窜时,曾想扼守此地,便在这倚山面海的高地上,横跨两省建起了这座庞大的环形混凝土碉堡。半个多世纪过去了,风抽雨涤,它已失去了昔日的阴森与恐怖,却成了一群和平鸽的安乐窝。

  部队建设史记载:1956年初,海军某部在这里建起了一个信号台,为进入沙埕港的军地舰船导航。听战友们说,1963年秋,从浙江杭州入伍的一个战士回家探亲时,带回来一对鸽子。经过一茬一茬战友们的精心饲养,鸽子的数量已发展到我到信号台工作时的一百多只。战友们把这座碉堡巧妙地修饰了一番,用铁丝和竹片编成一个天然的鸽棚。于是碉堡便成了鸽窝,鸽子也成了我们最亲密的伙伴。我到信号台工作时,战友们已把有特点的鸽子都起上好听好叫的名子了,什么“白头翁”、“双翅绿”、“小牡丹”、“大将军”等等,每当远方的船只驶往这里,这些鸽们总要用自己独特的语言发出各种信号,告诉信号台的战友,有“朋友”远方“来访”!闲暇时,它们与我们嬉闹、打趣,还常常淘气地从我们的碗中夺走美食。

  一天中午,山顶上突然飞来一只鹰趁我们午休的机会,扑啄死一只鸽子,未等它叼走,我们便从各自宿舍冲出来,老鹰惊慌逃去。战友们面对死去的鸽子,很是伤心,没有人能狠下心来吃鸽肉,大伙儿在山坡树丛中掘上一个小穴,安葬了被啄死的鸽子。这以后战友们对老鹰严加防范,除了加强值班外,还在铁丝网上用竹枝扎了几个人形,外面套上衣服,至此到我离开信号台,我们的鸽子再也没有被老鹰啄死。

  “瞧,那只腿上套着金属圈的大白鸽,是我们这里有名的养鸽迷、去年退伍的老战士季永宁从南京放飞回来的。”我记得非常清楚,那是我到信号台第二天早上出操后,我站在碉堡旁边看着戏嘻的鸽子,班长刘光明走到我身边手指鸽群对我说。原来,在每年老兵退伍时,信号台服役到期的战友都要带上自己心爱的鸽子返回家乡,到达家乡后,再让鸽子带上平安返乡的消息飞回部队。虽然这些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鸽子多数不能返回目的地,但这种独特的方法依然保存着。

  我在信号台工作时间不是很长,但我与战友们一样难以割舍对无言战友——鸽子的思念。在部队时只要下部队到沙埕军港,我都会抽空到信号台看看鸽子。现在虽然我离开部队多年,但这些抖动的画面时时在我的脑海里映现,让我难以忘怀。站在战争残骸上的和平战士们,总把最美好的希望寄托在和平鸽身上……

  飞吧,和平鸽,我心中的鸽子!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