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在人民军队95年的波澜壮阔历史中,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占有特殊的地位。毛泽东主席曾说过:“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没有,从来没有的。”是史无前例的!第一个向世界全面介绍红军长征的美国作家斯诺评价长征“是当今时代无以伦比的一次史诗般的远征”。二战期间战功卓著的英国蒙哥马利元帅赞誉长征“是本世纪最伟大的军事史诗”。而美国著名作家索尔兹伯里称长征是“二十世纪人类坚定无畏,自强不息的丰碑。”

  长久以来红军长征中的传奇故事、革命精神不断地被后人写成书,拍成影视作品,创作成歌曲而广为流传。例如《长征组歌》就是一个典型的范例。而我这个普通的电视人也斗胆把电视纪实片和文学史作同时冠以《长征日记》的名号,用日记体的叙事方法讲述中央红军历时369天的长征。在电视台和图书市场同步亮相,意想不到的效果发生在图书市场。

  这部55万字的日记体史作《长征日记》一上架就表现不俗,居然占据首都机场书店最显要位置,再版发行才满足市场需求,甚至盗版书都出现了,在当年的同类书籍中可谓佼佼者。那么这种日记体风格的史作有什么独道的优势能赢得众多读者的青睐,而为弘扬长征精神增光添彩呢?

  本书第一读者,军史专家都国平(审读)说:“以电视报告文学的形式纪实长征每一天发生的故事,还是第一次看到,这是过去从来没有过的”。言外之意,写法与众不同有看头。在他的鼓励下,我用同样方法撰写了《长征日记》续集《红二、四方面军长征纪实》。

  而我在电脑上发现一位远在新疆名叫熊坤静的读者在《天山网》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一幅红军(中央红军)长征史的立体全景图——读陈虎《长征日记》”的文章,把本书的日记体写史特色分析总结得十分到位,我都不敢想能写得出来。他的文章有这样一段精彩的叙述:

  “关于长征,在当年亲历者的日记中都有所录,加之后来大量的回忆录等,从而为今天的人们了解认识长征打开了一扇窗口。然而这些个人的日记、回忆,因为其活动范围所限,角度不同,视野各异,故而都难免偏之于一隅,让人有零零碎碎、平面单调之感。”而作者“充分吸收当今的研究成果,然后站在一定的制高点上,从浩如烟海的有关长征的历史资料中精心梳理、披沙拣金,从而使《长征日记》成为一部立体可感、内蕴丰厚的长征史专著。”他同时认为:“这种日记体有利于作者适度地运用白描等文学手法,达到散文化的叙述效果,从而使该书达到了史实性和可读性的兼顾,无疑更增强了它对广大读者的亲和力,有助于大大扩展党史资政育人的覆盖面。”可信、耐读,开卷有益,这正是我追求作品创作的目标。

  熊坤静简直就像是看着我工作写出来的这篇文章。的确,完成这样的巨作首先需要大量资料的搜集和梳理。这不仅涉及众多个人的回忆材料,上至高级将领,下至士兵百姓,角色不同,经历各异,但大都是有血有肉的故事。更要有来自国共双方不可或缺的电报、信件、报纸、日记等“硬性”档案资料,特别是交战双方主官的一手材料。我则根据总体构思把这些档案资料当作作品的筋骨,与有血有肉的故事结合起来,然后再用时间轴有机地串接并加上文学润色,这样一幅真实、鲜活的红军(中央红军)长征史的立体全景图就构成了。让读者爱看,看了信服。从而使该书达到了熊坤静同志说的“史实性和可读性的兼顾,增强了它对广大读者的亲和力。”

  谈起是什么力量能把红军凝聚在一起而创造出长征奇迹,与红军较量过多次的张学良算是悟明白了的一位。张学良曾问自己的将领:你们有谁能在如此恶劣环境中把自己的队伍带出来,还不早把人带跑光了!红军为什么打不散,主要是共产党红军信仰他们的主义,甚至每一个兵,都信仰他们的主义。就像《长征组歌》中唱的“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长征可以说成为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崇高的革命信仰,不惧一切敌人和困难,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象征。它影响了当时整个中国社会,特别是知识界对中国共产党的重新认知。在得到红军到达陕北的消息后,鲁迅和茅盾先生曾联名致信中共中央说:“中共革命的‘星星之火’最终成了‘燎原之势’,把山沟里的共和国驮到了延安。这一历史壮举不仅使左翼知识分子及爱国青年备受鼓舞,也以事实改变了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对中国共产党的看法。”抗战初期,成千上万的热血青年,从四面八方千里迢迢奔赴心中的革命圣地延安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斯诺也曾说:“战争开始以后,我每走到一个地方,哪怕是最料不到的地方,总有那肋下夹着一本《西行漫记》的青年,问我怎样去进延安的学校。”讲好长征故事,延安精神,斯诺可谓功不可没。

  宋庆龄在1949年我党执政前夕表示祝贺时也没有忘记提到长征。她说:“欢迎我们的领导者,这诞生在上海,生长在江西的丛山中,在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困苦中百炼成钢,在农村的泥土里面成熟的领导者。”

  宋庆龄相信一个没有一党私利,只为天下劳苦大众谋幸福;将自己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之中;在艰难困苦中历经磨难而成熟起来的党;一定能使中国人民翻身解放,领导国家走向繁荣富强。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谁使今天的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毫无疑义,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今天。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