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言

《英雄连队颂战旗》是“百面战旗红之大嶝岛战斗模范连”战旗故事完成后另一篇文章,记载了28军84师251团2营5连在获得荣誉后的几十年里,如何赓续前辈战功、继承战旗精神的生动故事及珍贵的照片,成了战旗老部队学战旗的又一力作。在众多战友中有从31军调过来的5连7班副王镇疆,是84师老师长、时任军副参谋长王毅的儿子。同班战友说他的军事技术非常好,刺杀在全连无敌手,虚实相济出神入化。28军奉命北上后在全军率先开展了大练兵活动,251团5连7班经过层层选拔成为28军的班进攻训练先行班。中央军委派八一电影制片厂专程到28军教导队拍摄军事教学片( 《28军教导队》  军事训练1号纪录片,导演李娴娟,八一电影制片厂,1972年)在全军反复播映。1974年北京军区军事项目比武,28军在所属8个野战军中一举夺魁。战友们还提到,7班副王镇疆是和平年代5连唯一一个有过实战经历的,中越自卫反击战老山轮战时担任27军80师238团副团长,当时他父亲王毅是27军的老军长。王镇疆不但积极上前方参战,而且始终带着尖刀连在前沿阵地击溃越军,屡建奇功。军长的儿子在前线作战,因此挡住了有的干部战前走后门调离的行为。在八一即将来临之际,笔者专访王镇疆副团长当年老山作战的经历,以此弘扬战旗精神,纪念建军95周年。


一  金戈铁马报国志

图片1_副本.png

这是一段真实影像的截图。

我多想把这1分47秒的珍贵录像作为文章开头以飨读者,让大家切实感受那场真实的战争。无论是战士,还是战地记者,都置身于云南边境震耳欲聋的枪炮声中,才有了如此难得的实战录像。上世纪80年代的黑白胶片完整地呈现了当年出击拔点战斗的原貌:战士们猛烈还击,迎面拦阻的子弹爆起密集的炸点,挡不住他们突然发起的冲锋;年复一年的备战训练在这一刻化作强悍的战斗力,筑起我军防线不可跨越的钢铁屏障。镜头记录了我军作战勇猛的同时也展示了战争的严酷性:重伤的战士在战地救护包扎的瞬间牺牲,遗体刚被移走,敌方的一梭子弹就落在原地;云南天气潮湿酷热,军装发霉长毛,干部战士,尤其是北方部队大多烂裆,感染了湿疹和皮肤病,鼠蛇肆虐,蚊虫叮咬;恶劣的环境使生存、作战变得困难重重。镜头前几米处一个战士正在狠狠打击敌人,一发子弹击中他赤裸的脊背,热血迸发飞溅镜头......在这里,生命和死亡只在刹那间。光影中的老山战役,发生在距离当代并不遥远的上世纪80年代中期,这段我国云南边境麻栗坡老山自卫还击作战、出击拔点的战斗实录,比任何影视剧都更能说明,为了国家的领土和人民的安宁,我们的军队进行过怎样殊死战斗,经历过何等的苦难,付出过什么样的牺牲。

他们正在为祖国的安宁而战!

图片2_副本_副本.png

上世纪70年代末,已在和平年代生活了30多年的人们,除了建国初期的那场抗美援朝战争,很难体会战争给我们带来的灾难,也绝不会想到生活一天天舒适富裕时,还会有什么危机;更没有想过,至今还有那些多贪婪的眼睛正觊觎着我们广袤的领土、壮阔的海疆;丰富的资源、无尽的宝藏。我们曾经省吃俭用,甚至用生命和鲜血帮助过“同志加兄弟”的国家,刚结束内战,就要求中国“归还”前南越政权非法占领过的南海部分岛屿,中国拒绝后黎笋突然派兵袭击占领了南海六个岛屿;他们在中越边境不断挑起争端,侵占我边疆、射杀我边防人员,并大规模驱逐该国华侨华商;这种赤裸裸的侵略,终于使一向和睦友邻的中国忍无可忍坚决还击;1978年12月底30多万解放军集结中越边境,1979年2月17日到3月16日,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一个月时间,这个自称世界第三的军事强国在中国军队面前不堪一击,中国军队距离越南首都河内已一步之遥,宣布撤军。中国的速战速决,只是为了打击侵略者以战止战。这次战争本质上就是确保国泰民安。此一战不但避免了中国腹背受敌,更保证了中国改革开放有了地缘政治稳定的基础。

1984年4月28日至1993年4月1日,在中国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天宝镇驻地船头村以西,中越边境口岸船头西南5公里处中越边界的骑线点上,许世友、杨得志指挥中国军队经过近9年的血战,收复被强占的老山、者阴山。老山之战,对长达10年的中越边境之战,具有里程碑意义。收复老山之后,南京军区、济南军区、兰州军区、北京军区、沈阳军区、成都军区等所属部队分别在老山战场轮战。 云南边境发生的一系列战斗,史称“老山战役”。

中越自卫反击战是我们这一代人不可磨灭的青春记忆。我们的同龄人不少人参加了这次边疆保卫战,也有发小、同伴和战友永远长眠在南疆那片热土上。从父辈的故事到我们的故事,我们看到了同样的热血同样的精神,我们看到了反侵略的铮铮铁骨和顽强斗志。自卫反击战至今43年中国无大战,这一战保障了中国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给人民带来了幸福安康。

我们很难忘记我们这一代曾经历过的战争,很难忘记我们怎样用行动向在战火中厮杀并夺取了政权的父辈证实无愧于他们的子孙,很难忘记我们的同龄人在这次战争中涌现出来的烈士和英雄。这段记忆是我们这一代人对时代的责任和历史的担待。

 故事的主人公是27军老军长王毅将军之子、时任27军80团238团副团长王镇疆。 

1986年初,北京军区27军接到老山轮战的准确消息。一年前部队曾预测老山轮战将轮到北京军区,所属野战军中最有可能参战的就是27军。接到准确消息后,27军进入临战状态,开始有针对性地加强部队防御战训练:以野外山地作战为训练内容,住在山上、吃在山上、训在山上。为了加强训练强度和难度,谙熟作训的238团副团长王镇疆在训练中加入了平时科目里没有的对抗演习:让侦察兵扮演越军,夜间偷袭驻训连队,偷走了武器和食物。这种对抗演习的方法,是他原所在的28军251团5连7班,当时作为全军班进攻训练先行班时在1973年的首创。

1972年28军奉命北上。长期在台海前线担任全国战斗值班任务养成的高度战备意识,28军一到驻地立即展开了全军大练兵训练,训练细化到单兵训练,班、排、连攻防,进攻准备与突破,纵深推进,迂回与穿插,分割与包围;火力配置、队形变化等等,不仅有基本战术原则,还要有28军实战和北线防御战略特点。28军驻守台海,转战北地;王镇疆融合了南北两地作训特点,将28军251团5连(大嶝岛战斗模范连)在单兵进攻,连排进攻防御训练中经常使用的对抗演习介绍到即将轮战的27军238团,有效提升了部队的实战能力。

2013年,对抗演习在全军朱日和演习时全面推广。         

战训紧张,岁月飞逝,很快到了全团即将出发参战的日子。林寿山师长找来王镇疆谈话,要他留守。师长是好意,王镇疆是他家三代单传的独子,根据我国当时的兵役法独子不当兵。而王镇疆家两代独子都是军人全在野战军,按照惯例,独子留守不上战场,这是人民军队为家庭的考虑。可王镇疆当场就急了:“怎么可能?我是军长的儿子,别人都去前线我却偷生,真没脸活在世上。《高山下的花环》(当时一部脍炙人口的自卫反击战的影片)有人临阵逃脱雷军长摔了帽子,战士小北京就是他儿子,在前线作战时牺牲了。我是军人,国家要我付出的时候退却,以后怎么向我的儿孙们交待?”在9月底全团出征誓师大会上,这位27军老军长的儿子语气铿锵地说:“我家三代受党恩、国恩,无以回报。现在国家需要我们军人挺身而出,我是军长的儿子,我不带头往前冲,难道先让老百姓家的孩子往前冲吗?”副团长坚定的表态赢得了全团的尊敬,军长儿子带头上战场,对即将出征的27军全体将士是一种什么样的榜样和激励?有临阵调离、转业的成了贪生怕死的胆小鬼。王镇疆的言行极大地鼓舞了即将出征的将士,他的讲话被很多战士存留,有的后来输入手机,保存了很久很久。

图片3_副本_副本.png

作为大部队开进前的先头部队,王镇疆副团长要带领238团前指率先出征。前指由他、司令部的副参谋长、通信参谋、军务参谋等人组成,与战区部队、地方政府取得联系,预先了解战区的敌情、我情、民情、地形、民俗;并第一时间与战区的地方政府建立起情报、粮秣、伤病员弹药等运输保障通道,以保证大部队开进后顺利开展各项战斗任务。

1986年10月10日是27军80师238团前指出发的日子。27军老军长,时任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院长的王毅老将军亲临车站送行。老将军不仅送儿子上战场,而且为即将出征的27军全体将士壮行。

 图片4_副本_副本.png同来送行的还有王镇疆爱人林丹红军医及他们四岁的儿子王晓枫。晓枫牵在王镇疆大妹妹手中,一身戎装的林军医扎着武装带巾帼不让须眉,完全是战时装扮。出现在站台军列前27军老军长一家两代军人,以自身的行动表明为国征战的决心和勇气;在全军将士面前,曾为新中国流血牺牲英勇善战的父辈,正在把军人的责任和使命交给下一代;年轻的军人将在战火淬炼中证实自己,用无愧于老一辈的智慧和勇敢,完成子承父志的理想和誓言。父亲送别儿女上战场的先锋表率作用,毫无悬念地震撼了27军所有在场的军人。

王镇疆的母亲没有出现在送别行列里。军人世家的每一个成员都明白战争意味着什么。王镇疆是母亲的骄傲,自小当兵,军校毕业,比武夺魁,担任副团长时刚满30岁。那是最像父亲的孩子,是不用操心努力奋进,不断提升自己让父母欣慰的孩子。他是长子也是唯一的儿子。母亲知道,这个儿子天生是军人,当王毅参与指挥福建东山岛作战时,王镇疆只有5岁,跟着解放军叔叔跑来跑去。他生长在福建前线,闻惯了弥散两岸的硝烟味。父亲给他取名“卫国”,又改为“镇疆”;无论是卫国还是镇疆,都是父亲对儿子未来的期望:以身许国,以身报国。现在儿子正在实现父亲的期望,正在实现自己的理想,这是大义也是大爱。她不能在这种时刻当众流泪。王镇疆说,“我妈妈没有来,如果她来我就跪下了。”这话说得催人泪下,自古忠孝两难全,出征为国尽忠不能为父母尽孝;所有保家卫国的军人概莫如此。生为军人,死为军魂;军人一人舍命卫国,军人全家为国不惜牺牲了小家。

忠诚,无私,责任,敢打必胜;这个军人家庭在战争来临时显示了人民解放军军人的高度政治觉悟和信心。  

图片5_副本_副本.png

238团前指率先头部队从石家庄向云南开进,军列到达昆明后,换乘云南战区派来的汽车开向麻栗坡。在距离前线的不到60公里处,238团前指和先头部队下车徒步进入一线阵地。238团驻守的是麻栗坡八里河东山,是赫赫有名的80年代老山前线的“上甘岭”。此高地作战条件异常艰苦,潮湿闷热,原始森林盘根错节,几乎无路可走;特别是阵地上吃水困难,素有“吃水贵如油”的说法。不仅八里河东山,整个云南边境属热带雨林地区,山高林密地势陡峭,公路简陋山路崎岖,与华北干燥宜人的气候,开阔的平原地势大相径庭,行驶坦克、车辆和大部队开进必须慎之又慎。

图片7_副本_副本.png

 1986年12月12日,27军开赴老山前线。一段视频再现了当年群众送别子弟兵上战场的盛况。

视频真实地记载了当时27军出征的现状:送别的群众锣鼓喧天,以最高致敬送别即将保卫祖国边疆的将士;为民征战的子弟兵士气高涨,义无反顾,在军列开出的一霎那用军礼向家乡告别。这个部队的老军长带头把儿子送到前线,极大地振奋了全军的斗志。送别的那一刻,27军出征场景与历史记忆重叠,再次表现了军人不惧战、人民对子弟兵的爱戴和无条件支持。我们那个时代,只要国家需要,所有人都会挺身而出,责无旁贷。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干部子弟做出表率。参加自卫反击战的就是全国人民的英雄。从战争年代打出来的作风和形成的英雄主义传统,在这里一脉相承。

那时有部电影《高山下的花环》,有部电视剧叫《凯旋在子夜》;风靡全国高校,从本科生到研究生都希望能有机会参军上前线。校园外预备役军人们在兵役登记处大排长龙,争取重返部队参战。以“国家栋梁”被拒绝登记的在校大学生退伍兵,从清晨到午夜在校长办公室前请愿,坚决要求上战场,宁愿放弃拼命奋斗才得到的百里挑一的读书机会。部队急需运送炮弹运力不足,很多司机卸下自家满车货物,用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保障运输,15万发炮弹按要求准确运送到位,无一差错。

上了前线的王镇疆,体现了当年自卫反击战著名的三靠前特点:“指挥部靠前,指挥员靠前,干部子弟靠前。”238团防御阵地在云南麻栗坡八里河东山,紧贴着分界线对面的越军阵地,前凸最靠前的是18号阵地19号阵地,距离不远的2号洞是团指挥部,在八里河东山反斜面山脚下,238团驻守八里河东山一年半,王镇疆是2号洞待得时间最长的团首长。

图片9_副本_副本.png

自卫反击战,军队里有很多这样的干部子弟都上了前线,他们有同样的心愿,要在战场上践行子承父志的理想。昆明军区11军军长陈家贵的儿子陈彪被留守时闹着上了前线,和王镇疆很相似。驻地在北京市里的北京军区262医院的徐军医,四军大毕业刚报到两个多月就申请上老山前线,他父亲是中央军委办公厅的领导,以战争年代老兵的身份支持儿子参战,得到批准。万里赴戎机的徐军医赶到老山麻栗坡八里河东山,也成了238团的一员。与此同时,前线阵地上活跃着四军大的毕业生们,在战火中无畏地往返,勇敢地抢救伤员。云南保山军分区司令员刘斌,在自卫反击战中,全家6口人全上了战场。刘斌指挥作战,爱人组织支前,两个儿子都在前线作战。不到三年两个儿子牺牲,又把女婿送上了前线。在我们那个年代,军人是崇高的职业,尤其是干部、军人的后代,无论男女从小立志当兵,把军人当做理想,把参战当做信念,不怯战不惧战,与工农子弟共同构成了我军作战部队的主要力量,形成了“横扫千军如卷席”的态势。

两个月后在云南昆明火车站,前去接应大部队开进的王镇疆,意外发现了妻子林丹红军医,在一片即将上阵杀敌的男军人世界里,两个女兵的身影额外瞩目。王镇疆不知道,他去了前线后林丹红就提出了上战场的申请,军长钱国良不批:夫妻俩都上了前线,孩子怎么办?身为北京军区炮兵副政委林辰将军的小女儿有着军人同样的血性和勇敢,她写了血书,态度非常坚决,终于打动军长,实现了跟着27军一起出战的心愿。另一个女兵获准与她作伴,俩人成为27军整个前线部队唯有的女性。当我们看到这对年轻的军人夫妻相逢战场的合影,都会被深深地感动:为他们理想的一致,为他们信念的相同,为他们为祖国而战的决心。那是时代最美的爱情,是父辈放心的最好行动,是不辱使命、重于千钧的承诺。

 图片10_副本_副本.png他们即将面对的是比训练严酷得多,复杂得多,生死攸关的真正战争。

 

二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老山位于云南省的麻栗坡县与越南河江省接壤之处,中越边线以分水岭为界,属热带雨林气候,主峰海拔1422.2米。老山因40多年前在此地区进行过一场长达10年之久的战争,不少野战军在这里轮战,数千名英烈的鲜血洒满了这座山峰,随着《血染的风采》唱响大江南北,名闻天下。

1979年2月17日,中国军队在广西、云南两个方向投入9个野战军的兵力,经过半个多月的鏖战,一举攻克占领了越南北部谅山、高平、老街等20余个重要城市和县镇,剑锋直逼越南首都河内。达到预期目的后,3月16日全部撤回国境内。越军趁中国边防部队后撤之际,寻机占领了边境上两国交界线上的许多骑线点。越军占据了骑线点后,在我方国土上构筑防御工事形成控制局势。中央军委下令收复骑线点我方领土,出击拔点争夺战战斗打响:1980年10月收复广西罗家坪大山;1981年5月收复法卡山、扣林山;最著名的就是1984年收复老山、者阴山和八里河东山。1984年5月,老山等战场转入防御态势,中央军委采用野战军轮战参加老山、者阴山地区坚守防御作战,直至1990年2月13日中越最后一次战斗后,边界线战火熄灭,归于平静。

图片11_副本_副本.png

八里河东山在20世纪80年代的边境冲突中,以战斗环境艰苦、复杂而著名。这个被称为“八十年代的上甘岭”位于船头东北3公里,南北成一字排开7个阵地,正面宽约1300米,纵深约400米,地势为南北低,中间高,西陡东缓,坡度40度左右,陡峭之处约70度,观察、通行极为困难。越军曾在各高地构筑了以隐蔽工事为主,结合堑壕、交通壕,形成能打、能藏、能生火的环形坚固阵地。前沿及翼侧布设了12个大小不规则的雷场,并设置了大量定向地雷和一列铁丝网。越军占据八里河东山后,依托有利地形和坚固工事,经常向中国边境村庄开枪开炮,炸毁房屋,枪杀边民,并不断向我军边防防御阵地1019高地袭扰挑衅。八里河东山被夺回后,27军轮战时是238团的防御阵地。

在八里河东山固守防御,部队所有作战物质和生活用品,全是战士肩扛手提运上去的。热带雨林极度闷热,来自北京部队的战士们对气候高度不适应,原始森林草丛灌木几乎无路可走,前行的战士用砍刀劈开荆棘,陡峭泥泞崎岖的小道上危机四伏,由于没有完全排除掉所有地雷,无论是脚下、身边、树干、草丛,一伸手一抬腿不小心就会触雷身亡。

进入防御阵地前27军在砚山集结地的临战训练是高强度的,在艰苦训练中王镇疆始终着眼于“打”上,他非常明白统帅部决定抽调昆明军区第11军、南京军区第1军、济南军区第67集团军、兰州军区第47集团军、北京军区第27集团军、成都军区第13集团军和云南省军区部队,参加老山、者阴山地区坚守防御作战,是出于保持对越适度军事压力、检验并提升我军军力的考虑。在31军28军的经历,给王镇疆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时刻保持战斗状态。和平年代里全国无战事,28军的战斗还一直打到改革开放的1979年,始终以实战作为训练目标,年终军事考核要求他们上金门岛抓个俘虏回来。时刻保持着临战的状态不是每个部队都可以做得到的,轮战机会也不是每个部队都有的。王镇疆认为,27军有这次轮战机会,正好是检验238团敢不敢打,能否打赢的最好时机。

王镇疆是个非常有荣誉感的军人,在28军他记得自己连队是“大嶝岛战斗模范连”,在27军他记得自己的团是“淮海战役一等功臣团”;他保持部队荣誉英雄本色,用所有的时间和精力提高军事素质:1981年王镇疆从石家庄高级步兵学校毕业,那期只有5个全优生,27军占了两个:王镇疆、秦天。1983年27军组织教导队比武,10个科目王镇疆9个第一,年底提升为238团副团长,时年30岁;1984年,解放军全军组织了35个野战军到元氏装甲兵学院学习坦克师进攻和防御科目,王镇疆的进攻和防御方案无任何异意通过。1985年,27军组织9个步兵团阅兵式分列式比武,238团获得第一。1987年27军老山轮战,7个步兵团参战,成都军区张副司令到老山前线视察时专门肯定了王镇疆以实战为目的的战法和想法。老山作战期间王镇疆34岁,张副司令称他为敢想敢干的少壮派。

一切从实战出发,一切为了打赢打胜。老山轮战对王镇疆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检验和提高自己的机会。平时对军事技术的苦练,对各种军事理论军事书籍的研读,对战争瞬息变化的种种应对,将在老山实战中得到效验、纠偏和升华。他不放过任何变化,不允许任何懈怠,不忽略任何可能;是否是真正的军人,在战争面前立见分晓。

在云南砚山集训基地,王镇疆仍然对炮兵训练格外关注,他预期对越作战炮兵将会较前发挥更大的作用。他关注各种火炮射击诸元及参数,通过炮兵校应实验了解部队目前的火炮对敌方、我方的毁伤程度。这个关注和对各种数据的收集效验,使他有了战场炮兵使用、步炮结合、灵活使用火炮防御反击敌军等各种战法创新改革的底气,最终在实战中屡试皆爽,换来以很小伤亡取得较大战绩的结果。

 图片12_副本_副本.png经过两个多月的集训,27军7个步兵团接替47军进入指定防御地区,与越军的较量开始了。那是1987年4月。

一上战场,王镇疆思维立刻活跃起来,他在观察敌我双方作战态势,特别关注越军的打法。他总结我军与越军作战的特点,特别对我军吃亏之处反复思考研判。他说:“训练是这样,打仗也是一样,要动脑子,要去找规律。”他发现,八里河东山防御阵地年年轮战,夜夜被偷袭;规律是什么,问题在哪里?他组织炮兵观察所找规律,终于被100迫击炮连长马永奎发现了:每次来偷袭我军阵地的越军并不是独立作战,对面越军11号阵地上总是有3一5个人在用手电筒发信号指挥。发现了敌人活动规律后,王镇疆下令专门打敌军指挥员,炮兵一个齐射打掉了越军指挥员,偷袭我军的越军群龙无首,撒腿就跑。连续几次打掉了敌军指挥员后,越军夜间偷袭活动越来越少,最后基本上不敢来了。

敢上战场是王镇疆的勇;善动脑子是他的谋。“将不在勇而在谋(《孙子兵法》)”。他非常清楚中国持续了很久的对越南的支持,抗日时的并肩作战,抗法时的奠边府大捷,长达十年之久的抗美援越,不仅给予物质极大的支援,更是将我军战略战术、战斗精神战斗意志都输送给了北越军队。长期反侵略战争使越军始终处于战时状态,对我军战术规律一清二楚。1979年西线反击战时,因越军熟悉我军传统战法,第一次步兵冲锋时我军伤亡惨重。得到教训后我军改变打法,第二次冲锋越军大败。面对如此熟悉我军,又在战争中浸润了太久时间的对手,王镇疆意识到;“每一场战争,每一场战斗,都有他们的节点他们的规律,只有真正的军人才能发现总结和运用。”

在与敌军比对中,他迅速发现了双方差异,我军战斗经验比越军少,战斗精神不如他们强,尤其是指挥员还没有完全进入战争状态。他发现刚上阵地时部队仍沿用平时管理办法查岗查哨,战场的关键口令不认真执行,都会造成不必要的伤亡。这些不适应实战的做法必须立刻纠正。

王镇疆意识到:抗美援朝我军装备很差,面对强大的联合国军,要靠精神靠血肉之躯去拼胜利。现在我强敌弱,我军火力装备远超越军,就要以己之长克敌之短,靠火力靠炮兵压制敌军,尽量减少步兵的伤亡。为此他调整了炮兵部署及步兵的战术动作。

能客观评价战场形势和敌我战斗力,知己知彼是胜利的保障。王镇疆清楚,越军战斗能力不弱,战斗意志顽强。整个老山防御战期间,除了我军的拔点作战外,均为他们侵犯我们,我们基本上都是在自己的阵地上死守,不主动出击。越军敢以单兵作战,小组班作战偷袭我们。他们从抗日抗法抗美抗中战争中走过来,有丰富的战争经验。我军与他们作战也要动脑筋想办法减少伤亡。

 27军组织的炮兵校应射击,王镇疆去现场看效果,量尺寸,询问有关的人员。通过精确计算周密思考,他了解了落到我军表面阵地的炮弹总数以及对我阵地工事的破坏程度。 有了第一手资料和计算数据,他敢下决心实施炮火压制歼灭敌有生力量:步兵隐蔽,炮火准备。

王镇疆的决策建立在对武器装备的深刻了解和高超的军事素养上,这是一个有风险的作战命令,他的信心来源于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充分的科学依据,来源于最大限度的消灭敌人和最大可能地保存自己的战斗理念。

阻击越军的战斗傍晚6点打响,次日凌晨2点结束,那夜战斗我军O伤亡。第二天,王镇疆陪林寿山师长上阵地视察,工事表面第一层沙袋打烂,猫耳洞铁门打的都是眼,人没事 。1连有个江苏兵开玩笑说:“你看你把我的工事打烂,我今天还要重新修。” 如果不是在军组织的炮兵检应试验中,王镇疆处处留意,去看去量去问掌握第一手资料,他绝对不敢使用炮火压制的新战法。和如此有经验有着战斗力的越军作战,胜利只有让年轻的战士拿命去换。

新战法结果不错。林师长看到了躺在我前沿阵地草丛里的越军尸体说:“我下去看看。”王镇疆怎么可能让他下去,但他组织了几次下去抢尸体,均被越军打回来。两军距离太近了,不到200米,我军喊开饭的声音,他们也学会了。

王镇疆平时下的功夫在实战中得到了回报。他主抓238团炮兵训练,在27军炮兵比武中总是第一,军的炮兵训练现场会都是在238团召开。随着大量新式大口径火炮装备部队,王镇疆预感到发挥火炮威力,减少步兵伤亡是未来战争我军打法的新趋势。对各种类型火炮射击诸元,参数数据的了如指掌,密切关注炮兵校应实验结果等一系列平时学习的积累,促使他在仔细观察战场,对比敌我作战特点后做出了不少新的设想和部署。他始终记得1986年12月12日27军赴滇轮战,到云南后成都军区傅全有司令员召集了27军的团以上干部开会,会上只说了一句话:“我不管你们说的怎样,我只看你们打得怎么样。”打得怎么样,才是轮战的关键。


(未完待续)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