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一个旅顺口,半部中国近代史,旅顺在近代军事史上的地位和意义不言而喻。

1894年至1895年甲午战争期间,日本攻陷旅顺,并于1894年在旅顺进行了大规模屠杀。后,又被沙俄侵占长达7年之久。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日军夺取了旅顺口军港并占领40年,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945年,苏联又以恢复沙俄时期在中国东北的权益为条件,出兵远东,把旅顺作为海军基地,直到1955年将其归还中国。因此,在旅顺,关于日俄战争遗址并不少见:赫赫有名的日俄监狱旧址博物馆,日俄战争炮台观景台,203高地、东鸡冠山北堡垒、白玉山等,这些著名的爱国教育基地,都已被人们所熟知。但有一处遗址,却很少有人知道,多年来,它的历史意义和价值一直没有得到较为深入的挖掘。这就是位于旅顺港西北方的俄军“五号工事”——鸦户嘴堡垒(日军称)。事实上,鸦户嘴堡垒南临老铁山,西临羊头洼,北面是后石山前沿206、大顶子山等高地,东靠旅顺口市区,四周是开阔地。连接旅顺西南部的两条公路(上图黄色线条)从高地两侧通过,是西南部进入市区和海港的咽喉要道。

微信图片_202207152214084.jpg

前苏联《俄日战争史》记载,组织防御的康特拉琴柯将军修筑旅顺要塞鸦户嘴堡垒时,深知其战略位置的重要,“五号工事失守,日军即可一鼓齐下进入旅顺。”它特殊的地理位置与指挥功能使其设计精细、设施系统、功能齐全,并具有护垒战壕深大、地下暗道长、战时火力配备强等优势。由此可见,它的重要性相比其他几处战争遗址并不逊色。在国务院第三次文物普查《重大新发现》中指出,旅顺鸦户嘴堡垒是“规模最大、功能最全、保护最完整”是日俄战争时期世界近代军事战争遗址之最的建筑。而这处遗址能够完整保存下来,并成为重要文物。这一切都应归功于我要讲述的人物——韩和平。正是因为他的坚持不懈,不辞辛苦,多方奔走,才让这处隐匿在深山很久的珍贵战争遗址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才让更多人看到当年日俄战争的残酷以及给旅顺口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

认识韩老,是一次偶然。七·一前夕,我计划组织文友去参观爱国教育基地,认识多年的辽宁微旅的李导推荐我到俄军指挥堡垒去看看。并介绍说,有一位他非常敬重的韩馆长一定要引荐我认识认识。就这样,我和文友走进了鸦户嘴堡垒,走近了这位保护挖掘这一重要文物的功臣——韩和平。

微信图片_202207152214084.jpg

那天下午,阳光正烈,我们到达纪念馆时,韩馆长正在园区内忙碌。在等待的时候,军事专家李广龙站在旅顺口日俄作战的沙盘前,给我们讲述了当年作战的主要路线和战场。原来,当时的鸦户嘴竟是日俄作战时西线战区的重要关口。在展馆里,我们看到了韩老收集多年的文字资料和历史图片做成的展板:有沙俄租借旅大的历史背景和图片资料展示、有日军侵占旅顺港的史料介绍,有水雷战黄海海战的历史图片简介要塞攻防战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总攻的过程展示。通过这些展板的介绍,中日甲午战争中,日军于1894年11月22日早晨强攻鸦户嘴堡垒未果后,攻占了旅顺椅子山堡垒,进入市区实施了震惊世界的旅顺大奢杀。战争给旅顺口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据不完全统计,俄军在战前骗招了6万余民工修筑炮台、堡垒、工事近百座。日军为了方便进攻,肆无忌惮地炮轰市区民房,吴家坊村原有七八十间房屋,战后仅剩5间房的残墙断壁。鸦户嘴一带房子被炸毁推倒,侵略军以俄探、日探等种种无须有罪名残杀中国百姓,多少无辜百姓、民众横尸街头,造成瘟疫流行、饿殍田间,从此,旅大沦为日本殖民通知40年之久。别小看这些小小的展板,这可需要很很大的工作量,因为它需要从无到有的过程,没有专业技术和对历史的专研探求精神是做不出来的。

微信图片_20220715223326(1).jpg

当韩馆长走进来时,大家正聚精会神地观看展板上的内容。紧接着,他向我们详细介绍了自己在这里工作的过程以及发掘这处遗址的一些不为人知的经历。在一块俄军指挥堡垒地形图前,我看到了整个指挥堡垒的布局以及功能区划分等,每一处工事名称前都有对应的实景图片。令人没想到的是,这竟是他亲手绘制的。一个不是专业测绘的人,怎么能绘制出如此专业的地形图?带着疑问,我听他详细讲述了这张地形图诞生的全过程。当年,他为了绘制这张图,每天都要到园区各个工事内进行测绘、拍照,然后一点点地对照地图标注。完成绘制后,为了检验自己绘制的准确性,他又拜访请教地理和历史专家,并亲自到北京国家档案馆去求证。而当他拿着这张图查找资料时,连负责档案的工作人员都惊呆了,根本不相信这是一位非专业人士根据实际地形亲手绘制的,因为它和真实的档案记录基本吻合。由此可见,他的做事态度。 

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与从小的家庭教育分不开的。正如他的名字所寓意的那样,他的一生仿佛就是为了捍卫和平、守望和平的使命而来。相信每一位了解他传奇经历的人都会对他心生敬意。据他讲述,自己出生在一个英雄之家。他的爷爷曾当过俄国管制时期大连公安局的马当(车夫),在一次运送犯人的途中,马受惊冲向了人群,爷爷挺身而出,拉住了缰绳、将惊马拉向无人的方向,他却不幸撞在了电线杆上,壮烈牺牲。他的爷爷因此成为大连市公安局烈士陵园的第五位烈士。他的父亲一生为官,清正廉洁,淡泊名利,从不以权谋私。父亲经常教育他说:我们要做堂堂正正的人,不能给祖上抹黑。无论在哪里做什么事,都要记住忠诚善良是做人的根本,光明磊落做事,堂堂正正做人。父辈的言传身教,让幼年的韩和平有了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这为他一生的事业发展和人生追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处处为他人着想,甘于奉献,不求回报。他的忠厚正直、爱国爱民的高尚品格成就了他的事业,也为他退休后的生活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他的勤奋专研、知难而进的精神则是他打造自己精彩人生的另一个秘诀。

或许是命运的垂青,在下乡不到一年的时候,他获得了参军的机会,于是他毅然地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一名后勤兵。在部队的大熔炉里,他的各方面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和发挥。加上他爱专研、好学上进,对待工作一丝不苟的态度,很快从一名后勤兵被调到汽车连并当上了班长。不到一年他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当兵的岁月里,他荣获几次二等功,在退休后的时光里,他又担负起了保护文物遗址的神圣使命。他说:那个年代,人人都学习毛泽东思想。其中“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这句话给了他极大的人生启迪。只要坚信人定胜天,保持愚公移山式的执着和专一,就不怕做不成事,做不好事。这也成为了他一生的精神信仰和动力支撑,让他在日后工作和生活中,遇到任何困难都能坚持下去。在与韩老的攀谈中,我得知,他一个人带领家人看守堡垒和这座山林20余年,在缺水少电的情况下,他年复一年,一复一日,梳理地图、研究堡垒的功能,从保护、挖掘到修复遗址,不难想象对于一位老人来说何其艰难。

初见韩馆长,很难想象他曾是一位在大连市公安机关工作了几十年的副局级领导,也很难想象当年大连公安系统那么多重要的工程都经过他的主持建设。因为,在退休后的日子里,他把自己放得很低,为了保护这片战争遗址,他把自己活成了力工、农民、泥瓦匠、修路工、电工和园丁,从他斑白的两鬓、眼角的皱纹,消瘦的脸庞,略带蹒跚的步伐中,我仿佛看到了他所做的一切。他说,我做这些事并不是为了名和利,只是想使我在人生最后这个阶段过得更有意义,为社会能做点事总是好的,虽然我的力量有限,但我就是想尽自己最大努力、踏踏实实地做好这件事。一想到未来这里能被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为旅顺口有一处有价值的战争遗址对外开发,让一代一代的人记住,在这片土地上我们的民族我们的人民曾经遭受的屈辱和苦难,记住只有国家强大了,才有可能维护民族的尊严、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不受侵害。我就感到自己做的这件事值得,再苦再难也值得。老人激动地说,每年我去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文物局申报材料,他们都对我的这种做法很赞同,这让我觉得很欣慰。我觉得这座山如果不保护下来,我会终身遗憾……说到动情处,老人有些哽咽。

说起他与这处遗址的缘分,还要从20年前说起。那时的他。曾在公安系统任职。再一次寻找野战训练场地过程中,他意外地发现了这处还未被人们开发的战争遗址——俄军堡垒工事。从看到它的第一眼,他就有一种直觉,这是一处非常有历史研究价值的文物遗址,应该好好加以保护和利用,决不能被开发成房地产用地。于是为了这个想法,他几乎搭上了自己大半生的心血。把自己全部的积蓄和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花费在修复遗址、收集历史资料和为申报文物奔走的路上,哪怕病倒累倒也从未放弃过。

20年间,他经常吃在山里,住在山里,夜以继日地在山里挖掘、推进、勘察、琢磨当时俄军出入的路线。为了让这处遗址能早日向世人开放、揭开当年日俄战争真相,还原战争的惨烈场景,他不知在这座山里来来回回走了多少次,不知磨破了多少双鞋子。他对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有了深厚的感情,甚至每一个台阶的样子他都熟记于心,每一块砖头和石壁,都有他抚摸过的痕迹。脚下的路应该记得他从壮年走向暮年的全部经过,那些迂回的、隐蔽的壕沟、山洞、狙击口,到处都有他劳动的印记;堡垒里的每一个拐角、每一段栏杆、每一节石阶、每一处石壁,都留下过他辛勤劳作的身影。为了能真实再现当年战争的惨烈场景,他经常废寝忘食地修复还原那些战争的残檐断壁,为了挖掘到最有价值的历史信息他经常自掏路费去拜访专家、查找资料。

我不知道他为了完成这个心愿到底经历了多少困难,度过多少个孤独无眠之夜。但我能想象得出,寒来暑往,风霜雨雪中,他日渐蹒跚的脚步,他被汗水浸透的衣裳,他顶风冒雪的奔走,他执着不懈的坚守。

他就像一个忠诚的守墓人,兢兢业业地守护着这块战争的墓地,用自己的全部付出去告诉人们和平的来之不易,警醒后人我们国家曾经的屈辱历史——旅顺曾作为日俄战场的主战场,也鞭策我们只有国家强大了,我们才有自己的尊严,才不会沦为异国统治者的奴隶。

他的这种行为常常不被人理解,身边人嘲笑他说:放着副局级的待遇,不好好享受晚年,却非要去做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被该享受天伦之乐的年纪,却把自己隐居在山沟里,没日没夜地研究这处“废墟”。有人笑他傻,有人说他痴,他都从不在意。只有他的老伴,一直站在他身边默默支持他,照顾他的饮食起居,和他一起修复堡垒,承受着深山独居的不便。

1657895976114881.jpg

       韩和平,一个刚强无畏的汉子,更是一位永不放弃不甘服输的军人。在为这处文物四处奔走的路上,他曾遭遇过四处碰壁的境遇,也曾遭遇过没钱施工的窘迫,但他都想办法挺了过来。他说回忆走过的那段坎坷之路,我并不后悔,我认定做这些事对社会是有价值的,也算完成我人生的最大心愿吧。如今,那块省级文物保护的石碑赫然地树立园区的广场一旁,他站在石碑前,和我们谈着自己的梦想成真时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我知道,他引以为傲的并不是自己所做的功劳,而是这处未向世人展示的一处景区终于可以重见天日,他这么多年的努力终于没有白费。听韩老说完种种遭遇后,我的眼底一片湿润。如今,他精心呵护的这座山林这处“废墟”,终于名正言顺地被确立为省级文物。而这里的每一棵树木、每一快石头都承载着他最深厚的感情,他是用二十多年来的心血和汗水兑现着自己对人生后半段的庄严承诺——为国家过社会再尽一份力,做一件有意义的好事。

1657896148184132.jpg

望着眼前这位老者,我油然而生敬意。是什么能让一位汉子坚守这里20多年,青丝变白发,是什么能让一位人在得不到财政支持的情况下,自掏腰包、坚持不懈的工作?是什么,能让一个人把自己的大半生年华交给一处荒废的堡垒,又是什么能让一个人把自己的全部积蓄拿出来保护这片承载着战争苦难的土地?我忽然明白了,支持韩老这样奋斗的动力正是他那颗倔强地永葆爱国爱人民的初心。一想到这里,我就格外的敬重这位老者。因为在如今的社会里,有这样情怀和追求的人真的太少太少,简直可以称得上是稀有珍品。而这样的平凡英雄,难道不值得我们敬佩和称颂吗?

即将走出展馆,我看到一块结束语的展板,上面这样写道:日俄战争这段屈辱历史,时刻提醒着我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落后就要受人欺凌,任人宰割,我们只有不忘耻辱的昨天,才能更加热爱美好的今天。只有铭记历史,才能激励后人,发展才是硬道理,伟大中国人民必需以百倍的信心,奋发图强,团结进取,才能迈向富民强国之路。

我想这是韩老心中的最美期许,也是能让他这些年来他坚持不懈做好这件事的初心和动力。

一个人的人生很短暂,二十年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宝贵的,选择怎样的生活,庸庸碌碌浪费?还是珍惜每分每秒,朝着心中既定的目标奋力前行?相信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人的一生,有人选择追逐名利,有人选择清心寡欲随遇而安,而像韩老这样,苦行憎的活着,只为国家和社会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的人,却少之又少。正因为如此,他才有了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面对人们的不理解和嘲笑,他只坚信自己的做法始终正确的,自己的选择是无憾的。

我想,作为发现并保护修复这处遗址、挖掘其文物价值的最大功臣——韩和平的故事,值得我们文艺工作者去书写,去宣传,因为,这样一位默默奉献的平凡者理应成为这个时代的英雄。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