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上世纪七十年代初,能到部队团部电影组当个放映员,当兵的都较为羡慕。尽管团部电影组自然比步兵连队的生活条件好多了,但也非想象的那样舒坦轻松,也得吃一些苦头,且需下一番功夫,其担负的责任更为直接、现实而具体。经过组长的言传身教、发奋刻苦自学与互帮互学,培养吃苦耐劳和一丝不苟的作风,一岗多职、一专多能、早起晚归是家常便饭。在露天放电影,经常与风霜雪雨为伍,与满天繁星为伴;一人放映四场双机,没有出现失误和差错。三年多来,我们巡回放映了几十部影片,计200多场次,几乎没有出现过中途因故障停机、双机对接延时、画面不稳和声音失真等失误,受到部队广大指战员的欢迎和好评。值得欣慰的是,我们放映的这些战斗故事片经典老电影激情演绎、诠释了人民军队不畏强敌、浴血鏖战、出生入死、勇往直前的铁血军魂和牺牲精神,深深震撼、感动了那时部队指战员的心灵和斗志,成为那时鼓舞和激励战士们茁壮成长的不竭动力,成为镌刻在心中永不泯灭的记忆。  

    

       永恒的记忆

  昔日电影聚英雄,

  迄今浮现豪情纵。

  铁马金戈驱顽敌,

  克关夺隘逞奇功。

  摧锋陷阵赛蛟龙,

  铁血丹心媲青松。

  红星军徽载史册,

  浩然忠魂耀苍穹。


  在步兵5连当兵一年多,也许是参加过团部近两个月临时文艺宣传队的缘故,1974年2月底本人阴差阳错地调到团部政治处宣传股所管辖的电影组。开始了三年多的电影组生涯。

  那时候,能到团部电影组当个放映员,当兵的都较为羡慕,“住的是团部大礼堂,吃的是机关食堂,成天鼓捣放映机看电影;不用在连队住通铺,吃的是大锅饭,成天摸爬滚打去军训搞生产。”尽管团部电影组自然比步兵连队的生活条件好多了,但也非想象的那样舒坦轻松,也得吃一些苦头,且需下一番功夫,其担负的责任更为直接、现实而具体。1657848978227207.jpg


  在露天放电影,与风霜雪雨为伍,与满天繁星为伴

  团部电影组的放映机是部队统一装备的两台解放103A型35mm放映机,并配有一台长江16mm放映机、一台汽油发电机。影片来源主要由部队文化工作站计划发放,每月一般要放多场35mm的影片。

  那时的部队生活很单调,既没有当今的电视可看,也没有网络、电脑和手机,在某种程度上讲,甚至很枯燥。每天就是集合、早操、军训、练兵、生产、点名、睡觉,以此循环反复。指战员们的重要文化生活就是看电影。一个星期都可以在营部操场上看一场电影,尽管看的都是清一色的国产战斗故事片的老电影和几个样板戏,但百看不厌,越看越有味。几天没看电影,大家就要问:“什么时候放电影,是什么好片子”。

  团部礼堂楼上放映机房有两个放映孔,但基本上没有在此放过几次电影(因距离较远,放映效果不太好。)大都是将放映机搬到礼堂中部位置放映,更多的是在礼堂前面的大草坪放映,以方便和照顾附近的老百姓看电影。电影组的主要任务是几乎每个星期都要去各营及团直属队轮流放映,因路程较远,去各营放映大都是坐马车,后来也坐过汽车连的卡车。上下车装卸机器设备,几十斤的放映机箱都是抗在肩上搬来搬去,加上喇叭音箱、发电机、扩音机、稳压器、幻灯机、银幕及几箱沉重的影片,搬起来就是一大堆,也得花一番气力。寒冬腊月下着鹅毛大雪,站在放映机旁几个小时,即使穿着军大衣,把棉帽的耳朵放下来,双脚冻得冰冷;夏天放映机的灯光很亮,将蚊子都吸引过来,蚊叮虫咬的滋味可真不好受。1657849032229832.jpg

  一般情况下,在放映前,我们都要先放自制的幻灯片,或打着快板,或朗诵小诗歌,宣传部队的先进典型和好人好事。放映时注重新旧影片搭配,《新闻简报》等记录片放在前面,《新闻简报》有许多是“周总理接见外宾”的纪录片,故事片放得最多的是《上甘岭》《英雄儿女》《奇袭》《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平原游击队》《列宁在十月》等一些老影片。由于当时条件有限,天气预报也不够准确,放映中途遇到倾盆大雨的时候也是经常的事,因此我们的放映也是风雨无阻,战士们坐在操场草地中任凭风吹雨打,丝毫不动,那场面,既辛苦,也感人。此外,在放映中还常常遇到中途停电的事情,好在电影组累次都带有备用的汽油放电机,即使停电也不会影响我们正常放映。记得1976年春节前夕的一个夜晚,我与放映员小潘连续放映了《钢铁战士》、彩色故事片《创业》、朝鲜宽银幕故事片《金姬和银姬的命运》计39本影片,时间约6个小时。中途突降暴雨,三营营长和教导员劝我们改日再放,让各连把人带回去。但战士们意犹未尽,尤其是后两部刚到的新影片不看完不罢休,一致要求当晚冒雨看完电影,不久,雨下得小一些,我们接着放映,直到全部放完。这时候,我们都用备用雨伞保护放映机,尽管身上淋得像落汤鸡也格尽职守。


  一人放映四场双机,没有出现失误和差错

  1977年2月,陈组长去军区政治部学习班学习半个月,放映员小潘探家去了,组里仅剩下我独自一人,潘股长把我叫到宣传股自己的办公室,关切的说道:“他们两个都不在家,这十几天你就不要再放电影了,管好团部广播站的工作就行。”我答道:“人在阵地在,毛主席说过,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一定要继续战斗下去。请股长放心,没事,只要有放映任务,我一定尽力完成。”那段时间,在团部操场上,我独自放了《三进山城》《洪湖赤卫队》《锰垅沙》《南海风云》四场35mm影片,既放映,又发电(有一次中途停电),取影片,倒片子,通知部队等等,忙得团团转。一人放双机,两人的活一人干,几乎没有什么空闲时间,一本影片大约只有十来分钟的时间,两台机器装好片子后,甲机快放完见到换片信号出现,乙机开机,又赶紧到甲机关机换片,如此循环反复多次,同时,透过玻璃窗口观察影片的运行情况,其紧张程度可见一般。期间,临时接到通知放电影《敬爱的周总理永垂不朽》,这是一部16毫米影片,当时已是下午五点多,由于16毫米放映机长期未用,我赶紧搬出来试机调试,排除了故障隐患,终于圆满完成了这次重要的放映任务。


  一岗多职、一专多能、早起晚归是家常便饭

  团部电影组仅有三人,组长是排级干部,我来到电影组的时候,原来的张水清组长已提升为干事调到团部政治处,陈组长刚刚提升任职不久。我比小潘先来几个月。电影组除担负为各营连放映任务之外,还负责团部广播站,担负着采写部队新闻、好人好事和作息、集合等各种号令的播放,以及架设维护广播线路。团里的图书阅览室也由电影组管理。同时配合宣传股作一些政治鼓动、承担团部大礼堂的会场布置等工作。可以说,每天的工作都是排得满满的,丝毫也容不得半点懈怠。

  一是广播员。我和小潘既是放映员,同时也是广播员,两人轮流值班,每天凌晨6点多起床放起床号和《东方红》乐曲,那是雷打不动。每次放电影回来都是深夜近12时,不管多晚,翌日凌晨必须按时起床放广播。要是出了差错吃不了兜着走。由于本人的普通话马马虎虎还过得去,比小潘的广东腔强一些,故还在广播中朗读各营连通信员写来的广播稿件、部队宣传资料和《解放军报》文摘。即使不放广播,也得按时起床,参加团部机关编队出早操。

  二是图书室管理员。图书室有上千册书籍,每次上级发的一些新书或购进的新书,我们都及时将其分好类,贴上标签,盖好图章;星期天图书室开放我和小潘轮流值班,做好借书还书的登记工作。1657849108122089.jpg

  三是墙报宣传员。其帮助宣传股的干事们出好政治处墙报也是电影组的份内工作,墙报设有“思想教育、军事训练、好人好事、军情动态、军报摘要”等栏目。记得一个星期天,我应邀帮助司令部、后勤处画了两个墙报的彩色美术刊头画,从早上画到晚上十点多,中午也未休息。第二天,看过墙报的刘参谋在食堂遇见我夸道:“电影组画的刊头,就是不一般。”

  四是团部礼堂卫生清洁员与管理员。每次团部礼堂开大会前后,我们都要及时打扫卫生,将舞台地板用拖把拖洗干净,好在大礼堂下面没有安装固定座椅,用竹子扫帚打扫起来也不需要很长时间。写会标、会场布置、管理扩音设备自然也是我们应尽的主要职责。每次礼堂开大会之前,我们都精心写好会标,用剪刀剪下白纸字体,再用大头针别在红色条幅上并挂好横幅,并写好和张贴相应的宣传标语口号。

  我们在电影组也有一些音乐爱好活动,节假日如果没有放映任务,陈组长拉手风琴,小潘拉二胡,我吹笛子,在大礼堂舞台上里合奏《我是一个兵》《打靶归来》《红梅赞》等歌曲,自娱自乐,好不惬意。空荡荡的大礼堂,回声效果较好,也有一番业余爱好之兵趣。


  组长的言传身教、发奋刻苦自学与互帮互学

  可以说,我们这个三人电影组是个有战斗力的小集体,团队协作精神也较强。组长陈铭津是69年入伍的老兵,广州市人,他眉清目秀,和蔼可亲,写得一手好书法;手风琴拉得也是嗷嗷叫,堪称一流;精通无线电技术,喜欢读外国文学和小说。你如果工作不到位或作错了事情,他批评起来也是一点不留情面。放映员潘峰光是广东电白县人,也是1972年12月入伍的新兵,二胡拉得有板有眼,绘画水平有较深的造诣。刚进电影组,陈组长就与我谈心交底,“别把这里当成蜜糖罐子,不下苦功不吃苦头你就担负不起一个合格放映员的职责。”“强将手下无弱兵。”要带出一流的电影组,关键在组长。从放映机、扩大机、发电机的机械、光学、电路原理和操作要领,从倒片检片剪片接片技术到安全用电知识、架设维护广播线路等等都手把手的示范示教;就连挂银幕这样的普通动作也不厌其烦地让我们新手学着做,那时每个营部操场上都有挂银幕的木头杆子支架,约有6米多高,将绳子抛过去再将银幕拉起来,别看这个动作很简单,弄不好就抛不到位,练过多次以后不出一两次就准确操作成功。1657849149279147.jpg

  有了一定的放映基础以后,组长要求我们“绝对不能满足于一般的机械操作,重在故障的及时排除,只有这样才能百战百胜。”经常给我和小潘设置放映机、扩大机、发电机故障,提示我们怎样发现和排除故障?诸如:放映机的声音失真,教我们如何准确调整激励灯泡、激励镜头、减振装置及磁头的定位;发电机功率不稳,教我们调整气缸浮子的高低和白金的间隙等等。那时,一有空闲时间,组长就带领我和小潘装机拆机,凡能拆开的机器零件尽量拆开让我们重新安装,以熟悉机器的结构与性能。相对来说,放映机的扩大机、广播站的扩大机电路部分比较复杂,我们把主要精力放在钻研电路知识上,力求弄懂其工作原理,那时的扩大机都是电子管,每个电子管脚的电压、电流是多少?对照教程和维修资料用万用表测量,并逐一做好学习和维修笔记。我和小潘除向组长请教学习之外,还相互取长补短,互帮互学。为学好电路及相关无线电知识,我还挤时间安装了一台晶体管四管来复式收音机,可以收到几十个广播电台,效果还不错。刚来电影组的前几个月,除听陈组长的示范教学和跟班实习之外,每天挤时间看教程、啃书本、做功课,一次晚上深夜1时多我还在看书,被组长狠狠地扣了一顿?“要是延误了明天清早放广播就上报团政治处通报批评”,以致以后一段时间只得在床上用手电筒照着看书。写美术字、画幻灯片也是放映员必须掌握好的基本功。陈组长还派我到师部宣传处参加了为期半个月的美术学习班,以提高绘画水平。我们把部队的教育训练和好人好事编成故事,绘制成幻灯片,在放电影之前播放,对部队起到了积极的鼓舞作用。

  通过近两年的跟班学习和刻苦钻研,1976年1月我和小潘都顺利通过了放映资格理论和实践操作考试,尤其是难度较大的放映机、扩大机、发电机多个故障排除考试,我俩均很快排除修复到位,双双获取了广州军区政治部文化部颁发的放映合格证。


  培养吃苦耐劳和一丝不苟的作风

  三年多来,我们巡回放映了几十部影片,计200多场次,几乎没有出现过中途因故障停机、双机对接延时、画面不稳、声音失真等失误,受到部队指战员的好评。这源于平时吃苦耐劳、一丝不苟精神的磨砺与培养。1657849358112665.jpg

  那几年,中苏关系颇为紧张,苏军在我国边境陈兵百万,在毛主席“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和“准备打仗”的战略以及“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精神的指引下,全军各部队每年都要组织冬季千里野营大拉练,这仿佛就是磨练意志、锤炼本领的真战场。一个师的队伍,浩浩荡荡,梯次前进,战士们头戴伪装自扎草圈,长途奔袭,武装越野。我们肩挎冲锋枪走在政治处的机关队列中,并担负宣传鼓动工作。停下来打一回快板,大声呼喊着自编的鼓动口号:“同志们快快走,鼓足精神不停留,大步穿插跟上队,夺取胜利靠神速……”“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不一会就会拉在后面,要追上队伍,必须跑步前进,以此循环多个来回,连续十多天的野营拉练宣传鼓动,其辛苦程度丝毫不亚于步兵连队,真乃生命极限。

  为了使团部广播站的声音顺利传送到个各营连,架设与维修广播线路是我们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有时扛着电杆要走很远的路程,为使电杆能经受住人攀登的体重,还得挖近1米深的电杆坑,炎热夏天经常弄得满头大汗,寒冷冬天则脱掉棉衣干活。穿上带铁牙的脚扣爬木头电线杆也不是轻松活,主要靠掌握技巧,弄不好还有摔下来的危险。把脚扣卡在杆体上,上身系有安全带,踩上两个踏板交替上登,在瓷瓶上固定好电线。由于我们的及时维护,通往各营连的广播线路一直处于畅通无阻的状态。1657849306912273.jpg

  记得1975年4月倾盆大雨连降数天,驻地防洪大堤危在旦夕。部队指战员紧急奔赴防洪大堤,延绵十几公里都是抗洪大军,任务紧急,突击作战,“水涨一尺,填高三尺”;大堤上红旗招展,一队队的指战员挥铁楸、挑泥土、扛沙袋,填堤坝,连续半个多月加固抢修大堤,就像“战时坚守阵地”一样,大家竭尽全力,“誓与大堤共存亡!”手磨出了泡,肩扛破了皮,没有人叫一声苦,没有人喊一声累。我们电影组在防洪大堤上架起高音喇叭,采写和广播先进典型事迹,播放各连通信员的稿件和革命歌曲,并主动下连参加修堤劳动,由于工作积极、任劳任怨,本人获得了团部的通令嘉奖。

  领取和归还影片也是比较辛苦的事情。一般情况下,影片在师部和几个团巡回轮流放映,由于那时候交通条件的限制,我们都是骑自行车取片,归还放过的影片,同时领回要放映的影片,距离远的地方有七八里路程。有时候还得去省军区文化站领取影片。去汽车站乘公共汽车,用扁担挑着两箱几十斤重的影片需走不少的路程,挑影片的次数多了,累一些也就成为一种自然习惯。1657849408555497.jpg

  “细节决定成败。”电影组爱护机器就像战士爱护枪支一样。认真保养机器、及时排除故障隐患是我们养成的良好习惯。每次放映前后都要用软布条将放映机的片道擦得干干净净,卸下片门,擦去其污垢。将放映机、发电机容易出故障的地方检查维护一遍,在相应的轴承注油孔上加上润滑油。平时放映设备摆放的也井然有序、有条不紊。就连电源线、喇叭线每次收放线一圈一圈卷得整整齐齐,以免匆忙中搅在一起打不开。银幕经常清洗,保持白净。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那时放映的都是老片子,影片的拷贝相当陈旧,尤其是片头片尾部分磨损较大,放起来就像下暴雨一般,故影前倒片检片补片就显得尤为关键,否则就会经常断片停机重新换片而影响放映质量和效果。因此,每次倒片检片我们都格外小心认真,左手大拇指和食指握着影片,右手握着摇手细心检查,发现影片齿孔损坏的必须剪断重接,有时一部老影片就要补上几十个接头,虽然我们花费了不少时间,可放起影片来就能做到万无一失,保证“弹”无虚发。


  印象最深的是战斗故事片老电影经典台词与连队之间的拉歌大战

  1657849450107192.jpg值得欣慰的是,我们放映的这些战斗故事片经典老电影激情演绎、诠释了人民军队不畏强敌、浴血鏖战、出生入死、勇往直前的铁血军魂和牺牲精神,深深震撼、感动了那时部队指战员的心灵和斗志,成为那时鼓舞和激励战士们茁壮成长的不竭动力,成为镌刻在胸中永不泯灭的记忆。那时看过的电影,至今一幕幕在脑海中掠过,英雄们的形象深深映在心里,难以忘怀。有的影片不知看过多少遍,不仅台词记得一清二楚,就连电影歌曲的过门都背得滚瓜烂熟。诸如《南征北战》的经典台词:“不,军座,不是我们无能,而是共军太狡猾了!”“同志:告诉你,仗是有的打的,而且会越打越大。你告诉同志们,不要怕跑路,不要怕家里的坛坛罐罐给敌人打烂,不要去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今天我们放弃这些地方,那就是为了长久保持这个地方。今天群众受一些损失,吃一些苦头,将来他们就会得到更多的利益,更大的幸福。现在我们放下面前的敌人不打,那就是为了要彻底的歼灭这些敌人。” “多年来蒋介石的算盘珠子都是由我们来拨动的。”“同志,我也想今天晚上就打冲锋,明天一早就把蒋介石的八百万军队全部消灭。可是不行呀,同志,饭要一口一口地吃,仗要一个一个地打。”

  令人迄今难以忘怀和鼓舞的是每次电影放映前各连的“拉歌大战”。部队跑步入场后,在值班军官的指挥下,“咚!”的一声,小板凳整齐地放在地上,战士们坐下来随机开始拉歌。连与连之间歌声此起彼伏,一曲接一首,一浪高过一浪,那才叫兴奋和刺激,仿佛要把心中的什么全部吼出来。那如雷贯耳的吼声有板有眼的节奏,那声嘶力竭的嘶喊憾天动地的呼啸,就觉浑身即刻脉搏膨胀热血沸腾,唱得精神抖擞手舞足蹈士气傲,唱得地动山又摇唱得军威荣誉耀。1657852477240246.jpg


  军营晨曲

  军号破晓响四方,

  喇叭声声歌嘹亮。

  部队闻讯齐出征,

  晨练飞奔精神爽。

  战士黎明斗傲霜,

  广播阵阵谱新章。

  电波回荡风涌激,

  绿色军营彪炎黄。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