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社区的食堂开张了,这喜讯通过微信,还有邻里之间的闲话,迅速地传遍了我所居住的小区。

  “食堂”这个词,现今十分地新鲜,但,却是久违的老称呼, “她”在以前是很流行的。我认知了食堂这个词的含义,是在五十年代末期,那时,城乡都在搞公社化,办公共食堂,才知道了是一处众人们用餐的场所。遗憾,我当时还没来得及去品尝,这些食堂就解散了。

  正式与食堂打上交道是参加工作后;在当时,几乎每个单位都有职工食堂,照顾员工们的午餐、晚餐甚至还有夜餐。

  吃食堂——就是在食堂用餐的简称;我从六十年代吃起,一直吃到退休,对于食堂,绝对有着亲身的体会。

  六七十年代,物资条件匮乏,饭菜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了,我们工人也只是追求以吃饱肚子为准则。进入八十年代,条件好多了:副食增多、细粮也多了,主食花样也多了起来,菜的品种也丰富了,而且,也免掉粮票了。进入九十年代,已经不叫吃食堂了,更改其名为:工作餐,而且,员工们吃饭也由期望吃的饱,开始追求吃的好。供餐部门做的饭菜也是上档次,讲究搭配、讲究营养。再后来,形式也变了:这工作餐也改为由窗口打饭演化为自助餐形式了。甚至有的把名称也改了,不再称呼食堂了,改称什么厅、吧、室、站之类;食堂,这个称呼渐渐离我们远去。

  是的,社会发展了,对于一些事物称呼,也都随之改变;单位的用餐场所如此,市面上,我无须多做解说。

  如今,“她”又现身了,当然,带着新的内容。

  社会发展了,家庭也发生了变化,现象之一是:留守老人增多了。民以食为天,一日三餐不是小事;尤其是老人,自家做,麻烦,喊外卖,有悖于老年人的生活习惯。

  应民意而生,我们社区办起了食堂。

  那一天,我去了社区食堂,这是一处转让的小饭店,社区接管后,收拾的干净,整齐;厨师是饭店的退休职工,服务员、配送员是志愿者。还有,社区人员通过门路,联系最佳进货渠道,这性价比,就不用说了。墙上,醒目的一幅屏幕,其上,菜品名、菜式样,菜价位一清二楚。我特别留意地看了一遍,菜品上多有注明,不仅配有营养说明,还告知了适合哪一类人群;菜式样,基本上都是家常菜;其实,讲吃,当然是食不厌精,可是到最后,无不返朴归淳,追求实惠。

  我还听说食堂起名的事,当时,有人提议,要起个好听的名字;可当时提议办食堂的鲁书记说:为百姓做事,讲究实在、实诚;不需要整些什么花里胡哨的;再说,咱这食堂主要是针对咱们社区老年人的配送,咱就叫社区食堂。

  一大早,晨练回来,手机响起一阵阵的笛笛声,打开,呵,社区食堂的食友微信群里,那点餐的微信结成了长龙。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