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霜降来临之前,有幸随盱眙作协代表团赴安徽怀远,参加“禹风鼓韵榴乡情”笔会。作为主办方的怀远作协,还邀请“银河悦读中文网”创始人独上月楼及其团队参加,使得笔会愈发流光溢彩,熠熠生辉。

1509289619176043.jpg

  1

  平生第一次踏上怀远的土地,一切都显得有点陌生。之前搜肠刮肚苦思冥想,记忆中有关怀远的信息仍只有可怜的两个词四个字:“涂山”、“石榴”;其他的均是空白。甫到目的地,映入眼帘的竟是那么的熟悉!起伏的山峦,绿树拥翠,红枫点点,同是大别山余脉,差不多的海拔,与家乡的山十分相似,陌生的感觉顿时少了几分。入耳的江淮方言,虽与家乡话在语调的抑扬顿挫方面有所不同,但语音语义基本相通,主客间可以毫无障碍的口语交流,在无形中拉近了距离。特别是那条亘古不息的大淮河,让我嗅到了家乡的味道!怀远地处淮河中游,盱眙在下游,相距350里,因一条淮河联系起来,两地同饮一河水,同为淮河儿女,同受淮河文化的熏陶,基因里自然多一点相同的DNA,骨子里自然留存着天然的认同感。至此陌生感已消失的无影无踪,随之而来的就是从容的交流。其实盱眙和怀远在一千多年前是有过交集的。有资料记载,东晋义熙(405-418)年间,怀远东南四十五里有一考城县,侨迁到盱眙境内。考城县侨迁后地名叫考城铺,新中国成立后为考城乡,近年合并为西泉镇,现隶属于凤阳县,地处怀远凤阳两县交界。侨迁到盱眙境内的考城县,属盱眙郡,历南朝的宋齐梁陈,到隋朝时被废,并入盱眙,地名改为古城,意为古考城。建国后为古城乡,上世纪末并入王店乡,现在叫天泉湖镇;古考城遗址仍存。当然,这些都是回到盱眙后查资料找到的。

  从北京过来的“银河”团队仿佛是自九天下到凡尘:他们出手不凡,愿意提供巨大的网络平台,向普通的文学爱好者开放。这不啻是文学爱好者的福音,等于为文学作品的顺利发表增添了一条新的通道。此举无论对于推动文学繁荣,还是扶持新人新作的成长,都是功德无量的事情。就这样天上的“银河”与地上的“淮河”,通过文学交会交集, 又在交流中趋于融合,在互动时完成战略性合作;“银河阅读中文网”提供平台,作家有了自己的阵地,双方取长补短,相得益彰。能确保双方合作的无缝对接,与会者无不叹服独上月楼女士果敢的魄力、正确的定位及战略的远见。

1509289288507775.jpg

  2

  怀远是一个古老的地方,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可以追溯到四千年前的大禹治水。雄峙在淮河南岸的涂山,就是大禹当年劈山导淮,召会诸侯,娶妻生子的地方;其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也发生在涂山。司马迁的《史记》记载,大禹治理淮水取得成功,在向舜帝回报成功的经验时说:我娶涂山氏的女儿,新婚第四天就离家赴职;生下儿子启后,也未曾抚育过,因此才能使平治水土的工作取得成功。后人感恩大禹舍小家为大家,一心为了治水的功劳,在涂山顶上建观(庙)祭祀,至今朝拜的人络绎不绝,有关禹王的事迹也被经久不息的传诵着。在与怀远人交流中明显的感觉到,当地人极看重大禹是怀远人女婿这重身份的,且引以为傲。在《史记》中司马迁也一再确认这件事,在记述夏启时说:夏后帝启,是禹的儿子,他的母亲是涂山氏的女儿。涂山上还有许多关于禹王的遗迹,有“侯人石”、“望夫崖”等。其实最能体现大禹精神的是那块不显眼的“我造彼昌”石刻,我创造我奉献、造福他人造福后人的精神本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经过几千年的传承,与当前的时代要求仍是合拍相通,可谓历久弥坚,值得发扬光大。

1509289963384575.jpg

  令人惊叹的是大禹在四千年前已将怀远与盱眙联系起来了!据《太平广记·卷四百七十六》转载《岳渎经》第八卷说,大禹在治淮时,多次遇到“惊风走雷、石号木鸣”现象,还有一股暴虐势力在阻止他实施治淮工程。为首的是一个叫“无支祁”的淮涡水怪,此水怪长得形似猿猴,缩鼻高额、青躯白首、金目雪牙。力超九头大象,搏击跳跃非常迅捷,而且能言善辩,熟水性,知道淮水各处的深浅;因其经此兴风作浪,祸害百姓,淮河两岸人民对其恨之入骨。大禹经过精心谋划,在涂山下淮涡交汇处大战无支祁。大禹先后派童律、乌木由出战,均不能取胜;关键时刻,大禹亲率强将庚辰出马,终于将无支祁擒获。为了防止狡猾善变的无祈支逃脱,大禹命人用大铁链锁住无支祁的颈子,然后用石磨把他压在淮河下游南岸,盱眙县龟山淮渎神庙旁的一口深井里。现在前往参观凭吊此井的游客仍络绎不绝。明朝时吴承恩寓居盱眙,经常路过龟山,“无支祁”成为孙悟空的原型,从而成就了名著《西游记》,可以想象到,当年吴承恩在《西游记》成书后肯定会烧高香叩谢禹王的。人们或许不解大禹为何要将在涂山擒获的无支祁关押在盱眙的龟山,其实这与淮渎庙有关。古人奉江、河、淮、济为四渎,在其源头或入海口建渎神庙祭祀,龟山附近在远古时代曾经是淮河入海口,因而有淮渎神庙;借助神的力量来镇压水怪,在上古时代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举动。需要说明的是,涂山上有关“无支祁”的“支”写成“攴”字,其他典籍极少这样用。“攴”字读Po或Pu音,仅从字义上面理解似乎“攴”字更准确。也许“支”字是“攴”字的误写,只是误写的“支”字已为史料和大多数人所接受,就如中华书局出版的《太平广记》也认可,一般人是无法更改了。


  3

  怀远大地透着神奇,花鼓灯就是神奇的标志。淮上花鼓灯流行于凤台、颍上、怀远等地,早在2006年,花鼓灯就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资料记载,在中国民间,有代表性的舞蹈形式共49个,其中汉民族只有18个,刚好超过三分之一;而花鼓灯就是这18个成员之一。花鼓灯当然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舞蹈艺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花鼓灯广泛熔融了民间的音乐、戏曲、说唱、杂技、民歌、武术等艺术精华,从而形成一种综合性的民间歌舞艺术。

1509288836119482.jpg

  怀远县河溜镇莲花村就是最古老的怀远花鼓灯发祥地之一,民间称之为“灯窝子”。笔会主办方在笔会期间于此组织一场由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表演的花鼓灯演出。七十多岁的“伞把子”能文能武,亦歌亦舞,还演示高难动作的舞蹈,赢得一片喝彩;年轻的“鼓架子”表演粗犷热烈、刚劲有力、动作麻利,长于筋斗和武技,尽显阳刚之美;“兰花”们虽年近七旬,却打扮俏丽,上场时一手彩巾一手折扇,舞姿轻盈,表情细腻,极富感染力。笔会主办方有一名叫葛松的老师,其另一个身份就是花鼓灯“非遗”传承人;在介绍花鼓灯时信手拈来,如数家珍;参加表演时,舞的驾轻就熟,得心应手;唱的字正腔圆,韵味十足;可知其传承人的称号并非浪得虚名。整场演出中,无论男女在唱腔方面或叙事或抒情,或戏谑或打逗;或清丽婉转,或幽默诙谐,或欢快激昂,或抑郁伤感,或激情高亢,或沉思悠扬。淮河两岸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日常生活,在灯歌中展示的淋漓尽致,惟妙惟肖。不愧有“东方芭蕾”之称,给观众视觉带来的冲击力,心灵造成的震撼力都是无与伦比的,直到演出结束很久,仍有人在赞叹不已!

1509289048632997.jpg

  怀远的石榴是又一个神奇。据说石榴种子是张骞从西域带回来的,所以又称之为“番石榴”。到唐代落户怀远,“番石榴”成为朝廷贡品石榴,这不仅神奇,也是奇迹。更为神奇的是涂山、荆山的石榴比其他山上的石榴品质好,而涂山、荆山北麓长出的石榴又优于其他三面的石榴。人们百思不解其中原因,便将功劳归于大禹名下,说是禹王特别眷顾妻子故乡的缘故。美丽的传说加上美味的石榴,其吸引力诱惑力变的无比强大起来,令人难以拒绝。在涂山北麓的榴林里,我们见识到开白花、结白实、长白籽的白石榴,名“白玉籽”,其籽粒晶莹剔透,白如玉石,套用一句时髦的语言:“一见到我就爱上了它”。在我的常识中,石榴都是开红花结红果的,乍见白花白石榴,惊讶之余只有感慨禹王爷偏爱怀远人的份了。

  

    4

  告别怀远时,我有一丝不舍的感觉。是什么让我产生留恋的情绪?是涂山的风景?山北的石榴?还是载歌载舞的花鼓灯?这些都是表象的东西,在这些表象的背后存在着值得思考的深层次因素;这才是吸引我的根本所在。禹王勇斗水怪、劈山治水、不畏艰难,表现的是一种战斗精神;劳动人民不畏生计困难,通过花鼓灯形式追求、丰富精神生活,表现的是乐观向上的豪迈精神;变“番石榴”为贡石榴,体现的是改革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历史上的怀远,因淮水泛滥,人们流离失所;黄河虽能夺淮,却不能摧毁淮域文明。相反的是,以花鼓灯为代表的淮河艺术之花,虽历风雨沧桑,依旧绚丽多彩,璀璨夺目。一位十九大代表说过这样一句话:“历史不可选择,现在可以把握,未来可以开创。”我想用这句话形容怀远人再适当、贴切不过了,历史已经翻篇了,但怀远人把握住了现在,正在努力开创着未来,这也许就是我不舍的缘由。我还没有完全认识他们,我想我会再来的……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