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聆听,都是泪眼婆娑模糊,直抵心际;每一次聆听,都是心灵熏陶洗礼,深入灵魂!         ——题记

  在于都县贡江镇古田村,属城乡接合部,这是一个红色名村,入选中央组织部红色村组织振兴试点的红色名村名单。这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红土地,红色记忆鲜亮,红色文化浓郁,这里绝对是打铁砧、锤心灵、炼熔炉的地方。

  2019年5月,习总书记谆谆告诫“要把红色故事继续讲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红色历史,传承好红色基因。”今天的主人公是于都县贡江镇古田村梧桐组村民李观林,他是于都县赤卫大队分队长、革命烈士李川山的继子。

  李观林今年70岁,初中文化,妻子叫孙凤秀,今年62岁,小学文化,贡江镇黄金村白沙坝人,夫妻育有一子一女。李观林在生意场上摸爬滚打几十年,年轻时,他做些红砖、砂石等建材生意,将红砖、砂石贩卖给梓山、段屋的建筑队;后来,改做销售生意,从福建、萍乡等外地将煤炭、大米批发到赣州、于都,赚取中间差价,直到63岁时,便回到家里颐养天年了。

  1980年,李观林在家里建了一栋砖混房,房屋二层,200多平米,是村里第一个建的红砖房,为此在当地产生轰动的影响。

  李观林有三兄弟,其为老大,老二叫李林发,老三叫李光荣。

  李观林的生父叫李川有,1908年出生,初小文化,1994年去世;李川有的妻子叫肖有发,1918年出生,文盲,2001年去世。李川有有三兄弟,其为老大,老二叫李川山,即李观林的继父,革命烈士,1914年出生,初小文化,1933年牺牲,年仅19岁,生前系于都县赤卫大队分队长。老三叫李全贵,即李观林的叔叔,高小文化,在八十年代去世;李全贵的妻子叫丁六丰,本村羊子组人,生育了三子。

  李观林说,自己的祖父叫李吉信,祖母叫彭毛女,是县城小西门人。李吉信祖上是大户人家,李吉信的祖父是李道源,出身举人,称为九品老爷,家里生活富裕,据说当时家里养了二匹马,因晚上吃了别人的庄稼地,被人用利箭刺入马的腹部,慢慢流血而死。后来九品老爷也便家道中落,靠乞讨为生。

  当时,生父李川有在东溪乡政府担任团支部书记。解放初,人民解放军在宁都县攻打翠微峰时,组织上调他去宁都县公安部门搞法警工作,祖母彭毛女极力拦阻,坚决不愿他去,要他留在家里结婚生子、传宗接代。返乡回来,好在李川有有一门手艺,有手艺就不会饿死,他每天早出晚归走村上户,补锅、补皮鞋,后来还学会修理喷雾器。李观林边说边拿出一张“革命烈士证明书”。那一年,李观林约莫七八岁年纪,他被生父李川有过继给他自己的二弟李川山为继子,目的是继承其革命意志,完成其革命遗愿。也是那一年,学校里组织李观林和同学们去参观于都县革命烈士纪念塔,革命烈士纪念塔位于县城北门外三四百米处,由于都县人民政府在1955年兴建,主要为褒扬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李观林在塔前瞻仰了纪念塔,激情满怀地高唱着“我们是革命主义接班人!”也就是在那次,他第一次发现,在纪念塔的塔基上刻有继父“李川山”的名字。1656462195459665.jpg

  说到这里,李观林的眼睛开始红了,眼角渗出几滴浊泪。他指着这张“革命烈士证明书”。只见“革命烈士证明书”上面写着:“革命烈士证明书,李川山同志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壮烈牺牲,经批准为革命烈士,特发此证,以资褒扬。”落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16年3月3日”并加盖了公章。在证书左侧还有表格及文字记载:1983赣烈字第“020437”号,姓名“李川山”;性别“男”;出生时间“1914年”;籍贯“江西省于都县”;生前所在单位及职务“赤卫队分队长”;入党(团)时间;牺牲时间地点原因“1933年,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批准机关时间“国家民政部,1983年06年30日”;填发机关时间(盖章)已盖了“江西省民政厅”公章;执证人姓名称谓及住址“李观林,过继子女,古田村梧桐组”;备注“请妥善保存,遗失不补”。

  李观林说,小时候,生父李川有经常告诉他,由于他本身原先在东溪乡政府任团支部书记,面对二个弟弟,一个是红军烈士、一个曾当过国民党兵,告诫他要参加共产党、参加红军,国民党统治天下不会长久,只有红军才是老百姓自己的队伍,红军为穷人,打土豪分田地,跟着毛主席更稳当,世世代代跟着共产党才有饭吃,才有好日子过。

  李观林说,继父李川山有一个亲密战友叫张昌发,人称假手,由于张昌发在长征中,因右臂中弹,当时医疗条件非常简陋,被医生裁肢才保住性命。

  张昌发多次对李观林说起李川山的革命故事。那时,张昌发初加入赤卫队,一直跟着李川山,并对李川山说,我就跟定你了,跟着你一起闹革命。李川山待他亲如兄弟。当时李川山是县赤卫队分队长,腰间别着二把驳壳枪,胸前还带着一块怀表,张昌发随时跟着他,去打地主分田地,去扩大红军宣传。

  由于打游击战,李川山他们很少在家里住,经常翻山越岭,一直在罗坳、三门、峡山一带行动,都是在晚上统一行动,开展打土豪,有次在罗江打到一户地主时,周围八方的群众纷纷围上来,斗批地主的种种剥削恶行,分发他的财产给穷苦百姓。

  张昌发生前对李观林说的最多的是,战友李川山如何英勇就义的事迹,几十年来,仿佛在李观林的脑海中一遍遍放映重现。1656462238138540.jpg

  那时赤卫大队的主要工作是做扩红,在步前、罗坳、三门等地宣传发动群众。1933年的一天,当李川山他们集中在县城北门何屋召开扩红工作会议,被国民党靖卫团包围,李川山不幸被捕。

  敌人将李川山押解到北门街郑氏“财兴号”后面,那里有一块凸起的晒坪,旁边是一棵大樟树。行刑前,李川山高喊,为革命而死,死的光荣,世世代代跟党走。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敌人疯狂地砍去了他的头颅。每一次说到这里,张昌发老泪纵横,不能自己,有时还会失声痛哭……

  张昌发在九十年代后期去世。

  李观林说,2013年6月,在他年满60岁时,根据《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和省里相关文件规定,年满60周岁烈士子女享受定期定量补助待遇,每年有2400元。现在已递增到每年6000元了。

  故事说到这儿,就已经说完了,但我心情久久未能平静,每每倾听红色故事,总会感触颇多,空洞理论的说教,远比不上具体实践。

  2022年6月28日深夜完稿于贡江河畔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