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漫长的一生中,总有些时段让人念念不忘。我十一岁那年的种种际遇就时常在脑海里荡起一层层的涟漪。

上个世纪的70年代,我出生于皖北地区一个偏僻的农村。土坯做墙、茅草铺顶的三间土屋就是我的家。家人出门赶集来回一趟就要步行五里多的土路。那时,除了家和学校以外,村子北头的小河边便是我最喜欢去的地方。童年时,我曾在那里捡螺蛳、捉野鸭子,在那一方天地里享受着属于自己的快乐。我常常想,我就是鲁迅先生笔下的少年闰土的“翻版”。但与闰土不同的是,我的命运随后出现了转机。随着农村交通状况的日趋改善,在1985年,也就是我十一岁那年,我家搬迁到一条县道的北侧,并且盖上了三间瓦屋。居家环境有了改观。邻居们也都是从附近的自然村新搬来的,不再是以前那样清一色的同姓族人。我即将转入就近的一所学校上学,那是一所乡中心小学,家长们都以自己的子女能入读其中为荣。

正值春季,在枝头上、田野里,崭新的生命正在孕育着。家门口的那一条通往县城的平坦、笔直的柏油马路让我对“外面的世界”遐想无限。路上,我看见有人骑着令人羡慕的自行车;街道上,小贩们的叫卖声不绝于耳。店里的商品林林总总,其中大部分我以前从未见过。那种种的外物都在激荡着我敏感多思的心灵。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转入了乡中心小学。在那里,我得到的是一种全新的学习体验。语文老师任命我为“课代表”,负责收发课内外的作业。此外,我还担任了四年级早读课的领读。身兼双“职”,我不敢有丝毫的怠慢。为此,我每天早早起床。当晨曦初现时,我已经练读了数遍的课文。数学课堂氛围轻松,充满趣味,也让我倾心不已。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思路通畅,对题目甚至可以达到举一反三的地步,之前对数学科目的畏惧感也逐渐消失了。音乐课上,还可以听到清新的校园歌曲。老师无比深情地教唱着罗大佑的《童年》,他仿佛和我们一样融入了自己的童年时代。那段时间,我协助着老师的工作,学习成绩也突飞猛进。

由于打牢了知识的根基,小学毕业后,我顺利地考入了本乡的联办中学。在以后的求学期间,我始终对学习都保持着巨大的热情。课堂上充分吸收知识,课下及时巩固,我的各科成绩在班级里一直名列前茅。从师范学校毕业至今,我在一所农村小学任教已有二十个年头。

回首往昔,我非常感念自己十一岁时的际遇。那一年,做为班干部,我迎难而上,锻炼了能力;同时,新的学习理念如同新鲜的血液让我获得了某种意义上的“重生”。如今,能继续在知识文明的海洋里遨游,还要归功于我十一岁时非同寻常的“那一年”。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