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未遇的洪灾,一个人也许一辈子都碰不上一回。而我刚至不惑之年,却已经历了三次百年未遇的洪灾。


(一)

       1982年8月,中原某地阴云密布,雷电交加,暴雨如注万箭穿空,狂风卷起惊涛骇浪,上游水库大坝倒塌了,一场百年未遇的洪灾突发。特大洪灾牵动着无数人的心,一支支抗洪队伍在第一时间内奔赴灾区。我当时在二炮某部司令部作训科任参谋,奉令随部队奔赴抗洪抢险第一线。部队承担了急、难、险、重的任务,哪里最危险,哪里有牺牲,哪里就有军人的身影。千里长堤上、滔滔浊浪中,最鲜亮的颜色是国防绿。官兵们跳进滚滚洪流中筑坝垒沙袋,冲进摇摇欲坠的房屋里救出众乡亲。陡涨的洪水将在洛河里淘沙的数十名民工围困在河滩上的一块高地并形成孤岛。迅猛上涨的洪水随时都会将孤岛淹没将群众卷走。洛河两岸数千群众观望但束手无策,孤岛上的民工惊魂落魄呼爹喊娘。官兵们在浊浪翻滚中与洪魔搏斗,冲锋舟在湍急的洪流中穿梭,终于在洪峰来临前将几十名被困群众安全转移。在洪灾面前,人们再一次见证了人民子弟兵的英雄本色,见证了新时期最可爱的人。

       那年9月18日,我有幸被洛阳市人民政府表彰为抗洪抢险先进个人。


(二)

       军旅如诗,兵戎如歌。久久浮现、挥之不去的是发生在1988年9月南国崇山峻岭中的那一场百年未遇的洪灾。

       我所在的团队长年战斗和生活在人迹罕至的深山密林、沙漠戈壁、风雪高原,为战略导弹垒窝筑巢,天南地北频繁转场是家常便饭。导弹阵地的施工,虽然不像硝烟弥漫的战场,但我们这些导弹“筑巢人”却时刻都在经受着艰难困苦的磨练,时刻都在经受着生与死的考验。当时担任团参谋长的我,率领“前指”随部队在南国丛林深处一条九曲回环的山谷里施工。1988年9月上旬,连日暴雨,山涧小溪变成了汹涌的急流。9月9日23时,山洪突发,冲垮了上游的水库,洪流在峡谷里呼啸奔腾。山上的石头随着急骤的雨水往下滚,山上的大树连同厚厚的植被一起挪到公路上。山洪无情,一切都是它吞噬的对象。轰隆跳动的山石伴着浊浪排空的洪水,扑向军事禁区内的一切立体物。几吨重的卷扬机被洪水轻轻巧巧地挪动了30多米,成捆的铁皮被山洪卷走,施工机械被石渣泥沙淹埋。地方一辆正在公路上行驶的轿车和友邻部队一个连队的营房被突如其来的洪水席卷而去。无情的山洪考验着火箭兵的忠诚、信念和意志,官兵们没有畏惧、没有退缩,党员突击队在激流中拼搏,团员青年突击队在洪水中呐喊,大家冒着生命危险抢救工程物资器材、机械设备,尽力减少国家财产损失。洪灾过后,部队面临断路、断水、断电、断粮诸多困难,特别是饥困象条罪恶的绳索扼住安装健儿的咽喉。炊事班翻山越岭从老乡那儿买来南瓜一天熬两顿稀饭充饥,党员、干部主动将分得的一点馒头留给战友,有的悄悄上山挖野菜吃。在洪涛和饥困面前,指战员们把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以顽强拼搏的艰苦创业精神和高昂的卫国激情,披星戴月,清渣排水,重建阵地。只用了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就清理道路塌方1530立方米,工程排水13156立方米,清理泥沙、石渣3942立方米,重新搭建工程和生活暂设1230平方米,使阵地恢复了安装施工。

       在洪灾面前,官兵们从不叫一声苦,因为他们明白使命大于生命;从不喊一声累,因为大家知晓责任重于泰山。灾后不久,二炮李旭阁司令员、刘立封政委等8位将军来到阵地视察,紧紧握着战士们布满老茧的双手,高呼“士兵万岁!”是呵,导弹“筑巢人”为世界和平砺剑铸盾,用生命托举中华神剑腾飞。他们为国家的安全做出了鲜为人知的牺牲,用碧血和青春在共和国的旗帜上写下了激奋人心的乐章。

       该工程竣工后,被国家建设部评定为优质样板工程。全团被第二炮兵记集体三等功,我有幸被第二炮兵党委给予记三等功一次。


(三)

       我的家乡兴化市是一个美丽富饶的鱼米之乡,在阔别22年后的1991年我从部队转业回到了她的怀抱。而家乡正经受着苦难。是年7月,连日暴雨突袭兴化,加之江淮流域霪雨不断,导致江淮并涨,客水压境。7月15日兴化水位由1.34米上涨至3.34米,低洼地区水位达3.46米,一场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涝灾害使水乡泽国一片汪洋。党中央、国务院关注着兴化的灾情,李鹏总理专程赴兴化视察,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振奋了兴化百万军民抗洪救灾、重建家园的士气。一方有难,八方救援。省市财政下拨了专项救灾资金,祖国各地一批批救灾物资,一笔笔捐赠钱款源源不断地驰援灾区。我到兴化报到的当天,市委吕书记对我讲:“你在部队是二炮的工程团长,组织上决定你到市计委工作。当前全市遭遇百年未遇的洪灾,已倒塌房屋数千间。市里成立了灾民建房办公室,你先去抓灾民建房吧!”于是,我来不及安家立即走马上任市灾民建房办主任。灾民建房办从计委、城建、建工、物资、民政等十几个局抽调了15人,火速奔赴45个乡镇核实灾情,检查工程质量。调拨了2600余万元的钢材、木材、水泥和砖瓦,在较短时间内建起灾民住宅和敬老院16561间,为灾民安全越冬创造了条件,全市灾民建房工作还获得扬州市综合考核评比一等奖。各级党委、政府带领水乡百万儿女全力生产自救,奋臂重建家园,确保灾区群众有房住、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地方看病,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全市没有一人被淹死,没有一人被饿死,没有一种疫病流行。在抗洪抢险斗争中,广大干部群众同舟共济,亲帮亲、邻帮邻、党员帮群众,齐心协力战胜洪涝灾害保家园的精神,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令人终生难忘。

       往事如烟。回忆不期而遇的三次百年未遇的洪灾,仍是那样的令人惊心动魄、刻骨铭心;万众一心抗灾的那种大无畏的牺牲和奉献精神,是那样的令人心灵震撼、热血沸腾。在肆虐的自然灾害面前,军民团结用生命的最强音谱写了一曲情系百姓和国家安危,奋不顾身、力挽狂澜的悲壮交响曲。啊,三次百年未遇的洪灾,永不泯灭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