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1日是农历夏至,这一天是白昼最长的一天,在北京地区,5点天就亮了。我和往常一样,早早就起来晨练了。

  夏至预示着酷暑即将到来,但还不是最热的时候,早晨的微风仍带有丝丝凉意,让人并不感到闷热。我迎着东方的朝阳,漫步在绿树成荫的果园里,举目四望,到处都是新“出生”的幼果。有小石榴、小鸭梨、小蘋果、小山楂……一簇簇、一串串,格外喜人。这些小果子,在前几天还都是花呢,花落之后,它们才一个个冒了出来。如果秋后再来,你就可以品尝到这些果果的美味了。

  我先溜达到石榴园,顺手拍了几张火红的石榴花和几个刚“出生”的小石榴;随后又到梨园和蘋果园,拍了几张小鸭梨和小苹果;最后来到山楂园,这里的山楂树上挂满了密密麻麻的小山楂果,我举起手机拍了几张小山楂果的照片。所有这些都是幼果,它们都是青的,既不能吃也不好看,只能做为它们发育成长过程的一个见证而已。

  拍完照片,我感觉有点累,就随意坐在果园旁的一个小凳子上,尽情欣赏夏日的晨景。不一会儿,又走过来一个战友,坐在了我的旁边。他是一个退休的老牌大学生,懂得很多知识,由于今天是夏至节,于是我们就聊起了夏至。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个节气。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长达到最长,且纬度越高,白昼越长。

  这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生理和生态需水均较多。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之为“夏雨隔田坎”。“

  夏至是盛夏的起点。虽然还没有到一年当中最热的日子,但离“入伏”也不远了。从“夏至”起,经过三个“庚日”,便进入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人们常说的“夏至三庚数头伏”就是这个意思。

  这里的“三庚”是什么意思呢?怎样计算三庚呢? 这就涉及到我国古代记载时间的方法了。我国古代用天干、地支合并记载时间。天干的数字有10个,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的数字有12个,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把天干与地支一一对应相配,就得甲子、乙丑、丙寅、丁卯……交叉配合60次,故称60花甲子。“三庚”就是从夏至开始,往后数到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由于天干是10个,所以每隔10天就出现一个庚日。但一年365天(闰年366天)都不是10的整数倍,今年某一天是庚日,明年这一天就不一定还是庚日。由于庚日的变化不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尽相同。不管怎样,从夏至开始,数到第三个庚日就进入初伏。

  伏,分为初伏、中伏、末伏,叫做三伏。三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实际上,从夏至过后,天气就开始热了。气温高、湿度大、不时出现雷阵雨,是夏至过后的天气特点。所以夏至后出门,一定要注意预防雷电并带好雨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