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个春天的清晨,我走进病房,一眼就发现,妻子腹部隆起的山平了,此刻,她正静静地躺着。母亲抑制不住喜悦地说:“你当爸爸了。”眼里闪着激动的泪花。

       那一天,梨花如雪,我从护士手中接过儿子,不!是“希望”,平生第一次打了一辆车,护送娘儿俩回到南池子的家。

       四月底,北京的天已经开始热了,在我的小北房,火还没敢撤,以防万一变天。进了门,安顿好妻子,我就急不可耐地要打开那个裹得严严实实的布包儿。一路上,这小家伙闭着眼可老实了,在车上,我并不急着看他,我只想把惊喜留到家里,毕竟,和我盼了那么久的“希望”第一次见面不能那么随意。一边小心翼翼地打着布包,我一边充满了憧憬和期待。人都说男孩儿像妈,真是那样的话,那一定是高鼻梁,大眼睛。我想,迎接我的一定是一张带着甜甜笑意的小脸。就在我一点点揭开他神秘面纱的那一刻,还没来得及看清这小东西的真容,阿嚏,一个喷嚏打出来,吓得我连忙又把刚掀开的被子捂上了。“留点儿缝儿,别憋死。”妻子说,我又赶快打开。“啊——啊——”他哭了,不是笑,这又吓了我一跳。这孩子的哭声儿大得吓人,震耳朵,还有共鸣。我心里有点慌,一时不知怎么好。还是妻子想得周全,“看看,尿了吧?”我便再次打开被子和布包,妈呀,岂止是尿啊,这宝贝儿子给我的见面礼可真让我挠头了。妻子把我们早就准备好的尿布递给我,我却不知如何下手。抓篮球,一手一个,现在看着这个小肉球儿却犯了难,抓哪儿呢?哪儿都软软的,嫩嫩的,粉粉的肌肤,碰不得,好像我一碰,这小家伙就得散架似的。他闭着眼,攥着拳,蹬着小腿儿不停地哭,我和妻子都抓了瞎。幸亏邻居二婶儿过来了,三两下儿解了围,我才松了口气。“哭是小孩儿的活儿,”二婶儿说,“你以为当爹那么容易呐?”坐了会儿,二婶儿走了。

1655596841978069.jpg

父母还在上班,孩子只能自己带,从那一天起,我的“好日子”开始了。二婶儿的话,真实不虚,儿子的礼物,真实不虚。每天下班,头一个活儿就是把攒了一大盆的尿布洗干净。母亲说,随我,小时候也这样,脾胃不好,遗传,根子在我,这没辙。尽管有时手都搓破了,累得抬不起头,但我痛并快乐着,任劳任怨。初为人父,没有任何经验,所以儿子就爱生病,一月一次,都是月底经济拮据的日子,准着呢。他一发烧,40度,经常是夜里爬起来,妻子抱着坐在自行车后座,我驮着,火急火燎地往儿童医院赶。怪了,每到这时,他就只要我抱着睡,深更半夜的,就怕他哭,搅得四邻不安。这小家伙儿对我的“要求”很高,只能平托着,想偷懒是不行的,这对我的“意志力”绝对是个考验。白天教学工作那么累,在寒冷的冬夜,我倚着床头坐着坐着就睡着了。手一托不住,“于无声处听惊雷”他一嗓子,吓得我魂飞魄散,心说:“小祖宗,求求你了,让爹眯会儿,行吗?”

       对于他的哭,我也不知道怎么哄,实在无计可施时,我急中生智,双手抓住床边,一收腹,提气,头朝下脚朝上,一个倒立,起来了。儿子当时就愣了,乐了。这招儿真灵,不是万不得已我不用,现在想想也挺可笑。也不懂给孩子看看病,补补钙,捏捏脊,补充点儿其它的营养。事实上在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既没有这种东西,也没有这个条件,那时除了上班,就是围着他转,狼狈不堪。

       最难忘的是七六年七月廿八日,凌晨四点五十四分,唐山发生7.8级毁灭性大地震,北京震感强烈,地动山摇。我们从睡梦中惊醒,抱着孩子往外跑,再也不敢进屋。晚上,大雨滂沱,无处藏躲,儿子在小木车里睡着,上面遮着两层厚厚的塑料布,我穿着雨衣,一手推车,一手给他打着伞,生怕有一点雨滴淋着他,就这样在文化宫、天安门前遛了一宿。那时我才懂了什么叫“不养儿不知父母恩”。

       同事告诉我,三岁以后就好了。我就盼,果不其然,上了幼儿园,接回来,就爱笑了,两个小酒窝儿,甜甜的,歌谣背得好,歌儿也唱得好。有一回到了家门口,胡同里的孩子拦着,非要他唱歌,他穿着斗篷,站在对门的上马石上,一唱一个钟头,又脆又亮,没一句跑调的。胡同里的人越来越多,这让我特别惊喜,我第一次感到了当爹的快乐。

       新的问题来了,送他去幼儿园,从东城到崇文路可不近,早晚上下班,挤车很不容易,跟打仗似的。尤其是冬天,车来了,人潮一哄而上,妻子根本就挤不上去,冻得娘儿俩回来都哭。我来吧,我有劲儿,能挤。有一次,我刚把儿子放在售票员的票台上,一个人猛地冲出来,一下子把我顶出车外,我仰面朝天摔出去,头差一点磕在马路牙子上,算我命大,否则,人就废了。这是至今想起来都让我后怕的事。

       打倒四人帮,华国锋当主席,长安街上经常游行,公交车就没准儿了,我只好改骑自行车。那时,连个儿童座椅都买不着,我就一只手抱着他,一只手扶着车把,就这么晃晃悠悠地跟耍杂技似的,从南池子穿过长安街,东单、崇文门一直骑到幸福大街。一路上既得躲避滚滚车流,又得看着红绿灯,不敢快。快了一刹车,儿子就得扔出去,慢了车晃悠,更悬,车一歪,站不稳,更危险。那时年轻,干事儿不想后果,不知哪儿来的胆子,现在手无缚鸡之力了,想想都不寒而栗。

1655555419129968.jpg       上学是个转折点,儿子给我带来的喜讯越来越多。学习不费劲儿,连音体美老师都夸他。有一天,我在外屋弹琴,一个属七和弦四个音,他一下儿就辨别出来了,而且几个音都唱得很准,这让我很吃惊。三年级的时候,他考上了北京市少年宫合唱团,过年前老师弹个音让大家记住,过了年一考试,他居然能准确地唱出来,这个能力不一般。四年级的时候,有一天我们正在吃晚饭,在广播里听到中央电视台银河少年艺术团招生的消息,但已接近尾声,第二天我和妻子带着他,赶上了最后半天报名。没想到一、二、三试顺利通过,最后一关在离电视台不远的育民小学二楼大礼堂进行,还要实况录像。门外家长围得水泄不通,我挤不进去,后来家长都被请到楼外去等候。我仰着头,紧盯着二楼的窗户。突然,一个清脆嘹亮,极有穿透力的声音传来:“小小少年,很少烦恼,眼望四周阳光照……”这声音惊呆了所有人,“这是谁的孩子?”“真没法儿比。”我没吱声儿,但心咚咚跳,比我自己当年上大学考声乐时还紧张,当然还有按捺不住的激动。在期盼和焦急地等待中,一周后,中央电视台向全国公布了招生结果,原来这次录取的七名小学生是从一千多名考生中选拔出来的。那天播放的正是儿子唱的《小小少年》。我的骄傲和自豪溢于言表。看起来,这小时的哭“活儿”也是一种锻炼,可见什么事都没有绝对的好和不好。

       在银河艺术团,歌舞配音有最好的老师教授,他的艺术素质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和锻炼。《春之歌》、《全国小百灵歌手大奖赛》、《庆祝全国首届教师节》、《虎年迎春》、《爸爸,我一定回来》、大型歌舞《中国革命之歌》等一系列节目频繁播出。紧张的排练,使他的业余生活既丰富又充实。那几年他几乎没有休息日,下了课就要去排练,根本没有一点玩儿的时间。妻子是班主任,大部分精力扑在班里。我的时间相对宽松,有时间就会陪着他。记不清了,多少次都是将近午夜才被送回来,但无论多晚,当天的作业得完成。文化课是主业,是基础,不能耽误,有时他写着写着就趴在桌上睡了。妻子检查作业,标出错误。我把他抱在床上,轻轻地擦擦脸,洗净脚,盖好被子。第二天早早叫起来,改错,完成作业再上学。

1655555610115325.jpg       每次广播里有儿子的声音,我都是忠实的听众。北京广播电台的王萍老师邀请他一同主持《每周一歌》,每天中午十二点半我都会准时打开收音机,当《歌唱二小放牛郎》的优美旋律响起来时,每一个音符都拨动着我的心弦。教师节来临,王萍老师又邀请他一起主持献给教师的特别节目。“老师窗前有一盆米兰,小小的黄花藏在绿叶间,它不是为了争春才开花,默默地把芳香洒满人心田……”当儿子用他甜美的童声向所有辛勤的园丁献上最纯真的爱时,作为一个教师,我和她的妈妈都流泪了。我曾经在寒冷的冬夜给予儿子的温暖,在那一天,他以同样的温暖回报给我,而且这温暖还在不断地传来。

       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是一九八五年十二月十四日夜晚,为庆祝在自卫反击战中老山英雄的凯旋,中央电视台举办了一个大型文艺晚会,主题是《音符在战火中激荡》,参演者都是当时影视歌舞界的明星。中央电视台在唯一一个童声独唱的节目中,邀请我的儿子出演,总政合唱团为其伴唱。著名作曲家士心(一棵小白杨作者)和刘虹(寻找回来的世界主题曲作者)专门根据他的嗓音条件创作了歌曲。总导演郎昆(后来多年担任春节联欢会总导演)握着我的手说:“你有这样一个儿子真幸福!”我的心中顿时涌起一股暖流。

       直播拍摄现场在八一电影制片厂的演播大厅,强烈的聚光灯把舞台照得亮如白昼,一个花团锦簇的彩虹形凯旋门,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万紫千红,分外峥嵘。门后屹立着一尊巨型雕塑,一只军人的手,高高举起紧握着的一杆钢枪。锣鼓喧天,彩绸飞舞,一个欢天喜地的歌舞之后,灯光渐渐暗了下来。聚光灯落在凯旋门左侧的三个人身上,右侧是东方歌舞团的著名独唱演员远征,左边是正在冉冉升起的影星龚雪,中间是我的儿子。龚雪开始动情地读起了一封来自前线战士写给妈妈的信,情至最动情处时 ,音乐声起,儿子慢慢起身走到舞台中央,饱含深情地唱起了《为母亲分忧》这首歌。“记得在我童年的时候,最不忍听风雪地怒吼,每当我触到妈妈那厚厚地茧花,眼泪便悄悄地打湿了衣袖……”我没想到儿子居然能用那么柔美的音色沁入我的心田。这时,合唱进入,军人那铿锵豪迈的声音,如狂涛巨浪,排山倒海,震撼着我的心灵。我和妻子情不自禁,泪如泉涌。是啊,军人,在妈妈最需要他撑起家里那片天的时候,他听到了战斗的号角声,毅然背起行装,擦亮钢枪,告别亲人,奔赴战场。战争意味着什么,在电影《高山下的花环》中我看见了漫山的墓碑。

1655555753140735.jpg       在热烈的掌声中,聚光灯又亮起来,从老山凯旋而归的一些英雄已经站在了舞台的中央。史光柱的墨镜刺痛着我的心,盛其顺的父母从山东老家赶来,推着儿子的轮椅,当我的手握住英雄那带着手套的手时,心里咯噔一下,一阵酸楚。儿子向英雄献上了红领巾,他们的脸上带着笑,盛妈妈擦着泪水。和那些长眠在地下的战友相比,他们是幸运的。但我知道,在未来的人生之路上,他们将面临怎样的艰难。他们比我的儿子大不了几岁,但一生都要面对命运的挑战。我觉得这是激励儿子成长的好机会,就鼓励他把感想写成作文。《我的课余生活》,《难忘的时刻》等作文相继在《中国电视报》《学作文报》上发表,并在全国作文比赛中获奖。很多信从祖国的四面八方寄来,老师交给我,我选了一部分让他读,引导他珍惜荣誉,不骄不躁,努力学习,不断进取。

        成长渐渐送走了他那么美好而又难忘的童声,这时,他经过多年苦练的钢琴有了用场,他开始为银河艺术团的合唱伴奏。最让人担心的一次,是在人民大会堂演出前的彩排中,当唱到比才的《卡门》第一幕,《儿童操练合唱》时,旋律转急,速度极快,调性转换频繁,变化音很多。突然灯灭了,舞台顿时陷入一片黑暗,我的心骤然紧张起来,但是歌声依旧,伴奏如流,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直到全场的灯光亮起来,仿佛那一刻是有意设计似的,场上顿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那一刻我觉得儿子长大了,心理也开始成熟起来。当然,学琴之路也绝非一帆风顺,但是,每当遇到挫折,难以坚持的时候,我都想法儿鼓励他,给他讲著名音乐家的故事。还用他的蜡笔,给他画了一幅贝多芬像,挂在墙上,希望他能从伟大的音乐家的身上获取顽强进取的力量。

1655555889727237.jpg       除了书本知识,我比较注意儿子的全面发展,比如书法,六年级的时候他的硬笔书法曾获北京市一等奖。当然名次是次要的,对艺术美的感知和潜移默化的陶冶是重要的。种下什么行为,就会收获什么习惯,从小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是日后成长发展的基石。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千里始足下,良好的素质品质,只能一点一滴地慢慢养成。种瓜得瓜,当我疲惫烦躁的时候,他会用肖邦的《夜曲》抚慰我的心灵,疏解我的压力,让我甘之如饴;在我精神不振的时候,他能用贝多芬的《悲怆》给我鼓舞和振作起来的力量。父子深情,全浸在动人的旋律之中。

       在小学即将结束的时候,好消息传来,由于他的学习成绩优秀,加上文艺特长,被学校保送到市重点中学,他没有辜负父母的一片苦心。

       男孩子不必娇养,脏活儿,累活儿,我都让他干。过生日我也“不近人情”,从来不买蛋糕,只送一本书,像《人生格言录》《名人名言录》等,还有一封信。我想,大了他会懂。我曾把家中所有的用具贴上英文,当他被北京考试院聘为英语等级口语考官的时候,当他站在大学的英语讲台的时候,我觉得当年这么做对。

       父亲节到了,这个节日让几十年前的往事不断涌上心头。往事如昨,历历在目,当年的苦和甜,现在都变成了一股股暖流。我常想,父之于子,当有何亲?人世间还有什么比生命更伟大的创造吗?是生命让这个星球变得如此美丽,如此生机勃勃,也让父亲这个角色令人肃然起敬,这个角色使你必须思考怎样做父亲。其实,父亲并没有统一的样式,《诫子书》让我们知道古代的先贤怎样做父亲,《傅雷家书》让我们看到一个学识渊博的大翻译家教子成才的苦心。罗中立画笔中的父亲,摄人心魄,让人不忍直视,刘和刚歌中的父亲那样让我们潸然泪下。每个父亲的形象不同,但都有一样的使命和担当。那就是对自己的作品负责。

1655556033110363.jpg       健全的产生,你给他生命的原点,带着你的基因片段。他睁开了迷茫的眼睛,长成什么人?能做什么事?在必须由你导航的那段岁月,特别需要你的培育和引导。养易,育难。育是精心地雕琢,是对生命的再创造。“玉不琢不成器”,“子不教父之过”,在这一点上,我不同意娇养惯养,也不同意顺其自然,树大自然直的观点。我只把鲁迅的叮嘱作为座右铭,那就是“尽力地教育,完全地解放。”尽力地教育,其核心就在于良好的习惯和品格的培养,完全的解放,就是不束缚他飞翔的翅膀,且没有非分之想。

       我相信一个合格的父亲,会十分珍惜自己的义务和权利。虽然你不能决定孩子的未来,但你的智慧,你的责任心,你的心血,足以谱写一段“父爱如山”的美好传奇。你也一定会看见在孩子的成长发展中你给予的力量和影响。

                                                                               


2022年6月18日于北京为之斋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