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昆明与战友聚会,去了趟翠湖。
翠湖是与名人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地方,宋、明时期有傅友德、范承勋,清代有吴三桂,更有现代革命宿将朱德、叶剑英等。“落霞与孤鹜齐飞”。这钟灵毓秀的翠湖名气不小。翠湖在昆明市中心,因其八面 临水,四季竹翠,春夏柳扬,故称“翠湖”。
翠湖公园建于康熙十年,有听莺桥,荣子桥,南北东西长堤,湖中植莲藕,盛夏荷花争放,红绿相间,环湖绿柳成荫,清爽幽目。翠湖元朝时叫“芙海子”,又叫九龙池,翠湖碧漪亭(湖心亭),北有来爽楼。
一直以来,翠湖被称作是昆明的会客厅,高原上的绿宝石…… 然而,你可能不知道,这小小的湖边,竟然居住过相当多的名人……都说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湖。很多都不知道,小小的一方湖,边上竟隐藏着这么多的名人巨擘。放慢你匆忙的脚步,我们一起去名人墙,看看他们与云南有着什么样的故事。
我们总习惯去安静的地方找寻文艺,殊不知身处繁华市中心的翠湖,也蕴藏了这么多文化印记。如果你的时间充裕,请把脚步放远,说不定会邂逅更多美丽,而园内的名人文化墙更是不可错过的景致。
陆崇仁,民国时期省议会议员,国民政府云南税区税务局长。掌理云南财政达14年。1945年,蒋介石逼龙云下台时,陆同时下台。
陆崇仁公馆位于翠湖南路65号,法式别墅,建于上世纪40年代。1950年2月20日,解放军第4兵团进驻昆明后,陈赓和宋任穷两位将军在此居住、办公。1957年缅甸总理访昆,周恩来住进了这栋别墅。
湖两道长长的柳堤蜿蜒交汇于园心,把全湖分而为四。南北横堤叫“阮堤”、是道光年间云南总督阮元仿西湖“苏堤”修筑,东西纵堤叫“唐堤”,于民国年间由滇川黔联军总司令唐继尧修建。两堤交接处,是湖心小岛,以湖心亭为主轴,构成中心游区。湖心亭又叫“碧漪亭”,亭阁外型美观,飞檐黄瓦,点缀着翠湖春色。
近年,在这里,雪白的红嘴鸥光顾频繁,昆明人誉为“吉祥鸟”。从头年11月到次年3月,红嘴鸥成千上万地从遥远北方西伯利亚振翅万里飞到这儿过冬,一年一度,从不间断。可惜,我早来几天,与“翠湖观鸥”的热闹失之交臂。
如今的翠湖,南眺碧鸡、北瞰西山,水光潋滟,垂柳摇曳,“十亩荷花鱼世界,半城杨柳拂楼台”,被誉为镶嵌在昆明城的“绿宝石”。
元朝以前,滇池水位高,这里还属于城外的小湖湾,多稻田、菜园、莲池,所以又叫“芙海子”。因东北面有九股泉,汇流成池,又名“九龙池”,是涵养昆明的水源。至民国初年,改辟为园,园内遍植柳树,湖内多种茶花,始有翠湖美称。
清末举人袁嘉谷居翠湖北岸时,朝夕与翠湖相伴,有大量描绘翠湖的诗作。《翠湖早秋》诗曰:“樵水渔山共一城,湖心亭畔月三更。新秋堕地几人拾,黄叶无声诗有声”。
民国八年(1919年)底,唐继尧修整翠湖东西长堤,堤两端建唐堤、家族“双节坊”。堤东架“卫东”铁桥,堤西架“定西”石桥。这条东西长堤,与南北堤在湖心岛交会。
袁嘉谷有《翠湖堤上》诗:“左右树交绿城洞,浅深水涨碧添池。双堤车马人如海,让我花边觅小诗”。
龙云任云南省主席期间,1932年捣毁莲华禅院佛道泥塑。改建四合院湖心亭建筑群,湖心亭南北角,各建一幢重檐八角亭。两幢八角亭至今犹存。
除了有独一无二的美景之外,在翠湖,游客也能感受到非常浓郁的文化氛围。中国著名的云南大学就在这里。当年,沈从文、朱自清、吴宓、熊庆来、楚图南、聂耳、华罗庚、汪曾祺等常常于此喝茶淘书、谈今说古。
在近代昆明历史上,有一文一武两所学校,都非常著名。“文”指西南联合大学,“武”指云南陆军讲武堂。前者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后者培养一大批杰出的军事家、革命家。正因为如此,曾经是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学员,后来成为共和国元帅的朱德和叶剑英,称母校云南陆军讲武堂是“革命熔炉”。
创办于近一个世纪前的云南陆军讲武堂,位于翠湖西岸承华圃这块热土,直到今天遗址尚存,该讲武堂为一幢米黄色砖木结构的四合院的二层建筑。由东、西、南、北四座楼房组成,各楼对称衔接,并设有通廊,楼端各设拱券门一道。
主楼西南尚存有大课堂和兵器库一幢。南楼中部设阅操楼,楼前即当年宽大的操场,不亚于足球场面积。如今,历经百年风雨的讲武堂老四合大院尚存,配上四座走马转角的楼房,不仅平添几分古色古香,也显现了讲武堂当年的雄宏气魄。
那天,太阳西下,在翠湖眺望湖上嫣红的落霞与翠绿的残荷,咀嚼着李商隐“留得残荷听雨声”的诗句,无不让人乐不思蜀。
黄昏时分,我在翠湖散步。公园里很安静。丝丝垂柳,浓如老树的垂发,舒展地伸入水面。水面上残荷黄绿相间,斑驳参差。几只水鸭悠闲地滑过水面,在残荷间绕来绕去,捉起了迷藏。
稍远处,茂林修竹丛中,歌音渺渺,舞步袅袅,间或有弦乐高亢而孤独的倾诉,萨克斯婉转低徊的泣语。三两个画家,疏疏落落,坐在湖边,有人凝眸沉思,有人专注地在画板上挥写着什么。我忽然觉得走进了诗里,走进了多年前就熟悉的一首诗歌意境。
傍晚昆明夜色阑珊,华灯初上,但翠湖刚好迎来一天欢腾的沸点。这里,像红嘴鸥一样,聚集着成千上万的人流,驻足湖岸,徜徉游览,熙熙攘攘,老城几近万人空巷。
湖面上,七彩的光柱变幻着,摇曳着,和着水色光电,梦幻和碟片一般交映在人们的头顶,直逼碧霄,让翠湖的上空五彩斑斓、如诗如画。这些翠湖电控的彩色水柱,如同泼水节,成为昆明市民的一个美景,丰富了他们的夜生活,也让翠湖更加充满魅力。忽然就想起著名作家汪曾祺老先生的一句话:“翠湖是昆明的眼睛”。翠湖是眼睛,明眸大眼,脉脉含情,风情万种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