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历史悠久,6000年前就有人类在此活动。古属楚,因境内河网纵横、湖荡密布,得名楚水;作为楚国令尹、大将军昭阳的食邑,又称昭阳。杨吴武义二年(公元920年)建县,取“兴盛教化”之意更名为兴化。兴化地杰人灵,文化积淀深厚。自南宋咸淳至清末光绪,有400多人中举,103人中进士,2人中状元。明代出了高谷、李春芳、吴甡三位相国。千百年文化的养育与熏陶,使兴化成为一方文学的沃土,被称之为中国长篇小说发祥地和明清小说的重要基地。文化文学的血脉源远流长,历史上出过许多文学大家,最著名的有《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东方黑格尔”之称的文学理论家刘熙载、扬州八怪中的郑板桥、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宗臣……当代也出了不少文学名人,涌现出一批创作实力非常强的作家、评论家。近10年间,兴化籍作家出版的文学类图书多达60余本,数人问鼎鲁迅文学奖,被世人惊叹为“兴化文学现象”。

       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奠定了兴化文学的坚实根基。在兴化这样一个神奇的土地上,一年出版几部文学作品是一点也不值得惊奇的。可不久前王凤祥先生捧着一大摞书稿走进我的办公室时,着实让我吓了一跳。我在2009年5月拜读过凤祥先生近30万字的长篇小说《海边风云录》,2010年5月又拜读到他16万字的长篇小说《智斗“飞马帮”》。时隔一年,一部27万字的长篇小说《血战兴化城》书稿又摆到了我的案头,这既让我吃惊又令我十分欣喜。翻阅《血战兴化城》,我为凤祥先生甘于寂寞、勤于笔耕的精神所感动。作品以解放前夕白色恐怖笼罩下的兴化为背景,以章回体长篇小说的样式,饱含深情地记述了水乡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赴汤蹈火,前赴后继,与日伪、国民党反动派作殊死斗争的历史壮举。兴化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中所牺牲的烈士就有3000多名,他们用宝贵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烈士的鲜血染红了这片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老区沃土。《血战兴化城》既是一部较高水平的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可读性;又是一段难以忘怀的岁月,生动记录了兴化的一个历史片段;同时,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政治教材,对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

       凤祥先生出生于上世纪40年代,他的童年是在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艰苦岁月中度过的。新四军在家乡一带智斗敌、伪、顽的神奇传说,成为他幼小心灵所享有的最丰盛的文学乳浆。1959年11月,他参军来到东海舰队瑞金舰上当上了一名测距兵。有一次赶上恶劣天气出海训练,战舰在波峰浪谷中跳跃,初次出海的他边呕吐边操作。训练返航开评比会时,海军报社来舰上采访的一位记者对他说:“小王,听你们孙政委介绍,你这个新兵晕船很厉害但表现很坚强,写写晕船的感受吧!”于是他写了篇小稿,没想到竟在《人民海军报》上发表了,这在全舰引起了轰动。从此,他对写作着了迷。《苦练射击本领》、《舰长的战术》、《塔山码头见闻》和《一个馒头》等一篇篇反映基层官兵生活的文章,相继在《人民海军报》上发表。1962年春,部队将他调到北京海军司令部运输部工作,并推荐他到北京电视大学深造。他十分珍惜这次学习机会,较为系统地研读了《古代文学史》和《现代文学史》,如饥似渴地阅读了《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红岩》、《烈火金钢》、《风雷》、《青春之歌》、《林海雪原》和《苦菜花》等文学名著。北京大学校长陆平主讲《现代文学史》,旁征博引,令他终生难忘。冯其庸教授主讲《古代文学史》时常说:“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这句话不经意间却烙在了他青春勃发的心上,久久挥之不去。学习期间,他以军营生活为素材,写了短篇小说《在连队的成长》和《深山遇匪记》,并将《深山遇匪记》改编成电影文学剧本《五四日记》寄给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文学部。没几天,文学部来信了,热情地邀请他去上海改稿。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客观原因未能成行。从北京电视大学结业后回到部队,他继续埋头写作,完成了长篇小说《烽火水乡》的初稿。1964年3月,凤祥先生转业回到家乡兴化在大邹乡政府当文书,后又调到供销社任经理。他对生活始终充满信心和希望,工作之余一直没有放下手中的笔,那200多万字的文稿就是他全部心血的结晶。

       著名作家赵本夫先生在“兴化文学现象”研讨会上说:“多水的兴化养育了兴化才子们出色的领悟力。他们在兴化这块土地上生活和写作兴化人的生活,其实也是中国人的生活。他们为我们再造了一个文学的兴化,其实也是为我们再造了一个文学的中国。”生活的历练丰富了凤祥先生的人生阅历,扎根兴化文明的沃土,则是凤祥先生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退休后的凤祥先生,真可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古稀之年的他竟学会了使用电脑,在电脑上得心应手的写作。2009年4月,长篇小说《海边风云录》付梓出版,并在第五届海内外华语文学创作笔会评选活动中荣获小说类二等奖。2010年,《海边风云录》又荣获“全国第二届中山图书奖”。 2010年4月,16万字的长篇小说《智斗“飞马帮”》出版发行。

       德国18世纪著名诗人、哲学家和剧作家席勒说,“人生中,有两条路是畅通的,一条通向理想,一条通向死亡。”凤祥先生说:“信念是人生的指路明灯,一个人没有信念就好比是没有航标的航行,其结果必然会触礁死亡!”凤祥先生坚守自己的理想信念,不忘军人本色,淡泊名利,甘守寂寞,笔耕不辍,用燃烧的激情去创作,用不懈的追求诠释人生,一路艰辛、一路坎坷、一路坚韧、一路凯歌,在当下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应该说这是难能可贵的。《血战兴化城》即将付梓出版,是可喜可贺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部书又是凤祥先生的一个新起点。我们热切地期待着凤祥先生正在创作中的另一部长篇小说《水乡游击队》早日问世!

       凤祥先生嘱我为《血战兴化城》作序,甚为惶恐。德国诗人歌德说过,“物质的繁荣我们需要,精神的崇高我们坚持。”因为我对坚韧执著于事业的人总怀有一种深深的敬意,在踌躇与惶恐中写下这些,无非是想让有幸读到这本书的朋友捎带着了解一下兴化的历史和认识一下写她的那个人。如果说这也算是序,那就权当是吧!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