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间》58集电视剧播完了,我当时的感觉是没有完。第二天晚上我按时打开电视再看时,发现已经开始播诗词大赛了。我心想是不是昨晚又多播了一集,我没看错过了?一种莫名的遗憾悄然而生。因为疫情我的两个女儿好久没来我家了,她们知道我想念外孙女心切,疫情缓解后就一起来我这里度周末,我的高兴之情溢于言表。

  她们主动与我聊起了《人世间》电视剧,我没有想到她们也很喜欢这部电视剧,这让我很欣喜。大女儿温晴把人世间主题歌最精彩的片段用钢琴演奏了,我还是不太尽兴,我让学小提琴的外孙女郑乾格跟着她妈的钢琴旋律试着演奏,郑乾格居然跟了下来,又把曲谱写了出来,试奏了几遍后就很和谐了,我把合奏的片段偷偷地录了下来,这个过程让我十分开心。当时,我还把看电视剧好像没播完的感觉也说了出来。二女儿温晴妹告诉我说,她是用手机投影到视频观看的《人世间》,可以重看的。我马上让她给我播放最后一集,当看到周秉昆和他年轻时的小伙伴们在饭馆里聚餐,响起了田震的《干杯吧,朋友》的歌曲时,我释然了,我看完全集了。只是我提前看完了小说,又按电视剧的进程每天用手机听《人世间》的有声小说,而产生了电视剧没有播完的错觉 。

  《人世间》播到笫46集那晚,有一场法院场景的戏,小说作者梁晓声客串了一个法官的角色,看见梁晓声,我很激动,我发觉他也老了,但还是那么有精气神!那一刻,心中感叹岁月无情,眼睛还湿了。

  著名作家梁晓声的小说《人世间》获茅盾奖后,我买了本精装版,不间断地、一气呵成读完了这部堪称经典的著作。梁晓声在我心中那是偶像极人物,当年,我看他的笫一篇获1982年全国短篇小说奖的《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我就深深地喜欢上了这位作家。至今我还能很清晰地记起评论家的一段话,梁晓声写垦荒,全篇只用了32个字,给人的感觉,好像整篇小说都在写垦荒。小说里自始至终没提一个爱字,但给人的感觉小说从头至尾都充满着爱……

  接下来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获1984年全国中篇小说奖,又轰动,成为那个时期非常有影响的作家,也是我一直关注的作家。后来他还写过别的领域的小说,包括儿童文学。记得有评论家评说,梁晓声离开了写北大荒、写兵团生活、他的作品质量就差多了。我心里不服气,在替梁晓声鼓气、加油。一部《人世间》完全可以回应当年那些评论家们的评说,写人世间梁晓声照样有轰动效应!我在替梁晓声高兴的同时,自己心里也感到慰藉。

  读完《人世间》小说,我感慨良多,最强烈的感觉是经历苦难。在周家爸爸身上体现得尤为深刻,别的不说,就说一年只能回家一次的牛郎织女两地生活吧,有个别年份一年还回不了一次,回到家里后,面对植物人的老妻,他依然表现出异常的坚强,这让我特别的感动。我想起当年看过的一篇报告文学《性问题笔记》,里边举了一个青年矿工的实例,这名青年矿工,每年只能过春节才能回家与妻子团聚一回。其间,只要矿上放假,能够有回家住一晚上的时间,他都会不惜跋山涉水回到远在农村的家,去和妻子亲热一晚。有一年过春节,因矿上工作繁忙,他没有回家,拖到了第二年的春节。当他心急火燎地要与妻子亲热时,却发现自己不行了……从此,在这名青年矿工的生活中,再无快乐可言。

  现在回想起这篇报告文学的这段情形,仍然会让我难受得想哭。再看梁晓声塑造的周家爸爸的形象,我感觉周家爸爸不仅是坚强,而且是伟大!好小说让我感动的同时,更会让人联想起自己的生活。读《人世间》小说的时候,我就想起了我的工厂生活,从周家爸爸身上,我看到了我师傅李青山的身影。

  1969年末,我还不满十七岁,赶上了一个特殊的机遇,中学没毕业就直接从学校选送进了工厂。记得进工厂的第一天,一位工人师傅给我们上进厂教育课。他开场就说:“新工人同志们,你们会写工人的‘工’字吗?”我们用哄堂的笑声代替了回答。待我们的笑声接近尾声时,他不动声色地又问了一句:“你们知道其中的含义吗?”会场立刻变得鸦雀无声,他随手拿起一支粉笔,在黑板上边写边说:“上面一横代表天,下边一横代表地,中间就是我们。”他重重地划上了一竖,提高嗓门说道:“我们工人阶级是顶天立地的人!”

  大家用最热烈的掌声表达着心中的激动。是啊,在座的有谁不是工人呢?有谁能不为是工人中的一员而感到由衷的自豪呢?虽然那场景与某部电影的情节相似,但仍然让我们动情。然而,我真正认识工人的伟大,还是从我师傅李青山身上感受到的。

  那时,工人都要三班倒,我最恼火上零点班了,特别是在冬天,真不愿意爬出热被窝。有一回,我就在倒班宿舍耍起了蛮,任打更师傅一再喊叫,我就是不起床,李师傅赶来了,硬把我从被窝里拎出来, 我睡眼惺忪,边穿衣服边嘟囔:“睡得香香的,为啥偏要我起床干活?“因为你是工人了”李师傅说。“工人就不许睡觉?”“这是工厂的规矩。”“我才不管规矩不规矩! ”我还是一个劲不满地顶嘴。“到12号你就懂了”师傅用很重的语气说出这句话。

  12号是工厂开工资的日子,第一次把17张一元一张的票子捏在手里,我觉得很新奇,翻来覆去数了好多遍。10年后,等我自己成家了,我才意识到李师傅那些话的分量。

  我跟李师傅学徒时他不到40岁,但在我的记忆里,他那时已经很老相了,都说中年丧妻是人生一大悲事,这不幸偏偏让李师傅摊上了。李师傅的妻子得了不治之症,从得病到病危,我都去看过她。那是一位善良朴实的女人,她常挂嘴边的不是自己的病与死,而是5个孩子没妈怎么活?

  李师傅的妻子临终之际,我们班的师傅都去了,我也在其中。他的5个挨肩儿的孩子一起痛哭,唯有李师傅一滴眼泪也没有,像个被吓傻的孩子呆呆守在旁边。一位懂得丧事规矩的老师傅赶了来,着急地说:“都啥时候了,还不张罗给孩子他妈穿衣服”。

  我平生第一次看到一个人怎样一点点地死去。我当时说不出是害怕还是震惊,那场面深深地印在脑海里。多少年后,在我妻子临产时,我不知怎的竟想起李师傅的妻子临终时的情景,曾感叹:人呀,生死都不容易。

  李师傅1958年进厂,十几年还是二级工,靠38.87元钱养活六口之家,真够难为他了。班组体谅他的困难,季度补助时,工会小组长都特意嘱咐我,一定替李师傅把救济补助写得“生动”些,免得到上面费口舌。我每次都变着法儿地措好词。每当讨论救济时,李师傅都特别的不好意思,借故躲开,闷头去干活。我当时曾狭隘地想,李师傅那么卖力气干活,大概是为了对得起救济款吧。

  我真正懂得李师傅的心思,是一次年终评比先进的会后。那年车间采用记分方法来考核工作,李师傅的积分在全小组名列第一,却因为一些客观原因落选了。那天我和李师傅都上前半夜班,散会后,李师傅就不声不响地干起活来,情绪一点儿没受影响,临近半夜十二点时,车间主任又交给他一个新任务,技术要求很高,还要他连夜完成。

  我替李师傅捏一把汗,偷着看了李师傅一眼,他倒是满有信心的样子,只见他接受任务后,立即夹着焊帽,拎着焊条筒就干起来。凌晨两点钟,我招呼他吃饭,他撩起焊帽,一边换焊条,一边对我说:“把饭拿到操作台上来吧。”我只得把饭给他拎到操作台上,他这才摘下电焊帽,把焊钳放在怀里,拿起馒头就着开水吃起来。

  我困得直打瞌睡,李师傅对我说:“给师傅朗诵首诗提提神。”我睡眼惺忪地说:“读哪首?”“我爱听苦啊、福啊的那首。”我强打精神朗诵到:“人都爱花/我更爱花后之果/人都爱春/我更爱春后之秋/人都爱易/我更爱易前之难/人都爱福/我更爱福前之苦/花是为了果/春是为了秋/没有难和苦/怎得易和福!”

  “好!”李师傅把最后一口馒头咽下,嘴一抹,拿起焊钳又干了起来。我却怎么也打不起精神来,迷迷糊糊地睡了过去,朦胧中有人轻轻地推我,我睁眼一看是李师傅。这时,车间的大玻璃已经有些发亮了,李师傅对我说:“你去给我弄点凉水来。”我连忙下了操作台,打来一盆凉水,李师傅放下焊钳,摘下手套,把整个头都浸在水盆中,憋了足有半分钟,才扬起满是冷水的头,然后用工作服里衬胡乱地擦了把脸。我问李师傅:“还有多少?”他回答:“快完了。”就又赶忙扣上了电焊帽。

  当朝阳洒满厂房的时候,李师傅圆满完成了任务。我接过李师傅手中的工具,看见他那充满倦意的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微笑。

  我们一路回家时,我替他气不公,说:“李师傅,你这样任劳任怨地工作,评先进也没你,你还拼命似的干个啥劲?” 李师傅深思了一会儿,一只手搭在我的肩上,语重心长地说:“咱说说这个理儿吧,咱在自己家干活为啥那样主动,那么卖力气,又不计较什么呢?”我连忙接道:“因为那是你自己的家嘛”。“对头!”李师傅重重地拍了一下我的肩头。“同一个理儿,工厂是我们的‘大家’,我们也是这个‘大家’的主人呀!” 

  听了李师傅的这番话,我愣了半天,我怎么也想不到平时很少言语的人,竟说出这么高水平的话来。回到职工宿舍我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李师傅朴实的话语,不断在我耳边响起,激起我心中难平的思绪。

  记得那时我看过一部罗马尼亚电影,大概是《沸腾的生活》,电影情节已经记不清了,而主人公的一句话却至今不忘:“和朴实的在一起可以纯洁灵魂。”他说的“朴实的人”是工人。我从李师傅身上开始认识工人。多少年过去了,李师傅说的这段话,我至今记忆犹新。这些年中,我也有过不顺心,不如意。然而在对待工作上我从来不曾含糊过。是李师傅这段话时常鞭策我,敲打我,让我自省,催我奋进。

  在李师傅去世前一年的大年初三,我去给他拜年,只见他坐在孤灯下独饮,儿女们都成家出去了……李师傅见我来了,很高兴,给我斟了满满的一杯酒,我们重重地碰了一下一饮而尽。我没觉出酒的辣味,却感到鼻子一阵阵发酸。李师傅生前,我们一伙徒弟们没少张罗着要给李师傅续个老伴,最终没得成功,现在想起来,我心里仍然很难过。 

  现在的下一代真是赶上了好时代,都在蜜罐里长大,有一个段子讲,爷爷跟孙儿说,小时候吃不饱饭,孙儿不理解。说怎么不去超市买?真是让人哭笑不得。让我们的孩子们经历苦难已经不可能了,从小学会吃苦都很难。怎么办?我以为最好的办法是通过小说、电视剧、电影、电视专题节目等有关读物,间接地让下一代接受苦难,有意识地让下一代去主动找一些苦头吃,来补上吃苦、经历苦难这一课。只有经历苦难,才会在低谷中锻炼自己的意志,从而超越自我。在某种情况下,磨难越大,你将来取得的成就越大。 这是我读《人世间》这篇小说,感觉收获最大的,经历苦难,人会更坚强,活出真正的精彩来。苦难是一门必修课,是一种比幸福更可贵的财富!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