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培育时代新人的过程中,校园文化与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与环境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由师生共同创造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集合而成的一种群体文化。它既是学校精神的体现,又是社会价值观念的反映,具有凝聚人心、陶冶激励等功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仲夏,走进延安市安塞区建华镇中心小学校门,就会看见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木,它们都挺拔起自己的胸脯,守卫着校园。无论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依然四季常青。惊奇地发现这里是多么地美丽啊!校园里一尘不染,绿树成荫,到处充满着活力与积极向上。教学楼很大而且干净整洁,多么好的学习环境。既明亮又宽阔的教室,整齐的桌椅,干净的地板……能在这里学习的学生应该感到骄傲和自豪。安塞区建华镇中心小学指导思想是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好延安市教育局《关于做好教育局长年度项目“名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工作的通知》,遵循党建引领、聚焦作风、科研支撑、夯实课堂、社团带动、活动引领、保障后勤的工作思路,实现学校发展规划总目标:一年转作风、两年变面貌、三年上台阶,迎接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验收。
建华镇中心小学位于建华镇后街,始建于1998年,原名为安塞县郝家坪乡中心小学,2002年撤乡并镇后改名为安塞县建华镇中心小学。现称延安市安塞区建华镇中心小学。学校占地面积13920㎡,生均48.5㎡。建筑面积6580㎡,生均22.9㎡,绿化面积约450㎡,有教学楼、综合楼、宿办楼、师生餐厅各一栋。建有少队部、广播室、图书室、科技室、仪器室、实验室、音乐舞蹈室、计算机室、美术书法室、档案室、党员活动室、会议室、心理辅导室、卫生室、展室、打印室、中控室、体育器材室、语言教室、劳动教室、留守儿童管护中心等“一部二十二室”。已改建优化集体办公室8间,学生发展中心和教科研中心各一处。现有一至六年级1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87人,其中寄宿生19人,全部学生享受“营养午餐”。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现有教职工57名,学历达标率100%,其中中级职称42人,高级职称5人,岗位合格率100%。
办学质量目标将工作重心坚定不移地聚焦于扭转作风上,以教风促学风、以学风促养成,按照一分安排,九分落实的总要求,夯实教育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培养骨干教师,强化部分学科教学。加强体育工作,确保学生的身体健康,启动因校制宜的科研工作,促进教师队伍的建设,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以“三对三看三实践”为载体,以“小、近、实”为切入口、服务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坚持深入实施德育小实践活动,以诵读、课队、周会、少队等为支点,全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营造良好的尊师重教氛围,初步提升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并制定近期教学质量目标,在B类学校中,保三争二,逐年递增,整体提升学校的办学品味。
主要举措
(一)聚焦师风建设,加强转作风、树新风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文化氛围。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站位。坚持政治学习常态化,让必学篇目学到位,自选篇目有收获,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区教育局2022工作要点为研修培训内容。使全体教职工政治站位高,更加有责任担当,爱岗敬业,推动我校教育教学工作有序开展。2、加强党建工作。全面推行党建“1、2、3、4”学校党建工作法,全面做好“一校一品”特色党建创建活动,将党员承诺及党员教师示范引领一并纳入常态工作中,落实好“双培养”机制,推动支部建设本领和能力。3、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开展守岗、爱岗、守时、敬业评比活动,并将师德考核结果纳入评优树模、职称评聘、提拔重用的重要依据之一,唤醒广大教职工的责任意识。
(二)聚焦教育改革,激发内在活力,更好服务学校工作。4、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尝试小组合作,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基点,着力培养学生:能表达、会说话、勤操作的实践技能。抓好常规落实,开展好“三对三看三实践”小主题教研,更好服务课堂教学改革。5、强化过程监管。教研组严格执行学校的质量提升评估过程检查,对“备、上、辅、练、测”分别提出具体要求。实行周抽查、月检查、中期和期末大检查,将校委会成员资料一并纳入检查,做到全覆盖无缝隙管理。6、聚焦资源库建设,达到优质资源整合利用,同学科共享。充分利用好集体办公区,学生发展中心,教科研中心,让教师与学生零距离,更好服务学生管理,扎实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微课大赛”等活动。倡导学科教师每学期备一节优质教案、设计一份优质课件,上传校共享网。利用3年时间建成资源库,逐步将教师从繁重的教案备写、习题搜集中解放出来,达到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三)聚焦骨干体系建设,着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7、加强教师队伍培训。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参加外出培训,坚持落实一人培训,全员受益的好做法。着力开展校本研修。每学期做主题讲座不少于2次。围绕常规,主动作为,夯实基础,力争两名教师步入区级骨干体系,积极引导教师撰写心得体会,培训不低于每学期72学时,为教师职业认证工作夯实基础。8、加大顶层的设计力度。以“三对三看三实践”为载体,以“小、近、实”为抓手,引领教师走上科研之路,以研促教,提高“双减”的效率和质量,切实增强师生的幸福感,工作和学习上有成就感,家长认可,社会上有荣誉感。
(四)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养成学生良好习惯。9、加强德育工作,认真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扎实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励志远足、好少年评选、文明礼仪岗建设等活动,达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目标。10。加强体育工作,开足开齐体育课程和体育社团活动。上好“两操”、大力发展足球社团、组织开展好每年五月份运动会、六月份的科技艺术节活动,为全区素质教育展推荐3—5个优秀节目或科研成果,让两节一会活动和体育工作制度化,常态化。
(五)聚焦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平安校园。11、加强办公设施建设。改造住宿楼、卫生间、接水槽,服务教师生活,优化集体办公室,让学生与教师零距离,加强互研互评,确保师生安全,着力通过小实践活动美化校园。12、抓住政策机遇,绿化美化校园,着力打造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生态校园,协调林业局栽大树、养花种草、绿化校园。进一步加大排查力度,将隐患逐一排查,构建平安和谐校园。
(六)聚焦教育惠民政策,提升后勤服务水平。13、加大疫情防控和食品监管力度。从制度、措施、检测、清洗、消毒、饮食等安全,全方位的落实排查,进一步将营养午餐的惠民工程做到家长的心坎上,力争解决餐位不够的现实矛盾。做好扶贫与送教工作,让每一位学子均能分享到政策的红利。14、全面落实“双减”和五项管理政策。按照提质增效的总体要求,从作业管理入手,注重实践,选取典型案例在学术期刊上发表;抓住五项管理的手机管理为突破口,逐步探索一条城乡结合带留守儿童管理的新路径,更好地服务区域教育。
进度安排
2022年5月—2023年7月,转变学校作风,从卫生抓起,每周完成一个主题实践活动并利用电子屏幕做好宣传工作。聚焦学生习惯,着力改变学生的卫生、学习、生活习惯。
2023年8月—2024年7月,学校文化建设在党支部的统一领导下,立足于区域实际情况,彰显学生成长历程,关注学生综合素养,助力教师专业发展,让老师的成就感,学生的荣誉感和师生共同的成长的足迹在校园文化过程中得到具体体现。
2024年8月—2025年7月,学生的良好习惯全部养成,骨干教师比例达到15%,教学质量稳居全区小学前列。初步形成学生乐学,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区域实力学校。
蝴蝶在美丽小花坛的花朵上飞来飞去。安塞区建华镇中心小学校园向我们展现出一年四季的景色,像一张美丽的画,鲜活而美丽。快到中午,碧绿的塑胶操场犹如草坪般自然清新。教室里书声琅琅,老师们还在课堂上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安塞区建华镇中心小学校园里不但环境美,而且充满活力。校园下面就是操场了,同学们在上面快乐地玩耍。下课了,同学们像一群群可爱的小燕子般飞到了操场上,有的在打球,有的在跑步,还有的在跳绳,大家都玩得不亦乐乎。教室里也很热闹,同学们争论着儿时的梦想、憧憬着美好的未来。灿烂的阳光照耀在操场上,欢乐的学生给校园增添了勃勃生机。那茂密而嫩绿的小草。那小草像是给操场铺上了一张绿色的毯子。看一看嫩绿的小草们,想一想它们那决不向困难低头的顽强精神。教学楼对面的墙上长满了爬山虎。爬山虎爬在墙上,为校园增添了一丝绿色,使校园变得更美丽。美丽的安塞区建华镇中心小学是学生快乐成长的摇篮,是学生欢乐嬉戏的乐园,是学生汲取知识的殿堂。安塞区建华镇中心小学的四季,风景如幻,让你陶醉!安塞区建华镇中心小学的四时,让人留恋!啊!绚丽多彩的安塞区建华镇中心小学,时而宁静、时而欢腾,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如诗如画亦如歌。共祝愿延安市安塞建华镇中心小学的明天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