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

      刚放暑假,我就驱车直奔雾灵山去写生,下了京承高速,出了古北口,离目的地已不太远。车在山路飞驰,近水远山带着笑迎来送往,好不惬意。突然,“啪、啪、啪啪、啪啪啪啪”一连串的巨响,让人产生一种不祥的预感。我急忙刹住车下来查看,只见车的右前轮压上了一个带钉子的木板,一下儿就傻了眼,最害怕的事儿发生了。我很奇怪,马路上一尘不染,前后都有车,怎么偏让我摊上这么倒霉的事儿?我听人说过,道儿上遇到这种情况,钉子千万不能拔,不动它,带子就不会瘪,可是拖着这么长的木板怎么走呀?抱着一丝侥幸,我小心翼翼地一点儿一点儿地试着往外拔,希望钉子不长,不会伤及内胎,可事实很快就嘲笑了我的幼稚,随着我渐渐地用力便听到咝咝的声音。坏了,我连忙又把钉子推进去,咝咝声儿没了,怎么办?不拔没法儿走,拔了就更走不了。拔!这钉板看着就扎心。我眼看着车带一点儿一点儿的软了,瘪了,车头也歪了,我的心也凉了。看着那银光闪闪的长钉子,火儿一下子就窜了上来,我狠狠地把钉板甩了出去。

      微信图片_20220601165619.jpg同行的李大姐在下面引导,我慢慢地把车开往山边的空地。刚下路基,就听她大喊:“停车!快停车!”我心里一激灵,不知又发生了什么事,连忙下车去看。“天哪!”我的脑瓜儿一下子就懵了,耳朵嗡嗡的,如同五雷轰顶,原来,刚刚被我扔出去的钉板现在又和我的右后轮胎紧紧地亲在了一起。我又悔又恨,一下子跌进无底深渊,一身冷汗,头脑发涨,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绝望。完了,顷刻之间两个胎全完了,现在有备胎都没用了,这是自作自受,怨不得别人,天意,躲不过的一劫,认命吧。一时间我什么主意都没了,只能愣楞磕磕地呆坐着 。在这上不着村儿下不着店儿的地方,除了远处疾驶而过汽车,看不见一个人影儿,只有等待救援,说不定还得在这荒山野岭过夜了。一阵阴风吹过,浑身哪儿都不自在。我愤懑地朝后轮走去,心想,这可恶的东西必须拔出来,我一秒钟都不想再看见它,瘪就瘪吧,反正也没救了。万万没想到的是,当我把钉子拔出来时,竟没有听到那可怕的让人心颤的咝咝声。这车胎居然沒瘪,我踩了踩,硬帮帮的,乖乖,天可怜我,不知哪儿来的高兴劲儿,禁不住仰天大笑,哈哈……我估计那笑一定比哭还难看。我捧着那个带着长钉子的木板,哭也不是,笑也不是,给它找了个不能再伤害任何人的“家”。

微信图片_20220601165702.jpg

还是李大姐经验丰富,我发愣那会儿,她已经外出求援了。这里离后庄子村不远,不一会儿,  一辆白色的小面包车开来,大姐和一对年轻的夫妇走下车来。原来他们是想帮我把车拖到五里以外的新城子去补胎的,听说我有备胎,就决定先换上用。

男子姓善,个儿不高,白、微胖,面相儿如同他的姓氏,带着一种憨厚和诚恳的微笑。这是一个很结实的青年汉子,不善谈。他从车上拿出工具,先趴在地上找到车前下方的龙骨,然后用千斤顶一点儿一点儿地把车升起,卸下前轮,又把崭新的备胎换上,其间他的妻子一直默契地做着助手。眼下正是伏天,站着不动都出汗,那么沉的轮子拆下换上,既是技术活儿又是力气活儿,等到他从地上爬起来时,已是满头大汗,连衣服也湿透了,还沾了不少泥土,感激和心疼一起涌上我的心头。拧紧最后一个螺丝,夫妇二人收拾好工具便向我们告别,妻子连忙送上水,又掏出钱来酬谢。没想到他们硬是不收,还说:“谁都有出门遇到难事的时候。” 望着那憨厚诚恳的目光,我的心里又是一阵热。

      微信图片_20220601165714.jpg这些年来的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总让我觉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助人为乐的风尚渐行渐远。我怎么也没想到在我最需要人帮助的时候,能遇到这样的好心人,这实在令人难以置信。我敢说,要是在课堂上讲“见义勇为”、“雷锋精神”、道德情操,这对年轻的夫妻一定不如我,我能声情并茂,甚至慷慨激昂。但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这种事,我会犹豫,素昧平生,萍水相逢,凭什么?图什么?何必去管这种闲事呢?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我绝不会像他们那样,果断地放下手里所有的事,急人所难。也不会仅仅为了一句“谢谢”而毫无索取地去犯“傻”。我还是觉得过意不去,当我再次拿出钱来,想以朋友的方式意思一下的时候,又一次被那憨厚诚恳的微笑拒绝了。他们只用一句话给我上的这一课,让我不仅仅是感动,还有点儿无地自容。留下通讯方式,我们相互道别。汽车发动了,小面包儿很快消失在远方,我的心一直都不平静。

和这不染的青山碧水一样,我在这里邂逅了不染的心灵,这种久违的淳朴与善良像一阵温柔的风为我拂去心尘,慢慢地融化着我曾漠视他人需要的麻木与冰冷。

      微信图片_20220601165720.jpg感动不是一种能维持多久的情感,事情过了,时间长了,心也就淡定了,但他们那句淳朴和善良的话,却一直刻在我的心上。这样的人可以为友,半个月后,我们从雾灵山下来,特地拜访了这对年轻人。

      男主人引我们走进一处小院。小院清幽,架上爬满了菜蔬,绿茵茵的形成自然的凉棚。扁豆花儿、丝瓜花儿、葫芦花儿争着开,各自引得蜂蝶来。小院儿不大,四周都是新房,总共不过七八间,室内整洁干净,一看就知道是一户农家院。这里离古北水镇和司马台长城不远,旅游旺季应该有不少人来“房子少了点。”听了我的话,主人便把我们领进了后院。和前面迥异,后院只有三间低矮的北房,门边挂着干透了的黄玉米和红辣椒,就跟电影中的蒙太奇,这房子一下子把时空切换到遥远的从前。砖瓦饱经风雨,梁柱歪斜,棕黑色的门窗,处处讲述着历史的沧桑。这里没人住,但依然干净整洁,家俱简单老旧,北墙中间一个镜框里有一张黑白照片,那上面的人应该都和这老屋的血脉传承相关。在我看来,这么破旧的老房子早已没了实用价值,拆了,变成新房,增加点儿收入多好。但是主人不仅保留了它,而且还把这里冠以“老房子农家院”,我想不通。由于急着赶路,我们再一次表达了谢意便匆匆返城。

      微信图片_20220601170525.jpg我决定送他一幅字,思来想去,找不出合适的内容,可那几间“老房子”却总在脑子里转悠,猛然间我读懂了它。作为主人的出生之地,正是这“老房子”铸就了他淳朴的心性和善良的品格。留住“老房子”,也就留住了生命的底色,留住了淳朴善良的家风。“老房子”是难以割舍的情怀,更是善家精神力量的象征。我所得到的无私救援,就是这种精神传承的最好证明。

      淳朴善良,乐于助人,本来是中华民族的一种那么熟悉的传统美德,可是今天,这些 好东西,并没有像人们所期望的那样,随着富裕的脚步得到应有地发扬与传承。从这一点上说,这老房子留下来的精神是多么可贵啊。我不再犹豫,展纸挥毫,为他们题写了“老房子农家院”六字匾额,是纪念、是敬重,更是对自己的警省。

     

      2022年5月29日于北京为之斋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