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个十年(1992-2001):墨彩交响,丹青盛年

 

1992年,个人的副师大校职衔已定,仕途上不再有更高的幻想和热情,因为自知生性清正耿直、很难融入当时官场;个人新的画风基本确立,美术创作步入盛年,很愿意在丹青艺路上自主前行,一展风华。也就是在这年,同军地书画家联袂举办展览、参加京内外笔会和在中外画廊挂单售画,拉开帷幕。

 

空前绝后的一次画展

为迎接建军65周年总参、全军美展,1992年4月我又获赴江南、皖南和东海哨所采风写生机会。途径上海,参观朵云轩(相当于北京的荣宝斋)时与其工作人员谈到可否举办画展之事,他们看过我的作品照片后,表示愿意邀请我同总参其他画家前去他们画廊举办美术作品联展。一回京,我即同参政文化部取得联系,获得大力支持。在朵云轩邀请函发来后,我便受命开始了画展的具体组织落实运作。

此前,我曾于1991年11月14日和1992年3月3日两次携数十幅“江南系列”新作去向邵宇老师汇报、求教。邵宇老师竟有些惊喜,连连说:有新意,有大进步,出乎意想;可搞一画展,会得反响。他主动提出为我去深圳联系举办个人画展,特意请来《中国艺术》主编于明川先生为我一张一张的选画,并答应为我题写展标和作序。5月11日他去南方开会、出差之前还打电话让我送去准备举办个展的作品照片,由他带往深圳联系画展场地。谁曾想,20年恩师,竟一去不返,6月4日因心脏病突发,长睡于南国。闻此噩耗,我在画室悲泪涌流,面南三躬,久久痛悼。

后来,我也曾携画到北京几个美术馆、画廊联系举办个展之事,对方均表兴趣。原打算于当年10月中旬在中国美术馆画廊举办一个小型的个人美术作品展,后因朵云轩联展确定于11月初举办,便推掉了美术馆的个展。毕竟是业余,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

1992年11月7日,“总参五人画展”在上海南京路朵云轩如期举行。展览由中国美协展览部、参政文化部、《解放日报》社和朵云轩联合主办;时任总参谋长的迟浩田上将题写了展标;共展出总参五位全国美协会员张建明、于凉、郑作良、孔紫、程兆星的70余幅国画和版画作品。参政文化部新任部长徐佑生主持开幕式,上海市委原副书记陈沂和上海书画出版社(辖朵云轩)社长祝君波致辞并剪彩,上海美协副主席徐昌铭、著名画家杨可扬、林曦明等美术界人士、总参驻沪官兵及当地观众共二百余人出席,花篮18个。场面隆重而热烈。当日,《解放日报》和东方广播电台即作了报道。次日,《解放军报》《解放日报》《文汇报》《劳动报》《上海文化艺术报》及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浦江之声广播电台都作了报道,后来中国美协《美术家通讯》和《美术》杂志也报道了简讯。1653202559125149.jpg可以说,“总参五人画展”在军地都产生了很大影响。正如画展前言所说“《总参五人画展》是总参谋部第一次为画家举办的个人作品联展”。其实也是唯一的一次:因为此后再也没有举办过这样的画展;军改后过去的总参谋部已不复存在,因此今后也不会再有。所以,这次画展是难得的、空前绝后的。

 

拙作展出最多的一年

1992年,也是我个人书画作品在各个大展中展出最多的一年,除在“总参五人画展”展出《嫩水浮金艳阳春》、《梨花院落融融月》等19幅作品外:8月,《江南春》组画4幅参加全军庆祝建军65周年美展(军事博物馆),并被收入画集出版;9月,《海岛夜话》组画4幅、《黄山胜境》组画4幅参加总参美术、书法作品展(军事博物馆),其中《黄山胜境》组画获该展大奖,《海岛夜话》组画获总参第二届文艺奖创作奖;9月,《曹雪芹故居旧貌》、《戒台寺抱塔松》参加“美哉北京”美展(炎黄艺术馆),被收藏;11月,《霜叶红于二月花》和篆刻5方《乐在其中》参加全军保健知识书画篆刻大奖赛优秀作品展(军事博物馆),前者获二等奖,后者获优秀奖。

看来,我的探索与变革已初获成果,凡是看过我的“江南系列”作品的,不论是著名画家还是一般同志,普遍认为“既重笔情墨趣,又融汇现代技法,格调高雅,构景别致,设色明净,意境新美,形成了清新向上、雅俗共赏的个人风格。” 能够达到如此效果,我在创作过程中是在不断探索和下了很大心力的。

 

墨彩交响唱“三美”

江南的山山水水,如诗如画。徜徉其中,每人都会油然而生一些独特的感受和体会。“小桥流水人家”,是人们对江南特有景物的一个概括和共识,这不无道理。但是,美的江南并不全是一个面孔:它有秀润的一面,也有浓烈的一面;有清雅的一面,也有繁盛的一面。我对江南印象最深者有三美:浓艳美、朦胧美、韵律美。为了淋漓尽致地表现这三种美境,我分别对待,做了不同的艺术处理:繁笔重彩歌浓艳,淡笔湿写叙朦胧,精心设计谱韵律。同时,我在技法上做了大胆变革。

在国画创作上,我没有条条框框,主张:不囿门派,不拘成法,基于传统标新立异,博采众长独树一帜。但怎样“标新”,如何“独树”?一是变革绘画材料与工具:作画前根据画意的不同要求事先对宣纸进行一些处理,使其呈现不同的肌理,再相应注意用墨的浓淡干湿和行笔的疾缓顿挫,以产生不同的效果;同时使用一种很普通、却又很独特的工具代替毛笔厾点,既省事方便,又效果佳绝。二是既“写”又“作”,通过“作”,呈现无论如何也“写”不出的独特效果。三是大胆用色:根据不同画意要求,有时大面积用艳色,以求浓烈夺目;有时用复色层层相加,以求丰富厚实;有时还干脆以色代墨,直接状物本色。当然,凡用重色之处,皆注意以浓墨相衬相陪,以避免轻浮、艳俗或太火。这样,每作一图,皆注意“写”与“作”的结合、墨与色的结合、线与点的结合、有骨与没骨的结合,调动各方面因素,在一张白纸的舞台上,演奏一支笔墨与色彩的交响曲。

创作中,我还有意融入个人数十年学习古典诗词的体会,不断从中炼意与择题,在清新向上的共同格调下,每幅作品不仅取景有别,而且在色调与笔墨处理上也不尽相同,即既整体成章、又各具神韵,以求创造出不同的、诗词化了的水乡美境。“江南系列”正式定名为“诗意江南”。1653202670117498.jpg 


“诗意江南”入盛年

如果说1992年前我画江南,尚处于探索、初创阶段,那么此后便是以新的理念、新的技法全力投入了“诗意江南”的创作。那几年,不仅每年创作数量多(有时近200幅),而且成品率极高,几乎是心想画成、开笔无废。后来所展出、发表、出版和被中外友人收藏的美术作品基本都是这一系列的作品。

1993年9月,20幅作品参加山东中艺画廊“首届五人国画展”(山东美术馆)。

1994年3月,20幅作品参加山东中艺画廊“五人国画展暨书画精品展”(汕头文联展厅、深圳红荔馆)。

1994年9月,《嫩水浮金艳阳春》、《梨花院落融融月》、《一江春水静》、《深涧野流喧》、《江畔安居》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和日本中国画廊举办的14人“现代中国画优秀作品展”(日本·札幌);

1994年11月,《城长春无尽》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

1996年5月,《春江扬帆图》参加“巴黎中国书画作品义展”。

1996年7月,《明月清风》参加中国优秀作家常设展示场“中国美术展”(日本·札幌)。

1996年8月,《天高云淡》、《月上中天》、《花深万里春》、《春水轻舟》参加总参纪念长征胜利60周年书画展(军事博物馆)。

1996年10月,《今日华夏万里春》参加全军纪念长征胜利60周年“护神杯”书画大赛,获三等奖。

1998年9月,《何处春江无月明》、《江上昨夜雪如花》等13幅作品参加“军旅画家甘长霖、张建明、柴京津三人画展”(苏州中国美协创作中心吴门艺苑画廊)。

还需要补充的是:

(1)由于决心脱离仕途、专致艺术,所以1993年底申请去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进修,获批准。到1995年暑期,在一年多的时间里甘作“白发大校学员”,在进修班上进行了人物石膏素描、人体素描、人体速写、白描写生、水墨写生等一整套的学习训练,对人物画的创作打下了较好基础。可惜的是,由于还是醉心于“诗意江南”山水画的创作,除创作了一幅歌颂毛主席的《天高云淡》外,始终没能进入人物画创作的天地,留下遗憾。

(2)1993年我军组建特种侦查部队后,我部作为主管单位邀请我设计了第一代徽标。还为我国维和部队设计过水晶纪念杯。

(3)1994年6月8日至22日因病在家休养期间,仍不甘寂寞,秉笔对20余年业余作画特别是进入“诗意江南”创作后的个人理念、主张和经验体会作了近2万字的文字总结,几经易稿后,配以80幅写生稿和国画作品,于次年8月出版了美术专著《写生山水画创作技法》(中国工人出版社)。此书中,我首次大胆使用了“写生山水画”这一提法,并独辟蹊径,着重阐述了如何写生和如何由写生稿创作成作品这一少有人涉及的课题。此书部分内容《写生六要》《创作九法》和后来撰写的《亦墨亦彩写江南》《山水画的修补》几篇经验体会陆续在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向导》杂志发表。1653202699193643.jpg(4)1995年高中母校河北辛集中学建校50周年前夕,应学校领导之邀精心设计了辛中校徽,一直沿用。该校徽在2016年石家庄市教育局组织的“我最喜欢的校训、校徽”风采展示活动中荣获中学组第一名。


迟副主席曝光了我的画家身份

正当我在艺术之途得心应手、踌躇满志时,1999年3月30日,我被任命为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馆陆空军武官,于是各项艺术创作戛然而止,开始紧张的英语复习和出国前的准备工作。2000年8月4日我同夫人离京,经泰国曼谷赴任。当我8月7日落地加德满都这个山国之都后,我在尼泊尔的各项工作,都该与“武”相关。但是,后来我国一高级军事代表团的来尼访问,却又牵出了我的一系列关于中尼友好的文事。

2001年2月,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率团访问尼泊尔。这是在我任期内接待的第一个、也是最高级别的军事代表团。因迟副主席曾在总参美展上接见过我,还为“总参五人画展”题写过展标,因而在同尼泊尔国防大臣阿查里雅先生举行正式会谈前,曝光了我的画家身份。他说:“我们国家派出的大使、武官很多很多,但画家武官就这一个。”在后来的访问活动和参观、游览中,迟副主席又多次语重心长地嘱咐我:不要丢掉画;要把看到的这些美好的东西记下来,将来画成画;应为加强中尼两国的友谊多做贡献。迟副主席这样关心、鼓励我的美术创作,我很感动。1653202744128776.jpg虽然我在出国前一直从事政治宣传工作,但因多次主持、组织或参与本部或一些部门的业务展览,因此对于驻外武官的职责和工作方式早已了然于心,来到尼泊尔后很快就适应了工作环境和进入了角色。工作之余,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异国风情引起我极大的创作兴趣,不过由于时间、条件及其他多方面原因,从国内带来的笔墨纸色一直未动。但迟副主席的指示我一直牢记在心,在做好军事外交工作的同时,还从一个艺术家的角度对尼泊尔进行了比较全面、深入的观察、了解和研究,并拍摄了大量照片,积累了多方面的创作素材,为我后来举办个人画展和回国初期的“五个一工程”做了充分准备。


 (未完待续)


编者注:

作者:张建明,号清官店人,1945年生于河北束鹿县(现辛集市)。中国驻外大使馆原武官,大校军衔。三等功荣立者。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首届“榜样战友”。

自幼喜文。数十年笔耕不辍,发表、出版近百万字诗文作品和在国内外展出、发表、出版千余幅书画、摄影作品,并均有多件作品获奖。

个人创作实践和艺术成就为《人物》(1982)《中国日报》(英文·1983)《中国旅游报》(1991)《美术向导》(1993)《解放军报》(1996、2005)《人民日报》(海外版·1996)《喜剧世界》(1996)《中国艺术报》(2005)《羲之书画报》(2005)、新华社(2005)、尼泊尔国家日报《新兴尼泊尔》(英文·2002、 2005)《拉吉达尼》(尼泊尔文· 2005)《艺术市场》(2019)《新老年》(2019)等国内外数十家媒体推介,并被收入多部大型名人辞书。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