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想写一篇我学诗词的文章,但始终没想好如何写。学诗词,现在的孩子们学得很好。这是因为“文化大革命”动乱结束之后,国家对青少年人的教育一步步走上正规,整个社会重视教育,学生们的课本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和充实,课内课外都有学习的条件。
当年,我们那些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出生的人,在上小学、上中学时,正好赶上“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书没读多少,荒废了时间和学业。
这里,从我上初中时的经历讲起。1969年的秋天,我开始上初中二年级。记得当时我们开学后,发了数学、化学、物理教材后,没发语文课本。老师说:“语文课本没到。”为此,在上语文课时,我们几个部队干部子女,就从家里拿来部队发的《毛主席诗词》及解释到班里来,组织大家学习毛主席的诗词。
现在,在我的手上还保留着一本“文化大革命”期间出版的《毛主席诗词》。这本毛主席诗词出版的时间是1967年5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定价0.26元。
在这本《毛主席诗词》里,开篇是毛主席写的《沁园春·长沙》。毛主席在这首词的开头这样写道:“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问苍苍大地,谁主沉浮……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从这篇诗词中可以看出,毛主席在年轻时就怀有远大的抱负和宏大的气魄。敢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当时,我学习了毛主席的这首词之后,除了对毛主席年轻时的远大抱负深感敬佩之外,还知道长沙市有“湘江”,有“橘子洲”这几个地方。在1972年秋天我高中毕业后,我跟母亲到长沙时,专门到橘子洲上去看过,还曾坐船在湘江里一游。
学毛主席诗词,我们不但能从毛主席的诗词里学到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和情怀,还能从伟人的诗词里学会如何写诗词,这对我来说,影响深远。
1967年5月出版的这本《毛主席诗词》里,共计收录了毛主席的诗词三十四首。毛主席这三十四首诗词我认为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一是毛主席青年时期写的诗词,如《沁园春·长沙》《菩萨蛮·黄鹤楼》。二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写的诗词,如《西江月·井冈山》《清平乐·蒋桂战争》,一直到《沁园春·雪》。在这一段时间里,毛主席写的诗词,都与土地革命战争有关系。如《西江月·井冈山》,是毛主席在1928年秋天写的。在这之前,毛主席率领秋收起义的余部到达了井冈山,并在这里创建了中国革命的第一块红色根据地,为中央红军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在毛泽东主席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写的诗词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诗是《七律·长征》。也就是说,在“文革”时期,我学习了毛主席的这首诗词后,才知道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还有“长征”这样一件大事。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那时,我们学习了毛主席的这首诗词之后,除了能从诗中感受到红军将士在长征中的艰苦之外,还能感受到红军将士在党的领导下,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豪情壮志。
在红军长征结束后,毛主席对红军长征这段历史给予了崇高的评价,毛主席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摘自《毛泽东选集》第一卷,《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
以诗言志,诗是心声。毛主席在战争年代写的最后一首诗词,是《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主席在诗中这样写道:“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渡过了长江,盘踞南京城达22年的国民党政府,一夜间全部逃光。在4月23日这一天,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军占领了南京城。
在《星火燎原》丛书第10卷中,有宋献璋同志写的一篇文章,题目为《红旗插上南京城》。宋献璋同志在文章中这样写道:“23日中午,在浦口火车站一座空房子里,军部召开了紧急会议。军首长向大家宣布说:我第二、第三两大野占军,已在西起九江东北的湖口东至江阴长达千里的战线上,强渡了长江。敌人全线崩溃,我军正从左右两面向南京逼近。前线指挥部命令我们军立刻从正面渡江,直取南京城。”
在23日晚,第35军在渔民的协助下,分批从浦江码头起渡,渡过了长江,顺利占领了南京城。
当人民解放军第35军占领南京城的消息传到北平后,毛主席心潮澎湃,挥笔写下了《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这首著名的诗篇。
从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到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了南京城,十五年的时间,中国的历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大转变,换了人间。
毛主席作为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胸中自有百万兵。毛主席是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和大诗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全国解放后,毛主席写的诗词多与中国人民的生产、生活、文化和国防有关系。如《送瘟神》《为女民兵题照》等。
十年动乱结束后,中国人民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此后,国内的出版社出版了大量的古今中外的优秀图书,其中就有《唐诗三百首》这部历史名著。我就是在这段时间里买到了这部书。
唐诗,在中国人民心目中的地位非常高,其影响也非常大,难以用语言来表达。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瑰宝,而唐诗则被认为是中国古代诗词史上的最高峰。唐诗,不仅反映了大唐时期的文明程度,也是中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买到《唐诗三百首》之后,便认真的读了读。其中,我对李白、杜甫写的诗词印象最为深刻。如李白写的《蜀道难》。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李白亲自走过蜀道,否则的话,他写不出这种亲临其境的诗篇来。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朝避猛虎,夕避长蛇,……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再如杜甫写的《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这首诗也是一首千古名篇,影响深远。
泰山别名岱,因居五岳之首,故又名为岱宗。
我参加工作后,曾爬过三次泰山。泰山海拔1532米,主峰气势磅礴,高大雄伟,因而被古人封为五岳之首。杜甫在他写的《望岳》一诗中,描写了泰山的雄伟气势,抒发了他攀登泰山绝顶的壮志,表现了他不怕困难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值得我们向他学习。
学无止境,终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