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5月18日
吃完早饭,我们从长沙驱车南行,于十点左右到达中国“五岳之一”的衡山。
衡山被誉为“五岳独秀”。相传古时有神农追赶山鸟,用神鞭打落朱鸟,遂变成南岳衡山。衡山优美的自然风光,众多的名胜古迹,宜人的气候条件,令人心驰神往。据说,黄帝、唐尧、虞舜都曾到此巡狩祭祀,故有“南岳配朱鸟,秩礼自百王”之佳句.
站在衡山脚下向山上遥望,只见山麓林木繁茂,郁郁葱葱,山顶红花盛开,如焰似火。峰巅祝融殿犹如置于火山口之中,景色十分壮观。
衡山是五岳中唯一可通行汽车的风景区。我们从南岳镇乘车,沿着飔岩秀林之间的山道盘旋而上,经半山亭,过南天门,直达衡山最高峰一一祝融峰,全程15公里。
祝融峰海拔1290米,南缓北陡,形同鸟首,翘昂天外,众峦伸展如翅,跃然欲飞。祝融峰之高,堪称“南岳四绝”之一。峰顶怪石林立,古树参天,云萦雾绕,景物雄奇。唐代大文学家韩愈有诗赞曰:“祝融万丈拔地起,欲见不见轻烟里。”
我们的汽车一直开到祝融峰顶。下车后,便听到香客点燃的鞭炮声,如雷贯耳,经久不息。循径拾级而上,透过弥漫的硝烟,举首仰望,一座庄严巍峨的殿宇映入眼帘。在殿宇门额上直刻着“祝融峰”三个大字,左右楹柱上刻有“寅宾出日;峻极于天”的对联。我想,这应该就是雄镇天南、气蒸衡岳的祝融殿了。
祝融殿初名天尺庵,不知始建于何年。整个殿宇屹立在万丈绝顶的巨石之上。它上摩苍穹,下临深壑,百里以外,隐约可见,宋嘉佑年间监察御史刘挚称之为“九千丈外云间寺”。明万历年间,此殿名曰祝融坤君祠,又称开元祠,到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才改祠为殿。殿宇两进,有石檩、石柱、石门、石棂,全部用花岗岩建造。殿顶覆盖着长2尺、宽1尺、重约30斤的铁瓦,虽历经千年,仍光洁不锈,在阳光照耀下,金光闪闪。因此,祝融殿又有“金瓦殿”之称。
祝融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赤帝”,因发明钻木取火,被黄帝封为火官。据《墨子•非攻下》记载,夏桀无道,“日月不时,寒暑杂至,五谷焦死”。天帝命令成汤讨伐夏桀,并叫祝融暗中帮助成汤。祝融用火烧毁了夏桀之城,消灭了夏桀。祝融主管南方事务,常在衡山一带狩猎、游憩。传说过去衡山峰顶有祝融氏冢,2500年前毁于山崩。因祝融以火施政于民,对人类有贡献,故后人将衡山最高峰命名为祝融峰,并在峰顶筑祠纪念,祀为火神。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祝融被朝廷封为南岳司天昭圣帝。
登上祝融殿门前的石台,我回首远望,但见群峦叠翠,烟雾缭绕,祝融峰和整个殿宇仿佛飘浮在云海之上。衡山烟云可谓天下一奇,清人魏源在《南岳吟》中赞道,“恒山如行,岱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惟有南岳独如飞。”相传魏时铁脚道人杜巽才到衡山采药,夜半登至峰顶,看到云移峰飞的奇特景象,不由得仰天大呼:“云海荡吾胸矣!”
走进祝融殿,只见香烟缥缈,青灯长明。大殿中央供奉着司天昭圣帝坐像,两旁侍立着六部尚书、金吾将军。圣帝神龛后面有观音菩萨、雷神和慧思和尚的全身塑像。
世称“南岳尊者”的慧思,前额长有肉团。这位其貌不扬的佛徒却有一个美丽动听的故事:早在南北朝时,慧思欲辟南岳为佛教立足之地,但须得到岳神祝融的允许。一日,慧思登上南岳峰顶与喜爱下棋的岳神对弈,三胜岳神。岳神便问慧思有何要求,慧思趁机答道:求赐一地。岳神允诺,任其挑选。慧思将锡杖抛向空中,锡杖变成一条飞龙,降落在今天的福严寺附近。岳神大惊,忙问:“那是我早做打算的香火宝地,为师占去,我居何处?”慧思将岳神所坐石鼓一点,石鼓便从山前滚到山脚下一块平地上,于是岳神就在那里建造了南岳大庙。
殿内人声鼎沸,有的焚香叩首,有的求签占卦,有的测字相面。神像前跪满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善男信女,他们两手合十,双目微闭,口中念念有词,无非是在默诵保佑平安、早得贵子、升官发财之类的祷语。
祝融殿后面有用花岗岩砌成的石栏,高约四尺,三面环绕正殿,凌空悬挂在陡峭险峻的舍身岩上。清代和尚本照有诗咏叹舍身岩:“放眼愁天压,低头觉地空,一生奇险处,不在此岩中。”我登临其上,果然感觉奇险无比,动人心魄。凭栏俯瞰,可远眺九嶷洞庭,近览“五龙朝圣”。在秋高气爽之季,还能隐约望见雪峰山。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在此作诗称颂:“衡山苍苍入紫冥,下看南极老人星。回飙吹散五峰雪,往往飞花落洞庭。”
我绕到祝融殿右侧石门外,发现在一块岩石上有“乾坤胜览”、“唯我最高”、“尊峙寰中”、“山矗天止”、“云起峰流”等石刻。岩石顶上有一石栏,这就是望月台。暑夜在此纳凉,抬头可见众星拱月,低眉能观万家灯火。“人间朗魂已皆尽,此地清光犹未低”的幽静夜景别有一番情趣。
峰顶还有风穴、雷池等自然景观。传说风穴风起,天空将会乌云密布,随后即有大雨降落;雷池是古人祈雨的地方,每当阴雨闪电之时,池内金蛇乱舞,雷声轰鸣,是南岳山顶集中的雷击区。此时我忽然想起晋代庾亮在《报温峤书》中的一句名言“不敢越雷池一步”,遗憾的是这个成语并非源于此处。
去南岳必游祝融峰。只有登上衡山的最高峰,一览南岳真面目,才算乘兴而来,尽兴而返,不虚此行。硝烟,云烟,游人如烟;香火,灯火,红花似火。祝融峰上的奇异景色令人流连忘返,正如宋代名僧佛印所作《望日》诗云:
秋高气怒上封寺,碧落浮云放欲收。
万顷苍波澄玉鉴,一轮红日滚金球。
远观西北几千里,近视东南数百州。
好景一时观不尽,天生有份再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