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是一条奔流不息的大江,在中国人的文化记忆里,黄河、长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的基因。在长征史诗里,也有一条河,就是“红军夜渡雩都河”里的“雩都河”,是《长征组歌》里提到的第一个地名,成为了长征亲历者永远抹不去的记忆,雩都河因为长征被永远载入中国革命的史册。在致敬长征的众多诗篇中,有着这样的描述:“雩都河是一条充满灵性的河”,“是一条从挫折走向胜利的河”,“是‘红飘带’的起点”,“是‘惊心动魄的史诗’的卷首”,“是‘前所未闻的故事’的开篇”。因此,这条河又被人民亲切地称为“长征源”。 


  长征源雩都河蕴含着“周礼”文化的基因

  据县志记载,雩都以北有雩山而得名。清代雩都知县黄濬在《雩阳小乐府·雩山》这首诗里写到“大雩祀事载周礼,考典锡名邑所始;为民请命古已然,曰大有年书於是。”由此可体认雩都悠久的历史和雍容的周礼古风习俗的传承性。在《论语·先进》篇孔子问志、曾点述志的对话中出现了“风乎舞雩”这个典故。雩都自公元前201年建县到1957年,于都的“于”就是“风乎舞雩”的“雩”,建县以来,“雩都”这个名字叫了2100多年,而叫“于都”不过是60余年。或许正是曾点述志说到“童子”和“冠者”所传递的少年气象,加上雩都人生活在雩山之南的缘故,从中国人习惯“以观物象”的文化渊源上讲,南方,总是象征着生发之气、葱茏之相,宋明以降,文人雅士就把“雩都”喊成了更加文绉绉的名字——“雩阳”。世世代代生活在雩山之南雩都河畔的人们,很愿意被人这样喊着生养自己的这块土地,“雩都河畔的蓬勃少年怀揣着泽被天下的家国情怀”更是笔者内心不由自主地升腾起的一种文化自信和文化意象。  

  “雩都”这个有着“周礼”文化基因的地方,理学开山鼻祖周敦颐自然也愿意亲近。1062年(嘉祐七年),周敦颐和赵抃共同主政赣南,成功实现了为老百姓纾困的“虔州盐改”,第二年,1063年(嘉祐八年),周敦颐乘着小船逆流而上来到于都河畔,写下了千古名篇《爱莲说》,并以摩崖石刻的形式发表在雩都罗田岩,以警示后人“做君子,为民生”,这不正是一颗“为民请命”的“雩者之心”吗?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取得“雩都大捷”后,也在这里与周敦颐唱和,写下“岂弟君子,民之父母;靖共而位,正直是与;无貮无虞,上帝临女”的诗句;明代心学大师王阳明在正德年间也题写“相观而善”与周敦颐隔空相摩,正德十六年,阳明先生离任江西时,发出的最后一道政令是《行雩都社学牌》,嘱咐雩都人要“户习《诗》《书》”;王阳明的高足弟子何春、何廷仁、黄宏纲、袁庆祥、管登(“雩都五子”)也在正德年间的雩都开创了一个“羽扇纶巾”的时代,从此之后雩都君子更是绳绳继继。

  习近平总书记说:“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哪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罗列的这些长征源君子文化的思想接续者,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雩都人。从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建党百年重要讲话中提出的“两个相结合”的思想出发,雩都河畔的长征源文化,正是源自于两千多年以来君子文化的长征。“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正是生活在雩都河畔的雩都人文化长征最生动的注解。


  长征源雩都河传颂着毛泽东正确的战略思想

  如果讲雩都人民的革命斗争史,怎样都绕不开一代领袖毛泽东。1926年10月,毛泽东任所长的广州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第六期培训班的300多名学员,为期5个月的学习圆满结束了,300多学子带着毛泽东的农运思想,像“围棋子”一样洒向全国各地。雩都的红色播火者丘倜(雩都人)毕业于这个班。1926年10月,丘倜带着两株象征着纯洁、忠诚的白兰和一箱子进步书刊回到了家乡,根据毛所长的教诲播撒革命的火种,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发展了20多名党员,创建了7个支部,组建了工会、农会、商会……这是雩都人民革命斗争史上浓墨重彩的开笔。

  1928年,雩都的革命先辈为贯彻落实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提出的“枪杆子出政权”的思想,经历了“三乡暴动”的失败后,总结经验,在雩都北乡创建了赣南的第一支正规武装——赣南工农革命军第十五纵队和第一块红色革命根据地——桥头革命根据地。到了1929年初,在赣南特委和雩北特区党组织的领导下,雩都北乡创建了江西红军独立四团,和东固的独立二团共同载入了中国工农红军建军史。独立二、四团两支部队紧密配合,在兴、雩、宁边界采取秘密割据的方式开展游击创建根据地,有力地接应和配合了从井冈山下来的毛泽东率领的红四军转战赣南、闽西。

  1929年4月毛泽东率领的红四军来到雩都县城,帮助创建了赣南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雩都县工农兵革命委员会,在雩都县城召开前委扩大会时,作出了“一年争取江西”的决定,这个决定后来写进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雩都期间,毛泽东还给湘赣边特委写信,介绍雩北特区党指挥枪及秘密武装割据的成功经验,毛泽东充分肯定红二、四团建立党的领导权的做法,“一个子弹,不问过党不能支配,他们是绝对的党的领导”。这些经验为古田会议的召开打下了基础,也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提供了可复制、可辐射的成功案例。党指挥枪,“集中以打击敌人,分散以发动群众”,“盘旋式打转转,依傍着发展”,燎原之势不可阻挡,1933年8月,中央革命根据地进入全盛时期。

  1933年9月,国民党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左倾”路线的错误领导,第五次反“围剿”失利,毛泽东日夜忧思,为了给中国革命寻找出路,他忍辱负重默默“布道”。1934年9月,他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来到雩都,深入雩都南线开展军事调查,20日毛泽东复电周恩来,为最高“三人团”的决策提供了准确的军事情报;毛泽东有很强的问题意识,在雩都期间,深入干部、群众作思想动员,召开一场一场的座谈会,稳定军心、民心,鼓励群众搞好生产,支援前线,他的工作超出负荷,疟疾复发,高烧40多度,依然为扩红队长刘英出谋划策;毛泽东运筹帷幄,长征前夕呕心沥血完成了3万多字的《关于游击动作的指示》的小册子,于10月发放到留守部队当中,为留守部队坚持游击提供了理论支持。

  长征源雩都河传颂着毛泽东正确的战略思想,那些思想的光辉是可以光照历史和未来的。


  长征源雩都河书写了人民战争之伟力的壮歌

  雩都是中央苏区的核心县、全红县。雩都,位置优,是五达通衢交通要道,境内有梅江和贡江两条水路;雩都,政治红,雩都开展革命早,雩都早期革命者受毛泽东、方志敏、朱德、周恩来的影响颇深;雩都,物产丰,“一块石头(钨砂)养活了十万红军”,钨砂也成为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打开向外突围这道生门的有利筹码,是毛泽东在1930年4月埋下的伏笔;雩都,人民好,2000多年的文化滋养了雩都人民,对正义的趋同自然而然。因此雩都又成了中央苏区的大后方,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南方三年游击战的策源地。雩都河畔谱写了一曲曲人民英雄的赞歌。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雩都有6.8万余人参加红军,10万人支前参战,1.7万余人参加长征,贡献了6000余名挑夫,收留了7000余名重伤病员,有姓名可考的烈士1.6万余人,长征路上每前进500米,就有一个雩都人倒下,建国时幸存的长征老干部,仅仅277人。

  “战争伟力之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1934年的秋天,中央红军不得不实施战略大转移,红军主力从各战场一线撤离下来,在雩都河北岸集结休整,各部队一边调整战略队形,一边补充兵员、物资,雩都人民倾其所有支援红军,最后一粒米拿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拿去做军装,最后一块板拿去搭浮桥,最后一个儿送去上战场。10月17日至20日,红军主力五个军团和中革军委、红军总部、中央机关组成的两个纵队共8.6万余人,在雩都人民支援下,利用四个晚上的时间,顺利渡过雩都河,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大义成轲,拼舟为梁”,“34万人保守了一个天大的秘密”,“一条河就此决定了一个民族的流向”,这些诗句都是对发生在80多年前雩都河畔的故事最生动的歌唱。

  红军走了,雩都河畔,红军的亲人们一直在守望。以雩都银坑镇窑前村钟招子为代表的红军妈妈,将自己10个儿子中的8个送去参加红军后,每当夜幕降临就在家门口挂起一盏马灯,等着自己的儿子回家,直到全国解放,一个也没有回来,临终前,她说:“请把我埋在儿的身边。”以雩都县车溪乡坝脑村的段桂秀为代表的红军遗孀,为了兑现丈夫临别时“一定要守护好家,照顾好妈妈”的嘱托,在雩都河畔一等就是90年,2021年4月28日,103岁高龄的段桂秀奶奶从雩都来到天安门,替她的丈夫圆梦,在天安门前她对着毛主席的画像说:“主席啊,您是好先生,好先生带出了好学生。主席有把握,到处建设得光哇哇,亮堂堂。共产党万万岁!”以贡江镇管翠英为代表的红军遗腹子,一辈子也没有见到过自己的红军爸爸,她说常常在梦里呼唤父亲,可是怎么也看不清父亲的模样。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翻开中国的历史,从来没有看过哪朝哪代的老百姓,为了一支军队的命运奉献得如此坦荡。在历史大变局的重要关头,雩都人民为了把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命运渡向胜利的彼岸,倾尽了所有,那是几代人的牺牲啊!


  长征源雩都河畔吹响了“新长征再出发”的时代号角

  1949年3月5日,毛主席在中共七届中央委员会二次全体会议上强调:“夺取全国的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2019年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赣州于都,瞻仰了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参观了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接见了8位红军烈士亲属和一位烈士遗孀,强调了“三个来之不易”、“四个不要忘了”,并在于都河畔发出了“现在是新长征,我们要重新再出发”的时代号令。两位领袖有关长征的论述,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时代宣言。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于都全县上下牢记总书记嘱托,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今天的于都,是一座现代化的长征文化之城,到处都能看到以长征、红军命名的建筑、商铺、街道,长征文化成为了于都这座城市的重要标识。当下,红军的后人,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接续先辈的光荣,抱团组建了诸多公益性的团队,比如长征源合唱团、长征源宣讲团、小红星讲解员、长征源《告别》情景表演队、银河悦读长征源分站,他们以唱、讲、演、写的方式传播着红色文化。如今的于都,各项事业正朝着高质量发展方向阔步前进。当前我县突出打好“长征文化、时尚之都、富硒产业、体育融合”四大品牌。长征文化品牌的打造,主要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抓手,以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项目为龙头,深入实施文物保护利用传承样板工程、文化品质提升工程、文旅融合发展工程、长征文化走出去工程等“四大工程”。决心把于都打造成为展示长征历史的重要窗口、体验长征精神的重要基地、汲取新长征力量的精神家园。 

  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雩阳之子”始终保持着“出发”的状态,为着建设富强美丽平安幸福于都而奋勇前进。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