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桥(原称吴家桥),地处扬州市东南隅,南滨长江,北临通扬运河,东靠泰州,西近仙女庙,是个区域不太大但位置较为特殊的地方,早期就有革命的种子,群众基础好。抗战时期,吴家桥地区作为中共江都县工作委员会、中共苏北特委诞生地,新四军军政抗日学校、江北抗日自卫团等组织的诞生地,为本地区的抗日对敌斗争,共产党地方组织的建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苏中地区有名的革命根据地,素有“新四军渡江北上抗日桥头堡、苏中小延安”之美称。

  1938年10月以后,陈毅同志根据毛泽东同志第一个“五四”指示精神,克服重重阻挠,派遣新四军挺进纵队二支队和三支队先后渡过长江,攻取三江营,占领大桥镇,在长江北岸建立起以吴家桥、网子桥、三墩桥和花荡、焦家荡(即“三桥两荡”)为核心的长江北岸抗日桥头堡。1940年5月4日,毛泽东同志在第二个“五四指示”中评价到“……叶飞在江北的发展……均不但是绝对必要和绝对正确的,而且是使顾祝同不敢轻易地在皖南、苏南向你们进攻的必要步骤。”

  吴家桥是新四军从江南渡江北上抗日的桥头堡,也是新四军在苏中开辟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陈毅、粟裕、叶飞、管文蔚、姬鹏飞、陈丕显、张璠、陶勇、钟期光、卢胜、乔信明、、韦永义、韦一平、惠浴宇、江渭清、陈玉生、王澄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在这块热土上工作、战斗、生活过,苏中地区党政军领导同志曾长期以这里为中心,领导广大军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抗日、对敌斗争。

  1939年2月,挺纵三支队政治处主任惠浴宇根据陈毅同志指示,在吴家桥建立起中共苏中第一个县级组织,即中共江都县工作委员会,后改为江都县委员会。1939年5月,组建中共苏北工作委员会,后改为中共苏北临时特委、苏北特委和苏北区委。在吴家桥先后为高邮、泰兴、如皋和扬中等周边地区培训党员130人,派遣骨干到靖江、兴化、宝应等地发展党员、建立组织。

  1939年10月下旬,叶飞所率“江抗”来到江北吴家桥与管文蔚部重新整编挺进纵队,管文蔚任司令,叶飞任副司令,下辖4个团。按照正规部队标准规范作息、操课、学习等活动,在吴家桥地区开展大练兵运动,提高部队战斗力。1651022435417494.png

            (图片:党员在陈毅广场活动)

  建立统一战线。陈毅同志根据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总方针,创造性地提出“击敌、联李、孤韩”的策略,分别于1939年8月、1939年12月和1940年春三次由吴家桥去泰州,争取国民党方面李明扬、李长江合作抗日,保证挺纵在江都(吴家桥)站稳脚跟。并结识“一张”“二袁”“三三”等一大批地方爱国民主人士。新四军在江都(吴家桥)建立起苏北宪政促进会、江都民众抗日自卫委员会,以及工抗会、农抗会、学抗会等各个民众抗日组织。

  1940年2月8日(农历正月初一),日伪军出动约400人的兵力,从仙女庙出发袭击新四军挺纵驻地——吴家桥根据地。挺纵重创敌军取得“新春大捷”。日军大队长受伤逃回扬州,缴获战马十余匹,俘伪军百余名。

  1940 年4月,叶飞在取得驰援皖东北“半塔集”保卫战胜利后,带领“挺纵”一团和四团两个营回到吴家桥地区,与其他领导同志一起,在吴家桥召开军政委员会全体会议,传达中央放手发展抗日力量的指示,也传达了少奇同志的指示,会议决定成立江都县抗日民主政府——江都县人民政府,惠浴宇任县长,标志着历经近2年的艰苦努力,我党领导的苏中第一个抗日根据地正式诞生。

  随后大力开展群众工作,农民长期被地租和高利贷捆绑得透不过气来,减租减息运动,让地区民众的抗战热情迸发了,一下子就把军民关系推向一个高潮。

  吴家桥的工作部署好后,叶飞正要过江去向陈毅同志汇报皖东北之行,主要想谈一下刘少奇同志交代的任务,并向他请示如何执行这一任务,谁知日伪军要再次对吴家桥地区进行“扫荡”。5月17日,日伪军3000多人分三路再次围剿吴家桥根据地,新四军“挺纵”江北所部,在地区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吴家桥保卫战、三官殿伏击战和三江营伏击战的辉煌胜利!


  注:本文作者参考了地方史志、相关文献资料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