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许衙评的人都知道,他原来的名字叫许亚平,衙评这个名字由清朝名师天乙道人惊世绝学第五代传人、金玉堂世传命名馆长霍艺元所起,2018年开始对外启用,他的身份证上仍然显示叫许亚平。

       他具有军人雷厉风行、敢作敢为的作风,以孝为本、诚信待人的品格,他是一个说话算数的人,是一个敢于担当、乐于奉献的人,也是一个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探索者和实践者。


       探寻之路

       记得2017年春节前,我与《老咸阳》作者董学武、诗人白锦忠商量,拟组织一些人参观咸阳历史人文景观,写一些文章和诗歌,让大家知道目前这些景点的现状,为在大西安环境下如何保持咸阳的优秀传统文化提供建设性意见。当把此想法告诉许主编后,他认为很有必要,立即联系人民法治、陕西市政和咸阳在线等相关负责人组成媒体联盟,决定参与并全程报道此事,确定了“探寻历史踪迹 传承优秀文化”为活动主题。大家讨论后一致推选他为“探寻”活动组组长。

       2017年2月16日(星期四)上午10:00,“探寻历史文化踪迹 传承优秀文化”活动启动仪式在咸阳河南街渭河南岸码头遗址举行,许衙评在主持活动时说:“咸阳是一个历史文化底蕴厚重的城市,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留下许多令人惊叹不已的历史遗迹。组织这样的活动就是想让更多的人了解咸阳的历史文化,传承优秀民族文化,保护好宝贵的文化资源,鼓舞和激励年轻人奋发图强,为建设陕西、建设咸阳作出贡献。”在参观完明代咸阳古渡遗址、咸阳古渡博物馆和清渭楼后,临近中午他自己掏钱请参加活动的26人吃了饭,还不让我告诉任何人。下午又赴西咸大道沣河公路大桥西岸、大约50多米处的碌碡桥遗址参观,将已经消失的桥址用照片与文字记载了下来。

1650712249107523.jpg

     “探寻”活动启动后,大家建立起了微信交流群,每遇周六或者周日举行活动,许衙评拟定好集合地点并带上旗帜,在群内通知大家自愿参加,尽管活动没有任何经费支持,但由于许衙评待人随和、谦虚,组织得力、有序,媒体报道及时、广泛,活动影响不断增强,吸引了更多人加入。成员中年愈八旬的有冯强文、吴志琪、朱公明、张德臣,年过七旬的有李双林、梁澄清、白锦忠、董学武、钟宪政,年过六旬的有张英民、黄建民、魏兴,还有四五十岁的周陵文管所所长张俊辉、沙河文管所所长朱峰等专家,律师梁宏选,摄影人库建国、温迪,更有不同年龄段的媒体人杨海卿、景东旭、雷小河、白凯、刘疆坤、邓晓燕、邓岚、李玉琴、董晓洁、郝洁,作家和诗人晏娟、陈小婷、侯筱曼、姜兰芳、何琼、燕秋歌,书画家李潇冰,陕西工院任教的美国人迈克、教授级翻译马栓莹等40人先后参加了活动。   

        2017年8月26日(星期六),探寻活动走进咸阳八景之一的龙岩翠柏(龙华寺)。明清时期,这里占地约13亩、有大小13个殿,主殿大雄宝殿有九檩八椽,两边墙体厚度达1.7米,气势较为宏伟;寺内僧人自已动手在周边种庄稼140多亩,秋、夏两料,自给自足,方圆几十里,都能看到遮天蔽日、郁郁葱葱的参天松柏;而现在看到的却是寺庙周围也没有什么树,仅剩下一个大殿。参观后在讨论会上,张俊辉所长提出,要恢复龙华寺的繁荣,应该先植柏树,这是大事,明年春天,他愿意提供一些树苗,欢迎大家都来植树。原咸阳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张英民,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秦汉战鼓传承人黄建民等都很赞同。

       这件事一直在许衙评心中挂念,第二年植树树前夕,经他多方联系,由中国民族博览陕西专刊等多家单位参与的“探寻团植绿色活动”顺利启动,3月10日9时许,探寻团成员及部分家属等20余人,自备车辆、自带铁锹、洋镐和水桶从市绿化处出发,首先赴周陵挖树苗,为了保证成活,出发前他还专门邀请园艺工人陈师傅参加指导,因为现场树苗直径近10公分、二三米高,周围环境不利作业,他又将大家分为7个小组,分区域、定任务挖苗,对于挖好的较大树苗,大家一起肩扛手抬、齐心协力。12:25到达龙华寺后,大家简单吃过斋饭,顾不上休息,13:15便来到植树现场定点、划线,投入到紧张的栽植中,有的挖坑,有的扶苗,有的培土,有的浇水,分工协作,有条不紊,庙里的居士也纷纷参与栽植,用三轮从五里外取水浇树,现场热火朝天……经过2个多小时的忙碌,在欢声笑语中将22棵柏树栽植在寺院周围,放眼望去,一排排绿树生机无限。居士们动情地说,感谢你们关注寺院发展,为这里增添了绿色,也让我们感到了春的气息。龙华寺释如霖大师专门给许亚平打来电话表示感谢。

1650712263676502.jpg

       截止2019年年底,探寻团先后走访了咸阳八景、碌碡桥遗址、沙河九眼桥、咸阳民国第一高楼、泾阳裕兴重砖茶、老秦味道、北杜铁塔、红塬坊血麦、咸阳城区塬窑洞、咸阳凤凰台、武功姜塬祠等20余处人文景观及地方特色,用镜头和笔头记录了这里的现状,建议并呼吁,重视和保护刘古愚在陕西省唯一保存马泉街道办魏家泉村的义学遗址,保护好呼马泉街道办赵家村有300年历史的皂角树;组织撰写并发布稿件30余篇5万余字;民盟成员朱峰等5人撰写《大西安环境下如何保护咸阳的优秀传统文化》获咸阳市优秀社情民意论文一等奖。

        一个人做成功一件事容易,但好几年不断做一件事却不容易,其实一个人好的习惯和善行义举,就是这样慢慢养成的。

        探寻历史择优秀,倡导参观遗址先。

        摄影回归原状态,文章重点写承传。

        咸阳自古吉祥地,统一思维发起澜。

        艰苦赢来秦制度,六合皈顺靠集权。


       传承之情

       记得首次探寻咸阳古渡遗址在下河堤时,78岁的李双林腿脚不便、拄着拐杖,他挽着李老师的胳膊一直相伴,走近散布中河中的木桩;在探寻秦代战神白起墓时,因为要步行300余米的漫坡路,他又找来三轮车让师傅将86岁的冯强文送到白起墓碑前;每次探寻团合影时,都能看到他常常让年长者站在中间,自己立在旁边……

1650712283177161.jpg

       因为人们都知道,他不仅尊敬长辈,而且在家也是一个大孝子,远近闻名,在他的身上充分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的孝道文化。

       许亚平,字衙评,曾用名许向龙、许向农、史正,1963年12月出生于陕西兴平豆马村,刚入伍服役在新疆,考上军校又入党,从国防科工委指挥技术学院毕业,16年的军旅生涯大部分时间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度过,1998年转业后安置在咸阳市城市绿化管理处上班,曾任办公室副主任、管理科科长、工会主席等职,成为一名园林绿化工作者,因为工作扎实文笔好,得到省住建厅、省市政工程协会和咸阳市城建局领导重视,2020年开始编辑《陕西市政》杂志又做网站。现为陕西市政杂志总编、陕西市政网总编、陕西微刊新媒体主编、中国民族博览医疗专刊和陕西专刊总编,中国乡医网总编,虽然是半道转行,但真正可以称为是一名知名媒体人、社会活动者。

      正是他的出身和经历,决定了他的为人和性格。因为他的父母亲都是出身农民,母亲在县城做过临工,回乡后又参加农村劳动,含辛茹苦养大4个子女,后来又在家照顾卧病在床的丈夫10多年,历经艰辛。

        许衙评1998年转业后,有幸单位分到六楼100余平米三室二厅住房,2000年他父亲去世后,便和妻子商议把母亲接到了咸阳一起生活,不但为儿孙做饭,而且还要送孙子上学,随着母亲年龄增大,除了送娃外基本上不下楼,他是看在眼里急在间。2004年,当单位盖新楼时,刚好制定有政策可以互换住房,按说他可以要一套更大面积的住房,但是考虑到母亲上下楼不方便,于是他们便决定用原来的大房子换了90多平米二室一厅,而且贷款补交了房款6万余元。他说,只要母亲高兴,自己委屈一点没有什么。

      上班期间,由于事多很少在家陪老人,所以每年春节期间,他坚持陪着母亲走亲访友,母亲想去哪里都跟着,好让姊妹们见见面、拉拉家常。2006年9月14日,中国花卉报通联工作会在浙江嘉善举行,会议间隙,他带着母亲赏街景、看夜景,得到同行的赞赏,北京军神园艺公司王正印还与其结为兄弟,会议结束后他带着母亲去了上海黄浦江、南京路等处游览;2011年5月18日,陕西市政第四届通讯员培训会在安康举行,会后他带着母亲和岳父母赴岚皋县南宫山游玩,由于上山道路特别陡峭,他与妻子雇了3个滑杆,让老人们顺利爬到了2200多米的金顶,感受到了这里的云雾缭绕似仙境、奇险野秀风光美;2014年3月,在给母亲体检时,他才知道母亲已经到了胃癌晚期,于是他连续3个晚上加班到凌晨1多,完成了几年前就计划拍摄的电视片脚本,他在照顾母亲住院的同时,联系拍摄单位、整理照片资料,当医生告知母亲在世时间不多,建议回家修养时,他心如刀割、悲痛万分,心想还没有好好孝敬母亲,还没有让母亲坐一次飞机……回家后,他帮助母亲完成了部分镜头的拍摄,催促制作单位抓紧剪辑,临终前几天,终于完成了《我们的父亲(许复斋)母亲(黄宝珍)》电视片制作,虽然片子只有短短的10多分钟,由于母亲多日没有进食,身体赢弱,看着看着就昏睡过去,他便把笔记本电脑放在腿上一直用手端着,让母亲断断续续坚持1个多小时看完,每当母亲看到自己的镜头,眼睛就露出了光亮,紧盯屏幕看,这时许衙评总是心头一阵酸楚,眼泪就掉了下来。2017年7月14日,母亲去世三周年时,他提前拟写了碑文并请董学武老师反复修改斧正,又请岳父吴志琪书写在宣纸并刻于石碑上,以示对父母永远怀念。

1650712304109808.jpg

       他对自己的父母是这样,对待岳父母也一视同仁。2013年7月,恰逢岳父吴志琪八十大寿,老人家不想过,但他想:自己母亲七十寿辰时都没有正式过一下,母亲就离家人而去,作为儿子心中有愧,槐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岳父的八十大寿一定要过,不能给人生再留下遗憾。于是他按照“精练、简朴、文明”的原则,亲自拟写了策划方案,邀请了部分亲朋好友在家中举行仪式,他担任导演兼主持人,活动期间,儿孙们采用传统跪拜方式向父母叩头,播放了他为岳父策划制作的电视片《我的父亲是历史学家》,书画家王守一、李耀瑞、武景明、雷树森等用作品贺寿,秦腔表演艺术家田杰、星光大道参赛歌手陈凡和汪洋等助兴演唱,摄影师媒体人王雪峰、郝洁等用镜头笔头记录瞬间……兴平市大阜村原党支部书记70多岁的平风波说:在农村给老人这样过寿,我还是第一次见,有这样的儿女,值得大家学习。

       诚实守信德为本,华夏民族孝道先。

       大爱团结同事亲,助贫善举美名圆。

       军营培育担当勇,自律成梁付苦艰。

      敬重师长呈惯性,随缘儿女要承传。

        2018年以来,作为最美乡医的联合发起人,许衙评先后还组织策划了走近基层寻找陕西和湖南最美乡村医生和诊所暨颁奖活动;2020年新型肺炎防控期间,他要求中国乡医网、陕西市政网等媒体积极宣传各地防控做法和成果,编发稿件近百篇,而且还经常在微信朋友圈中分享文章,大力宣传我国中医药抗疫成果,为弘扬中华民族中医药文化积极探索、不懈努力。

      作为知名媒体人和社会活动者,许衙评越活越简单,越活越年轻,因为他的善行善举好,宽广路任行。我也相信,许衙评探索历史踪迹、传承优秀文化的路,一定能够走的更远、更好。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