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有朋友向我推荐一部诗歌集《博鳌放歌》(作者姚承德  海南出版社 2021年 ),建议我抽暇不妨看看,说出版半年来,看过的人无不称赞。这是一本340多页的短诗集。我翻开看了几篇,真的就放不下了,一口气读完。犹如从遥远的海南椰林、带着沁人心脾清新海风, 扑面吹来。

这是吹向诗坛上的一股清风。为当前诗歌创作提出了几个极有示范意义的问题:

首先,讲好中国故事,诗歌也不能缺位。多年以来,我国文艺界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文艺思想指导下,在坚持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诸方面都发生很大变化和进步。特别是近期的影视界,更出现了重量级的优秀作品,受到人们的肯定。但是,回看诗歌界,却有许多令人不能满意之处。人们过去说的读诗的人没有写诗的人多的状况依然存在。一个时期以来所谓“主流诗歌” 并不令人待见。什么“你在桥上看景,别人在楼上看你”,被捧为经典。“告别康桥”却告别不了当今诗坛。当年被毛泽东在延安时期批评了的 “诗歌犹似空谷落针” “为艺术而艺术”“诗歌要远离政治”的诗歌理论和实践仍被一些人抱着不放。前几年 ,曾盛行所谓写“下半身”,前不久又爆某知名作家的“接班人”大写屎尿的诗歌并靠其走红。诗歌这种情况甚至影响到我军一些诗歌的创作,软绵绵、温柔柔的军歌和军营诗,时而所见。这些,让人们不由想起梁启超赞陆游的诗: “ 诗界十年靡靡风,兵魂散尽国魂空。诗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 梁启超这个诗论提出的问题,似乎是 历史的穿越,至今也有其现实意义。

《博鳌放歌》可喜之处在于一改 “诗界十年靡靡风”,作者以饱满的激情、明快的节奏、和谐的旋律、民族的风格给人们讲述一个全新的全方位的博鳌和南海诸岛 的动人故事——自然,这是一个生动的中国故事。这样,也就回答了文艺界一个有普遍意义的问题:讲好中国故事,诗歌也不能缺位!

       ( 二 )

博鳌以“博鳌论坛”而闻名,自然是诗人着墨最多的:

蓝天碧海椰林画, 会址旗飘如彩霞。论坛推开世界窗,博鳌在此论天下。    四季如春宜居地,天堂小镇大氧吧。   龙腾华夏逢盛世, 此处中华一奇葩。展望 明日景更美, 一带一路再出发。  (游博鳌亚洲论坛会址)

 

北纬十九度,博鳌世界殊。遥望夏威夷,前程谁能估?

 

政要精英论未来,“一带一路’’展宏图。国强民富小镇古,今描更美新蓝图。

           (博鳌新歌)

 

 又是娇艳三月天,  国首名人来论坛。  隔洋相望夏威夷,  惊叹巨变博鳌湾。

  海那边,  海这边。  看今日,  望明天。

  龙潭岭上国宾馆,  世界奇观玉带滩。  沙滩如金椰林绿,  海阔天高满眼蓝。  (博鳌礼赞)

“论坛推开世界窗,博鳌在此论天下。” “遥望夏威夷,前程谁能估?” “海那边, 海这边。  看今日, 望明天。” “这里有亚洲论坛把未来构想, 这里是一个新神奇诞生的地方。”

《博鳌放歌》以丰富的想象,巧妙的 比喻、对比、对称、对偶等艺术表现手法,创造了一个无限辽阔---飞越大洋、俯视环球的 意境 —- 小镇不小!博鳌像个起飞的大鹏,这是中华民族起飞的象征! 读了,你能不激情澎湃吗 ?

博鳌除了“博鳌论坛”之外,值得歌咏之处甚多。诗人尽情歌咏 博鳌之美,多视角、全方位的博鳌 。全书不乏佳句、佳景:

博鳌有厚重历史沉淀,有着光荣的历史,也有苦难和辛酸:“这里有万泉河的传唱,这里是红色娘子军的故乡。” “耕海踏浪,闯荡南洋。渔港侨乡,大国之窗。 ”

“ 车进小岛乐城村,青砖街路蕴古韵…….水塘旧址寻古镇,城隍庙前聚游人。爆竹炸响似枪战,抗击日寇勇如神。小村千载中华魂,台风无阻重建人。今听狮舞鼓声劲,正在腾飞的古镇日日新。”(古镇)

博鳌有优美的自然风光:
椰林绵延三江穿,龙滚九曲汇万泉。三江入海水天连,世界奇观玉带滩。金色玉带下九天,飘落江河大海间。脚踩金沙左右看,江河色浅海天蓝。日烈沙热金灿灿,远处椰林绿无边。仰视天阔深呼吸,江河海天不同蓝。(玉带滩)

这里人民生活宁静祥和,不是桃源,似在桃源。是少有的宜居城市:
    梦醒望龙潭, 星消弯月淡。 红染东方鱼肚白, 淡蓝涂亮半边天。(晨起)

鳌庄漫步金沙滩, 浪来海风轻拂面。 清早结伴观日出,  林间练练太极拳。。。。。。 孩童挖蟹嬉笑去,大船载鱼远海还…(海滨晨曲)   

潮来浪白涛声声,海天蒙蒙, 一轮金月升。  人涌潮涌, 椰风轻轻,中秋月更明。  天堂小镇 ,似梦非梦,嫦娥寿星人海中……(天上人间)

诗人笔下博鳌的人文景观、社会发展的新面貌也颇有诗意。诗人笔下的高铁站“ 像行进在绿色海洋上的一艘轮船……高速铁路全岛环,你是一道风景线。……航船高速正向前。”

诗人在飞机场看到想到: “机掠白云下蓝天,绿海飞落云中燕。。。。。偌大机场瞬时建,中国高速大发展……”

诗人走进农场所见:“……亭亭玉立蓝天远,头顶斗笠俏村姑……观鸟亭下百鸟欢,试验田上瓜果熟……”

诗人在万泉河上漂流:“碧水蓝天椰林秀, 竹筏作舟河上流,歌声笑语迎面来,码头椰树身后走。山上小径时见鹿,绿树丛中现红楼……”

博鳌的山、水、海、云、滩涂、村落、田野,各有特色。就是行车在路上,也自有一番情趣:

车驰椰林穿绿海,窗外花开---红、黄、紫、兰、白。一路风光一路景,更有醉人海风扑进怀。天黑路灯装扮新夜景,条条长龙照天外, 大灯银白来博鳌,尾灯红红去琼海。(博鳌路)

   《博鳌放歌》中内容丰富,对海南各处尤其是南海诸岛的吟咏不乏精彩之处。例如, 《永暑岛》

昔日:“永暑昔日落潮礁, 听名就知热难熬。 小小高脚屋,孤孤披茅草。”今天: “ 海阔蓝天远,  五星旗红猎猎飘。………医院草坪翠,营房青菜茂。绿化成荫美,果木椰树高。机场起落军机啸,港口舰艇渔船锚。密林时现新装备,战士出操狮虎豹。永暑、美济、渚碧岛,位成“品”字铁三角。如今七礁变七岛,好似航母海上漂。”

诗人游过“三沙” 之后,惊叹:

 城新座座岛葱绿, 涛涌排排细沙白 …… 三沙归来不看海,何必再去游“马代”?

 

值得向读者推荐的是作者对南海卫士们的歌颂。作者并无军旅生涯,但是,《海岛卫士 》却通过诗歌的特有形式,将一位 坚毅、乐观、勇于吃苦耐劳、忠于职守 的守岛战士形象和心态,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我站立在海防哨所,  海鸥翩翩起又落。 我们在海岸边巡逻,

涛声好似心中歌。

天苍苍海茫茫,当年郑和船队这里过。 浪连浪波连波,当年海战舰炮射怒火。

久经小岛酷日热,受得南海雨滂沱。不经暴风骤雨练,怎知奋斗多苦涩? 累么辛苦么?保家卫国心中乐!

望商船如梭来来去去,看军机呼啸起起落落 。更有海鸥、海浪常为伴,谁说这里寂寞?

浩瀚的南海呀,伟大的祖国!,这里是我光荣的岗位,南海长城今有我。

(海岛卫士)

 另一首《老兵》,通过一个退伍战士重回海岛的所见所闻这个独特的视角,不仅将西沙永兴岛的今昔巨大的变化,形象的表现出来,而且,通过自语班长来不了,让他从视频里看新貌,并急切地走遍全岛等细节,将 退伍老兵们,退伍不忘前哨的心态和思想表现得很鲜明生动,读之让人感动。这不是一个人,而是全国退伍老兵的群像,诗的典型意义尽显。全诗构思奇巧 。诗中没有直接描写 守岛的 战士们是如何热情迎接这位回营“探亲”的老战友, 仅最后一句“远望海岛挥帽摇”这个细节,将双方 依依惜别的情态、亲密程度表现在不言之中。请看全诗:

西沙永兴邮轮至,退役老兵游故地。北京路旁问邮局,明信片上盖印记。昼思夜梦回岛来,上岸急忙发信息。

倚紧椰树快拍照,跑遍海岛觅旧址。棕榈树后营房新,抗风桐边哨所立。再走当时巡逻路,烈士陵园敬军礼……

班长腿脚来不了,让他视频看新貌。什么都想快报告,什么都要仔细瞧。拍拍当年椰林茂,看看今日楼房高。听听海上拍岸潮,看看水下珊瑚礁。摸摸海战纪念碑,听听军营集合号。 晚望灯塔海上照,晨观战友出早操……

呵,昔日青春献海岛,今朝钢城竖前哨。南海勇士知多少,筑我长城坚又牢。.再见了,再见了,远望海岛挥帽摇。当年壮士志未了,梦中伴你听大潮……

 

( 三  )

《博鳌放歌》 告诉我们不仅可以讲好中国故事,还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去讲中国故事。

作为诗歌,讲好中国故事,必须用中国的风格、中国气派。文艺越是民族的才能越是世界的。长期以来,一些人有种误会,以为文艺走向世界,必须要借助外国的形式,用外国人的文艺理论、标准改造中国的文艺。在诗歌界,长期以来,以翻译诗为榜样,散文化的倾向比较普遍。离开了 传统诗词的和谐押韵的韵律,精炼精确精当的 语言表达力和感染力,以及充满优美辽阔 的意境等充满美感的中国固有的诗歌应有的特点。其实,作为诗歌这种特定的文艺体裁,无论中外,从艺术表现看,都有讲旋律、押韵、简练等共同的特点。只是因为各国的语言特点不同,在翻译成为外国诗歌 时,均失去了原来本国语言应有的语言精华, 变成了没有韵律的散文。因此,闻一多先生说,诗歌是不能翻译的。作者姚承德先生是某大学教授英语的教授,他曾对笔者说,他读英国诗人写的 英文诗歌,无论是古典的还是现代的,他们的诗都是讲韵律和押韵的,并无翻译成中文后的拗口的散文化。中国的翻译诗散文化,是无可奈何的。我们有些作者,机械地以翻译诗为榜样,把诗写成了拗口的散文。这是诗歌写作的歧途。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要坚持文化自信;要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自信。对诗歌来说,这些指示,不仅完全适用,而且打 中了诗歌的软肋。诗歌最需要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坚持文化自信的。毛泽东曾多次讲诗歌应该在古典诗歌与民歌的结合上发展。毛泽东这个提议,其实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坚持文化自信问题。 《博鳌放歌》在这个问题做了有益的探索。诗歌不仅语言风格采取民歌和古典诗词的形式,而且表现手法,充分吸收了民歌和古典诗词的赋、比、兴等诸多传统表现形式。整个诗的风格既典雅古朴又充满了浓厚的新时代气息。既有古典诗词的含蓄蕴藉又有新诗的通俗易懂 。从上面所引用的诗歌中完全可以看出这些点。下面,我们再具体分析几首。

 

 梦醒蛙声近,  夜阑高铁远。  窗前晨鸟唤,  天边淡月弯。    (博鳌晨曲)

 

月莹,风轻,人宁,

蛙和,乌应,蝉呜……

小径灯下读书翁,

远处琴声水叮咚……   (盛夏静晚)

这是一幅幅写生画!第一首是用现代汉语写的绝句,对偶自然、贴切,天然辉成,毫无斧凿的痕迹。读第二首,不由让我们想起古诗“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千山鸟飞绝,万经人纵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些名句。前有古人,后有来者!新诗也可以写出绝妙的意境!“小径灯下读书翁,远处琴声水叮咚… ”这同“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相隔千年,均反映了不同时代人的一种生活情趣和天人合一的一种美感。实有异功同曲之妙。当然,这可能是作者受到了后者的启发,不过无论怎样,这证明,新诗走古典诗词同民歌相结合的道路是完全可能的。再看: 

    烟锁池塘柳, 铃杳烽漠坵。

  千年古路新, 巨龙穿亚欧。

  崇山长列走, 蜿蜒不见头。

  穿峰越岭壮, 友谊遍全球。(丝路新歌-----观中欧货运班列壮景)

 

短短八句小诗,中欧货运班列壮观景色尽显!从烟锁雾罩、柳岸闻莺的江南,越过驼铃声声的沙漠慌坵,再穿山越岭,一直向前。其壮观景象尽收眼底。一句“友谊遍全球”收尾, 画龙点睛。全诗典雅而不失通俗 。值得向读者特别推荐的是首两句,细品则是中华文化楹联史上的一副“绝对”的试对。第一句“烟锁池塘柳,”据相关史书上记载,最早出自明代陈子升的作品《中洲草堂遗集》。自诞生以来,以“意境优美、蕴含五行”闻名天下, 被誉为天下第一“绝对”,文中偏旁含“金木水火土”,后世虽有文人名士作对应之,均无出其右者。 这里的“铃杳烽漠坵” 对得自然贴切,内含“金木水火土”。更难得的是上下两句巧妙构成一个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典型环境,用来表达中欧货运班列壮观景色,恰到好处。更可赞的是,这两句又是全诗不可分割的部分。全诗意境高远辽阔,古朴自然,有令人反复吟咏之趣。 历史上,这副“绝对”虽然有一些“对句”,但从没有这副对对的巧妙自然。例如,知名的“炮镇海城楼”对句,内虽然也含“金木水火土”,但上下两句词意并无关联。  “烟锁池塘柳 ”遇到了“铃杳烽漠坵”,从此不在是“绝对”了。

中国汉语中和传统诗词中经常看到排比句子。运用得好可以增加诗文的磅礴气势。《博鳌放歌》多处运用这种表现方法。作者对三沙群岛的歌颂:

 

………十二岛礁连一体,宣德群岛绽繁华。一排排林木绿成荫,一条条街道连楼厦。一个个菜园苗换茬,一筐筐瓜果刚摘下。一艘艘舰船港湾停,一座座岛礁立灯塔。一架架飞机跑道落,一片片海上新城迎朝霞。

连续八个排比句,气势磅礴,尽显海南诸岛的巨大变化。

《博鳌放歌》里还有许多诗,成功地运用古典诗词中的长短句,或用三言、四言;或用五言、六言,加强了诗的旋律和增加诗的美感。限于篇幅,不缀举。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