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08  

  看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突发现象,对我们人类行为的影响,还蛮有意思。

  自2019年底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政府日益加强封控、管控、防控,人类针对病毒出自本能的抗拒,使我们早已进入全民防疫的状态,保持距离、尽少聚餐、排斥上门造访、鄙视人群汇集,而远程交流则日盛,宅男宅女深居简出成了常态。

  随着时间推移,除了符合人类基本身心需求和加强全人类友谊和团结的体育盛会还将持续,那些规模庞大的筵席、热火朝天的人海集会包括广场舞周年大庆典之类的,可能都将演变为显得低调而清静的小空间行为,当然,尽管低调也可以不失奢华。

  这样也不错,渐渐地我们每一个人的创新能力也许更容易被激发。曾经看过摘自《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薄荷阅读》之外刊精选),2020年新冠疫情在全球爆发之初,西方国家与日俱增的患病和死亡人数触目惊心。然而经济受到重创之下,社会职业和个人兴趣也随之发生了转变。由于公司歇业或倒闭,封锁政策使得失业者们被迫困在家中,许多人不得不重新寻找谋生或消遣的方式。在此期间,一些人发现了自己对烘焙的热爱,以至于大有直逼专业面包师资格的势头。

  当时美国烹饪学校的报名者瞬间蜂拥。文中称,洛杉矶和纽约的“烹饪教育学院”2020年收到的申请较2019年增加了85%。由于发酵面团的技术直接影响烘焙制品的质量,但凡掌握了面团发酵之秘术,“烘焙师”或“面包师”资质的获取就成功了一半。该学院糕点和烘焙艺术专业的一位讲师认为,“发酵面团会成为疫情时代的厨房风靡一时的新星,这是合乎情理的。”

  学员们根据网课培训内容开始在自己家中大展拳脚。

  有位年轻人尝试多次都搞不掂,“味道很奇怪,而且不好闻。”他后来都回忆不起来扔了多少次废了的面团。不过,沮丧期间他是这么想的:“我估计我这辈子也没什么可做的了......”所以他又继续试,一次又一次,直至达成满意效果。而最早鼓励他的伴侣则因为疫情不能参加百老汇演出,便自然而然成了他的商业合作伙伴,每天把做好的面包放在印有自家品牌商标的纸袋里,乘坐地铁将其送到纽约各地。该品牌自此成了他俩共同经营的生意。

  有位女士志向奇特,希望自己能很快赚到足够的钱来辞掉另一份工作。“我讨厌我的工作,我讨厌我的生活,我要醒来并跟随自己的内心,而烘焙就是我正在设法完成的目标。”她在聊天软件中的烘焙表现渐渐被亲友所关注,并因为这种关注受到激励而开设了博客。当读者点击链接并购买她推荐的产品时,她就能赚取佣金。由此干得不亦乐乎。

  还有个23岁的女孩儿,与父母一起住在波士顿期间开始将烘焙作为疫情隔离的对抗手段。她说:“给我的兄弟和侄女送肉桂卷,这种方式让我有一种跟亲人仍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感觉。”

  就觉得,时势造英雄,哪怕烘焙者也能干得有声有色,在美国那病毒满人间的恐怖环境中,能做到如此处乱不惊,蹊径谋生,不是乱世佳人是什么?!

 

  顺便小小科普一下“烘焙”,西方人对其青睐由来已久。《薄荷阅读》这一课有不少描述,我用普通话来捋一捋。

  烘焙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烤焙,但西方人不会用我们这样的炒菜锅,人家用的是电烤炉。

  “制品在烤炉中经高温烘烤为成品,在烘焙过程中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变化,如水分蒸发、气体膨胀、蛋白质凝固、淀粉糊化、糖的焦糖化和美拉德褐变反应等。烘焙制品在烘焙过程中一般会经历急胀挺发、成熟定型、表皮上色和内部烘透这几个阶段。”

  艾玛太专业了,又是物理又是化学的,我自己也整不太明白。还是留给我家那位西餐小能手去理解吧。

  “烘焙食品是西方常见的日常饮食,各式各样的派对上通常都会供应烘焙食品,烘焙食品也是下午茶派对的主角之一,人们通常会搭配茶饮食用。”

  说道喝茶,好像还有点意思。但慢着,人家的“下午茶”和我们中式三餐的“饮茶”,可完全不一样。

  人家的下午茶(afternoon tea) ,用餐时间是介乎午餐和晚餐之间的,不同于正餐,纯属休闲或排场啥的。其历史可追溯到17世纪,沿用至今历史还挺悠久。近代的下午茶则源自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式下午茶(low tea),传说是贝德福德公爵夫人安娜·罗素在1840年代中期拜访第五代拉特兰公爵期间,在公爵的贝尔沃城堡中首创了下午茶。

  笔记中突然蹦出了人家下午茶常见的一系列令我此时垂涎不已的好吃玩意儿:英式奶油松饼、英式圆形松饼蛋糕、熏鲑鱼、火腿、蛋糕、三明治、红茶、火药绿茶、锡兰茶......啧啧!

  唉,“画饼充饥”就是这么来的。我眼下虽然不饥,但还是有馋之所向的好吧......啧啧!

 

  人类的共性有时候相似得可怕。

  前两天女婿还发了一张图,说:现在有买预制菜的,就像下方便面一样,可以简单操作比较复杂的菜式了。

  女儿好像挺感兴趣:这不是我当年的创业构想吗......疫情这波是多好的发展机会。

  女儿是个闲不住的人,疫情期间几次因区域管控不得不居家上班,网上完成公务的同时,兼顾着照看宝宝,并时不时展现一下小厨艺。我在被隔离期间,还有幸享受了两次她亲自研制出来的爱心佳肴。那滋味儿,简直刻骨铭心。

  乱世小佳人啊!

 

  4月3号,被隔离第5天,思考再三,我想把日记发到自己兼职业余编辑的“银河悦读中文网站”上,逐向站长独上月楼报告了自己密接隔离这件事。

  趁机简单介绍一下。银河悦读网的前身实乃被视为中国网络文学网站鼻祖的“榕树下”(1997-2020年)中规模最大的社团“雀之巢”。对中国网络文学发展有点了解的,应该对“榕树下”不陌生,美籍华人朱威廉创立,得以好几家实力雄厚的文化企业赞助,21世纪头十年的影响力在华语网络文学世界独领风骚,当时不少尚为普通文学爱好者的驻站作家笔耕树下而红极一时,最后成就了自己的作家梦。陆幼青、安妮宝贝、李寻欢、宁财神、韩寒、慕容雪村、郭敬明......直到今天还口碑颇佳的《武林外传》(by宁财神)、《死亡日记》(by陆幼青)都出自“榕树下”的连载。

  我就是那时候加入“雀之巢”遇到社团创始人独上月楼的,南来北往,愈益投机,感情渐深,尊崇有加,她已被我视作独一无二的偶像级“老姐”。

  当时“雀之巢”社团也很火,以一帮中老年文青为主,小年轻(尤其大学生)源源不断加入,打破了网络虚拟之墙,线上征文线下聚汇相结合,走访过多条红色路线、探访过抗日解放时期的老前辈、援助过不幸身残的困境文友、发起过数次赈灾活动......至今想来,仍好不怀念!

  可惜长江后浪推前浪,始于文学理想空间的“榕树下”终因商业世界的残酷竞争而没能撑过2020年。

  银河悦读中文网便是在“雀之巢”原班人马离开榕树下后几经漂泊几经筹谋终于2017年4月29日成立的。这么多年来,无论“雀之巢”还是银河悦读中文网,老姐都为之付出了巨大代价,看似备受拥戴呼风唤雨,实则在光鲜亮丽俏佳人的形象之内,殚精竭虑、呕心沥血。

  老姐其人——红色后代、军人履历、出色检察官——是我斗胆将新冠病毒密接者隔离这一时下最为敏感话题的日记公之于众的底气,特别希望她能为我新鲜出炉的“烘焙面包”投之银河阅读网而保驾护航。

  我先作可怜状:老姐,我遇上大事儿了......因为被监测认定为新冠密接者,如今在集体隔离酒店里已经呆4天了。

  再探探口气:我写了好几天日记,不知道合不合适在银河阅读网上发?要不,老姐帮我看看,把一把关好不好?

  我其实有预感,但没想到她咋一听就出奇地兴奋:天!赶紧!合适,发!

  老姐很开心:我那天还说,很庆幸。网站迄今为止没有人新冠。

  我忙不迭自证清白:老姐,我没有新冠!

  她呵呵一顿笑,然后拨通了我的电话。

 

  然后,然后我就把我自己给套上了。

  本来写个日记给亲友看看还不怎么难,这会儿要发到正经标着红色基调的网站上,就变成一件很严肃的任务了,每一篇提交后台之前,必须上下重审、斟字酌句,还要搜肠刮肚想一个恰如其分的附加小标题......十分辛苦。

  时至今天上午,我已投稿5篇,反响还好。得幸总编大人天海蓝蓝为我审稿,十分满意。曾经在鲁迅文学院进修过的她也是“雀之巢”中的骨灰级巢友,严谨审核之余,她对我的日记编辑得十分细心也百般会意,所编撰的每篇按语都字字中恳,所流露的恻隐、友爱、支持之心,无不让我感动。

  艾玛,我的神经也绷得紧紧的了。于是默念着,老子曰:“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我一再提醒自己认真对待所写日记的每一篇、每一段、每一句。既然为自己找到了一片畅游的海洋,方向非常重要,千万不可偏航。

  困境中独辟蹊径,绝非易事。但只有鼓起向死而生的勇气,奋力披荆斩棘,才有可能拨云见雾。美国经典故事片《乱世佳人》中有经典名句:无论如何,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公众号《深圳发布》:4月7日0-24时,深圳无本土新增病例。

  驿站自5号检测后,这三天没来给我做核酸采样,问了一下庭友群,有好几个相似情况。明天是原定隔离期限的最后一天,按要求必须做双采双检,等双采双检结果均为阴性且红码转绿码,就又可以混迹于江湖......唉,终于要熬出头了!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