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苏州街巷名人之魅

  在我国众多的历史文化名城中,苏州的历史是最悠久的。在中国的园林文化中,苏州的街巷是文人写意山水原创集大成之处。在中国绘画史上,苏州以街巷无名画派为标榜,影响之后数百年的画风。在中国建筑史上。苏州的街巷和民居以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枕河人家为特色,代表着江南的建筑美学风格。

  在整个一部中国文化史上,苏州街巷以及文化名人的群落规模之大,规格之高,代表着一种独尊的“江南士风”。

  苏州城中的每一条街巷。几乎都有一个来历。都有一段陈年往事的记载。每一幢古老的住宅,每一座寺庙和园林,都可能与一个或者几个文化名人联系起来,共同演绎出一则则美丽动听的历史传说。

  当我漫步苏州古城的时候,时常会不经意间的遇见或者仰慕或者钦佩或者向往的历史文化名人。他们至今仍然“居住”在伍子胥巷,专诸巷、文丞相弄、叶家弄、闾邱坊巷、潘儒巷……与其说历史文化名人在小巷深处沉睡了千年,还不如说,他们在后人的一遍遍诵读声中流传了百世,这又构成了文化苏州一道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苏州是一个文化繁荣富丽之地。就是因为有着如此众多的文化名人的街巷。世世代代,他们生活在其间,行吟其间,创造其间,贡献其间。他们像一座座文化的丰碑,共同地支撑起这已颇具高度的苏州文化圣殿。1.jpg

  苏州名人辈出。尤以文人居多。从文人学士这一层面来看。有西晋文艺理论家陆机,有唐代文学家陆龟蒙,有中国书法草圣之称的张旭,有宋代田园诗人范成大。明朝时期的苏州,更是诗文书画的重镇。涌现出了众多优秀的文化艺术大师。其中有号称“吴中四杰”的高启四家,又有被誉为“吴中四才子”的文征明、唐寅、朱云明和徐祯卿。有通俗小说作家冯梦龙,有文学批评家金圣叹,有剧作家李玉等。沈周、仇英等书画艺术大家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老苏州的魂魄尽在平江路

  在苏州,不能不去看看平江路历史文化街,那里是老苏州的一个缩影,一面镜子,想看老苏州的样子,不妨在这里走走。

  苏州,在文人骚客的笔下,渲染的是小巷、细雨,是江南春晓、七里山塘,是吴侬软语、小家碧玉、清丽少女,是水乡古镇的静谧与恬淡。

  当地人告诉我这纯粹北方人,品味老苏州的韵调,从平江路就可见分晓,唯有此地可概括出整座苏州老城的八百年光阴。苏州城的每一条街巷,几乎都有一个来历,都有一段陈年往事,演绎出一则则美丽动人的历史传说。

  苏州古城的位置至今未变,与大宋《平江图》(中国现存最早的城市平面图)相对照,总体框架、骨干水系、路桥名胜基本一致,这在世界建城史上也罕见。

  与平江路垂直相接的是诸多狭小的街巷,狮林寺、传芳巷、东花桥巷、曹胡徐巷、卫道观前、大儒巷、萧家巷、钮家巷等等,每一个名字背后都可能有着一个悠长的故事。

  苏州老巷子,一水儿是高高的垣墙夹着曲折的街巷,颇有些曲径通幽的意境。不知高墙内深藏了多少私家花园,然而这也显示了苏州生活的另一面,市井生活与清修别院从来便是互为表里,共为苏州文化空间的魂魄。2.jpg

  诗云“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曲终过尽松林路,回首烟波十四桥” 宋。姜夔《过垂虹》。

  清雅高远的文人趣味,自然提炼了苏州的精神气韵,而“大隐于市”的美学体味,却也需要人间烟火来成全。如果让我选出最能代表江南的老城,那一定会是苏州,而那一条老街,便会是平江路。

  苏州古城基本保持着古代“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三纵三横一环”的河道水系和“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古迹名园”的独特风貌。

  宋朝诗人范成大写过一首《横塘》诗。写的也是苏州春天的一处美景。

  “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清丽无尘的笔调文字,像一幅多么美好的苏州早春白描画卷。

  早春二月,平江路两岸,梧桐花照亮平江河,紫色的喇叭花打着旋儿落在河面上。穿行在乌瓦粉墙的小巷里,几乎三步一桥、五步一景,常常会偶遇令我这北方人惊艳的景致。

  “不愿鞠躬车马前,但愿老死花酒间”。平江路是最具江南特色的水弄堂,水陆并行、河街相邻,这里有临水人家的柴米生活,有吴侬软语的家长里短,有齿颊生津的吴中特色小吃,也有民间工艺,而老苏州的魂魄就在这条路上。

  也许是因为这条路上的美,当北方人第一次看到河对岸的夹竹桃时,就构思出一幅诗情画意的场景:落座窗边,悠然度日,与穿过夹竹桃枝叶的船娘打个招呼。这份有关江南水乡、小桥流水的美好向往,都毫无例外地安放在这条幽静的老街上了。

  晚清,即有不少名士寓居在这些窄巷深宅之中,悬桥巷中有书痴黄丕烈的“士礼居”旧址,传是其藏书所在。同一巷子中还有清代状元洪钧故居,他与名妓赛金花便曾寓于此。此外名医钱伯煊、历史学家顾颉刚的顾氏花园,都可在此寻觅到鸿爪片影。

  “只是旧时王谢堂前燕,已作今日百姓家”。或许故居正厅的形貌还在,雕花窗棂也尚可见旧日气派,只是高墙早已挡不住市井生活的侵袭,偶作一番历史的凭吊,也只有付与窗棂木梁、潺潺流水,留与那门前容貌难辨的石墩了。或许只有这些,才是苏州文化中最绵长久远的记忆,当炊烟、书香一并漂浮在空气中,犹如我等北方人完全听不懂苏州评弹,咿咿呀呀讲述着苏州当年的风华。3.jpg

  一个人去走一走的古老街区,那些古旧却依然有着时代滋润的记忆,就在我们的身边,它是我们的风景,是我们挂在墙上的壁画,我们伸手可触摸的,我们能听到它的呼吸,我们能感知到它散发出来的气息。我们偶尔地会生出了这样的一些情绪,偶尔地想再踩一踩这里的石子路或青砖砌成的街巷,那是现在已经离我们远去的老街。

  这就是苏州老街。老街已经是古城中最后保存着原生态的街区,也已经是最后的仅存的能够印证我们关于古城记忆的街区。

  在喧闹的市井喧哗中,一条平江路老街,它和平江河一起,绵延数里,在这个街区里,还有和它平行的仓街,横穿着的,还有许多,念叨这一个一个的巷名,都让人心底泛起涟漪,在沉睡了的历史的碑刻上,飘散出了人物和故事的清香。


  一千年前的“苏漂族”白居易

  这是从前的平江路,走在今天的这条老街上,仍然能够感受到昨天平江路的脉搏律动。很多年前的一天,白居易登上了苏州的高处,看到的是“远近高低寺间出,东西南北桥相望,水道脉分棹鳞次,里闾棋布城册方”。

  不知道白居易那一天看到的是苏州城里的哪一片街区,但是让我们惊奇的是,他在一千多年前写下的印象,与今天的平江街区仍然是十分契合的,甚至于在他的诗文中散发出来的气息,也还飘忽在平江路上,因为渗透得深而且远,以至于千年时间的淘漉,也不能将它们磨灭。

  走着走着,这时耳畔仿佛响起了白居易的另一首诗句《正月三日闲行》,

  “黄鹂巷口莺欲语,乌鹊河头冰欲销。

  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

  鸳鸯荡漾双双翅,杨柳交加万万条。

  借问春风来早晚,只从前日到今朝。”

  “只从前日到今朝”。现在,我是踏踏实实地走在平江路上了。世俗的生活在这里弥漫着,走着的时候,很有心情一家一家地朝他们的庭院望一望。这是老房子,所以一无遮掩的,他们的生活起居,就是沿着巷面敞开着的,你只要侧过脸转过头,就能够看得很清楚,我不要窥探人家的隐私,只是随意的,任着自己的心情去随便看一看。

  他们是在过着和古人一样平淡的日子,在老旧斑驳的房子里,他们在烧饭,在读报,也有老人在下棋,小孩子在做作业,也有房子是有进深的,就要走进长长的黑黑的弄堂,在一侧有一丝光亮的地方,摸索着推开那扇咿呀作响的黑漆木门来,就在里边,是又一处杂乱却不失精致的小天地。4.jpg

  沿着平江路往北,每走一步,都震撼一次,都会心跳一次。粉墙黛瓦中,也会有现代艺术的沿革,更有古典的传奇,那份艺术的悠然淡定,都足以让每一个奔波中的游子,心生眷恋不舍移步。

  老苏州人说,平江路老街是苏州的魂,她在证明苏州的品格:这是一个极富品味的城市,极具文化和品质的城市。艺术与生活,在这个古城中得到了最完美的结合与展现。如果你有着物欲之念想要解脱,请到苏州来,苏州会给你一个属于你心性的灵魂归属……

  漫步在古色古香的历史老街,谈笑风生;可以品尝苏州地方小吃,享受舌尖上的美食;可以拿起自拍器,将平江老街历史风韵和自己留在相册里,回家慢慢浏览回望,一定感觉不虚此行。

  诗人说,平江路是质朴的,在它的质朴背后,是悠久的历史和历史的悠久,平江路的价值,只是在于那许多保存下来的古迹,也是在于它的延续不断的、任何力量也不能使之中断消弭的烟火生活。

  街口那座石雕,是让外地游客端详查看的《宋朝平江图》,沧桑岁月,历久弥新,已成为苏州城昨天的回望和今天的缩影。这张石刻平江图是直白和坦率的,让你一目了然,老城、老街和新苏州的旧貌新颜,已经一股脑地从地平面上、从地图上,直抵到了游人们的心里。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