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经等待,终于等来了卢同根先生新的散文集《同根心语》一书面市。毫不夸张地说,该书的出版,不仅是盐乡文化的一件盛事,也是我市杂文界的一件盛事,作为杂文界一员的我,和作者激动的心情一样,溢于言表。

两年前,同根先生在策划这本书的时候,曾邀请我帮助出出“主意”,是选择用本地内部刊号定制,还是从正规出版社出版,我毫不掩饰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一定要走正儿八经的出版社渠道,这样,一方面会有一个良好的形象包装,另一方面至少说能体现出一本书的价值。他欣然接受我的建议。孰料,在之后等待出版社书号,以及审稿过程中,一拖就是两年多的时间,好在同根心态平实,又耐得住寂寞,最终还是等到了自己心爱的新书。

卢同根是我的老乡,又同在杂文学会共事,熟悉的程度,可以用情同手足来形容。同根出生在盐场,生活在盐场,工作在盐场。这些年来,他先后由组织安排到过多个单位和部门任职;多少个寒来暑往,他立足岗位,放眼盐乡、胸怀盐乡,用脚底板丈量盐乡大地,诸多经手事、身边事,少有会被忘记的。可以说,这些都为他日后创作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和素材,也为他在写作过程中形制类似,有序铺展,且颇具独有的蕴涵和舒张吐纳,产生出绵长不息的力量。

由团结出版社出版的《同根心语》,共收入了同根先生近几年经过缜密构思、精心创作、公开发表的七十五篇作品,共分为四个章节,按书中排列分别是:“百态之感”“社会之悟”“生活之林”“文化之思”四个方面组成。从众多篇目的内容不难读出,作者充分利用自己的职业特点,怀着对淮盐的一往情深,一如既往、不知疲倦地专注于盐情、乡情、习俗文化的调查、研究、探索、采集、发现,创作出大量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许多作品都在主流报刊上刊登,不少篇什还在《海外文摘》《散文选刊》《经典杂文》《故事会》等知名刊物上发表,可谓是成绩斐然,可圈可点。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就作家而言,善于到火热的生活中去汲取“营养”是一名合格作家的基本做法;在此基础上,善于去发现问题、剖析问题,再陈述自己的观点或见解,那就是职责+思考+信仰的体现了。无疑,同根先生就是后者。在文学界,人们都知晓,已是省作家协会会员的同根,这些年间,他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一直坚持业余创作,先后出版三本专业书籍;在他的笔下,不仅写散文、随笔、杂文,而且还写诗词、野史、寓言等,几乎是抒情、叙事、说理、笑话等方面样样精通。同根的诸多作品,体裁多样,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不拘一格;既有立意鲜明、条理清晰的理论文章,又有针砭时弊、议论风生的杂文作品;既有儿女情长、人间烟火的人物传记,又有草长莺飞、山花烂漫的情趣美文,等等。不得不说,在个性化写作的当下,同根在创作的形态上,能把我的文章“我作主”的技巧,磨砺和演绎得非常有质感,特别是在主观的投射和大众的向往,结合得相当有密度;在鄙人看来,如果缺少长时间创作经验的话,像这样的融入是很难做到的。

通过翻阅全书,笔者按照文章属性来梳理,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类是叙事、说理方面,一类是盐乡、乡愁方面。在第一和第二章节里,有趣味趣事,有议论纷纷,尤其是许多就事论事的篇章,文笔犀利,哲理性强。作者以敏锐的视角,从生活中发现一些现象,诸如有的看似冠冕堂皇,实质是逆流而动;有的看似相互通融,实质是暗渡陈仓;有的看似上级关照,实质是官场腐败。凭直觉告诉人们,此类表象里,是见不得光照、上不了台面的,肯定是入不了主流。作为杂文家,虽然不能去打探真相,也不可能去现场问责,但是可以写成文章,发出警示的“哨声”,或是举一反三,或是“借题”加以抨击,从而达到以儆效尤之目的。这些,在他的笔下都有不同手法的呈现。譬如:《中奖的烦恼》《“天”大的事情堪叫人担忧》《“真话难求”很可怕》《伞多未必是好事》等。或许,在别人看来,仅凭写几篇文章就能解决“疑难杂症”问题?无疑是天方夜谭。然而,同根先生却认为,写针砭时弊文章,哪怕是能起到一丝潜移默化的作用,亦不枉心机;即便是白说了,也要说深说透,这也是作家的良心使然。

如果说,卢同根先生在创作有感而发之类作品时倾向于理性阐述的话,那么,他在创作精美散文时则注重灵性表达。运用自己在生活中所收集来的素材,写真实的我,写真实的他,写真实的事,这些都是写手们的习惯常做法,同根先生也不例外。正如巴金老先生曾经说过:“我的任何一篇散文里,皆有我自己的影子。”写本人熟知的人与事,这应该是散文的核心特征和生命所在;同时,也是作者心灵的镜子,更是作者内心的道白。在《同根心语》一书中,这部分作品颇多,有盐乡的风情,有盐乡的风物,有身边的亲人,有自己的观感,有远去的故土等。例如:在《怀念家乡海英菜》一文中写道:……海英菜,它在恶劣的生长环境中顽强地延续着生命,它也是荒年盐乡人家早中晚餐桌上离不开的一道鲜嫩可口的佳肴…… ;在《豪气盐大头》一文中写道:这是早年生活在苏北沿海地区人们对淮盐人的俗称。在那个年代,因为盐业行情较好,盐乡人吃住等方面比城里人日子好过,加之盐乡人朴实、豪爽,“盐大头”由此得来……;在《母亲彩女》一文中又写道:母亲走了,我时常会想起她对儿女们的好,特别是对我的倾注,我十分想歌颂她,赞美她;母亲为什么叫彩女,我想因为她似一片彩霞吧,是披在父亲和儿女们身上一朵不落的彩霞……等等。在书中,类似像这样触动心扉、直抵地气的句子比比皆是。

不难想象,一个人在同一个区域那么长时间,把自己的一件件往事进行储存、沉淀,再将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进行加工、整理,再还原当年当事人的情感生活和生存状态,或是选取旧年的经历,或是拾取他人的家事,或是撷取盐情的小景,并赋予固化事物的复活与动感,让人产生时空上的“错觉”,这亦是同根作品具有厚重感的原因所在。通过阅读全书,我还发现:作者的文字虽然质朴,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仅从选题与书写方面,就能让读者看出端倪,甚而让人们欣赏到作者有一种自然沉稳、自信达观的气度。

当下,人们虽然在快节奏、浅阅读中消解了许多获取能量的机会,但是在匆匆的脚步中,仍有一部分人愿意重新再回首、再读书,尤其是那些有灵性有气质的好书,人们一般是不会错过的。笔者相信:《同根心语》一书,一定会被读者认可,仅从书名上就能让人产生出许多联想。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