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溪江寻梦泛舟游

  看了雁荡山,第二天离开柳市,老战友黄兄陪同我去温州看望另一位老战友老陈。老陈从铁11师转业后一直在温州党政机关工作,90年代曾任永嘉县县长,战友们戏称“永嘉陈太守”。那天老陈见面拥抱着我说这两天有雨,我们乘着天气好先去看楠溪江。他准备了两部车子由警车开道带我们马不停蹄来到楠溪江这片古老而美丽的土地上。

  车子穿行于青山绿水之间,蓝天白云下的楠溪江,江流纯净澄碧,清澈见底。两岸叠翠峰峦,茂竹修林。打开车窗,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不禁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到了楠溪江边,行人与游人渐少。江上停泊着竹筏和几叶小舟,江面笼罩一层薄雾美丽的倒影在静静的江水中,泛起一点点波影,颇有几分梦幻。对岸有游客在玩耍,远山在一片薄雾中清新婉约,恰如乡间文人的儒雅散淡。

  对楠溪江的神往,缘于多年前汪曾祺先生的那篇著名的散文《初识楠溪江》。著名作家汪曾祺游览楠溪江后写下:“我可以负责地向全世界宣布:楠溪江是很美的。”这一赞美之辞,既是对楠溪江山水的一种点赞,也是一份发乎心的深情。

  从那时起寻梦楠溪江、看看古村落,品读山清水秀的心事就一直在我的心中萦绕。刚刚看过雁荡山,又要品味楠溪江的水,真好。

1649464496133716.jpg  应该说,楠溪江是个容易让历代文人倾情的地方,在楠溪江的江边上,当年的山水诗人永嘉太守谢灵运的雕像就耸立着。“近涧清密石,远山映疏水”,写的就是他当年畅游时的心情,如今依然拈须微笑的谢公,看来是永远留在了他曾诗笔讴歌的青山绿水间了。

  沿楠溪江漫步,恰逢山花烂漫草长莺飞,这一江滩水给我的印象也是一种春满潮平的感觉。两岸的滩林长势繁茂,而草色野花却是初夏时的鹅黄嫩绿。江身不是很开阔,但碧水却是舒缓得曲折有致,律韵无穷。

  “峻山绿水隐渔翁,

  竹筏鸬鹚共提灯。

  一袭蓑衣映晨曦,

  何劳摩颉作画功。”

  据老战友说,隆冬腊月楠溪江上有老渔翁夜间放鸬鹚扑鱼的表演,这首七绝就是这一场景的写实,可惜我们无缘看到了。

  唐人以“桑叶隐江户,芦花映钓船”写南溪江村小景,此时的楠溪江或许正是入画的小品,那江流的琴弦、那缓行的蚱蜢舟船,那茶山茗诗的篇章,让楠溪江充满了诗情画意。竹排沿浅滩轻泻而下,在几处薄薄清清的水湾,凫着一群群的白鸭,这种闲淡逸情的景致让人憧憬和向往。此刻清澄的一江春水,岸边飘着民谣的村野和渔舟自横的江溪,谁还能说这里不是人间最后的桃花源呢?

  “青斗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说的是一种心情。其实山水隐情,正是这风情和心情的交汇。在楠溪江的漂流间,在绿滩鹅卵石路的散步中,那势缓若走的流水,在一滩滩的乱石中汇入楠溪江,正应了杜甫的那句“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的诗文,但眼前的楠溪江却是一江碧水透着清纯的心意,那清澈见底的流水如涌泉般的明净和欢畅,在归来的一段时间里,楠溪江的波光常常闪现在我的脑海里。

  江上远近浮衬着的青霭苍岚;树冠浓如绿云的苍苍古树;近岸是江浙小镇上常见的廊棚;那黑的透着古旧神韵的老宅,还有那楠溪江中上游的百年村落。这山水间所折射出的风情,以及所表现出来的淳厚的原始文化和自然魅力,一直深深地铭刻在我的记忆之中。


1649464329185423.jpg  小小竹筏漂流楠溪江

  楠溪江是我所见到的独具特色的江水,她没有黄河的奔腾豪迈,不似长江的险峻雄奇。她长在深山中,从容绕行在碧山绿林之间,似一位纯情少女,清丽可人,两岸的峭壁,河滩里的丛林,都在江中留下旖旎的倒影。

  老战友安排我们乘上竹筏,带着从未有过的新奇,越过芦苇丛,进入江中心。竹筏大约有一米多宽,五六米长,一头像飞檐一样弯曲翘起。每个竹筏上四五个小竹椅,都固定在竹筏上。船老大站在最前头撑篙,水波如镜,竹筏如翼,我们的心都飞将起来,像滑翔在快乐水道,飘逸而沉醉……这一切把你曾经的都市嘈杂,雾霾烦扰清洗一空,属于你的只有这一江一筏。宁静清闲中又糅进一份新奇,这是怎样的一种美好体验!

  山水是一种风景,也是一种心情,同样的山,同样的水,在不同的人眼里就有了不同的理解。在楠溪江,远山、浮云、湍流、安祥的河水、幽深的山地,都是那样美好。我想,这就是一种心境。而楠溪江的山水就是这样一种由风景写成的心境,也难怪有那么多人在看过这里的美丽景致后,便会将一种恋恋不舍的情感写进这片风景里。

  站在岸边,我望着静静的楠溪江,江水是澄彻的,纯净的,甚至是静谧的。无风的水流冲刷着沿江的滩林,远方的林木呈现一种微妙的斜度,竹筏安静,小舟安静,江水也安静,一切显得如此宁静与自然,却又优雅的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四公里漂流过去了,我站在岸边,远的,近的,思的,念的,都被它的大美无言,恬淡静美所覆盖。品水就来楠溪江吧,这里有流传千古的山水诗,这里有人间最后的桃花源。


1649465203204056.jpg  古韵悠悠的岩头村丽水街

  “楠溪江是天下乐土,永嘉县是地上文章”,永嘉被誉为“中国山水画摇篮”。楠溪江,融天然山水、田园风光、人文景观于一体,以“水秀、岩奇、瀑多、村古、滩林”的独有特色而闻名。

  品读楠溪江,除了看水,还要看古村落,看古村落也就是在楠溪江畔寻找失落的美学和文明。据说楠溪江流域300里,沿江有古村落200个。老战友老陈安排我们去看千年古村岩头村。岩头村傍水而居,犹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缘溪行……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岩头村位于楠溪江中游西畔。初建于元代延祐年间,竣工于明代初年,占地面积18。5公顷,人口7000多人,是楠溪江中游最大的村落。

  村落坐西朝东,街区式的布局显得格外匠心独具,所谓“三面石城开四门,护城湖中栽荷花,绿树丛中隐古塔;杨柳紫薇落湖堤,上下花园红间绿;横巷直街行方便,三进两院大住宅;房前屋后清泉水,亭台楼阁巧安排”。这种兼顾远近总体及详细局部的规划十分科学,难能可贵。

1649465265176688.jpg  关于岩头村的风水倒有一个典故,据说明代大阴阳家“国师”李自实认为村东的屿山是一条大蟒幻化而成,会不利于金氏宗族,于是在村子里规划了四条东西向的窄巷,象征四支利箭,另有两条小巷在东端分岔,一条在东端曲折,象征两把半的“镗”,这七件武器就把屿山镇住了,使它不能为害。

  传说归传说,村里的主要街巷网形为近方形,以丁字街为主。有南北走的进士街、浚水街和一条东西走的横街,其余次要街巷与主街垂直,间隔大体均匀。村里的大宗祠、旌表牌楼、公共活动中心等大多造在主街,成为封建礼制的表征。

  岩头村石板桥、小河流水、廊桥、人家,成为古村落四元素。一个群山掩映、绿水环绕的特色村落。白墙青瓦之间浸透着村子里传承百年的历史印记,宁静的院落,鸡犬相闻,还保留着一如农耕时代的淳朴与安详。

  值得注意的是,岩头村的水系工程颇为复杂且设计巧妙。其引水口在村北两里溪中水底。水底铺石板,板间留缝隙,水从隙中漏进“地下水库”,又从水库经涵洞穿过大堤,然后由明渠流到村西北角的上花园,分为前浚、后浚流入村中,再分支。或明或暗的后浚各支和前浚的一支在穿过村子后,汇为东南角园林中的几个池沼,最后由涵洞出寨墙,灌溉农田,注入江中。

1649464866315552.jpg  到岩头村不能不看看那里的园林,村子西北角的上花园,东北角的下花园和东南角的塔湖庙、丽水湖风景区,是楠溪江中游最大最美的公共园林,于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筑墙蓄水后形成。东面是略呈弧形的长达300米、宽约20多米的丽水湖。湖东岸有长堤,湖西侧为沼泽。长堤宽13米多,沿长堤东缘,造了72间一色的铺面,形成商业街,名丽水街。铺前有廊子覆街,廊子俗名观景廊,上有楹联:“萍风碧漾观鱼栏;柳浪翠泛闻莺廊”,临水一面则挑出一排“美人靠”长椅,供你休息观景。

  丽水湖的南端有一株大樟树遮天蔽日,其下横卧一道三孔的高高石板桥,名丽水桥。沿丽水湖是寨墙,俗称丽水街,兼作拦水坝之用,长满了樟树和柏树,虬枝鳞干。树下立一方亭,重檐攒尖顶,名花亭,据说是调解村民纠纷的地方。不远处是镇南湖和进宦湖,两湖间有一长条半岛形陆地叫琴屿,琴屿西端建有塔湖庙和戏台。庙右有一叫森秀轩的小书斋,轩后有右军池,纪念王羲之。

  庙左是建于乾隆庚申年(公元1740年)的文昌阁,阁前是智水池。塔湖庙背后靠着不高的汤山,山顶建有一座大理石筑成的七层文峰塔。汤山北侧有水亭祠。

  岩头村,一座集湖、岛、山、堤、亭、庙、阁、轩、塔、桥、戏台于一处的园林,景观变化多样,风格清逸淡雅,不失乡土本色。

  岩头村丽水街是古代村落规划中人与自然相依相存完美结合的典范。今天,当城市化的滚滚车轮不断碾压过历史遗存的印痕,我们默默祈祷,请为人类保留这些古老田园和乡土之根吧。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