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辽北大地,一片耀眼的金黄色,到处都是喜人的丰收景象。
  农家小院,铁门高墙,青堂瓦舍,院子里晾晒着高粱、玉米、南瓜、花生等农产品,还有一架紫黑色的葡萄,一辆崭新的小轿车。小院主人喜笑颜开地告诉我们,现在种粮不缴税还给补助,种地使用农机具也不像过去那样辛苦了。这些都是自家产的,想吃啥就拿,价钱好说。他以为我们是来买葡萄的。当问起秀水河烈士陵园在哪儿时,他的神色顿时凝重起来,不仅指给我们看,还主动带路。
  村北头,当年战斗最激烈的地方,坐落着秀水河子烈士陵园。其中,高耸着由原新四军三师副师长洪学智将军题字的“秀水河子歼灭战烈士纪念碑”,碑后整齐地排列着84座坟茔。纪念馆里陈列着烈士的遗物,英烈墙上刻写着35位烈士的姓名。在烈士姓名中打头的是连长张文祥,还有两个刚入伍一个多月的新兵。实际上,在陵园里安息的英灵并不止这些,参加这次战斗的八路军山东一师和新四军三师七旅共牺牲了771名干部战士。英烈们绝大多数没有留下自己的姓名,也没有结婚留下后人。然而,他们的鲜血没有白流,他们的牺牲换来了今天秀水河子的好日子。我们专程前来祭奠先烈,凭吊战地,缅怀战例。
  秀水河子之战因规模小、时间短,在解放战争中算不上著名战役,战史中只作了简略记载。但,此战打破了国民党正规军不可全歼的神话,成为解放东北的立足之战、四野雄师的奠基之战、辽沈决战的揭幕之战。国共两军名将交手、主力交锋,其结果出乎世人所料,装备精良、气势汹汹的国民党正规军,竟被全歼了一个加强团。1648790923400754.jpg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之后,谁先接收东北三省,将成为共产党和国民党日后存亡的一个斗争焦点。毛泽东同志指出:“东北是很重要的,从我们党、从中国革命的最近将来的前途看,东北是特别重要的。如果我们把现有的一切根据地都丢了,只要有了东北,那么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当然,其它根据地没有丢,我们又有了东北,中国革命的基础就更巩固了。”为此,中共中央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从八路军和新四军中抽调10万部队和2万干部奔赴东北。林彪被任命为东北自治军(不久后改称东北民主联军)的司令员,率领肖劲光、黄克诚、邓华、彭明治、梁兴初等将领接收东北的各地政权。国民党也不甘落后,以杜聿明为东北保安司令长官,在美国政府的支持下,使用飞机、军舰和汽车快速地向东北运送了20多万部队。其中,有全部美械装备的新一军、新六军等王牌部队,还有响当当的将领郑洞国、孙立人、陈明仁、廖耀湘等。两军的将领中都有黄埔猛将、抗日名将,两支部队更是各自的头等主力和精锐所在。一时东北上空战云密布,黑土地上即将上演一场战争大戏。
  然而,初到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面临着“七无”(无党、无群众、无政权、无根据地、无经费、无医药、无衣服鞋袜)(原新四军三师师长黄克诚给中央的电报)的实际困难,使原有的战斗力受到很大削弱。原新四军三师七旅参谋长黄炜华在《回忆秀水河子歼灭战》一文中写道:“刚进入东北尚不习惯,尤其气候严寒,着装单薄,不适应东北气候。部队通讯联络尚未全沟通,部队尚未形成拳头,军事指挥还统一不起来,指挥机关也不健全。在这样的情况下,对敌人迅速推进无力遏止,多次战斗未能解决战斗而作罢。”
  小时候听老人们讲,日本投降后,家门口前天天过兵。那“中央军”老神气啦,十轮卡车拉着炮管老粗老长的大炮呼啸而过,官兵们身穿美式夹克,脚蹬锃亮皮鞋,手持崭新卡宾枪,吃着雪白馒头,开着“屁驴子”(摩托车)横冲直撞。而路过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可就不行了,靠两条腿从关里走来的,大冬天的穿着长衫,戴着斗笠,不仅没有汽车和大炮,有的战士连杆像样的枪都没有,肩上扛着一根梭镖。那时的东北百姓都高看“中央军”,小瞧“土八路”。
  国民党军在杜聿明的指挥下,以快动、猛打、穷追的战术,连克辽西走廊里的山海关、绥中、锦州等重镇,直逼沈阳、长春。林彪想在山海关阻击、在绥中侧击、在锦州打个歼灭战的计划先后落空,只好叫部队让开二三百里,放弃占领大城市,到农村去开辟根据地。而国民党不断放出和谈与停战的烟幕,迷惑全国人民,麻痹我军斗志。军事斗争形势十分严峻,我党“独霸东北”的希望变得十分渺茫。下面议论林彪因去苏联治病脱离战场达7年之久,不会打仗了,成了“逃跑将军”。林彪本人也意识到,如果不能取得一场胜利,不仅部队的士气不能保证,也别想在东北站住脚。
  1648790954260471.jpg1946年的春节,林彪率东北民主联军总部来到了秀水河子村,组织部队开展剿灭土匪、发动群众和军事训练等活动。这是个只有百十户人家的小村子,北靠几座小山,东依一条秀水,位于彰武到法库的公路上。公路把村子分成两半,民宅多是带有土围墙的独立小院。房屋都很破旧,村民的生活十分贫寒。由于村中没有空闲的房子,林彪借住在小商贩赵树德的家里。
  赵树德见多识广,看人一搭眼就知道干啥的。可眼前的林彪让他琢磨不透,个头不高,脸色苍白,南方口音,好像个教书先生。可前来见他的人都恭恭敬敬地喊他“林总”,看他也像个什么大官,穿戴和吃喝都不讲究,也不威严,成天就在地图前沉思默想,不停地转来转去,也不找人唠嗑。赵树德的妻子佟洁茹主动地把火盆、方桌、板凳、开水壶、茶壶等,借给林彪使用,他笑一笑算是表示感谢。有一天,林彪让警卫人员在村中借来一本中学的化学课本,认真加以阅读。谁也不知道他在琢磨啥,直到有一天拿出一套新战术才明白他在肚子里划的道道。针对敌人机动性强、火力猛烈的新情况,林彪提出了一套打歼灭战的新战法,在集中优势兵力的前提下,采用“三三制”、“一点两面”等战术,敢于打近战、夜战,使敌人的重武器和自动武器失去应有的威力。他让部队反复演练,纯熟运用。
  原东北民主联军参谋长李作鹏在回忆录中写道:“敌人于1946年2月9日又开始发动了新的进攻,南路新6军一部,由沟帮子、大虎山之线进占盘山、台安、辽中。中路52军由黑山占领新民后,推进到沈阳铁西区。北路13军一部,由阜新、彰武出动,先后侵占阜新东北之马欢池和彰武、法库间之秀水河子。侵占秀水河子之敌,为13军89师266团全部,265团一个营及师属山炮连、运输连等,全部美械化。”杜聿明看到东北民主联军毫无还手之力后,竟兵分三路大举进攻,企图将其赶尽杀绝。北路军更为猖獗,一个团、一个营就敢单独出来抢占地方,甚至几个小兵骑着摩托车到处乱闯,如入无人之境。
  林彪得知这一情报后非常高兴,他对李作鹏说:“等了你半天,终于送肉上菜板来了,求之不得的好机会!忍了许多地方的丢失,现在该我狠一下子!”他立即命令李作鹏:“写个电报,通知部队作行动准备!”在这之前,林彪已经预见到国民党军会向法库进攻,于是撤出了秀水河子村,拆毁有关工事,作为预设战场,就等着有肥肉自动地送上门来。1648790989100922.jpg  

2月11日,林彪亲自到新四军七旅进行思想动员,他说:“这一战的意义,是争取我军在东北的地位,只有英勇顽强地浴血奋战与辉煌的战果,才能较多的分给我们以生存的根据地,才能打下国民党的威风,才能取得广大人民群众对我们的信任,才能巩固提高新老部队的信心,才能争取我党在国内国际地位。”林彪一口气强调了五个才能,指明了此战的重大意义。半年来一退再退,战士们的情绪像弹簧一样被压缩到了极限,现在马上就要反弹爆发了。参战的新四军三师七旅和八路军山东一师,都是从八路军115师发展出来的,如果再往前追溯则来自于林彪指挥过的红一军团,都有老红军的底子。林彪亲自动员后,干部战士群情激奋,士气高涨,决心书、血书雪片飞来,从上至下都决心打赢这一仗。这使林彪感到,七旅真是一支好部队啊!同时参战的还有保安1团、辽吉军区的兵力,让他们担负打援任务,在实战中锻炼成长。
  让人没有想到的是,林彪决定此战的总指挥是七旅旅长彭明治,而不是一师师长梁兴初。也就是说,旅长指挥师长。其实,当时的七旅并非现在的旅营编制,而是与山东一师一样下属3个团,只是首长的称呼不同而已。但,相比之下,彭明治的军中资历更老,名气更大。他是黄埔军官学校第1期毕业生,与杜聿明同期同学,比林彪的资历还老,而且一直以黄埔虎将、抗日猛将著称。用彭明治担任总指挥,可见这次战斗的政治意义大于军事意义。
  让人更没有想到的是,林彪还要亲自到前线去看地形。原新四军三师七旅作战科长陈世勋在《秀水河子战斗亲历记》中回忆:“当日(2月13日)下午4点30分,李作鹏等先行到达前线指挥所。一会儿,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员乘吉普车带着秘书、警卫、机要等人员及一辆载着电台的大卡车也到达了指挥所。彭明治、李作鹏一起汇报了整个作战方案。随后到前沿阵地观察了战斗部署情况。”
  李作鹏回忆,林彪要去勘察突破地段的地形,我们都感到太危险,想劝他不要去。但是,林彪的脾气我是知道的,他特别强调战前指挥员一定要亲自去看地形,对那些只地图,不到前沿的指挥员,他会骂他们“打官僚主义的仗”。林彪来到前沿阵地,拿着望远镜长久地观察。后来,他对观察角度不满意,便匍匍爬行到一地势较高的位置上,再次细细地观察。有流弹不时飞来,打得雪地噗噗作响。林彪认为,突破地段平坦,冲击时易造成大的伤亡,应改换地方。
  1648791026302470.jpg2月13日黄昏后,打响了秀水河子歼灭战。山东一师首先从西北方向发起攻击,争夺制高点北山。在北山上可以俯瞰村中情况,是打胜这场围歼战的关节点。原山东一师师长梁兴初回忆:“敌人进占秀水河子后,一边加紧修筑工事,一边奸淫烧杀无恶不作。不少受害群众从秀水河子逃出,到我军哭诉敌人的罪行,盼望快去营救他们的亲人。广大指战员无比愤慨,纷纷向领导请战。”二团担任主攻,采用“三三制”、前尖后大的队形,勇敢地发起冲击。敌人的机枪火力很猛,压得冲击部队抬不起头来。八连连长张文祥借助夜色和地形作掩护,快速地跃进到敌人的战壕里,一脚踢倒一个机枪射手,夺下枪管打得发红的机枪。连队趁势夺下北山制高点,把敌人赶到山下。就在这胜利的瞬间,张文祥不幸连中数弹,血洒北山。张文祥是从山东来的老八路、战斗英雄,有名的“夜老虎”。他1939年入伍,苏北人,身上有40处战伤,3次领过残疾证,依然战斗在第一线。战后,该连被上级命名为“张文祥连”。这位老八路刚到东北就英勇献身,令人十分痛心。就在这时,二团的副团长江拥辉也头部负伤,用担架抬了下来。一师的干部战士顿时红了眼,不顾一切地向村中冲去。国民党兵从来没见过这么打仗的,更没见过如此不怕死的兵,都被吓得目瞪口呆。
  20分钟后,三师七旅按照“一点两面”的战术,从东南方向发起猛攻。守军正在全力防守西北面的进攻,没想到东南方向又响起了激烈的枪炮声。他们知道上当了,可已经来不及转移兵力与火力。然而,他们必定是训练有素的部队,而且知道肯定会有援兵来救他们,因此拼死抵抗,坚守不退。打到半夜时分,敌人的援兵距秀水河子只有10里路了,打信号弹相互联络与打气。情况万分危机,林彪下达了撤退命令。七旅旅长彭明治认为,再一次猛攻就能拿下秀水河子。他没有执行林彪的命令,要求所有部队继续攻击,全歼该敌。干部战士发挥近战和夜战的长处,勇猛地穿墙越院,贴身肉搏,刺刀见红,不断地压缩敌军占领的阵地。敌团长一看阵势不妙,以出去查看情况为名,带着卫兵逃跑了。
  凌晨4点,战斗结束。毙伤敌500余人,俘敌副团长以下900余人,缴获骡马57匹,炮38门,轻重机枪100挺,冲锋枪150支,其它长短枪支732支,各种枪弹6万余发,美国造的汽车22辆。村里遍地都是印着USA字样的弹药箱、汽油桶、卡宾枪、迫击炮等。战士们站在美制的十轮大卡车上,挥舞着缴获来的枪支,叫着、笑着、跳着。有几个国民党军官模样的见到我军首长过来,竟翻着白眼,撇嘴不服气地嘟囔道:“哼,夜里打,这算啥子?要打,白天打!”梁兴初对其中的一位副团长说:“不服气,是吧?”那位副团长直了直腰,不无遗憾地说:“谁知道你们这么个打法,一点也不合操典。”梁肖初大笑起来:“那你这一脸污垢,满头的鸡毛乱草,上面穿着美制夹克,下身穿着老百姓的黑棉裤,符合什么操典呢?”周围的人,包括俘虏都哄的一声笑了起来。那位“操典”副团长竟然也跟着傻笑,只是两条腿不知往哪儿放好了,真恨不得立即把它们锯下来。
  此战全歼了国民党军的一个加强团,打跑了增援的另一个团,打破了国民党军不能成建制被全歼的神话,同时在实战中创造性地打出了一套克敌制胜的新战法。安静的秀水河子,美丽的五龙山,富裕的小村庄,长眠的英烈们,请接受一个老兵的军礼。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