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16日早上,我开车送外孙女上学返程途中,手机铃声响了两次,我看了是常州号码,均未接,因为我常州方面从未有过联系电话。
回到小区,拿起手机,发现微信显示有个叫杨华的要我加他为好友,手机号就是刚才那个常州的,并说:“大哥,我是杨华,有急事求你帮助。”我一时想不起来杨华是谁,谨慎地拨通了电话。电话那头声音低沉且有些哽咽:“大哥,我是杨华,杨文祥的二儿子。”杨文祥是我的堂叔,我已知悉他于昨天病逝,连忙宽慰杨华:“小华,你父亲去世,我已知晓。你大嫂已回江都,下午就去你家吊唁。你要节哀顺变,办好丧事,送慈父最后一程,照顾好你的母亲。”小华说:“为爸爸治丧,其他事项均依乡风民俗,好办。但有一事无论如何要请大哥帮忙。”我问他何事?小华哽咽着说:“你和我爸是文友,有着共同的爱好,你的文章写得好,字也写得好。爸爸生前经常拿你的文章给我们读,讲你的故事,要我们向你学习,积极进取,正直做人。爸爸生前常被人家请去给故去的亲人撰写挽联,寄托哀思。现在爸爸走了,他的灵堂里也不能缺少挽联。如果没有,我想爸爸的心是不会安宁的。可我们文笔笨拙,力不从心。且我们离家多年,人生地不熟,又不知到哪里去恭请高明。迷茫之时,我们立马想到了你,恳请你无论如何帮我们这个忙。”我说:“小华弟弟,你别着急,我虽然远在上海,因开车接送外孙女上学无人替代,不能回老家吊唁你爸,但写挽联这事儿我能帮你们一把,内容我来撰写,用毛笔书写之人,你们得寻找一下。”“大哥,太谢谢你了!书写的人我们想方设法寻找,估计能够找到。”小华打住哽咽说道。“大哥,我哥在国外,不能回来治丧,他写了悼词,我马上微信发给你,能否也请过目一下,看看有没有不妥之处。”小华又补充了内容。情急之下,我没有考虑太多,满口答应了他的请求。
挂断电话,回到家中,我将打扫卫生等家务事儿丢在一旁,一门心思处理小华委托事宜。到下午一点半,我帮小华姐弟三人各拟写了一副悼父挽联,并对小华兄撰写的悼词的个别字句作了修改。我也撰写了两副挽联送给堂叔,表达怀念之情。小华收到文稿后,不断地向我道谢,说:“大哥,辛苦你了。爸爸的灵堂上有了挽联,他在九泉之下一定高兴,我们心里也少了一份遗憾。”并告诉我请到了蘸墨书写挽联的人,是大桥镇上一位教书法的老师。闻得此言,我的心也就放了下来。
堂叔文祥,入过军营,做过木匠,后发奋努力,自学成才,成为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他喜爱文学,博古通今,作诗赋词,云霞满纸。常有作品发表于《诗词》、《江海诗潮》、《东坡赤壁诗词》等报刊和网络媒体,出版《怡园诗草》两卷。可谓学富五车,著作等身。他是中华诗词学会、江苏省和扬州市诗词学会会员。还担任《香江诗潮》、《中华古韵》、《中华诗人》、《中华女子诗词》等杂志的编委和副主编。德高望重,蜚声诗坛。
堂叔文祥,既是我的长辈,又是我的老师。我爱写散文,堂叔喜作诗词,共同的文学志趣,让我们过从甚密。我经常将写好的散文初稿请他过目指教,获益良多。他有诗作发表,也谦虚地让我点评。说实话,我哪有他那水平,只能虚心学习,尽情欣赏。我有作品获奖或家有喜事,堂叔都会作诗赋词予以祝贺。2013年,我出版《浪花》散文集,堂叔作诗祝贺。我将他的珠玉放在散文集的扉页,以示敬重。2018年6月,我家的生活故事电视纪录片在央视四台播出后,堂叔亦作七律一首祝贺,给我们全家以很大鼓舞。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堂叔离世前十多天,我还为他的肺部微创手术成功而包袱轻弃。可后来,堂叔病情突变,不治而逝,让我始料不及,悲泪难抑。“良师益友一世难寻,诗词华章千古留芳”。堂叔,这是我对您的真情告白和无限思念。我将它写在挽联上,量你一定能看到。
以往,逢年过节,我都带上两瓶薄酒到堂叔家,拜望叔婶,切磋文字,倾听教诲。有时堂叔还留我饮上一二小杯,叔侄聊叙更添兴致。可如今,知音远去,薄酒只能敬放墓前,愿堂叔在天国酒助诗兴,珠玑连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