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后代,既不随父姓也不跟母姓,监狱里度过苦难童年

  2000年秋天“世纪大演兵”活动期间,我奉命前往邀请邵华莅临演示现场。在与将军通报后,我便将两张红色请柬和车证送了过去。

  第二天上午,邵华将军如约而至。坐在演示指挥楼二层正中的大厅里的她,把雍容的气质、优雅的谈吐留在了人们的记忆里。大家意识到她是毛泽东的二儿媳,顶着耀眼的光环,却并不清楚她在监狱里度过的苦难童年。

  “那段经历我一辈子都忘不掉。”邵华将军说。她母亲张文秋,湖北省京山县人,是大革命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巾帼英雄,还是京山县党的创建人之一。1936年西安事变以后,1.jpg张文秋只身带着女儿思齐(刘松林)奔赴延安。此时,先夫——刘谦初牺牲已5年。路经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时,经林伯渠介绍,认识了37岁的陈振亚。一年后的冬天,他们在延安结为夫妇。次年10月,邵华诞生。看着平平安安的母女俩,陈振亚触景生情,给女儿取了个乳名“安安”。“咱们改改传统,让安安随母姓,怎样?”张文秋委婉地问。“姓名不过是个符号。不管她姓陈姓张,都是我的女儿。”陈振亚很痛快:“就姓张吧,叫少华。”后来,陈振亚被新疆军阀盛世才毒死在迪化(乌鲁木齐)南关医院里。幼小的少华和母亲张文秋被盛世才关进了监狱。

  那时,尽管少华做梦也不会想到以后会成为毛泽东家庭中的一员,但是毛泽东的名字已经在她的脑海里生了根。在毛泽东的亲切关怀下,他们才脱离苦海。2.jpg

  1946年重庆谈判后,她们娘俩随同100多名“犯人”被释放,少华改名邵华。从新疆到延安后,党组织安排全体出狱同志在中央党校的操场上拍了一张合影,又专门为狱中的“小八路”照了一张。照片上写着:“饱尝铁窗风味娃娃们,一九四六年七月二十日”。少华立在照片正中。20名稚气未脱的娃娃们脸上挂满了对世界过早谙熟的沧桑感。年龄最大的她,对自己童年这段铁窗生活有着更深切的体味。


  我国第一批少先队员,与毛岸青结为伉俪

  邵华这些娃娃在延安享受到了很高的礼遇,每个人的胸前都挂着一个红布条,跟现在的贵宾佩条的一样,只是做工没有那么精细。这个红布条是一个“特殊通行证”,只要你戴上它,延安所有的地方都可以“一路畅通”。生活在温暖的大家庭里,笑容又挂在她天真的脸上。

  不久,胡宗南进攻延安。邵华三姐妹随母亲单位撤离了出来,与部队一起南北转战,从延安到太行山,又从西柏坡到北京。一路上,邵华贴标语、演话剧,从小就参加了文艺团体的工作。新中国成立时,邵华已11岁,她常随姐姐刘松林和姐夫毛岸英到中南海看望毛泽东。3.jpg

  毛泽东虽然国务缠身,仍然关心岸英和思齐的学习,询问起来非常详细。这引起了邵华对学习的强烈欲望。一次,她突然对毛泽东说:“毛伯伯,我也要上学。”他转过身来望着这个十多岁的女孩子,认真地说:“好,你愿意上学,我来帮助你。”几天之后,邵华拿着毛泽东身边工作人员叶子龙交给的介绍信,走进了育英小学的大门。

  在育英小学,邵华学习刻苦,善于思考,乐于助人,一直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以品学兼优的成绩,光荣地成为中国少年先锋队成立后的第一批队员。之后,她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被学校保送进北师大附中学习。1959年秋,她考进北京大学中文系。4.jpg

  1960年,邵华病休去大连疗养,见到了毛岸青。在这之前,她已同毛岸青有过交往,彼此之间有一些了解。毛泽东非常关心他们的事。他在给毛岸青的信中写道:“你的嫂嫂思齐和她的妹妹邵华来看你,他们十分关心你的病情,你应好好接待他们。听说你同邵华通了信,是不是?你们是否有做朋友的意思?邵华是个好孩子,你可以好好同她谈一谈。”一年后,毛岸青和邵华结为伉俪。

  先是哥哥岸英和姐姐松林成为夫妻,后来是弟弟岸青和妹妹邵华结为伉俪,于是毛泽东二子和张文秋二女的婚姻便成了一桩美谈。有一天,邵华带小妹少林去看望毛泽东,毛泽东高兴地摸着少林的头,十分风趣地说:“哎呀呀,这怎么办呢?我再没有儿子了!”隔了一会儿,他对少林说:“你的两个姐姐都做了我的儿媳妇,你就做我的干女儿吧。只要我在世,你就常到我这里来玩。”慈父深情溢于言表。5.jpg

  散文收进中学课本,摄影连获比赛大奖

  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诞辰。他老人家逝世后,人们更加深深地记着了这个日子。每年的这一天,邵华一家都前去毛主席纪念堂和毛主席故居凭吊亲人。情及此时,老人家的音容笑貌又重新浮现在他们的眼前。读外国文学,论古典小说,评唐诗宋词,一幕幕清晰地印在邵华的脑海里。她怀念毛泽东,热爱毛泽东,于是,一篇篇情真意切的文字,在她的笔下诞生。毛岸青教导儿子毛新宇: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邵华从小作文成绩突出,用“文思泉涌”形容一点也不夸张。1954年,16岁时在《少年文艺》上发表作品。1963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同时也从此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先后发表了许多作品,计有1800多万字。她与毛岸青合写的抒情散文《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鹃》,被收进中学语文课本。1984年,邵华被吸收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6.jpg

  致力于宣传毛泽东思想,是邵华毕生的事业和追求

在毛泽东诞辰100周年之际,她和毛岸青主编了《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画卷》,由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与薛启亮主编出版了“我们的父辈丛书”,获得了第八届中国图书奖和首届“青年优秀图书奖”。同时,邵华和毛岸青作为总策划和主编,组织军内外60名作者,倾力创作了大型纪实文学丛书《中国出了个毛泽东》,27个分册,500余万字,5家出版社联合出版。这是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而编写出版的国家重点图书,也是我国出版的第一套由其亲属主编反映毛泽东伟大一生的大型纪实文学丛书。为编好这套丛书,邵华和毛岸青不怕艰辛,在全国十几个城市和地区走访调研,终于如愿以偿,在纪念父亲诞辰100周年之际,献上了这份厚礼。

  邵华还擅长摄影。50年代初,她使用一台岸英哥哥从苏联带回的老式相机为毛泽东拍照,并开始学习自己冲晒照片。后来,她在工作之余和出差期间,总是相机不离手,注意捕捉生活中每一个美好画面。7.jpg

  作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的邵华,视角独特,悟性很高。近几年来,利用业余时间,她以孜孜不倦的精神与超乎寻常的毅力,完成了人物专访、革命旧址、风光风情、纪念活动、舞台、花卉等十几个摄影专题,并多次在重大摄影活动中获奖。出版过4部个人摄影作品集,3次举办个人摄影展。

  邵华是“全国十大巾帼英才”,敬业奉献,无私无畏。520汶川大地震时,邵华癌细胞扩散,乳腺癌已到晚期,身体已十分虚弱,但她还是把儿子毛新宇叫到床前,吩咐把存折上为数不多的钱拿去捐给灾区,为抗震救灾尽绵薄之力。

  一个多月后,邵华将军与世长辞。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