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岛陆地南缘濒海处的三亚市锦母角,地理横向座标数值为北纬18°09'。由此地驱车北上,纬度与速度几乎同步增加(两个纬度间垂直距离111千米,高速公路限速120千米,有蜿蜒),三个多钟点后,即可抵达北端海滨的海口市,这里的横座标值为北纬20°02'。车行途中,无论在靠南的保亭(18°64')境内,抑或五指山北麓的琼中(19°05')、白沙(19°23')等中部腹地,还是偏北的儋州(19°52')域上,不时可看到路旁坡地里,蓊郁的树干算不上粗壮却高耸挺拔、叶冠不怎么繁稠但青翠盎然、且疏密有致的成片林子。放缓速度隔窗外望,从倾斜缠绕于躯干表皮上一圈圈螺旋形刀痕和置于其上一只只碗状小容器即可知晓,这便是此地现代史上一项伟业创举——人工栽培成功原产亚马孙河流域的巴西三叶橡胶树。

  今番提及上述地方所处地理位置之用意,即是因为此一可采集树汁做为天然橡胶原料的树种,其存活生长及发挥经济效用,对气候环境湿热条件要求较为苛刻。如:正常生长临界温度不低于18度;地域年降雨量不少于1500毫米、湿度不低于80%,26-27度发育旺盛,22-28度适宜产胶;林区要接近于静风等等。由此,学界权威至上的《大英百科全书》(第15版)言之凿凿:“橡胶树仅仅生长在界限分明的热带地区——大约是赤道以南或以北10°以内”,国际业界也曾一直公认橡胶树种植区域不能超出北(南)纬17°线。我国领土在此纬度线上的三沙地区皆为大海和岛礁,而与该纬度线毗邻最近的陆地,或许是最有可能实现突破禁区创造奇迹的地方,海南岛,毫无悬念首当其冲进入了有志国人的法眼。听闻过这里几代农垦人艰辛创业的故事倏然涌上脑海,做为亦有过相似经历的自己,一种由衷地对战友惺惺相惜亲敬之情油然而生。

  天然橡胶对于一个国家经济及国防事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不必赘述,目睹周遭便可尽知:从单车、汽车、飞机、火炮所用轮胎到港口、矿山装卸煤炭矿石所用卷扬设备传送带,再到海底电缆管状外皮及航天、深潜重器舱室间对接口和各种巨型、微型发力设备液压装置密封圈(垫);还有人们时常穿着的胶鞋水鞋、医用外科手术手套及输血输液胶管,以及百姓家庭常备的热水袋避孕套……橡胶制品无处不在。如此宽泛适用范围和巨大需求用量,若是原料供应出现断档,则会有怎样的险恶情势发生?!此话决非危言耸听,当年,日本(国境最南端为北纬30°38')之所以敢于冒险以小搏大向美国驻守的珍珠港偷袭开战,国内经济和社会转型发展加速和对外发动侵略扩张战争对橡胶制品需求剧增,导致其妄图夺得世界天然橡胶主要原料产地东南亚控制权,则是大战爆发的重要驱动成因。而按照传统认识标准度量,辽阔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的我国全境没有能够符合种植橡胶树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在动荡不安的世界中谋求和平发展与奋进复兴的中华民族,如此关乎国计民生的大宗原料若是全部依赖外购进口,不啻是巨人身体上殢留有险情隐忧的一处软肋、一个痛点。

1646627092124908.jpg  自革命战争年代开展南泥湾大生产取得“自力更生”经验、信心与成果的新中国领路人,在海南岛解放初期,就根据此地曾有华侨何麟书先生于清末民初在故乡琼海(19°25')试栽橡胶树苗成活、及带动日后归侨数人在岛上投资垦殖成功产胶的先例,果断做出了“为保证国防及工业建设需要,必须争取橡胶自给”的决策,随即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林业工程部队第一师(由原驻广西剿匪的解放军152师机关和直属队与海南军区独立第26、27、28团合并),毛主席在亲自签署军委命令勉励大家:“你们过去曾是久经锻炼的有高度组织性纪律性的战斗部队,我相信你们在生产建设的战线上,成为有技术的建设突击队。”军令既出,闯过枪林弹雨的7612名指战员迅即搁剑操犁,继续以军事化建制及战斗队姿态,开始在岛上多地着力从事垦荒育种培植橡胶树工作,从而拉开了我国大规模发展天然橡胶垦殖事业的序幕。

  天然橡胶原胶实现量产需要相当规模的林子,而连片成林的橡胶树育苗则需要大量种子。林一师首长以“一粒胶种一两黄金”的紧迫性动员部署了工作任务,随即全员出动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寻遍全岛尚遗留有橡胶树的老胶园旧址进行种子采集活动。为了保证颗粒不漏,每发现一株或几株结籽的大树,战士们当即就近搭起简易窝棚,风餐露宿昼夜轮流在树下值班观察蹲守静候,全然不顾湿热难耐和蚊虫叮咬的煎扰,听到种子成熟爆壳落地的声响,即刻喜形于色如获至宝上前捡拾,即使是落进河底崖下也要飞也似地追寻不舍,取到后小心翼翼地收入囊中。师政委、老红军王昌虎亲自带领秘书和警卫员一同参加,各团各连还展开劳动竞赛,更是激发了军旅汉子们人人奋勇争先不甘落后的比拼劲头,短短三个月,全师官兵就收集到橡胶树种子近80万斤。为了避免种子在雨季里因运输时间耽搁出现问题,同时为了保证琼州海峡对岸选定的多个地区试种育苗急需,部队规定,采集的种子务必当日送至转运站集中,并连夜发往海口中心站外运。二团三连战士陈金照奉命将一筐种子送达集中地,途中涉过万泉河时突遇涨水,他用军衣将箩筐裹捆严实,毫不犹豫地䠀入河中,就在即将游到对岸的片刻,一股汹涌的洪峰袭来,将他的身影吞没进滔滔激流中。战友们提着马灯沿河彻夜呼唤寻找,直到次日拂晓在退水的河滩上发现了陈金照的遗体,此时,他脊背上牢牢系住的箩筐中种子一粒未丢,只是军装口袋里的与未婚妻合影照片已被浸泡软胀变形再也不能恢复原貌。这位把青春和生命全部献给了国家橡胶事业发展战略的普通一兵,被追授一等功臣和一等模范、追认为革命烈士。他所属的英雄部队在圆满完成收集橡胶树种子、整顿恢复老胶园胶林的同时,当年还新开辟场点43处、种植园28万亩,为国家橡胶基地的快速成型献上了一个坚实牢靠的奠基礼。

  此后,为加速橡胶垦殖事业发展,部队取消番号并入曾是琼崖革命武装及红色根据地创建者、时任海南行署主任冯白驹兼任主要领导的海南地方农垦局,大家脱下军装不离岗位、安家落户继续奋战,成为不断扩大的橡胶林培植队伍中坚力量。期间有不少青春奔放的大学生怀着以所学知识报效国家的信念相继前来加入,不断提高了橡胶垦殖科技水平。他们种下的第一批橡胶树生长良好,6年过后如期开始割胶,在收获“第一桶金”的同时,“纪律严明,不怕牺牲,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的军垦精神,也在不亚于战争年代殊死奋战的国家经济建设工作辛劳磨砺中得以蔚成。

1646627151147728.jpg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期的那个四月天,为国内外严峻形势所迫,国家再次掀起新的一波军垦大潮,应运而生的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司令部就设于海南岛上。随即,珠江三角洲乃至整个岭南地区多座城镇里大多年龄不满20岁的辍学知识青年,怀着一腔建设与保卫边疆的热血激情踊跃报名,嘶吼着《军垦战歌》如潮水般汇集涌来,千余日里,全兵团10个师及若干直属单位得以组建起来,其中7个师进驻海南岛,下辖96个团和1个独立营,人员达9万人之多。大家身着统一发放的制式军装,依次冠以部队编制番号,雄纠纠气昂昂地开赴各处国营农场及在山野荒地新选驻址安营扎寨,承接集体劳作采收天然橡胶原胶和开辟新园栽植新林的重任,以磅礴的气势续写中国橡胶垦殖事业新的篇章。

  然而,接下来的工作和生活则是这些胶林新兵们不曾想像到的困苦艰难。一是工作量大。由于橡胶树分泌树汁的旺盛时段为天亮之前,起床哨音便在每日凌晨3时响起,知青们迅即头带灯帽、脚穿水鞋、拎起工具,全副“武装”步行进入胶林,开始对分工每人负责的2个树位(一个树位约300棵)逐棵胶树聚神用力地操刀割胶及倒碗收汁,太阳升高的9、10点钟方停止林内工作,携带采集的胶汁返回营房。午饭后,再肩挑两桶胶汁行走10多里崎岖(雨天泥泞)山路赶送到集中点上,如此日复一日,疲惫不堪。二是生活清贫。除口粮和食用油紧巴巴地定量供给外,肉菜等副食全靠饲养与种植自给,在畜禽和菜蔬生长期间,三餐无肉少菜、以咸萝卜干甚至蘸酱油下饭的日子成为平常。三是环境险情多。胶林中的温润条件十分适宜昆虫繁衍,蚊虻、蚂蟥、土蜂叮咬袭扰频繁,加之台风过境岛上几率大、频次多,狂暴的风雨雷电时常引发严重灾情。4师9团(白沙县卫星农场)汕头籍女知青王楚如,在垦荒时柴刀误砍草丛中的马蜂巢,被蜂群蜇伤中毒去世;1师3团(琼山县红明农场)湛江籍知青陈敏,为赶在大雨到来之前帮他人完成种胶苗栽种,不幸遭雷击身亡。6师2团(屯昌县晨星农场)分别来自广州、潮汕、海南等地28名知青,接受养猪工作任务后,在山凹处搭建房屋宿营,突遇强台风引发的大洪水下泄,其中22人殉难,最大的仅有23岁,最小的刚满15岁。尽管工作与生活条件如此窘迫,但坚定地怀着“打破封锁、自立自强”崇高信念,大家反倒愈挫愈勇,突击队、大会战、夺高产活动一浪高过一浪,推广科技成果和科学管理的热潮不断普及开来,南田农场(3师8团)响水队知青青年突击队、南滨农场(3师13团)前进队知青学雷锋小组、岭门农场(2师10团)科研站知青科研小组等先模典型相继涌现,乌石农场(6师10团)黎母山知青割胶班的事迹还被八一电影厂拍摄成纪录片在全国放映……海南天然橡胶垦殖事业发展的新纪录不断被突破、超越与改写。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经过两代军垦人挥汗洒血无私奉献勠力不懈,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仅海南岛上,就形成了覆盖全域92个国营农场垦殖生产天然橡胶的大格局,连同广东、云南等地天然橡胶规模垦殖也报捷成功,至此,做为世界四大工业原料(煤炭、石油、钢铁、橡胶)之一,我国此项战略物资短板得以解忧、战略定力得以夯实。1982年10月16日,国家农牧渔业部农垦局举行特别记者招待会宣布:“被世界橡胶界公认为在北半球只适宜在北纬17°线以南生长的巴西三叶橡胶树,已经在我国北纬18°以北大面积种植成功,最高纬度达到北纬24°。这是世界橡胶种植史上的奇迹。”

1646627190135300.jpg  历史没有忘记中国橡胶事业开拓发展的先辈们。2011年1月,中国天然橡胶博物馆在海南省海口市滨海大道财富广场隆重开馆,承载着半个多世纪来农垦人热血铸就绿色丰碑奋斗足迹的文字、图片和大量实物得以做为珍贵文物长期保留充盈青史。馆内浮雕墙上镌刻着姑娘们手牵着手与洪水搏斗的青春倩影,那是战友们日夜呼唤着他们魂兮归来;橱窗中陈列着当年大家和着泪水写在印有兵团番号信笺上致一位烈士父亲的悼念家书,台头称谓是“亲爱的爸爸”;若干年后,回农场扫墓的老知青们著文写道:“与帝修反抢时间、争速度结束洋胶进口,为了这个唐吉诃德式的梦想,他浪漫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从此长眠大雾岭,与自己亲手栽种的橡胶林长相厮守。”位于海南儋州的农垦系统最大的国营农场(1959年为军委总后勤部所属副军级军办企业;1969年改编为广州生产建设兵团10师;1974年移交地方农垦管理部门),时至今日仍然保留着“八一”的名字,以昭示任岁月风雨洗刷,那份荣耀也不会褪逝。建国70周年前夕,海南农垦系统在线上线下大张旗鼓地启动了“感动海南农垦知青人物”评选,10个群体、50名个人光荣当选,虽然个中多人早已牺牲或病故不在人世,后人仍对他们心心念念,是为彰显:为国家强盛进步和人民生活幸福事业献身者,浩气长存、精神不死!

  一棵橡胶树的经济寿命周期约为40年,树苗生长7个年头前后开始割皮取胶,再经过5年便进入胶汁丰产期,直到近30年后分泌枯竭时方被伐除更新,它的产胶功能最为集中的黄金时段,恰是相当于人类体魄强健、神采飞扬的芳华青春期。因此,人们所见到的胶林,总是郁葱挺拔、亭亭玉立、繁茂旺盛、婀娜多姿,与它踔厉贡献的最佳搭档,当属同样正值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般朝气蓬勃的年青人们。“无奋斗,不青春!”林一师和生产建设兵团两段部队建制的军垦岁月,熊熊燃烧并永远定格的就是万万千千舍身报国者的青春激情。改革开放以来,新一代农垦人继承老一辈“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优良传统并发扬光大,取得种植面积和产量稳居世界前列、平均单产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成绩,完整形成并长足发展了体系完善的中国天然橡胶产业。如今北纬18度线外的海南各地,苍翠无垠的橡胶林千柱擎天、万绿汇海、雄姿英发、气势如虹。人们看到它的同时,就会想起那些相伴奋进者的年轻身影,南国橡胶林,已然成为傲立于华夏天地间鲜活灵动的唯美青春图腾。

  青春万岁!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