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正册”头牌是林黛玉,“副册”、“又副册”头牌分别是香菱和晴雯。笔者在以前文章中,对三人曾做过分析研判;为避免重复,本文只对彼此关系及相似点管窥臆测,希望文友不吝指教。

 

       一、黛玉与晴雯

       历来研究《红楼梦》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看法——晴为黛影,笔者也表赞同。这主要基于以下四点:

       1、相貌高度相似。

     《红楼梦》中年轻女性都很美丽,比如薛宝钗、甄英莲、秦可卿、王熙凤、尤二姐、尤三姐、金鸳鸯等都很出色。如果贾府举办选美比赛,可谓群芳竞艳。然而美中选美,最夺人眼球的当属林黛玉和晴雯。书中说林黛玉“病如西子胜三分”;王夫人骂晴雯:“好个美人儿,真像个‘病西施’了。”黛玉、晴雯都被比作西施,可见二人美丽超群。抄检大观园时,王夫人问凤姐:“上次我们跟了老太太进园逛去,有一个水蛇腰,削肩膀儿,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的……”凤姐说:“若论这些丫头们,共总比起来,都没晴雯长得好。”黛玉“行动如弱柳扶风”,晴雯“柳本多愁,何禁骤雨”(见“芙蓉女儿诔”)。很多语句都证明黛、晴二人无论是容貌还是气质都高度相似。

       2、都个性突出、锋芒外露。

       黛玉在封建礼教盛行的贾府,敢于冲破旧观念,大胆追求自由恋爱最后因情病亡。

       晴雯虽身份下贱,但敢作敢当,第七十四回,凤姐带领王善保家的等婆子来到怡红院,搜检晴雯箱子时,“只见晴雯挽着头发闯进来,‘豁啷’  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提着底子往地下一倒,将所有之物尽都倒出来。”王善保家的也觉没趣儿,便紫涨了脸,说道:‘姑娘你别生气,我们并非私自就来的,原是奉太太的命来搜查,你们叫翻呢,我们就翻一翻,不叫翻,我们还许回太太去呢。那用急的这个样子!’晴雯听了这话,越发火上浇油,便指着他的脸说道:‘你说你是太太打发来的,我还是老太太打发来的呢!太太那边的人我也都见过,就只没看见你这么个有头有脸大管事的奶奶!”王善保家的被晴雯抢白的又羞又气。

       晴雯还敢与宝玉顶嘴,这在等级森严的贾府可是大逆不道事情。第三十一回,因失手将扇子骨跌折,宝玉说了他:“蠢材!”晴雯冷笑道:“二爷近来气大得很,行动就给脸子瞧。……何苦来呢!嫌我们就打发了我们……”

       第三十七回,丫头间斗嘴,晴雯骂袭人是西洋花点子哈巴儿。又对得到太太赏衣的麝月冷笑道:“是给狗儿(袭人)剩下的,要是我,宁可不要。就是冲撞了太太,也不受这口气!”

       黛玉心直口快,说话尖刻,容易伤人。第二十七回,宝钗扑蝶,偷听了小红和坠儿私房话,嫁祸黛玉;小红信以为真,对坠儿说:“要是宝姑娘听见还罢了。那林姑娘嘴里又爱刻薄人,心里又细,……”

       第七回:周瑞家的送花给黛玉,黛玉见只剩下两朵花,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呀。”第三十七回:晴雯笑道:“呸!好没见世面的小蹄子!那是把好的给了人,挑剩下的才给你,你还充有脸呢!”两人说话口气如同一人。

       晴雯伶牙俐齿,口无遮拦,什么都敢说,得罪了人自己都不知道。书中115页、183页、223页对此都有详细描述。

       晴雯死前与宝玉互换贴身内衣,咬断指甲相赠,表明她蔑视强权,临死也要“不担了虚名”。

      3、都才能拔萃,心高性傲。

      黛玉诗才出众,所做《咏菊》《问菊》《菊梦》三首诗,被李纨评为众诗之首,在“菊花会”上一举夺魁。

       晴雯针线技巧过人,能织补“雀金呢”(连专业匠人都不敢接的活)。病重时对前来探望的宝玉说:“我虽生得比别人好些,并没有私情勾引你……”自我评价甚高。

       4、两人与宝玉心灵高度契合。

      黛玉是宝玉恋侣,晴雯是宝玉腻友。第三十四回,宝玉送两条旧绢子给黛玉,没用别人,而是让晴雯送,说明在儿女私情上不背着她。黛玉也深知宝、晴关系,对“芙蓉女儿诔”极口称赞,并建议把“红绡帐里,公子情深”,改为“茜纱窗下,公子多情”。

    “芙蓉女儿诔”纪念的是晴雯,同时也预示了黛玉结局。第七十九回,宝玉道:“我又有了,这一改恰就妥当了;莫若说‘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陇中,卿何薄命!’”黛玉听了,陡然变色。虽有无限狐疑,外面却不肯露出。这段叙述,预示了宝黛爱情将来必然也无果而终。

      黛玉和晴雯最大共性是:都具有叛逆精神,向往灵魂自由和个性解放。因此,二人行为被视为大逆不道,均遭到残忍的制裁与扼杀。

       

      二、黛玉与香菱

      香菱原名甄英莲,是《红楼梦》最早出现的女孩。第一回,甄士隐抱着英莲站在大街旁,过来一僧一道,那僧看见英莲便大哭起来,说她“有命无运”,并念了几句诗。“菱花空对雪澌澌”,指明了英莲未来命运——被薛蟠霸占,受尽欺凌。

      英莲人生极其坎坷:四岁前家境殷实,是父母掌上明珠;四岁——十二三岁,被人贩子拐走,不得不认拐子为父;十三岁时,被拐子先后卖给冯渊、薛蟠;两家相争,薛蟠打死冯渊,霸占为妾。此后改名香菱,后又改名秋菱,在薛家过着没有尊严的屈辱生活。

       第二十四回,书中写道:“话说林黛玉正自情思萦逗,缠绵固结之时,忽有人从背后拍了一下,说道:“你作什么一个人在这里?”林黛玉唬了一跳,回头看时,不是别人,却是香菱。黛玉道:“你这个傻丫头,冒冒失失的唬我一跳。这会子打那里来?”香菱嘻嘻的笑道:“我来找我们姑娘,总找不着。你们紫鹃也找你呢,说琏二奶奶送了什么茶叶来了。回家去坐着吧。”一面说,一面拉着黛玉的手,回潇湘馆来。果然凤姐送了两小瓶上用新茶来。黛玉和香菱坐了。谈讲些这一个绣的好,那一个扎的精,又下一回棋,看两句书,香菱便走了。”

       这是黛玉和香菱的初次见面,两人看起来很熟络,不像陌生人。一起看刺绣、下棋、看书,共同爱好很多。

       香菱与黛玉真正相处,发端于学诗。第四十八回,“慕雅女雅集苦吟诗”,香菱初进大观园,当晚立即来到潇湘馆向黛玉学诗。黛玉也不客气,笑道:“既要学作诗,你就拜我为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的起你。”香菱笑道:“果然这样,我就拜你为师,你可不许腻烦的。”

       心有灵犀的两个女孩,被诗联系在了一起。一连多少天,一个笃志苦学,如痴如醉;一个诲人不倦,精心指点。

       香菱学有小成后,黛玉出了一个考题:“做一首‘咏月’诗,用‘寒’字韵。”

       一心追求高雅志趣的女孩,在黛玉指导下,心无旁骛,两次改稿,第三稿完成后,获得大家一致好评。

       在学诗过程中,香菱虚心聆听宝钗、宝玉、探春等人与黛玉评论诗歌,谈讲作诗体会。湘云回来串门时,她抓住机会,请湘云谈诗;两人“没昼没夜,高谈阔论。”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第五十回,香菱参与了芦雪庭联诗活动。虽然只作一句“匝地惜琼瑶。有意荣枯草,”但也算实现夙愿——跻身大观园才女之列,完成了自我升值。

       联想香菱幼年被拐经历,我们不禁好奇:她何时、在什么条件下学习识字的?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学基础,何谈学诗、写诗?而这一切,在书中找不到答案。我们只能说:是慧根在起作用。香菱父亲甄士隐,重组合即为:真隐士。是勘破红尘得道成仙的世外高人,是《红楼梦》至真至善第一人;香菱母亲“性情贤淑,深明礼义”;家世是“本地望族”。藕不管移栽何处,荷花总会溢香。

       见香菱学诗有成,宝玉勘破其中奥妙,说:“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可见天地至公。”

     《红楼梦》中命运最苦的女孩儿是谁?是香菱!最励志的女孩儿是谁?是香菱!晴雯虽不幸,但有痴情公子相伴,两人心意相通;晴雯在怡红院随性快乐了五六年,死后还收到宝玉深情的诔文和眼泪。

       香菱有什么?连父母,本姓都忘了,被人拐出来,后来被粗俗不堪的呆霸王强占,哪有什么爱情、友情?有的只是人们无限的同情!

       香菱美丽异于常人。第四回写道:“一个小乡绅之子,名唤冯渊,父母俱亡,又无兄弟,守着些薄产度日。年纪十八九岁,酷爱男风,不好女色。这也是前生冤孽,可巧遇见这丫头,他便一眼看上了,立意买来作妾,设誓不男色,也不再娶第二个了。所以郑重其事,必得三日后方进门。谁知这拐子又偷卖与薛家,他意欲卷了两家的银子逃去。谁知又走不脱,两家拿住,打了个半死,都不肯收银,各要领人。那薛公子便喝令下人动手,将冯公子打了个稀烂,抬回去三日竟死了。”

       能让酷爱同性恋的冯渊转变性取向,改掉痼疾,并且和强横的薛蟠争执不让,因之丧命。香菱夺魂摄魄之美,于此可见。

       第七回,周瑞家的初见香菱,说她“有点像小蓉奶奶的品格儿”。“小蓉奶奶”指的是秦可卿,长的温柔美丽,深受府中上下人称道。

       第十六回,贾琏夸香菱:“我才见姨妈去,和一个年轻的小媳妇子刚走了个对脸儿,长得好齐整模样儿……叫什么香菱的,竟给薛大傻子做了屋里人。开了脸,越发出挑的标致了。那薛大傻子真玷辱了他!”凤姐说:“姑妈看香菱的模样好还是小事,因他做人行事,又比别的女孩子不同,温柔安静,差不多的主子姑娘还跟不上他。”

       这说明香菱美得很精致,很娴静。

       香菱代表的究竟是菱花还是荷花?书中没有统一说法。第一回和尚念诗,有一句“菱花空对雪澌澌”;第八十回,香菱和夏金桂辩论菱花香气:“不独菱花香,就连荷叶、莲蓬,都是有一股清香的”。惹恼了金桂,强迫香菱改名为秋菱;这两处都把香菱看成菱花。另外,香菱乳名英莲,“副册”画面为:只见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后面书云: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荷花亦称莲花, 从谒语看,香菱应该是荷花!

      不管是菱花还是荷花,两者都有相同属性——陷于污泥而不染。我们还是回归初始,以原名“英莲”为据,把她看做是荷花吧。“莲,花之隐逸者也”,香菱具有隐逸之美。

       香菱在大观园学诗、作诗、参加联句活动,度过人生一段高光时刻。这时,黛玉与香菱已从普通交往发展成亦师亦友关系;两人最大共性是——都有一颗诗心。

       两人还有其他几点相似:

       黛玉故乡维扬,香菱故乡姑苏,同在江苏。两人都出身富贵之家。小时都与贾雨村有很深关系,都由贾雨村或护送、或断案,殊途同归来到贾府。

   

       三、三人共同特点

       1、出场占先。

       第一回,香菱出场。第二回,黛玉出场。在各自册簿人物中都率先登场。晴雯在第五回《又副册》人物中,第一个出现。由此可见三个人物在作者心中分量:黛玉是主角,香菱是牵挂,晴雯是宠儿。

       2、同命相怜。

       三人都是失亲女孩。

       黛玉六岁丧母,八九岁时丧父,长期寄居贾府。虽锦衣玉食,却排遣不掉失亲之苦。这是她经常洒泪重要原因之一。

       英莲四岁被拐,在人贩子手中卖来卖去,最后被薛蟠霸占为妾,“一棵好白菜被猪拱了”。

       晴雯十岁被赖大家买来做丫头,后来被赖大母亲当玩物献给贾母。

       香菱和晴雯都是从小失去父母、姓氏,被人买来买去的孤儿。用现在人话说:是连身份证都无法获得的“黑人”。

       3、魂归情真。

      黛玉弥留之际对紫鹃说:“妹妹!我这里并没亲人,我的身子是干净的,你好歹叫他们送我回去。”表明“不教污淖陷渠沟”,死后要回归故乡,与父母团聚的心情。

      第一百二十回,香菱被扶正不久,难产而亡。甄士隐度脱女儿,送到太虚幻境。可以想见:历尽劫波的英莲,当魂灵与父亲相见时,会是怎样一番感天动地场景?

       晴雯临终前,直着脖子叫了一夜“娘”(502页)。从未享到父母之爱的可怜女孩儿,在大限来临之际竭力呼唤“娘”,希望给予她生命的母亲能来拯救自己。晴雯最后一刻的呼叫,委实令人心痛!

      香菱和晴雯年龄相同,比黛玉大三岁。香、晴二人在书中没有太多交集,只在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年轻女孩大聚会时,晴、黛、香同场聚会过一次,但没有对话。晴雯死后,香菱见了宝玉曾问过一句:“怎么忽然把个晴雯姐姐也没了?到底是什么病?”这一句问完后,书中再无后话。恰巧也是在这次聚会中,黛玉掣签,只见上面画着一枝芙蓉,题着“风露清愁”四字;与晴雯“死辖芙蓉”暗中契合。

      曹雪芹为我们塑造了《红楼梦》三个头牌人物,这是三个风采各异、聪明灵秀、自强自重、高雅出尘的女孩儿;是在闭锁的“红楼”中,梦想摆脱束缚、自我放飞的天鹅;是万紫千红“大观园”里三朵奇葩,她们分别是“孤标傲世”的秋菊、陷污泥不染的莲荷、清香四溢的芙蓉。

     (注:本文讨论对象——2007年10月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红楼梦》。)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